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管理学
7562700000017

第17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5)

一个人对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是一流的,但对另一项工作就不一定合适,对那些体力和智力与所分配的工作不相匹配的人,应重新安排他们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也只有他适合而且愿意做这项工作他才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并使之成长。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

(3)工时研究与标准化。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的方法,用以代替经验方法。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将每一个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工时研究是泰勒制的基础,它通过对工人操作的基本组成部分的测试与分析,确定最佳工作方法、工时定额和其他劳动定额标准。同时,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并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使一切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

(4)差别计件工资制。与工人衷心合作,以保证所有工作按已提出的科学原则去做。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泰勒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根据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泰勒经过实践证明,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效果十分显着,使产量增加2~3倍,成本降低很多,从而使工人和企业都感到满意。这种工资制度有两方面的优越性,一方面,根据工人的工作表现而不是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从而有助于激发工人的劳动热情,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克服消极怠工现象,另一方面,在生活的提高幅度和利润提高幅度超过工资增加幅度的情况下,雇主也会从“做大的馅饼”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5)职能管理。泰勒主张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主张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泰勒的计划职能实际上就是管理职能,执行职能则是工人的劳动职能。管理者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者应承担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而过去几乎所有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工人头上)。计划职能由企业管理当局建立专门的计划部门,专门进行标准化研究,制定标准,下达任务。这样计划部门的具体工作就是:①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为合理制定定额和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②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的作业方法并选用标准③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④比较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泰勒提出一种“职能工长制”,实行工长对工人的管理,即将管理工作予以细分,一个工长只承担一项管理职能,每个工长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权监督和指导工人的工作。计划职能与职能分离后,现场的工人只从事执行的职能,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工具和指示从事实际的操作不得自行改变操作方法。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泰勒提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管理,而必须应用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主管人员把处理一般事务的权限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

这些原则促使美国企业的生产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新局面。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对工人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并用此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科学管理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研究活动确立了他“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泰勒还指出,科学管理不是任何一种提高效率的手段,不是一种新的计算成本的制度,不是一种新的付给工人报酬的方案,不是单纯的工时研究,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工人和雇主双方进行的一场心理革命。对工人来说,是他们对待工作、同伴和雇主的义务上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心理革命。对雇主来说,是他们对待工人、同事和所有日常问题的责任上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心理革命。没有这种全面的心理革命,科学管理就不能存在。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科学管理促进了当时工厂管理的普遍改革,由于科学管理方法逐步代替了单凭经验的方法,并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使得美国一些主要企业长期得以稳定发展。科学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所以说,科学管理的贡献是世界性的。虽然泰勒的科学管理有很大的历史贡献,但也有一些局限性:第一,“经济人”的假设。泰勒认为雇主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他们都是把经济动力当作唯一的动机。显然泰勒的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第二,泰勒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后,把工人仅仅看成是接受监督人员命令的人,把工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是一种被动的生产工具,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他把人看作是纯粹的“经济人”,认为人的活动仅仅在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地位及工人的感情,矿长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次第的影响。泰勒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当时,要增加企业的利润,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泰勒本人长时间从事现场的生产和管理工作,故泰勒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从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涉及。

2、其他一些管理学家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泰勒是科学管理的先锋,但科学管理理论并非泰勒一人的发明,而是把19世纪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的管理思想加以综合而成的一套理论。例如,与泰勒同时代的科学管理学派的着名学者还有亨利·甘特和吉尔布雷斯夫妇等。他们在寻找最优作业方法的过程中,创造的许多实用管理方法和进行的动作研究、管理心理学研究,至今仍在广泛地运用和传播。后人将他们的主张称为“效率主义”。

(1)亨利·甘特。亨利·甘特是泰勒在创建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时的紧密合作者,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主要有:①提出一种“工作任务和奖金”的工资制度;即除了支付日用工资外,超额完成定额部分再计件给以奖金,完不成定额的只能拿到日工资,这种制度比泰勒的“差别计件件制”好,可使工人感到收入有保证,从而激发劳动积极性。这个事实第一次说明,工资收入有保证也是一种工作动力。②制定了用于生产控制的生产计划进度图,即甘特图。亨利·甘特创设计了一种用线路计划图表。从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图表上,管理部门可以看到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使计划能按时或在预期的许可时间范围内完成。甘特根据这个思想设计的甘特图,现在还在各种组织中经常用于编制进度计划。③强调对工人进行培训,强调工业民主,重视对人的领导方式。甘特的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工业的领导》和1919年出版的《工作组织》。

