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鸡汤大全集
7364100000056

第56章 敢于放弃,成就自我(1)

春花懂得放弃,所以收获丰硕的果实;秋叶懂得放弃,所以秀出来年的新叶;梅树懂得放弃,所以才成就了形态迥异的姿态……

曲线有最大值和最小值,换句话说,都有底线。卖东西,可以还价,但是也有底线。没有人愿意做亏本的生意。当一件事情变得难以实现或者希望很渺茫,超越了你设定的底线时,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多少也有一些遗憾。但是至少在这个时间撤退你不会输得很惨。没有人愿意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赌在没有多大希望且超越底线的事情上。也许会有一些遗憾。但是至少在理性上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狂热的赌徒是可怕的。孤注一掷往往会酿就更可怕的后果。

懂得放弃也是一种美丽。理性的人会寻找最少的拼搏去做一件事情。这样,所有他做的事情平均起来的拼搏是最小的,而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放弃,是在以付出为参数的的基础上放弃,为的是更少的损失,而这也是对理智的一种考验。

能屈能伸是古语的含义。而积攒实力,再图将来则被很多人采纳。真正的智者也是一个放弃的好手,因为他会尝试很多东西,他也会放弃许多东西。并不是每一次的投入都有回报,但是至少他可以让没有回报的投入有最少的付出。这样,损失避免在最小。因为,记住,你要成功,放弃是不可避免的。

懂得放弃不是意味着凡事都必须放弃,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平凡的日子里,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懂得放弃,在放弃中寻找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在放弃的刹那,我们的心情无法平静,我们的感情波涛汹涌,我们的爱情思绪万千……可是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们的放弃是为了结出累累的硕果。

放弃并不是一事无成。任何事情,你从开始做的那一刻起都会有收获。至少下次你会记得,某种情形,应该尽早放弃。因为它是不可行的,以前放弃过,到时还是要放弃的。而放弃的同时,你也会知道你为什么放弃,而缺少的是什么,或者什么让你不得不放弃。弄清这些,也许下次你再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而不是放弃,是一次新的尝试。这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工作时,当被领导误会挨了骂,我们在据理力争的时候停下来,虽然放弃了各抒己见的理由,但是却收获着对他人的尊重;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懂得放弃,放弃是对孩子的溺爱,但是却收获着孩子心灵健康的成长;在朋友之间,我们有时候也懂得放弃,放弃的是对朋友曾经给予的帮助,收获着情谊两相知下平淡如水的交情;在爱情的领域里,当爱到不能爱时,懂得放弃,放弃的虽是昨日的点滴情怀,可是却能收获一生的记忆……

虽然在放弃的刹那,我们常能捕捉到逝去的情怀,那里盛着一分忧伤,一分痛苦,一分怀念,一分怅然,一分失落,一分苦涩……所有的感受都是在放弃的刹那间涌上心头的,可能只会维持一分钟,可能要维持一辈子之久……

做一个懂得放弃的人,也许短暂中我们的心灵无法承受这份放弃的情怀,可是我们的路还很长,虽然我们在放弃中感悟着痛苦、悲伤、忧愁、愤怒……可是这些情怀对于我们今后走好漫漫人生时,又何尝不是一种坚毅、执著、关爱、喜悦、成功的铺垫……

丢掉遗憾

大作家沈从文曾给自己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一条忠告: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脚下的那个坑。

为何呢?第一,已经摔倒了,只要能记住这次摔跤的教训就行了,再继续欣赏这个坑,顾影自怜,于事无补,还把心情搞坏了;第二,这种欣赏会耽误以后的路程,而且由于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再摔倒。

不要总去“欣赏”那些坑,不要总把遗憾挂在嘴上。人生的缺憾,这也是人生的一种魅力,十全十美的人生也许才是最没意思的人生呢!

陶渊明说:觉今是而昨非。用今天的眼光与标准来评判昨天的事物,会发现许多问题,有些遗憾可能还有机会去补救,但还有许许多多的遗憾无法弥补。

每个人在对每件事做决策时,已知的确定性因素是决策的依据,但总有不确定性,需要大家用经验、能力去分析判断,这种感觉与判断同样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现有信息的占有不可能完全充分,对未知因素的估计不可能完全正确,犯错是注定的。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摔跟头、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超越精神和超越自我,只是驻足于你脚下的这个坑前,忘记了前行或是不敢向前。

忘掉过去

一年冬天,彼德在一个小饭馆里等待一位朋友,他十分沮丧;由于在几个地方计算的错误,他一生中一项相当重要的生意没有做成。

彼德的朋友约翰终于从街那边走了过来。他穿着破旧的大衣,戴着破烂的帽子,看起来像是一个精力充沛的精灵。他的诊所就在附近,那天他刚刚和最后一名病人谈完了话。约翰已经快80岁了,仍旧全日工作。

“怎么样,年轻人,”他说,“什么事让你不痛快?”

