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农产品销售技巧读本
7397300000012

第12章 常见农产品销售案例(1)

81.土豆包装卖

一个平凡的土豆,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陈某,造就了一段财富佳话。

在别人还把土豆留在地里等行情的时候,陈某却把自家的30多亩土豆全都挖了出来,并拿纸包好。当时,村民都觉得挺惊奇,见过苹果拿纸包,没见过土豆拿纸包了装箱子的。

村里人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做,即便是这样包起来能卖个什么价呢?

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等着看她笑话的时候,她却一意孤行地实施起了包装计划。2006年10月,陈某拿出1万多元积蓄,首先注册了商标,成立了公司,并特别定制了8000个包装盒,把土豆按形状、大小、颜色进行精选、分级,5千克装成一箱。在人们的不解中,她拉着包装土豆,往各个单位送。她想通过这种免费品尝的办法,让大家认识这种包装土豆。

正是因为经过精选,土豆保证了口感,很多人纷纷找上门来。2006年底,包装土豆销售的3个月后,8000箱包装土豆全部卖出,赚了近3万元。

8000箱土豆的顺利销售坚定了陈某的信心,也让她以敢想敢干出了名。但第二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再次让人们对这农村妇女的胆量刮目相看。在包装土豆上首战告捷,到了2007年4月,陈某壮着胆子和农户一下子签订了1500吨土豆的收购合同,这数量的土豆放在一起相当于几座小山。为了既保证存储质量又能延长土豆的销售时间,她在位于县中心地带的土豆交易市场相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并不是因为这里人气旺,非常重要的是这下面有一个可以储藏约4000吨土豆的地窖。经过七弯八拐终于找到了这里的主人提出转让要求。几个月后,在他人的担保下,最终以130万元的价格成交。2007年10月,她如约履行了合同,把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500吨土豆最终精选出100吨精包装出售,包装土豆的销售额达到40万元。

陈某的包装土豆一炮打响之后,销量与日俱增。亲友间购买包装土豆作为馈赠佳品的比比皆是,也有不少单位购买包装土豆发给员工作为节日福利。2009年,陈某又承包了6000亩土地种植土豆,土豆总产量达到3500多吨,给她带来了近300多万元的收入。

商标、包装都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能提升产品的价值。即使是同样的产品,进行不同包装、贴上不同的品牌标识,也会产生悬殊的价格。本例中都是土豆,因为有了品牌且包装精美,便比普通按斤称的土豆价格翻好几倍。

82.核桃好卖全靠皮

有一种薄皮核桃,其特点是吃起来非常容易,不用任何工具就可以剥开,便于人随身携带;另外它的仁比较大,出肉率比较高,一般的出肉率达到60%左右;而且不但当年能结果,3~5年就能达到丰产,市场前景很好。

2004年,徐某买了800株核桃苗带回了家,就这么在山上辛苦干了两年,种下去的核桃树果然挂了果。在种的过程中考虑到从外地进核桃苗较贵,徐某决定自己培育核桃苗。

经过了半年试验,他找到了核桃高出苗率的方法。

薄皮核桃上市了。那时候,县里还只有徐某一家种,他觉得自己的核桃是个稀罕货,应该很好卖。可当他到市场上去推销时,却是碰了一鼻子灰。经过调查得知,大部分销售商认为,薄皮核桃虽然好卖,可售价每千克50多元太贵,毕竟市场上的普通核桃只有每千克20多元。面对这么高的售价,大部分销售商都摇头。可要是卖得太便宜根本收不回本钱来。就在他为此矛盾的时候,当地媒体把他当做绿化荒山的典型进行了报道。报道播出后没多久,竟然有人到他这里来买核桃苗了。他一琢磨,不如就先出售一些核桃苗,回收点钱应应急。

