书城文学爱如空气
7579500000014

第14章 心灵的故乡

回忆是一缕淡淡的乡愁,一幅多彩的画卷,一首生命的赞歌,一块留在远方游子心中的处女地。当生命之辙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碾下三十八个年轮的时候,我该用怎样的笔触去描绘往日的生活,回望心灵的故乡?

今晚夜色真好,远山如黛,月光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泻在窗外的树枝上、屋顶上。风儿轻轻地,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鸟儿睡了,只有天幕上星星的眼睛还在眨呀眨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安详。在这静谧的夜晚,我的思绪乘着回忆的翅膀飞向了遥远的地方……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三十八年弹指一挥。回首往事,我总觉得,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既有坎坷、曲折,但更多的还是顺利和幸运。一个人,不论你的志向抱负如何,如果没有组织的关怀和亲朋好友的关心帮助,要想成就事业,要想干好工作是不可能的。我之所以从一个心底单纯、小有抱负的农村青年逐步成长、成熟,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最主要的是部队这个大家庭教育、培养了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人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当时,陇东地区赤地千里,连年大旱,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我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的年代来到了人世上,在懵情懂懂中开始了我的人生之旅。那些日子虽然艰难,但有父母的呵护、疼爱,童年还算快乐有趣。一九七〇年农历腊月二十九,对我来说,是一个永远都难以忘怀和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天,当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在稀稀落落的爆竹声中准备过年的时候,慈爱、善良、勤劳、节俭的母亲因积劳成疾,怀着对人世的向往和对儿女们的无限眷恋,欠远地离我们而去。这是一个辛酸苦涩的年,一个令人肝肠寸断的年,一个永远也无法忘却的年。母亲把无私的爱献给了她所热爱的人们,就在年关将至、万家团聚、人们期盼来年五谷丰登的日子里,她却因操劳过度,一身布衣撒手人寰,这是多么不幸啊!从此,我再也看不到她深情注视的目光,再也听不到她亲切关爱的话语,再也感受不到母亲那双温暖大手的抚爱了。油灯下,母亲纺线的身影以及那嗡嗡如催眠曲的纺车声,永远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夜深了,我披衣起坐,写下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青灯常伴夜难眠,凄风苦雨泪始干。年祭凭栏无话语,坟头可添新马莲?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当忆及此事,我都会情不自禁,双泪长流。没有母亲的日子,我成了一只无人牵挂的风筝,孤独地随风飘荡。每天除了上学读书外,还要帮助父亲和三姐打猪草、砍柴。三姐为了我和四哥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二十八岁时才出门嫁人,这在当时的农村姑娘中极为少见。三姐出嫁之后,我学会了做饭、洗衣服。生活的艰辛,使我过早地懂得了人生这本大书——不管你能否读懂,你都必须去翻阅它、面对它、咀嚼它。就这样,我和父亲、三姐、四哥相依为命,互相搀扶依靠着走过了十多年的艰难岁月。这其间,不仅锻炼了生活的自理能力,而且,我的学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和劳动之余,阅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创业史》《红旗谱》《西流水村的孩子们》《小马倌》《闪闪的红星》以及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大量文学作品,并尝试创作了《月夜》《我的母亲》《难忘的人》等一些在学校受到好评的小说、散文。那时候,我对文学的兴趣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本来规定每周写一次周记,而我却坚持每天写一篇,晚上看书经常是通宵达旦。一次,班主任看到我的小说《月夜》后不相信是我所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是抄袭的,并且非要我承认。我反复向他解释,他硬是不肯相信。到了最后,我实在有些懒得理他,就说,你说是抄的就是抄的,随你怎样。生活教会了我怎样做人,也丰富了我的阅历,使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美丑和人性的善恶。在这种受到歧视的境况下,我那颗火热、青春的心躁动不安,我不再满足于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我强烈地渴望了解大山以外的世界,渴望在广阔的生活原野上呼吸自由清新的空气,渴望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火热生活中去。

一九八一年十月,陇东高原秋高气爽,火红的山丹花顽强地盛开在山川塬峁。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带着一个十八岁青年跳动的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离开了故乡的马莲河,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善良的亲人们,踏上从军的人生之路。从此,我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部队的二十年,是我成长进步的二十年,收获知识的二十年,思想成熟的二十年。在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不仅入了党,提了干,而且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二十多年来,我撰写发表了三百多篇新闻稿件、诗词散文和经验材料,筹划主编了《中国武警志·甘肃总队志》《甘肃武警年鉴》《武警甘肃省总队组织史资料第二卷》《陇原卫士》等书。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总部、总队、支队的表彰嘉奖。

大鹏展翅恨天低,直上九霄志不移。历史属于过去,未来属于自己。在新世纪的阳光普照下,我将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用真诚和勤奋续写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