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芝麻绿豆经济学
7401500000019

第19章 如果不懂这些,就别消费了(4)

是否选择超前消费方式,请多和亲人好友分析沟通,从而才可进行选择。不要变成今日花钱好欢乐,明日还钱好忧伤的窘境。

其次,选择超前消费的人群需要了解自己的偿还能力。

超前消费的前提是能够偿还消费的支出费用。这需要对自身能力有所了解,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盲目地选择这种方式,否则在必须偿还的时间里,并没有这样的支付能力进行偿还,便会陷入极大的麻烦中。

故而,在消费前先对自己的经济状况、工资水平以及未来升职升值的空间等做一番全面的分析了解,从而再进行消费方式的选取。

在超前消费过程中,如果可以提前偿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立即偿还,否则当欠款以滚雪球的方式进行时,那是十分可怕的。

最后,对于消费观和消费行为需要有正确合理的协调关系。如果因为不怕浪费,而盲目地变身成为购物狂,或者因为害怕消费而使得自己生活水平低下,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生活消费状态。

我们要对消费的产品有判断和分析的意识,了解产品的性价比,对打折商品有识别度,不盲目进行廉价消费,不狂热进行高价购买,需要在合理的情况下对生活必需品进行超前消费,满足健康生活需求,我们可以超前消费,但是不能进行随意浪费。

超前消费是满足了我们对于有心想要购买却无力购买的商品需求,但它可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消费,也可以是消极的生活消费,握好这一柄双刃剑,过想过的人生。

(第七节)眼球效应让0.99特别顺眼

“大降价咯!”“1折出售”、“仅售0.99元”等字眼是不是一开始就让你浮想联翩了,这样的数字如果和“商品打折”、“8折出售”、“仅售1元”等进行对比,你认为前者还是后者对你而言更有吸引力呢?

对此,相关的经济学家也做过此类调查研究,发现人们对于前者更具好奇心,这些字眼能够在一出现便吸引住人们的眼球,如此一来商品能进一步被消费者注意和了解,从而更容易将商品销售出去。

这种效应就被称为眼球效应。它指的是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营造出醒目刺激的效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有效地宣传自己,达到营销自己,促成交易的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见眼球效应的存在,大型商场、品牌专卖店等都会在特定的时期里进行商品的宣传和营销,吸引大量的客人到访。

菜市场门口摆放的小摊子有很多,相近的摊子都在卖着相似的东西,比如衣服、包包、鞋子和发饰等。

几乎每个摊子的东西都十分廉价,清一色望过去都是“裤子19元”、“发饰一律2元”、“衣服29元”……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刚作为其中一个摊主,常常需要同身边的人竞争,他自认为自己的商品质量比较好,但是长时间下来,生意也是很普通。消费者留恋在每个摊子前面,因为价格几乎都一样,故而很多消费者是看心情进行商品购买的,而且因为是摆摊销售的,不免会进行一番砍价,以求获得更优惠的价格。

这样一来,小刚渐渐发觉自己不太适合做这样的生意了,每次面对砍价的人员,他就觉得没有耐心,加上产品繁多,如何介绍他并不了解。

很快他便决心不做服装小饰品了。在撤掉自己摊子后,他在家蜗居了一阵,有天以消费者身份在街上逛逛,突然灵感大发。

第二天,小刚到附近的制造厂预定了一个移动摊架,做起麻辣烫的生意。

这一回,他不需要说太多的话,每天都有大量的消费者在他摊子前面围观,拍照,并且将他的摊子照片放到网络上。

不久他就另行推出,只有消费后的客人才能同他合照。一根3块钱的烤肠,消费者都乐意买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原来小刚在他摊子上挂出了大大招牌,上面写着:锅的刚烤肠!而他本身就在烤肠的时候身穿相声服装,极力模仿相声演员的形象。

“锅的刚”读音和名人郭德纲很相似,由于名人效应很快就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兴趣围观,大家不仅拍下摊子,同时也拍下小刚,都说身穿相声服装的他和名人郭德纲有几分相似,加上他在摊子里还播放德云社的相声,更是惟妙惟肖了。

很多人把这当成茶余饭后的笑点,发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地。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快,这个摊子便在网上大火。

很快,小刚的摊子便成为了当地一大热门的参观点,慕名而来的人有很多,小明也因此大赚了一把。

有个经济学家说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了。

由于小刚的摊子大火,身边的许多摊子也想效仿着开起来。于是大家纷纷求教于小刚,一看受业人群众多,小刚便开起了专门教授的学习班,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为想要开店的人员提供一些好的商业营销热点。

小刚的成功众所周知,故而他的学习班报名的人也非常多。

很快,从小刚学习班毕业出来的学生们好似星火燎原地开起了“谢听风铃店”、“张博之书铺”、“陈馆西式碟片”、“小山开的铺”等,一下子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在这里,大家多的是一边欢笑,一边买单,网上纷纷有人评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人才窝。就连名人都在网上感慨“太有才了!”