而那些核桃干果呢,物以稀为贵,就主打礼品市场吧。徐某把核桃装进礼品盒,分为1千克装和2千克装,每千克的售价保持56元不变,虽然一个包装盒白搭进去3元,还是有得赚。把薄皮核桃当礼品卖,就相当于找对了市场的路子,每到过节前,到他这里来买核桃的人就特别多。

没过多久,卖核桃和核桃苗已经让徐某收入了近40万元。正在沾沾自喜的时候,他却突然发现情况不妙。那时候已经卖出去了30万株核桃苗,这么多核桃苗到了盛果期那将是800吨核桃干品的产量。到那时候,谁都想像他一样把核桃当礼品卖,可如果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无序竞争,薄皮核桃就卖不上价钱了。为了化解危机,2007年,徐某成立了核桃种植合作社,提出所有的核桃鲜果以每千克22元的价格回收,把买核桃苗的农户都收成了会员。回收鲜核桃,自己加工处理,统一销售,一部分当做礼品核桃销售,另外一部分可以卖到市场上。能挑选出来装进礼品盒的核桃占总产量的近70%,剩下的30%多只能便宜处理。

目前,这种挑剩下的核桃已经越来越多。为此,徐某已引进了一台核桃油榨油机,把挑出来的核桃提炼成核桃油上市销售,收入可观。

有的时候不一定要眼光盯着卖果实,卖苗也是一个收回投资的途径,但要考虑与果实的相互影响。

产品价格高不一定就卖不出去,换个角度,换个方式一样可以。把简单的产品变成礼品卖,再延长产品的产业链,做深加工,变竞争者为合作者,就可以稳定且有序发展市场。

83.生菜的市场传奇

几年前一家给肯德基采购生菜的公司一年用生菜量达到3500吨,因为用温室大棚种植影响生菜的口感,单靠露天种植还没人能做到全年供应,这家公司要在不同季节到全国不同地区采购生菜。做蔬菜生意的刘某意外地发现这是一个大的商机,便决定以后只种生菜,在省内外建立基地,实现周年供应。

把生菜产业做大,这是很多有实力的种植企业没敢干的事。经过全面考察后,刘某在山东建起了春秋两季生菜供应基地,在河北建起了夏季生菜供应基地,在福建租地作为冬季生菜供应基地,种植总面积达到3200多亩,年产量近5000吨。就在此时他又接到了总价值1200万元的订单。按客商的要求,他建了第二条全年供应的链。在浙江临海、湖北武汉、陕西西安一下子新建了3个基地,在山东省、河北省不同城市扩建了生菜基地,种植总面积达到5000亩。就在浙江基地的生菜即将采收时,客商突然给他打来电话,通知他一个可怕的消息:终止履行1200万元订单的合同。这个消息犹如晴空霹雳,已经种下的1000亩生菜怎么卖,他和员工都有些恐慌。

就在所有人为销售生菜发愁时,刘某做出了一个让大家惊讶的决定,他把武汉基地的260多亩生菜铲除,集中全部人力物力销售浙江和西安基地的800多亩生菜,其实这是他反复考虑制定的策略——丢卒保帅。同时他开始四处寻找新的客户,经过半个月的奔波,他先后又找到新加坡和韩国几位客户,经过几次谈判,终于将生菜全部售出。虽然这次冒险最终有惊无险,但也让他明白他的实力尚且不足,应该专心做好一条供应链。经过仔细考虑,刘某最终关掉了2个基地,把种植安排进行了调整,采收期是福建基地12月至翌年3月,上海、西安4月和11月,山东5月和10月,河北6~9月,刚好实现周年供应。

现在刘某的生菜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6000亩,年产量1万多吨,他还新建了生菜精加工生产线,生产的即食生菜卖到了上海、青岛、西安、杭州等地的超市,一年销售收入达1.3亿元。

