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严己宽人(中华美德)
7384500000053

第53章 替古人担忧

同情心,有时是不便轻易给予的,接受的人总觉得一受人同情,地位身份便立见高下,于是一笔赠金,一句宽慰的话,都必须谨慎。但对古人,便无此限,展卷之余,你尽可痛哭,而不必顾及他们的自尊心,人类最高贵的情操得以维持不坠。

千古文人,际遇多苦,但我却独怜蔡邕,书上说他:“少博学,好辞章……妙操音律,又善鼓琴,工书法,闲居玩古,不交当也……”后来又提到他下狱时“乞鲸首刖足,续成汉史不许。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遂死狱中。”

身为一个博学的、孤绝的、“不交当也”的艺术家,其自身已经具备那么浓烈的悲剧一性,及至在混乱的政局里系狱,连司马迁的幸运也没有了!甚至他自愿刺面斩足,只求完成一部汉史,也竟而被拒,想象中他满腔的悲愤直可震陨满天的星斗。可叹的不是狱中冤死的六尺之躯,是那永不为世见的焕发而饱和的文才而尤其可恨的是身后的污蔑,不知为什么,他竟成了民间戏剧中虐待赵五娘的负心郎。陆放翁的诗里曾感慨道: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城争唱蔡中郎。

让自己的名字在每一条街上被盲目的江湖艺人侮辱,蔡邕死而有知,又怎能无恨!而每一个翻检历史的人,每读到这个不幸的名字,又怎能不感慨是非的颠倒无常。

李斯,这个跟秦帝国连在一起的名字,似乎也沾染着帝国的辉煌与早亡。

当他年盛时,曾是一个多么傲视天下的人,他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贫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他曾多么贪爱那一点点醉人的富贵。

但在多舛的宦途上,他终于付上自己和儿子作为代价,临刑之际,他黯然地对儿子李由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幸福被彻悟时,总是太晚而不堪温习了那时候,他曾想起少年时上蔡的春天,透明而脆薄的春天异于帝都的春天!他会想起他的老师苟卿,那温和的先知,那为他相秦而气愤不食的预言家,他从他学了“帝王之术”,却始终参不透他的“物禁太盛”的哲学。

牵着狗,带着儿子,一起去逐野兔,每一个农夫所触及的幸福,却是秦相李斯临刑的梦呓。

公元前208年,咸阳市上有被腰斩的父子,高踞过秦相,留传下那么多篇疏壮的刻石文,却不免于那样残酷的终局看剧场中的悲剧是轻易的,我们可以安慰自己“那是假的”,但读史时便不知该如何安慰自己了。读史者有如屠宰业的经理人,自己虽未动手杀戮,却总是以检点流血为务。

我们只知道花蕊夫人姓徐,她的名字我们完全不晓,太美丽的女子似乎注定了只属于赏识她的人,而不属于自己。

古籍中如此形容她:“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拟其色,似花蕊轻柔也,又别号慧妃,如其性也。”

花蕊一样的女孩,怎样古典华贵的女孩,由于美丽而被豢养的女孩而后来,后蜀亡了,她写下那首有名的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无一个男儿,这又奈何?孟昶非男儿,十四万的披甲者非男儿,亡国之恨只交给一个美女的泪眼。

交给那柔于花蕊的心灵。

国亡赴宋,相传她曾在薛萌的驿壁上留下半首采桑子,那写过百酋宫词的笔,最后却在仓皇的驿站上题半阕小词: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半阕!南唐后主在城破时,颤抖的腕底也是留下半首词。半阕是人间的至痛。半阕是永劫难补的憾恨!马上闻啼鹃,其悲竟如何?那写不下去的半段比写出的更哀绝。

蜀山蜀水悠然而青,寂寞的驿壁在春风中穆然而立,见证着一个女子行过蜀道时凄于杜鹃鸟的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