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与众不同的滚雪球高手
7362300000046

第46章 做你最熟悉的(2)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在美国亚帕克基市创立了他们的微软公司。他们创办公司的宗旨是:要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微软”的意思是“微电脑软件”之意(Micro—ComputerSoftware)。当时整个电脑软件行业只有“微软”一家公司。这位未来写进世界历史的财富之神的比尔·盖茨作为微软公司的老板时,他还不到20岁。

1977年末,微软公司打了一场十分重要的官司,从那次胜利之后,微软公司的财政状况突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在此之前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曾为公司的资金发愁,其后直到现在,微软公司财源滚滚。

同时让微软公司有别于其他公司的一点是,微软公司是首家采取配股的方式激励所有的员工,而非只限于经理人员的公司。结果,随着微软公司的股票飞涨,微软公司拥有了几千个百万富翁,还有一打亿万富翁。在一个视跳槽为时尚的时代,微软公司以此锁定了员工对它的忠诚。1977年是电脑业群雄并起的一年,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品问世,为了使自己的品牌功能与众不同,不同的微电脑各自采用不同的软件操作系统。

1977年全年,微软公司的营业额达到50万美元。1978年,微软公司程序设计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随着微软公司的股票价格在10年间上涨了100倍,比尔·盖茨积累的个人财富也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1040亿美元。这是一个让其他百万富翁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数字。

和亨利·福特一样,比尔·盖茨把复杂的技术产品带给了大众。可以说,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和它的前身MS—DOS操作系统就是高科技领域的T型汽车。他们或许不是最精巧的软件,但是比尔·盖茨有办法使他们被广泛使用,结果是改变了整个IT产业。

截止到目前为止,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一直保持全球软件业的霸主地位,还没有人能撼动。

孙正义:我这样成为日本首富

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在日本佐贺县马栖市。他的祖父在二次大战前即从韩国渡海来日本,在筑丰煤矿做矿工。

孙正义出生,他的父亲靠养鸡养猪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的祖母每天都很早起床,推着推车去各个地方搜集剩饭为的是给鸡弄些饲料。孙正义就坐在祖母的推车上。

在全家人的努力之下,孙正义一家的经济状况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他的父亲用家庭积累的钱开始做小生意并有了一些资产。

1974年2月,17岁的孙正义前往美国读书。他先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英语学校。次年9月,孙正义进入塞拉蒙特高中就读,入学仅两星期,他就通过了大学入学测验,随即跳级进入霍利·耐姆兹大学。

2年之后,孙正义又转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克利分校经济系,插班进了三年级。伯克利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孙正义后来的人生,在美国留学的6年中,孙正义学习十分刻苦,连走路、吃饭、入厕甚至进澡盆都捧着书,每天的睡眠时间仅为3~5个小时。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正义买到了一本《大众电子》,看到了一幅照片——英特尔生产的计算机芯片的扩大照片。孙正义后来说那一瞬间的自己“激动得像是失去了知觉,不仅出了很多汗,连眼泪都涌了出来”。他意识到这个小小的芯片将会改变世界。而这一直觉使得孙正义做出了他为之骄傲的决定:“我要搞计算机,企业家应走的路是计算机行业。”

当时大学里很多学生和现在的学生一样都会在课余勤工俭学,可是,孙正义却不想去洗盘子,他认为那没有创造性,他想用自己的发明创造去赚钱。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每天都必须有个发明,不管大小。一年后,在他的“发明研究笔记”中一共洋洋洒洒记载了250项发明,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就是“多国语言翻译机”。它是从字典、声音合成器和计算机这三个单词组合而来的。类似于今天的“词霸”,只要你输入一个日文单词,就会有正确的英文发音来回应。

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孙正义在假期里回到日本。事前他就已给日本的50家家电厂商的社长发出了信件,他回到日本后随即带着他的发明——多国语言翻译机去拜访佳能、欧姆龙、日本HP、卡西欧、松下电器、夏普等10家公司,结果却是无一例外被拒绝,甚至在其中的几家企业的前台他就已经被拒绝了。