(2)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吉尔布雷斯曾是一位建筑承包商,1912年,当他在一次专业会议上聆听了泰勒的演讲后,放弃了他的承包商生涯,转而从事科学管理研究。同他的心理学家妻子莉莲一起,进行了动作研究,确定完成一个特定任务的最佳动作的个数及其组合。虽然吉尔布雷斯被公认为“动作研究之父”,但他的研究领域远远超出了动作研究的范围。他致力于通过有效的训练、采用合理的工作方法、改善环境和工具,使工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保持健全的心理状态。

他们在科学管理中的主要功绩是:①提出动作研究和动作经济的原则;②强调进行制度管理;③探讨工作、工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④提出管理人员发展计划。吉尔布雷斯夫妇不但在动作研究、疲劳研究、制度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而且还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这对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出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他致力于改善人及其环境。他把新的科学管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使它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取得成功。人们可以根据他的工作成果制定出更好的动作模式,提高生产率,并以此建立、健全激励报酬制度。吉尔布雷斯的思想对后来行为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的主要着作有《动作研究》(1911年),《应用动作研究》(1917年);莉莲的着作有《管理心理学》(1916年);两人合着有《疲劳研究》(1919年)和《时间研究》

(1920年)等。

泰勒及其追随者的理论与实践构成了泰勒制,人们称以泰勒为代表的学派为“科学管理学派”。当然,科学管理存在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且对人的看法有偏,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功能等历史局限因素,所以,科学管理不是万能的。

此外,还有卡尔·巴思、哈林顿·埃默森、莫里斯·库克等也都是科学管理的先驱,为创建和丰富科学管理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创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先河。在其正被传播之时,欧洲也出现了一批古典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

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以自己管理大矿业公司30年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对一般管理的原则进行了深刻的研究。首次提出了管理“要素”的理论。他早期就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并长期担任企业高级领导职务。泰勒的研究是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内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法约尔的研究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出发的,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亨利·法约尔是直到20世纪上半叶为止,对欧洲管理活动的贡献最杰出的大师,被后人尊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从经营职能中独立出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所需的五大职能;14项管理原则。这三个方面也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法约尔的着述很多,1916年《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的出版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作,正式浓缩了其50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如下: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通过对企业全部活动的分析,将管理活动从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等五大职能)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进一步得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管理定义,即“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法约尔还分析了对处于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各种能力的相对要求,随着企业由小到大、职位由低到高,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加,而其他诸如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能力的重要性则会相对下降。

(2)倡导管理教育。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其中,计划是指预测未来,并据此制定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方案,组织是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指挥是指上级对下级活动给予指导,使之发挥作用;协调是指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所有的活动都得到连接、联合、调和,维持必要的统一,调整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活动与关系;控制是指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实际执行符合制定的计划,指令及标准。法约尔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框架,其后的管理学教材体系大部分都是按照上述管理职能构建的。

(4)提出十四条管理原则。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法约尔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①工作分工。这条原则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则是一致的,通过专业化分工使人们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成果;②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但是,责任应当是相对应的。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应当建有责任;③纪律。用统一、良好的纪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提高组织的有效性,人们必须遵守和尊重组织的规则,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受到惩罚;④统一指挥。每一个雇员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级的命令;⑤统一领导。每一组具有统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围绕同一目标的所有活动应只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多头领导将造成管理的混乱;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雇员个人或雇员群体的利益,不应当置于组织的整体利益之上;⑦报酬。对工作人员个人的服务必须付给公平的工资。当然,奖励要有一定的程度,因再好的报酬制度也无法取代优良的管理;⑧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指下级参与决策制定的程度。决策制定是集中(集中于管理当局)还是分散(分散给下级),只是一个适当程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一种情况下最适合的集权程度。讨论管理权力集中与分散的问题。集权与分权可以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者的任务在于根据组织的情况找到两者的平衡点;⑨等级制度。从组织的最高层管理到最底层管理的管理系列,是组织内部命令传递和信息反馈的通道。但当组织的等级太多时,会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此时同一层级的人员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信息的横向交流;⑩秩序。指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