对约翰这种洞察心事的本领,彼德早就不意外了,因此他直接地告诉约翰他的烦恼事。约翰详细分析之后,邀请彼德到他的诊所去。

到了诊所,约翰从一个硬纸盒里取出一卷录音带,塞进录音机里。“在这卷录音带上,”他说,“一共有三个来看我的人所说的话,当然没有说出来他们的名字。听他们的录音,看看你能不能挑出支配了这三个案例的共同因素,只有四个字。”他微笑了一下。

在彼德听起来,录音带上这三个声音共同点是不开心的。第一个是商人的声音,显示他遭到了某种生意上的损失或失败;第二个是女人的声音,说她因为有照顾寡母的责任,导致没结婚,她辛酸地述说她错过了许多机会。第三个是一位母亲,她十几岁的儿子和警察有了麻烦,她一直在责备自己。

约翰关掉了录音机,仰靠着他的椅子,对彼德说;“在这卷录音带中,他们有六次用到了这四个字,而这个词儿正是不显眼的毒药。你听出来了吗?没有?好,你刚才在那家餐厅中也用了三次。”他拿起装录音带的盒子,扔给他。“这四个字就在这盒子的标签上,是任何语言中最令人悲哀的四个字。”

彼德看到用红墨水写得很清楚的四个字:“如果,只要。”

“你一定大感惊奇。”约翰说,“我听到成千上万用这几个字作开头的恼恨的话。他们不停地说,直到我要他们停下来。我对他们说:‘如果,只要你们不再说如果、只要,就可以解决问题!”

约翰伸伸他的腿。“用‘如果、只要’这四个字的问题,”他说,“在于这几个字不能改变事实,反而使我们面对错误——向后退而不是向前进,丧失动力。最后,如果你用这几个字成了习惯,那就很可能变成真正的障碍,成为不再去努力的借口。”

“现在就拿你自己的例子来说吧。你没实现计划。为什么?因为你犯了一些错误。那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犯错误。错误能让我们从中学到教训。但是当你告诉我你犯了错误,为这个错误而懊悔的时候,你却没有学到什么。”

“你怎么知道?”彼德感到诧异。

约翰说:“因为你没有脱离过去式,你没有一句话提到未来。你十分诚实,你内心里还以此为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点不太好的毛病,喜欢一再讨论过去的错误。不管怎样,你在述说过去的灾难或挫折的时候,你还是主要角色。”

彼德惭愧地摇摇头:“那么,如何补救?”

“转变重点,”约翰立刻说,“以振奋的词句取代那些令人退缩的泄气话。”

“你能提出一些这类词句吗?”

“当然。不要再用‘如果,只要’,用‘下次’来代替。”

“下次?”

“此时,我看到这两个字创造出的奇迹。只要病人不停地说‘如果,只要’,他就有不妥当的地方。但是当他看着我的眼睛说‘下次’的时候,我知道他已有所改变。这表示,他会把懊悔的障碍推到一边,向前进,采取行动,继续生活。”

约翰不再讲下去了。彼德试着从心中除去一个词句,换上另一个词句。虽然只是想象,但是彼德却能够听到词句嵌了进去,还发出“咔嚓”的声音。

“如果、只要”的态度令人不振,而“下次”却表示对问题积极的、勇敢的出击态度。放下“如果、只要”的观念,选择“下次”的做法,就有不凡的能力,而且不论什么挫折都不能够妨碍你的前进。

放下痛苦

6年前,罗杰斯的一位朋友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十分伤心,自那以后,她便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陷入了孤独与痛苦之中。“我该做些什么呢?”在她丈夫离开她近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她向罗杰斯求助,“我将住到何处?我还有幸福的日子吗?”

罗杰斯极力向她解释,她的焦虑是因自己不幸的遭遇引起的。无论是丈夫死了,或太太过世,活着的人都有权利快乐地活下去。但必须明白: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赢取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这有另一个故事。一艘游轮正在地中海蓝色的水面上航行,上面有许多正在度假的已婚夫妇,也有不少单身的未婚男女穿梭其间,都十分开心。其中,有位明朗、和悦的单身女性,大约60来岁,也随着音乐陶然自乐。这位上了年纪的单身妇人,也曾遭丧夫之痛,但她可以毅然开始自己的新生活,重新展开生命的第二度春天,这是经过深思之后所做的决定。

她的丈夫曾是她生活的重心,也是她最为关爱的人,这一切已去。幸好她一直有个嗜好——画画。她十分喜欢水彩画,这是她的寄托。她忙着作画,哀伤的情绪逐渐平息。而且由于努力作画的结果,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有一段时间,她很难和人群打成一片,或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出来。因为丈夫一直是她生活的重心,是她的伴侣和力量。她认为自己不美丽,又没有万贯家财,因此在那段近乎绝望的日子里,她不断问自己:如何才能使别人接纳我、需要我?

