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要有分寸
7411900000023

第23章 人际交往,保持适度的弹性(2)

很多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无法突破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从而时常有逃避放弃甚至辞职离开的想法。一部分人虽然没有走到这种极端到这种地步,但是也往往无法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是过着趣味索然无趣的朝九晚五生活。

某国企的员工A,由于其同事B比自己早入公司几年,便对B方极为尊敬,视为前辈。所以两人的关系在起初非常好,但是后来的事情却开始有些变味了,有人告诉A说,B在上司面前说了许多对他极为不利的事情。

原来,A与B的关系比较近,在处理完公事之后,两人总是会在旁边的小酒店中小喝几杯,当时B向A倾诉了上司对自己的不公正待遇与自己对工作的不满,而A也放松了警惕,对B讲述了自己对公司的许多不满。据说,这便是B向上司打小报告的原材料。

此事后,A与B的关系开始急转直下,两人由从前的极为亲密转变为了公开的敌对。A原来对工作极为热爱,并认为公司是自己最为值得依赖的地方之一,但是由于与B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便由此开始感觉公司是一个痛苦的所在,从而大大影响了自身的积极性。

这种事情在现代职场上经常会出现,一旦同事或者上下级的交往出现了问题之后,很多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错误的应该是对方,从而仅仅看到了对方的缺点,但是这样的沟通方法明显是错误的。这其中涉及相互协调的问题,而下面则是有着美国“最佳雇员”之称的洛斯特是如何协调自己与上司的事例:

洛斯特是美国宾州人,他的工作是为一家百货公司处理文件,在他当选为美国“最佳雇员”后,他曾经告诉过记者自己的秘诀:“我只是尽量地干。”而他的上司、百货公司的总经理则对此回应说:“洛斯特并不是个唯唯诺诺的人,你要他办事,他总是答以‘很好,我尽量做’,但一小时后,他会告诉上司,说他办了一个钟头,但还没有做好十分之一,看来当天很难完成了,如果有误公事,我再去想想办法吧。”

这证明了一点,在职场上,拥有良好沟通的基础是:你做事正当,而且拥有极为敬业的工作态度,同时也懂得在正确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做事原则,并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对方面子。

另外,沟通也要看准对象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人是被情感化了的动物,各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修养、生活境遇都不尽相同,再加上性格上的千差万别,便构成了当今社会上的形形色色。

而进行沟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改善现状,使自己与他人的交流更为顺畅。世界上的人几乎每天都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沟通,只不过有些人成功了,而有些人却在不断地重复着失败的过程。究其原因,当然也有千千万万,但是其中的沟通方式肯定也有失误的地方。人有千千万万,性别、年龄各有不同,我们进行沟通的方式也应该呈现为千变万化的模样,因人而异地进行交往。那种独守其中、千篇一律的沟通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件这样的事情:他租用一家旅馆的大礼堂讲课,刚要开课的时候,对方通知他要付比原来多出三倍的租金。卡耐基去找旅馆经理进行交涉,他说:“我刚刚接到了你们的通知,有些震惊,但我知道这并不怪你,假如我处在你的位子上,或许我也会写出同样的通知。你是这家旅馆的经理,你的责任便是使这家旅馆尽可能多的赢利。你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你的经理职位便难以保住。”

但是假如你坚持增加租金的话,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做对你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先看有利的一面,如果大礼堂不是出租给讲课者,而是出租给办舞会、晚会的人,那么你便获得大利了。因为举行这类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很长,他们可以一次性地付给你很高的租金,而且他们的租金肯定要高出我许多。租给我,显然你吃了大亏。但是,让我们来考虑一下不利的一面。

首先,你想要增加我的租金,这样反而会将收入降低,因为你实际上把我撵走了。因为我无法担负起你所开的租金,我势必会再找别的地方举行训练班。还有一件对你极为不利的事实,而这个训练班将会吸引成千上万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中听课,对你来说,难道这不是最为有效而且不用花钱的活广告吗?