农产品的反季节销售总是能带来新的商机和好的效益。本例中刘某消除了生菜的季节性,做到周年供应,确保质量,量力而行,客户自然云集。

84.普通的红薯藤特殊地卖

有一种改良红薯藤,它根本不长红薯,却可以一茬又一茬地长嫩芽,能采摘4个月。这种改良的红薯藤被一个精明的果农夏某看出了商机,他决定当菜大面积种植。

第一天上市,夏某特意让人把菜筐依次排开,把规模亮出来。先声夺人之后,他又开出更诱人的条件,打折出售,不仅是价格便宜,而且和普通红薯藤比,更鲜嫩,采购商兴趣大增,出现了热闹抢手的场面,红薯藤的知名度也扩大了。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市场,却不再打折卖了,而是采用原价2元钱每千克,摸索市场能不能接受这个定价。采购商一下子不能接受,甚至有的采购商就是奔着打折来的。但盘算着之前批回去的红薯藤确实卖得不错,而且2元钱每千克也有得赚,于是,第二天的300多千克红薯藤也被采购商一抢而空。靠着头两天的两炮开门红,客户和价位都被稳稳抓住了。

第二年,刚进采收期,市面上突然多出七八家批发红薯藤者。原来,红薯藤的种植难度不大,市场上很快有了同样的菜。怎样让红薯藤更有竞争力?夏某意识到,老百姓最认新鲜菜,自己能打下这个市场,也是因为在最新鲜的10小时把菜卖出去。但是,除了给菜洒水,尽快赶路,尽快上市,菜还能再怎么新鲜呢?这让他犯难了。后来他了解到,用手工掐断之后,就直接打包装车,菜的创口大,沾水容易烂;如果用刀子切一下,菜就不容易被侵蚀,也不易烂,能长时保持新鲜,深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欢迎。

在他人建议的基础上,夏某又给红薯藤搞检测,申请无公害标志,注册商标,做包装。以前红薯藤根本就不是菜,但现在很多人追求无公害、绿色食品,所以红薯藤慢慢地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品牌、包装让更多人认识了夏某的红薯藤,虽然要为此多花两小时,但他的10小时还是没耽误,确保新鲜。随着品牌的打响,夏某租了6个基地,买了4辆卡车同时送货,效率提高了,红薯藤卖得更多了。

选好产品后,首先要让顾客接受产品,继而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要抓住产品特性,蔬菜关键是要新鲜、环保。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同类中脱颖而出,这个时候就需要注册商标,做包装,有特色才能最终抓住顾客。

85.小蘑菇均匀上市效益高

绝大多数农产品都存在一个问题,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会一下子很少,一下子很多,不管哪一个产区,只要是农民自发种的,都会有这种情况,袖珍菇也不例外。在福建某地,一年中4~6月、8~10月的温度最适宜袖珍菇生长,那里的农民就在清明和立秋前后分两次集中生产菌包,这样袖珍菇的上市时间也比较集中。一个菌包能摘七批菇,每批菇间隔10天左右,其中有4天时间菇最少,而这时候汕头市场上袖珍菇的价钱一般会在6~8元一千克。实际上当地的农民也就半年时间集中有菇,一年中有两个倒茬的大空档。在菇集中上市的时候,两次采摘之间还有小空档,只有抓住这些空档,才能有钱赚。

每个人一天最多能采200千克菇,菇农孙某根据当时在场里的工人数,把日生产能力定在8000袋左右,分别种在11个菇棚里,这样两批菇衔接的高峰期每天也不过3000多千克的产量,采摘起来比较从容。根据袖珍菇开袋就迅速生长的规律,他让菌包分批进棚,算好时间再分批开袋,并把菇棚温度控制在20℃左右,保证每天都有菇摘,等市场上缺菇的时候他就大量发货,一年下来,就多赚了二三十万元。

利用近邻汕头、广州、深圳的优势,根据行情来调配各个市场的供应量,孙某的袖珍菇总能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

农产品生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征,这有时成为了市场供应的缺陷。本例中通过控制袖珍菇的上市时间以及上市量,平衡上市,不仅有效地调控了袖珍菇市场供应,更获得了较好收益。

86.蔬菜当礼品卖

蔬菜向来都是论斤卖的,还能当礼品卖?做蔬菜生意的王某就做到了。他到底种的什么菜、怎么种的呢?

