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364200000030

第30章 打造平和的心态,告别烦恼与忧虑(13)

李嘉诚的意思就是,他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100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100个人会变成5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气量。其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风度与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因此对于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之经验。

吃亏是福,这是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是生意场上的伙伴也罢,手下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跟着你干,因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也会好。生意场上的伙伴同你做生意不能赚钱,才会朝三暮四。好分好合,你要让他人觉得你是个值得共事的人,这才是真正成功的处世。

有的人一旦与朋友分手之后,就会翻脸不认人,一点亏也不肯吃,这种人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他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中的必要前提。为什么呢?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处处抢先,从来就不会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占有它。他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合作几个来回就不想再与他合作下去了。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他难以再找到愿意与他重新合作的人,最后他自己还不是吃了个大亏?

分手,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路转,也许以后还会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如果你与人分手时,狠狠地捞一把,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拿上手就是自己的东西,那么就是忘恩负义,不仁不义。

从心态发展上来看,如果你老不愿吃亏,老占别人的便宜,那么会把自己弄得很猥琐。因为当便宜被你占尽的时候,你也就会觉得自己总在吃亏,心中就会积存不满和愤怒,这对自己也是很大的伤害。再者,捞朋友东西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出息,因为,他的眼光都集中到收集和占有眼前的每一点微小的利益上,势必影响自己的境界,缺乏向远处、高处看的意识和能力。“戴盆何以望天”说的就是这种人。这种人除非是摸彩票中了奖,否则是很难获得很大的成功和利益的。

世界上通常来说有三种人一点亏也不肯吃。一种人度量太差,吃了亏就要想不开,茶不思饭不想,好像被剜了肉一样;一种人火气太大,吃了亏就要双脚跳,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大打出手,从而把事情弄得一发不可收拾;还有一种人心眼太小,吃了亏就要睚眦必报,常常让别人怨声载道,让自己因小失大。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还能经常地、平心静气地吃那么一点亏,那么至少能够说明这个人的度量不算太差、火气也不算太大、心眼也不算太小,如果能够做到如此的话,那么他的人际关系一定处得不错,朋友不少、心情也不坏,这其实就是福气。

我们并不去讲所谓的因果报应之佛家思想,也不去谈祸福相倚的道家思想,仅仅用辩证法把“吃亏”这件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就会发现“吃亏”总是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一方面讲的。比如“千金买骨”的故事,涓人用千金买千里马而不可得,竟然花五百金买了千里马的骨头,可是不满一年,天下罕见的“千里之马至者三”。这是先吃小亏,再得大便宜的例子。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也时有所闻。可见只要平心静气、全面地考虑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白吃的亏,所有的付出总会有一天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但是,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大声张扬的时代,所以吃了亏也不必“打落牙齿和血吞”,吃闷亏、吃暗亏只有自己甘认倒霉。吃亏应吃在明处,大家都心知肚明,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通常我们所讲的“吃亏是福”是指“吃明亏是福”。

古人曾经说过: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应有的满足;然而如果用让步的办法,你非常容易就能够得到比期盼的更多的东西。换句话说:吃亏是福!

虽然从表面来看吃亏意味着舍弃与牺牲,然而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何况,一个人如果不择手段地敛钱财,追名逐利,他在失去了做人的从容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人格与尊严给失去了。

贪心的人,总是费尽心机去算计别人,在其热情、仗义与关切的伪装之下,其更多的是肆无忌惮地对别人进行攻击与伤害。

那些不害怕吃亏的人,往往是把别人往好的地方去想,在其天真甚至是迂腐、软弱的背后,是一个阔大、平和的不设防的世界。

也正因为这样,许多时候好人斗不过坏人,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坏人的算计与偷袭。尽管这样,贪图蝇头小利者最终将“聪明反被聪明误”,必然吃大亏。不怕吃亏的人,不但不会真的吃亏,反而还会换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结果,并且还会生活在轻松、自在、愉快之中。

世上无论是哪个人都不愿意选择那些斤斤计较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没有人愿意与唯利是图的人共事。只有不怕吃亏的人,才能够在一种平和而自由的心境当中去感受人生的幸福。吃亏就是一种进退的艺术,是一种大智慧。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他的行为在外人看来是吃亏了,然而对于他本人来说却没有这种感觉,很有可能他还沉浸在意外的收获之中!

