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猴哥,你的悲哀又和其他方面的悲哀不同,你的悲哀是有伟大意义的。
你的悲哀,不仅折射了历史(唐),反映了现实(明),而且预言了未来——你就为你能有这样伟大的悲哀而欢呼吧!我有时也困惑,写你的那个明朝穷贡生,叫吴承恩的老先生,他为什么要用轻松的笔触来写你?是在描绘着一幅幅铲除邪恶、伸张人间正义的画卷呢?还是用反讽的笔法告诉人们,这一切背后不正常的现实以及不对等的游戏规则呢?那些作恶多端、残害百姓、玩弄吃人游戏、以吃人为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的妖魔鬼怪,被上司毫无心跳地认领回家的故事设计,到底要表现什么?
认识到猴哥你的悲哀,我就算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历史的基因在这里表现出了强大的遗传功能,你看,克隆技术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呢!不得不承认,这个叫吴承恩的明朝老先生,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预言家呢!
2007.05.13
山西“现代包身工”事件拷问
因“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和戏曲《苏三起解》里一句“九也恨来十也恨,洪洞县内无好人”而闻名天下的山西洪洞县,近日再次成为国人注目的焦点。但这次有幸声名远播,倒不是因为什么“苏三起解”,也不是因为寻根问祖,而是缘于一群“现代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6月5日,大河论坛一个题为《罪恶的“黑人”之路!孩子被卖山西黑砖窑,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帖子,从而揭开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山西洪洞黑砖场虐工大案。让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是,几千年前的奴隶们,竟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共和国的土地上,正在上演着一幕现代包身工的悲情故事!而这些现代包身工的遭遇,远非夏衍先生笔下的包身工们可比!
面对来自全国十二个省市的劳工以及四百位寻亲的亲人,面对这令人发指的事实,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是否会一遍遍地拷问?人伦丧失到如此地步,我们的国家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人及人心怎么了?同处一片蓝天下,是什么注定了“现代包身工”的命运?又有谁来为他们的遭遇买单?我们的血还会安然地流吗?我们的心还会平静地跳吗?我们还会甘愿沉默下去吗?
一问黑工头们,从拐骗、诱买外地农工到雇用打手、喂养狼狗对农工实施非人虐待的时候,你们想没想过,这些农工——特别是那些孩子们,那些本该在父母、亲人身边享受天伦之乐,本该在教室里朗朗读书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只有八岁啊!
甚至那些残障儿童——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难道不是如人们所说,你们之所以叫黑工头,完全是因为你们从头到脚漆黑一片?连从心脏里面流出并流遍全身的血都是黑色的?难道不是因为你们的心也黑了?
再问黑工头们,那些只会每天劳动十五六个小时,没有工钱、失去自由的孩子,在你们这些黑工头的眼里,是否无异于只会制造钞票的机器?不,他们的命运连机器都不如,机器尚且要定期保养、提取折旧,可是这些孩子们呢?他们享受的待遇只能是被一次次地拷打!一次次地致残!甚至致死!他们的处境哪里如你们豢养的狗,狗是孩子们的管理者,待遇显然要比孩子们强百倍。它们吃肉喝香,它们高高在上,它们与你们为友,那些整天干活的小小孩子们,只是狗们的玩物。至于什么时候扑上去,全看它们及它们的朋友——黑工头们有没有情绪了!这么说,你们这些黑工头岂不是禽兽之流?
其实,你们连禽兽都不如!因为睁眼看看禽兽的世界,尚有哪种禽兽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同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用了同样丧尽天良的手段残害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山西,这个抗日的前沿阵地,为了民族的独立,有多少烈士长眠于太行山下?时代都进步到21世纪了,在共和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是这片热土,竟出现了这样让国人震惊的一幕,倘地下先烈有知,他们的心何安?他们的泪该向何处去洒?
三问现代包身工的原创者们,你们在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对待农工的时候,想没想过自己也为人子?为人父?其实,你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丧失了人性!丧失了人伦!
丧失了灵魂!不配被人称“子”!不配被人称“父”!甚至根本没有资格被称做“人”!你们早已沦为金钱的徒子徒孙了!你们根本不认人,而只会认钱!钱!钱!
我们不禁还要问,法治国家,法制社会,各样矛盾、各种问题为什么只有领导批示了才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什么只有“通天”才有解决问题的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每年都在进行执法大检查、劳动用工大检查,甚至更多次的工作大检查,看了,讲了,吃了,走了——难道一走能了之?难道黑砖窑始终在大检查之外?在工作考核之外?难道有关人等的眼睛被钱票糊着,就不曾有哪怕一丁点的良心发现?既然盖子捂了多年,有关部门是否充当了黑砖窑的保护伞,真值得大加拷问一番!“发展经济”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成了幕后“黑色”交易的“红色”借口,从本质上说,他们和黑工头有什么区别?无非是披着一张政府部门合法的、吓人的外衣罢了!和谐社会建设真的需要上下都动起来,只有头动,而没有全身的互动,那其实只是一个会摇头的虫子而已!
山西洪洞黑砖窑“现代包身工”事件,总算大白于天下了,总算有人过问了,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真相不难水落石出,在整个事件中起着这样那样作用的人员,也会有一个“体面”的交代,不难做到平民愤、谢国人。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洪洞黑砖窑事件的曝光,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我们还是要问一问,祖国的大地上,类似的砖场、类似于砖场的其他角落,到底还有没有?到底还有多少?山西在全省行动起来了,河南在全省行动起了,全国其他省市能否也行动起来?
不仅借这一事件来一个脚疼医脚、头疼医头,而且把浑身上下有病没病的地方都检查一遍?能不能不等上面的“雷霆之怒”和“重要批示”,而是自觉地说人话?干人事?明人伦?实实在在地干些该干的事?
为社会治病,难道还不是时候?
2007.06.18
说名片
工作关系,曾收到过不少名片。闲时,翻看这些制作精美的玩意,心里就觉得很有些意思。读着上面的名字、名字后面的单位以及职务等,名片上的人就会跳跃出来,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便会尽现眼前,一些和名片有关的事也会呼之欲出。但是大多数名片上的人,时过境迁,任你想破头,吝啬得连一丁点的印象都不给你,即使那上面赫然站立的职衔,也无法让他(她)从脑海中跳跃出来。于是,苦笑一下,心说,不要再费力去想了。
说是不再费力去想,但脑子一刻也不闲着,仍然思考与这小小名片有关的事。
究其实,名片者,就是印着名字的“片”。滚滚红尘,世俗世界,两个陌生的人相见,递上一张名片,姓甚名谁,一目了然,免去了多少自我推介的口舌,像“‘芝麻’的‘芝’”、“‘小人’的‘小’”、“‘没良心’的‘良’”、“有‘鬼’的‘魏’”
……再也不会出现在社交场合了,何其方便?就像蚂蚁,见面碰碰触角,打打招呼,互认同类,亲密无间。名片也就是人类的触角,互递名片的过程,就是互碰触角、相互认可的过程。社交场合,不管是官场同僚,还是商界劲敌,只要双手一握,从名片盒中摸出一张名片来,双手捧上,说:“请多关照!”对方拿上名片,匆匆浏览一下内容,忙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久仰!久仰!”再陌生的人,因这小小的名片,也如昔日好友。名片就是黏合剂,它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此说来,能不能这样理解:但凡是人,是人有名,有名即可有名片?这不就是身份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