被拒绝了10次的孙正义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拜访剩下的40家企业,为了能见到社长,他煞费苦心地托了关系。其中“夏普”的负责人、“日本电子产业之父”佐佐木就是这样见到的。在会见刚开始的时候,佐佐木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并不在意,但在孙正义认真讲述自己的发明时,佐佐木被孙正义的“认真”和“朝气”打动了,他认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很勇敢,应该“大力栽培”。于是,佐佐木用4000万日元(时值100万美元)买下了孙正义的多国语言翻译机。

孙正义的第一桶金就这样赢得了。

1978年,孙正义用销售多国语言翻译机与翻译软件所赚取的巨额权利金,在美国开设了一家公司,这个公司的名为UnisonWorld从事的是多国语言翻译机的商品化与其后的产品开发,以及进口电玩机与开发电玩软件。

不仅如此,孙正义还从日本买进电玩机,经过重新组装后,他又将它们投放到餐厅、酒吧、咖啡厅与学生宿舍等地,据说他曾将350部电玩机投放在上述位置。

UnisonWorld的经营上了轨道,而孙正义却要选择离开了。他把社长的职位转给了友人,丢下一句“Ishallreturn”后就自顾回日本了。他要回到日本去开创他的事业。

孙正义回到日本时刚刚21岁,他很快就成立了“株式会社和音世界”。他到处奔走对市场做尽可能彻底的调查。他说:“要做,我就要做到在该领域是日本第一。问题是,选择哪个竞技项目。”孙正义决定花2年时间来寻找合适的项目。

寻找合适的项目确实需要时间,但是,作为一个已婚的日本人,孙正义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家人的生活问题。坐吃山空终会饿死的道理,孙正义和你我一样都明白。他越来越感到不安,“就好像钻进了看不到头的隧道”,很想随便找个项目做算了,但又觉得“一旦事业起步,就要投进去好几年,如果不成功,重新来一次的话,就绕远了”。为此,他对40种项目都做了10年的预想损益计算表、预测平衡表、资金周转表及组织结构图。所有的文件垒起来有十几米高。

在进入被饿死流程前,孙正义确定了自己要做的项目:个人电脑用软件的流通销售事业。之所以选择做这个项目是因为个人电脑用软件的流通销售属于非技术行业,而如果继续从事他在美国所做的软件开发意味着要冒巨大的风险。这个风险当然和钱有关。而软件销售的风险就要小得多。孙正义说:“我们是修路的,不是生产汽车的。不管你是丰田汽车还是福特汽车,都要在路上跑。”

1981年9月,孙正义在靠近福冈市南方的大野市创立日本软件银行,资本金仅为1000万日元。他的这间公司的办公室在一个铁皮屋建筑物的二楼,这间新公司的成员包括老板孙正义和2名雇员。这个只有2名雇员的公司老板兴奋地对自己仅有的2名雇员发表了自己的就职演讲:“5年以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以内达到500亿日元。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万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2个雇员听着自己的老板一连串蹦出的如天文数字的预期金额和老板所投入的1000万日元的资本金,他们倒是不难比较出这些数字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在这2个雇员看来,他们的这个老板简直就是神经病啊。于是,没过多久这2个雇员就辞职了。

如果那2个前雇员知道自己的前老板在他们辞职一个月后竟然用800万日元(公司总资本1000万的80%)在大阪举行的电子产品展销会上租下了会场最大、距入口最近的展厅免费提供给各软件公司这件事的话,他们会和其他与孙正义熟识的人一样认为他确实是疯了。

然而,孙正义用这笔钱所租下的这个展会中最大的场地却吸引了十几家公司参展,随之所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或许会那2名前雇员后悔自己的辞职决定。这次展会所产生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孙正义成功地和当时最大的软件公司哈德森签订了独家代理合同。后来,孙正义在谈到那段经历时解释了他为什么会那样做。他说:“要和别人合伙,一开始就要策划好和最大的公司合伙,这是我的观点,为此也尽了全力。一旦合伙成功,剩下的,你不用吭声就能做好了。”