“事实上,就算你花5000元在报纸上去刊登广告,你也无法邀请到这么多的人亲自到你的旅馆中来参观,但是我的讲座却将他们邀请过来了。难道这样不划算吗?请你进行仔细考虑之后再给我回复好吗?”最后,经理让步了。

卡耐基这次的成功经验是:“我会站在他的角度去想问题。”假如他气势汹汹地去责备经理的话,其后果肯定是不欢而散的。

卡耐基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同他人进行交谈的话,便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也就是要注意交谈与研究的具体对象,这样做,更容易说服对方,从而取得良好的沟通成果。

首先,我们在进行沟通之前,要先对对方的一些经历情况与生活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沟通当中,各人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他有他的生活愿望,你有你的生活观点,交谈是否可以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沟通是否可以顺畅,就在于交谈者是否懂得双向的协调与沟通。

对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有着自己的观点:人有生理、安全、群属、尊重与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假如你不了解对方的情况,而是在那里大吹特吹自己的做事兴趣,他肯定会提不起兴趣与你继续交谈下去的。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一条快速致富的门路的话,不用你说,他肯定也会提问的。因为这正是他所关心的问题。

其次,必须要注意对方的心境特征是怎样的。如果在交谈中,你不顾及到对方的心理变化,而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统统搬出来的话,那么你将无法得到对方的认同,而这种一厢情愿的沟通方式只会让对方感觉到厌倦。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自己的沟通技巧:“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盲。”其意为,不该说话的时候,是犯下了过于急躁的毛病;该说话的时候没有说,从而失掉了说话的时机;不看对方的态度便贸然开口,叫做闭着眼睛瞎说。

在交谈的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活动总是呈现为渐变状态的,这便要求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谈的过程中要学会兼顾对方的心理活动,从而使谈话内容与听者的心境变化相适应并同步进行,这样才能使交谈的意图达到明朗化,引起共鸣。

汽车大王福特曾经对他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很多想要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人并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受欢迎,其主要问题就在于他没有想到他人需要什么,只是一味地夸夸其谈,其结果必然是失掉了一批又一批的交谈对象。想要使交谈变得成功,我们便必须要注意对方、研究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谈问题,这才是使沟通更为有效的最直接方法。

4.与人交往保持适度的弹性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弹性不足”,他们认为,做人做事都应该保持一个原则,交往同样也是如此。有些人甚至会列出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交往局限性大大增加,如看不顺眼者不来往,兴趣不同者不接近,话不投机者不搭理……当然,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则,这种交往的态度与原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顺利生存的话,做事还是保持些弹性最佳,拥有一定的灵活性,做事才能更加顺利。我们交往也要因人而宜,在坚持一定原则的情况下保持着适当的弹性,交往才能够顺利进行。

有些人总是认为,现实生活中所交往的对象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而这样的交友原则使得敌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其实,不存在永远的敌人,也难有永远的朋友,不管是商场还是战场,生活还是工作,这句话都适用,利益永远是决定人际关系的关键。在荷兰与英国打仗的时候,荷兰的银行还可以贷款给英国买军火,更何况在这个变化极快的世界中,任何两个竞争对手都有可能会联合起来,从而组成更为强大的群体,达到双赢的目的。那种你死我活的方式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

李明认为自己一向都是一个讲究原则的人,他在工作中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他的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从来没有出过了一丝错误。但有些时候,同事们又感觉他总是事事皆苛求完美,如果有人被他发现了一丝的问题,他便会不屑于与对方进行交往。

某日,上司派下一个任务,指定李明与另一员工合作进行。李明当时并未说什么,但是事后却找到了上司,要求更换合作伙伴,或者自己退出合作项目。上司询问他原因时,他回答说:“此人平日里一向喜欢投机取巧,我不喜欢这样的人,而且也无法认同他的为人观点,为了避免日后出现矛盾,还是不要合作为佳。”上司面对这样的回答极为惊异,因为另一同事平日里的确喜欢想一些特别的点子,而且这些点子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此后,上司虽然派了另一员工与李明进行合作,但是他知道对李明的态度已经有所改变了。一年多后,公司清退员工,李明的名字赫然其中。李明不服,找到上司进行理论。上司的回答是:“在这个合作求成功的年代里,你的行事方法明显有些过于生硬,而且询问了你周围的人之后,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对你有意见,因为你过于讲究原则,甚至到了不讲人情的地步。为大局着想,我们不得不辞退你。”

此时的李明有些不明白,讲究原则难道也成了错误吗?