避免张扬,藏巧是一种智慧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若一个人不懂得伏藏,即使他才华超群、智商极高也很难最终取得胜利,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伏藏又可分为两层意思:一是藏拙,这是普通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见的,即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下面有两个故事就是“藏巧”的范例。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诱杀了韩信。当时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马上派使者还朝宣旨,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

大家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给您增加俸禄和护卫,这并非好事。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不会对您有多么放心,所以给您升官加俸以示笼络。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听从陈平的劝告,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高兴,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黔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派遣密探数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密探回报说:“和上次一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皇上也没有什么可封赏您了。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从而超过他自己。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告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给萧何任何处分。

比起萧何来,王翦更胜一筹。

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秦始皇亲自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不知其意,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大王的将军,往往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得不到封侯。所以,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大王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子孙的家产。”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不足一提,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出发后,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念念不忘田宅,觉得非常奇怪,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做得太过分了吧?”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他能放心吗?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做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打败了楚国,俘获了楚王。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

可见,藏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学问做官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才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而妄言轻人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成就大业。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世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

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其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人们希望中的事情很难完全实现;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

同样的,曾国藩也懂得这一点,在家中更以简朴而著称,妻子和儿媳虽贵处于相府之尊,仍然纺织劳作,这不是模仿李义琰的所为吗?曾国藩之所以以“谦”为立身之本,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为了提防朝中的政敌借题发挥,使自己在如日中天之时被人抓住把柄,枪打出头鸟,因小失大。而在这一方面,古代可是有例在先的。

大凡君主和统治者没有谁希望自己的下属高明过自己的,而锋芒毕露之人就不免要为自己的下场负责了。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如此。

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操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便放在一边。杨修看见后,竟招呼众人把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后便问为何这样,杨修回答说:“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杨修了。

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曹操亲率40万大军迎战,于汉水对峙日久,曹军进退两难。一日,厨师端来鸡汤,曹操正若有所思,见碗底鸡肋,心有所感。这时夏侯惇入帐请教夜间号令,曹操顺口说:“鸡肋!”于是,“鸡肋!鸡肋!”的军令便在军中传开了。杨修听到这个号令后,便命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惇闻讯一惊,忙把杨修请到自己帐中询问,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不舍。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惇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也命令军士打点行装。曹操闻讯,不由暗叹杨修的心计,杀杨修之心更甚,于是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了。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出头鸟”本来是一个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却可悲地成为了“爱出风头”的牺牲品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一种文化的悲哀。但以“藏巧”为本,却是出于对自身修养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锋芒太露的进一步解释。

(第六节)控制情绪,时刻保持清醒冷静

如果你能驾驭好自己的情绪,就会拥有平和的心态、愉快的心情,从而远离抱怨、烦恼与愤怒,享受积极、快乐的生活。

掌握情绪,不要让情绪失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而情绪是一种很滑溜的东西,有时滑溜得让人捉摸不到。但是,不管怎么滑溜,你都要想办法将它捏得紧紧的,因为这关系到你能否拥有快乐的生活。

Wendy是纽约饭店的总监,记得有一年她在别家饭店开会时,最心爱的LV皮包和公事包竟被偷走了,所有的现金、证件与重要客户的资料都不见了,心情自是十分懊恼,欲哭无泪。

晚上回饭店工作前,她独自在办公室静坐了五分钟后,试着将自己沮丧的心情锁起来,换上一张笑脸赶去参加迈克·道格拉斯当天的影片庆功宴。当迈克·道格拉斯热情地亲着她的脸颊时说:“嗨!Wendy,你今天过得如何?”

Wendy热情地回他一个灿烂如阳光般的笑容说:“喔!非常好。好得不能再好!”这天的宴会非常成功,Wendy也顺利地接触到更多的客户。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试想,如果那天她不能及时地调整情绪,继续沮丧下去,不赴这场宴会或者在宴会上不断地抱怨自己遇到的倒霉事,那将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错过了与客户接触的机会,也间接地影响了众人对饭店的印象。

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员,如服务人员、客服人员、公司总机、销售人员、公交车售票员等,他们能不能将近日被男朋友抛弃的哀怨或今早与老婆吵架的怒气隐藏起来,给客户宜人亲切的笑容,将可能决定今天公司营业额的好坏。

在职场上不能控制情绪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影响是:它将使你没有合作伙伴!而在这个讲究合作的社会里,没有合作伙伴就意味着你将一无所有。

有一位意大利籍的名厨十分情绪化,高兴起来可以又亲又抱,左一句甜心,右一句蜜糖,让人听了心里暖洋洋的。但是千万别惹他发火。一旦发怒,30秒内,他可以将英文的脏话全部骂过,意犹未尽,再加上很多意大利文的脏话,翻脸比翻书还快,搞得大家都对他畏惧三分。

他的脾气犹如一匹野马,完全无法拉制,厨房的员工因受不了他的脾气。流动率很高,外场经理也因为难以和此主厨配合,换了又换。但是饭店的主管觉得他确实才气逼人,他做的菜客人吃过之后都赞不绝口,还会利用很普通的材料做出很多有新意的菜肴来,而且聪敏、肯拼、肯做。基于这些原因,主管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