孙正义的软件银行业务由此得以迅速展开,仅仅几个月他就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占据了日本软件市场40%的份额。他的公司的业绩也自然飞速增长。“再也没有这样舒服地经营了。”孙正义说。

企业做强后自然会遇到如何做大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就是需要大笔的资金充实现金流和发展所需要的再投资。孙正义自然也得按企业发展规律来。事实上,孙正义确实需要一笔当时对他来说需要用“数额巨大”来说明的借贷——5亿日元。24岁的孙正义想要得到这笔贷款自然也少不了和银行谈判。他拜访了第一劝业银行的经理御器谷,尽管御器谷对个人电脑或软件可说的上是一窍不通,在听了孙正义的解说后,御器谷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个产业的有趣与成长性。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谈话后,御器谷已经决定要借钱给他。在御器谷的推荐下,第一劝业银行答应了孙正义的5亿日元的贷款要求。有了这5亿日元,孙正义开始大展拳脚。

孙正义现在的选择是涉足出版业,他的选择其实是因为当时的日本计算机媒体拒绝刊登软件银行公司的广告。孙正义决定自己做计算机专业杂志。在孙正义的计算机专业杂志的创刊初期是一直“亏本”的,每月账单倒是如期而至。有5亿日元做支撑的孙正义并没有因为杂志初期一直亏损和必须支付的账单按时到来而着急。他用6个月的时间阅读数以万计的读者卡,而后提出核心为“完全按读者的要求去做”的6条改革方案。根据他这个改革方案,所需要使用的费用预算为1亿日元。孙正义认为,如果拖拖拉拉,就会出现一两亿日元的赤字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花上1亿日元获得新生。他设法打出著名电器厂商NEC的牌子做电视宣传,因为NEC的个人电脑当时在日本属于畅销品。而孙正义的计算机杂志也确实因此而得以增加了销量,一改之前每月印5万册而其中的8成会被退回的败像。现在他的计算机杂志凭借着“搭”NEC电脑的“车”印出10万册,3天就售完了。孙正义进军的出版业一战而胜。

1995年,孙正义注意到互联网的价值,虽然当时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仅3亿美金,而网址也仅17.7万个,而孙正义那时的债务则是30亿美元。但孙正义仍然决定冒险,他要竭尽全力筹措资金在互联网上下一个大赌注。

带着两项由他的软件银行所运作的风险资本家基金,孙正义来到美国,而在美国他必须去的地方自然是美国的硅谷,因为在当时也只有那里才有可能寻找出有希望的互联网新企业。事实上,他也确实不虚此行,在同年8月前,孙正义已在55家硅谷新开办的网络公司中投入了3.5亿美元。而到了8月,他又看上了雅虎。当时的雅虎还是个小公司:是一些年轻的学生创建的。除了亏损和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外,就没有什么可以折现的东西。孙正义所看到的可不只是这些。他注意到这些学生所拿出是曾经和自己当年一样大胆的想法,这些会被他曾经的那2个雇员视为疯狂的想法中所包含的激情正是他当年曾被赏识过的。他喜欢这些学生的态度。于是,孙正义拿出了1亿美元,占有了雅虎公司30%的股份。后来,他的这1亿美元所得到的回报是200亿美元。

在旧金山国际机场的休息室里等待登机回日本的时候,孙正义做了一笔大买卖,他用1540万美元买下CyberCash公司9.5%的股份。和他一起完成这笔交易的CyberCash公司董事长丹·林奇说:“我们只花了1小时。”

有人说,孙正义一半是风险投资家,一半是企业家;一半是杰克·韦尔奇,一半是沃伦·巴菲特;一半是比尔·盖茨,一半是杨致远。当然,更重要的一点,他是100%的孙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