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4册)(选题报告1)
7408400000029

第29章 懒惰哲学趣话

欧洲西海岸的某港口停着一条渔船,一个衣衫寒碜的人正躺在船里打盹儿。

一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急忙往相机里装上彩色胶卷,以便拍下这幅田园式的画面:

深蓝的天,碧绿的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黝黑的船,红色的渔夫帽。“咔嚓。”再来一张,“咔嚓。”好事成三吗,可以,那就来个第三张。这清脆的、几乎充满敌意的声音把正在打盹儿的渔夫弄醒了,他慢腾腾地支支腰,慢腾腾地伸手去摸香烟盒;烟还没有摸着,这位热情的游客就已将一包香烟递到了他的面前,虽说没有把烟塞进他嘴里,可却放在了他的手里,随着第四次“咔嚓”声打火机打着了,真是关心倍至,殷勤之极。这一连串过分殷勤客气的行为,真有点莫名其妙,使人非常困窘,不知怎么办。好在这位游客精通该国语言,于是便试着通过谈话来解决这尴尬的场面。

“您今天一定会打到很多鱼的。”

渔夫摇摇头。

“听说今天天气很好呀。”

渔夫点点头。

“您不出海捕鱼?”

渔夫摇摇头,这时游客心里则感到有点郁悒了。

毫无疑问,对于这位衣衫寒碜的渔夫他是十分关注的,并为渔夫耽误了这次出海捕鱼的机会而感到非常可惜。

“噢,您觉得不太舒服?”

这时渔夫终于不再打哑语,而开始真正说话了。“我身体很好。”他说,“我还从来没有感到像现在这么精神过。”他站起来,伸展一下四肢,好像要显示一下他的身体多么像运动员。“我的身体棒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越来越迷惑不解,他再也抑制不住那个像要炸开他心脏的问题了:“那么您为什么不出去打鱼呢?”

回答是干脆的,简短的。“因为今天一早已经出去打过鱼了。”

“打得多吗?”

“收获大极了,所以不用再出去了。我的筐里有四只龙虾,还捕到二十几条青花鱼……”

渔夫这时完全醒了,变得随和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并且宽慰地拍拍游客的肩膀。他感觉,游客脸上忧心忡忡的神情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却说明他是在为自己担忧呀。

“我甚至连明天和后天的鱼都打够了。”他用这句话来安慰这位外国人的心。

“您抽支我的烟吗?”

“好,谢谢。”

两人嘴里都叼着烟卷,随即响起第五次“咔嚓”声。外国人摇着头,朝船沿上坐下,放下手里的照相机,因为他现在要腾出两只手来强调他说的话。

“当然,我并不想干预您的私事,”他说,“但是请您仔细想一想,要是您今天出海两次,三次,甚至四次,那您就可以捕到三十几条,四十多条,五六十条,甚至一百多条青花鱼……请您想一想。”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不只是今天。”游客继续说,“而且明天、后天、每个好天气都出去捕二三次,或许四次——您知道,那情况将会如何?”

渔夫摇摇头。

“不到一年您就可以买辆摩托,两年就可再买一条船,三四年说不定就有了渔轮;有了两条船或者那条渔轮,您当然就可以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会拥有两条渔轮,您就可以……”他高兴得一时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您就可以建一座小冷库,也许可以盖一座熏鱼厂,然后再开一个生产各种溃汁鱼罐头厂,您可以坐着直升飞机飞来飞去找鱼群,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渔轮作业。您可以取得捕大马哈鱼的权,开一家活鱼饭店,无须通过中间商就直接把龙虾运往巴黎——然后……”外国人兴奋得又说不出话了。他摇摇头,内心感到非常忧虑,度假的乐趣好像已经无影无踪。他凝视着滚滚而来的海浪,浪里鱼儿在欢快地蹦跳。“然后。”他说,但是由于激动他又语塞了。

渔夫拍拍他的背,像是拍着一个吃呛了的孩子。“然后怎么样?”他轻声地问。

“然后嘛。”外国人以默默的兴奋心情说,“然后您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还可以欣赏美丽的大海。”

“我现在就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港口打盹儿,只是您的‘咔嚓’声把我打搅了。”

这位旅游者受到这番开导便从那里走开了,心里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因为从前他也曾认为,他只要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对于这位衣衫寒碜的渔夫的同情,这时在他心里已经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一丝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