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严己宽人(中华美德)
7384500000055

第55章 福克纳:柏树林中的精灵

几乎无法让人相信,就是在这样一个邮票大小的地方。诞生了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福克纳!这是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一个极为普通的小镇,叫奥克斯福。镇的中间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广场,广场中央塑有一座在南北战争时期叱咤风云的南方将领的雕像。以广场为中心的十字街上,都是很低矮的欧式建筑。学校、店铺、餐馆、书店,房子都是浅绿色或米黄色的,间或也有一两栋白色的,最高的建筑是两层楼的法院。如果不是与著名的密西西比大学牛津分校比邻,这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口不足万人的乡村小镇。但是,因为有了大学,就有了许多人气和文气。

福克纳一直把自己生活的小镇描绘成“邮票那样大小的”,他说他一生都在写一个邮票大的地方。相比美国辽阔的国土,奥克斯福的确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但是,即使是这样小的地方,福克纳也不是住在城里的。在城南,有一片茂密的柏林,有一条乡间公路从小镇通向那里。柏树林面积很大,古木参天,灌木丛生,许多林间小径蜿蜒曲折。就在这密林深处,有一栋白色的小木楼,就是福克纳的故居。小木楼被一圈木栅栏围绕着,院子里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花。福克纳一生都生活在这里。直到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没有离开。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小镇旁,在这样幽深宁静的密林深处,躲开了生活的纷杂和喧嚣,福克纳用一生的时间思考着所处的世界和人生,给我们留下了18部长篇小说,12部中短篇小说和诗集。

如果去小镇拜访福克纳,你现在自然会得到巨大的礼遇。小镇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会自动当导游引导你走向柏树林,告诉你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并不厌其烦地给你讲述着福克纳的趣事。但是,在福克纳成名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当他的小说《圣殿》出版以后,小说风靡了美国,可是小镇上的人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作家。一位从纽约远道而来采访的记者,为了表示自己对作家的尊敬,特意去小镇的理发店修整头发。他发现理发师也姓福克纳,就问理发师和威廉·福克纳是什么关系。结果,理发师感觉是很丢脸的事情,就说,那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是我不争气的侄子小镇上的人们这样认为福克纳是有原因的,在成为一个作家以前,福克纳所做的很多事情的确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他最早在附近的大学邮局里找到了一份分发信件的工作,结果他对于偷拆信件很感兴趣,他每天偷拆很多信件,阅读后就扔进废纸篓里。人们自然很快就发现了,他就被开除了,也因此在小镇上名誉扫地。他开始琢磨应该怎样才能恢复名誉出人头地。他发现去当兵是条好路子,如果混个将军就什么名誉都有了。但是,因为他个子太矮体检时就被刷掉了。这个时候,他对于当将军已经鬼迷心窍,就私自跑到加拿大,没有多久就拄个拐杖回来,说自己在那里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自己在战斗中从飞机上掉下来摔伤了腿而成了英雄。尽管小镇上的人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鬼话。但是他依然每天拄着拐杖在街上招摇过市。后来,他感觉这样假装瘸子充当英雄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就扔掉了拐杖又开始在奥克斯福健步如飞起来。

不甘平庸的福克纳最终走向了安静,走向了思考。他的身影从酒吧里消失了,从游手好闲的人群里消失了,从奥克斯福的广场上消失了。他回到了密林深处的家园里。他叼着烟斗,白天在密林的小径里徘徊,夜晚就仰望璀璨的星空,同时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那些优秀的著作。他从此很少走出柏林,很少走出那栋小木楼。在此后的时间里,他在这里创作了大量反映美国南方白人、黑人、印地安人生活命运的小说,娴熟地运用意识流和象征手法,开创了美国乡土小说的先河,他的作品直到现在依然被西方文坛视为现代经典。

成为一个作家之后的福克纳,把时间和安静看的更加重要。他不媚权贵,对于虚荣和热闹更不感兴趣。总统邀请他去白宫参加宴会,他不去。他说:为了吃饭去白宫实在太远了,我年迈体衰,不能长途跋涉去和陌生人一起吃饭。他对人们说:我不是一个文人,我不过是一个农民。

就是在这个柏树林中,在福克纳66岁那一年,他在骑马的时候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去世了。这个给了福克纳宁静,给了他灵感,给了他艺术生命的柏树林,最终又接纳了他的灵魂。这个柏树林和小镇,从此成为了美国南方永恒的精神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