其实,讲究原则并不是错误,但是如果事事、时时都将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拿出来,使其成为自己与他人有效沟通的障碍的话,我们便会陷入人际交往的沼泽中无法自拔。与人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有时候这种弹性需要我们去用心保持,因为只有自己在交往中感觉到轻松、他人也感觉到愉快,交往才能更为有效地进行。

在生活与职场中,太过于圆滑不行,太过于认真也不行,只有两者恰当地结合,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才是高人,但是要修炼到此种境界,成为此种“高人”的话,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一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性格的棱角更为突出,只有经历过了现实的磨砺之后,才会使自己成为处处游刃有余的交际高手。

另外,在交往中,也要注意这样一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本身是中国的一句经典古语,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让他人去做,这本身是一种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他人考虑问题的做法。在生活与职场中也同样是如此,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自己是否有权利去要求他人做某事,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多多思考,总是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人际财富的。

美国轻量级拳击手杰克曾经获得过世界级拳击赛的冠军,在每一次的比赛开始之前,他必然会先静静地找一个地方祈祷一会儿。

一天,一个朋友非常奇怪地问他:“亲爱的杰克,能告诉我你在祈祷些什么吗?你是不是在祈祷让上帝保佑自己打赢这场比赛?”

他摇摇头说:“如果我祈祷自己打赢,而我的对手也祈祷打赢,那上帝会很难办的,我只祈求上帝让我们打得漂漂亮亮的!最好让我们谁都不受伤!”

谁愿意失败?谁愿意品尝失败的痛苦?这些问题恐怕在面对竞争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想到。一个必须要将对手打倒在地才可后生的拳击手竟然在上场前,向上帝祈求这样一个愿望,实在是令人唏嘘的。其实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介入各种各样的竞争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对手站在我们的面前,而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敢保证每一次的竞争都可以保持双赢的状态,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分出个胜负。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起码要让他人少受一些伤,或者不受伤。因为我们自己不希望失败,他人同样也不会喜欢。这是目前我们处于竞争状态下可以接受的最佳结果。保持交往中的适度弹性,同时也掌握竞争的弹性,要知道,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而是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

5.真诚结交功利性朋友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朋友之间的交往主要是直接的功利性导向。有些人对这样的交友原则极为不屑,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就是要以真心相对,中间不能掺加一丝一毫的功利性,否则便是对友谊的最大玷污。但事实上,这样的理想化交友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无法达成的。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朋友相处往往是直接的功利性导向。我们必须要承认,朋友是我们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朋友是我们值得信赖的依靠,朋友与我们有着相同的兴趣与爱好,而以上三个原因都带着极强的功利性目的。

胡飞是一家公司的地区销售主管,为了打开某地的市场,他必须让本公司的产品进入到当地的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中。其实凭心而论,这个任务并不简单,因为胡飞所在的公司并不具备任何明显的竞争优势,产品无法拿出来说话,那便只能从人员上面下手了。

在经过了调查之后,胡飞发现,百货公司采购部门的王强是极为合适的目标对象。王强虽然并不是采购部门的主管,但是恰好分管本公司的产品采购。由于其他公司纷纷将目标集中在采购部门主管身上,王强平日里鲜有人重视。但实际上,王强控制着进货的权力,只要王强提出来,主管又不反对的话,基本上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即使是主管引进来的产品,其所有手续还是要经过王强才能入库等待销售。

在进行此事的联络时,胡飞的上司并没有给予太多的经费和权限,即使胡飞采用其他公司的策略,将采购主管作为目标对象,或许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采购主管毕竟见识广泛,胡飞有限的资源和权限,甚至胡飞的能力,都不是那些大公司深经百战的销售主管的对手。

思考了很久之后,胡飞决定与王强交朋友。在正式拜访王强之后,他找了一个机会与王强在外面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胡飞无意中得知王强极爱吃四川菜,而胡飞又是四川人,他便极力邀请王强到自己的办事处一起吃四川火锅,王强答应了。

家中待客与在外吃饭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也只有朋友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胡飞与王强在家中吃了一顿由胡飞亲手做的四川火锅之后,双方都以朋友关系相处,而不是普通的业务关系。当然,也顺利地把业务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