于是这个众多“出位”的摊点演变为一个商业集中圈,很多人远道而来进行参观和消费。

小刚的这一次成功营销,正是充分利用了眼球效应的经济学,有效地对产品进行夸张而且醒目的包装,只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光,那么营销活动便成功了一半。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哪一个商家可以赢得永远的胜利的,每个企业都有高潮和低潮需要经历,要想在企业中获得相对不败的境地,那么天时地利人和这是非常关键的,这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做适合的市场。

就如小刚选择在小摊里做出哗众取宠的仿名人摊名,一下子赢得了消费者的趋之若鹜。

为什么他可以一举成为名摊子,其实跟当地的商业模式也有关,证明当地并没有这样夸张的营销宣传方式,故而小刚成为了当地商圈的第一个运用夸张营销方式的人员,很快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并获得了成功。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了商业的主导,同类竞争商品中谁能最先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力,那么这个商品就会变为这些商品中的一个佼佼者,成为大赢家。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仿佛这种吸引眼球的“出位”营销是相悖的,但往往是这样南辕北辙的关系才让整个产品的营销有了刺激消费的作用。

“眼球经济”成为了一大商业热点,要想被消费者关注到自己的产品,需要利用合适的市场环境来进行市场营销活动。

台湾出名的宣传自己“用身体写作”的木子美,在她一推出新书后,立即销售了200多万本,赚的便是噱头。在清华BBS论坛上矢志不渝地放上自己S型玉照的芙蓉姐姐也为自己赢得了跻身娱乐圈的机会,网络上许多搞笑雷人的视频都为视频的主角赢得了广大观众,把自己名声轰然抬高,这便是一种出彩的炒作方式。

商业传播中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只要能够获得消费者注意力的便是成功的传播行为。因而强调商家要做到的便是在商业中有“出位”的表现。

第一,适当时候懂得“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是说鲁班跑到擅长耍大刀的关公面前耍大刀,在国人看来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表现,一直作为贬义词来形容。

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要搏出位,必须要够胆识,不能因为有强大的企业存在,就不敢与之竞争了,越是实力悬殊的竞争关系,越是可能获得成功。

假如有一家大型的饮料制造商推出了可爱的闺蜜系列饮品,那么作为一家小型企业应该如何将自己同类的产品进行宣传呢?不妨大胆地叫嚣:“这才是真闺蜜饮料,其他的都是浮云!”

当然会有很多人涌出来批判他不自量力,但是相信这些批判的人群当中会有一大部分进行该商品的购买,同时他们的批判也会为该商品博得出镜率,如此一来,该品牌便为广大消费者所知了。

第二,学习孙悟空“七十二变”。

中国人是含蓄内敛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在这样强大的信念面前如果能够采取撼动的措施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要想赢得更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就必须在该“雷”的时候雷,该“萌”的时候萌,懂得多角度变换角色,每一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从而巩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假如一则口红广告使用小萝莉拍摄,便出现了萌的效果,如果使用当今流行的“伪娘”进行拍摄,便也有了异样的效果,都能博得出彩的效果。

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宣传模式,要懂得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商业宣传和推广活动。

第三,懂得“灵魂”在哪。

不管商业炒作如何运作,博得了多少人的眼球,在这整个商业运作过程中都继续牢牢记着自己的核心思想。

企业进行商业传播,针对的重点究竟是产品还是企业本身,这要区分开来。

对于产品,我们可以进行极力包装,不论是俏皮的、搞笑的、温情的或者是悲伤的,各有各的商业魅力在,不必拘泥。

而对于企业形象的建设,无论如何都必须要良好地呈现,不能无厘头地推广,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在这个“眼球经济”时代,商家要忙碌地进行消费者眼球的吸引,而消费者也在进行着产品挑选中,在这样一个双向选择的情况下,商家要维持创新的心态哦。

(第八节)市场是一只大手,政府你掌握不了

在市场经济中,有两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一种是市场调节,另一种就是国家宏观调控。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有自发的调节作用的,它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供给的调整,从而使得供需达到平衡,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下,市场调节会出现偏差,有的商品会出现过热需求,导致市场交易混乱,此时就需要宏观调控来进行帮扶,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了解一下,当非典疾病来袭,整个社会各类信息纷繁,人们无法了解正确的信息,当有人说板蓝根和白醋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可能性的时候,市场立即掀开了一场高价板蓝根和白醋活动,直接导致的就是板蓝根和白醋存量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市场调节作用是无能为力的,人们盲目的需求已经使得整个市场陷入了狂热状态,此时便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管理。

当国家颁布相关的专家评论,一方面进行疾病的治疗和控制病情蔓延,一方面也对市场上板蓝根、白醋等商品的售价和购买进行控制。不久,这样的狂热期便被控制住了。

当然,两者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双无形的手,而宏观调控是一双有形的手,谁也无法代替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以市场调节为主,而必要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运行方式。

就好比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的许多问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自己去面对和克服,但是有些时候还是需要亲人和朋友的帮助。

也有人认为政府调控才应该作为主导,不应该让市场进行自我调节。为此我们来看一则实例。

某一线城市里一家很有名气的药物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会上表示即将推出了一款高科技的神奇药物,发明人小明说主要是针对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压力倍增的工薪阶级还有苦于书海中的莘莘学子所发明的药物,能够解决跟记忆力有关的任何问题,帮助大家拥有一个好似机器人的好记性。

作为一家出名的药物公司,小明是其中主要负责人,他的话引起了市场上的激烈反应。

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流传着这个产品,人们对于它表示新奇,希望能够进行药物体验。故而很多人对于产品进行了预定。

一个星期左右,产品便拿到了一百多万张预定的订单。此时产品还未推出,并且只说了功用,并没有对产品的售价进行说明。

两个月后,小明的产品正准备紧锣密鼓地面世时,由于呼声太大,引起了同行间的举报,他们要求国家药监局进行商品检测,因为他们怀疑该商品含有不良的药物成分在。

因而原本准备面世的商品遭遇了一场大型检测,虽然检测结果表明良好,但是整个保健药品行业龙蛇混杂,因而该地区的政府决定施行药物的新政策制定。

政策规定新的药物需要经过一年的检测,安全通过后方能够销售,与此同时,对于保健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如此一来,小明的新药品是否受到了严重的波及。但他并不着急,这给予他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对于新产品的市场潜在消费者,他又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了解,在一年后,小明的产品更加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