不错,才50多岁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十分悲惨。但时间一久,这些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乃至消失,她也会开始新的生活——从痛苦的灰烬之中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她曾认为:“我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什么幸福的日子。我已不再年轻,孩子也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我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她得了严重的自怜症。好几年过去了,她的心情一直都没有好转。

后来,她觉得孩子们应该为她的幸福负责,因此便搬去与一个结了婚的女儿同住。事与愿违,她和女儿都面临一种痛苦的经历,甚至恶化到大家翻脸成仇。这名妇人后来又搬去与儿子同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孩子们共同买了一间公寓让她独住。她后来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要使自己成为被人接纳的对象,需要自我奉献,而不是等着别人来给什么。明白之后她擦干眼泪,换上笑容,开始忙着画画。她也抽时间拜访亲朋好友,尽量制造欢乐的气氛。很多寂寞孤独的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爱和友谊并非是从天而降的礼物。一个人要想受到他人的欢迎或被人接纳,首先要付出。要想让别人喜欢我们,的确需要尽点心力。她开始成为大家欢迎的对象,经常有朋友邀请她吃晚餐,或参加各式各样的聚会,而且她还在社区的会所里举办画展。

后来,她参加了这艘游轮的“地中海之旅”。在整个旅程当中,大家都很喜欢她。她对每一个人都很友善,在旅程结束的前一个晚上,她的舱是全船最热闹的地方。她那自然而不造作的风格,给每个人都留下深刻印象。

从那时起,这位妇人又参加了许多类似这样的旅游,她明白要把自己贡献给需要她的人。她所到之处都留下友善的气氛,人人都喜欢她。她也终于走出了生活阴影,变成了一个开朗乐观的人,找回了属于她的快乐和幸福。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抓住痛苦不放,从而丧失了快乐的机会。事实上,如果我们可以放下痛苦,就能赢得生活的快乐。

抛却他人目光

成功者总是能以回归社会的心境帮助更多朋友,很有自信,掌握生命,创造更美好的生命之旅。

现今社会,人人都想有所成就,无论男女,都会面临挑战与竞争,但若要爬上事业高峰,创造成功机会,却实非易事。

为自己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人人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实现此理想。许多人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行动力;或者是遇到挫折困难时,无法给自己强而有力的信念。

面对人生各种问题时,一般有四种心态:第一种就是逃避,能逃多远就逃多远;第二种态度就是抱怨,不断抱怨环境和他人的因素;第三种态度则是自责,责怪自己;而第四种则是负责,负责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最好的应对态度,但很少有人持此态度。

要随时认清自己的工作目标,调整步伐,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西方谚语说:并非伟人在做事,而是做事让人变得伟大。

有一位杨先生,他的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各类主题的演讲、上电台、写书、经营企业,甚至愿将个人宝贵的时间与智慧奉献给非盈利的事业。

因此朋友们钦佩杨先生规划如此周密,运用有限的时光与精力于有意义的事务。他能维持身心愉悦与自信,面对忙碌的压力,仍关注周围人物。在面对他的同仁伙伴时,就像是大哥般的风趣,热情地对待与教导他们。同时,他发现杨先生对生活周围发生的人物事件很敏感,用心去观察,与他们互动交谈,从而悟出人性中最真最善的一面,激发自己开启觉察能力与向上向善的潜能。

许多人赚了一辈子的钱也觉得不够;许多人赚了一辈子也觉得没赚到钱,他们都认为自己不快乐。确实如此,赚钱本身不是一项错误,但要赚钱赚到几时呢?要赚多少,才算是赚够了?这些都没有个定论。我们应反思:追逐金钱的过程中,我的生活品质有没有提升?我的精神生活有没有得到满足?若是赚了全世界,却赔上了更重要的东西如自己的健康、家人的感情……又有何益呢?一个均衡全方位的工作价值应是在拿得起放得下的做事过程中,成就事业的同时留些时间与空间给自身健康、持续学习、家人相处与社会回馈等。

乐在工作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抛却他人的目光而追求自己的目标。

放下生活中的奢华

卡文迪许出身贵族,拥有“爵士”封号,还有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终生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部分是旧式的,满是褶皱,扣子掉了也不管。

一次,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于是被当作了流浪汉,人们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说出姓名之后,学会的职员才向他道歉,请他进去。

平时,他吃得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提示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那就准备两只吧!”

人们问他:“你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呢?”

他说:“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更多地用在科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