要种出高价礼品蔬菜,第一要选择优良品种。在技术支持下,王某种下了一批从国外引进的优质品种黄瓜,别看其貌不扬,个头小,可是口感却是很不错,春节时可卖到20元每千克,是普通黄瓜的近10倍;一同引进的还有当水果吃的小西红柿,一年只种一茬,但采摘期能达到2~3季,一个两亩的大棚,年产量能达到15吨,市场上每千克能卖到8元。这些西红柿在欧洲非常流行,因为是成串采收的,拿回家如果不吃,可以当装饰物,能存放40天;另外,他还培养了大棚里种的大辣椒,也是新品种,一棵苗一年可以摘约20千克。第二要严格控制药物残留,同时在灌溉、施肥、以及温度控制等各个环节上都必须科学管理。其实菜是这样,如果你要用特殊的手段栽培出来,那么它自然有特殊的品质,你也当然能以特殊的方式卖。

秋天,有六七种蔬菜陆陆续续到了该采摘的时候。最初,王某想卖给超市,谁知一打听才知道,进大型超市需要连续供货,一旦断货,管理费白掏不说,还得按违约论处。后来经市场调查,他找到了一个好法子。他拉回来一堆纸箱,让人把蔬菜装进漂亮的纸箱里,装的时候品种搭配,既有色彩好的茄子、彩椒,又有口感好的柿子、黄瓜,还有营养丰富的橄榄、菊苣,然后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以及有关质量认证的标识也放在里面,一箱装6~8个品种,重7.5千克,每箱可卖100元钱。

这种把蔬菜搭配打包成礼品的办法,适应了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也为这些蔬菜找到了出路。

人们的购物心理和对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农产品加大卖点的有效途径。本例中,生产者调整了蔬菜品种、种植习惯,保证了高品质,运用组合销售方式变出一些新花样来迎合消费时尚,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

87.水果玉米这样卖

2006年4月,李某在离八达岭长城5千米的某县租下了200多亩地,分批种上了水果玉米。玉米成熟后,他就带着玉米到县里的几家旅行社让导游们免费品尝,旅行社的人品尝后,觉得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很有可能开发成一个新的采摘游景点,就跟着他来到了玉米地里。尽管旅行社把水果玉米采摘游作为一个新的采摘游项目去推广,但游客的接受程度并不高,而旅行社也不能强行给游客增加项目。

为了能把游客吸引到玉米地里来,李某和旅行社联系,等游客刚从长城上下来时,就送一些玉米过去让游客免费品尝,游客尝过以后,若有兴趣就可以到地里来采摘。该县一年接待1200多万名游客,有一半左右都来自北京天津。这类游客和其他来长城的游客不同,他们大多带车出游,很愿意带些土特产回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某又带上玉米来到了度假村,推荐给销售部的人免费品尝。得到了度假村的认可,他就把玉米按15个一箱进行包装,每箱以60元的价格供应给度假村,度假村再加价销售。接着用同样的办法,他把玉米作为土特产进入县里的几十家宾馆。因为这种玉米的存储期短,他一般每家宾馆提供两箱玉米供游客免费品尝,有顾客需要再及时送过去。不少住在宾馆、度假村的游客吃了玉米后,并不满足,还想自己去地里采摘。了解到游客的这种需求后,他趁机和度假村合作,使他的玉米地成为了度假村的采摘基地。

成熟的水果玉米必须在一周内采收完,否则变老后连普通玉米的价格也卖不到。为了保证玉米在收获旺季能顺利地销售,李某又开始寻找新的销售渠道。看到不少商家经常在社区内搞推销,他也经常到社区里搞免费品尝活动。看到社区有不少居民对采摘很感兴趣,他就组织社区居民去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