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与众不同的滚雪球高手
7362300000016

第16章 价值投资催生新生代(3)

要不是当时债券市场的表现很差,本杰明·格雷厄姆有关投资的定义也许会被人们所忽视。在1929年到1932年短短4年间,道·琼斯债券指数从97.70点跌至65.78点,许多人因购买债券而破了产,破产的人们排着队跳楼。没有去跳楼的人们也不再将债券当做安全的投资工具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原来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与投机的粗浅性认识,本杰明·格雷厄姆所提出的投资与投机的定义,帮助许多人澄清了认识。

数量分析方法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一书在区分投资与投机之后,他所为世界金融界做出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资的数量分析方法,解决了投资者的迫切问题,使投资者可以正确判断一支股票的价值,以便决定对一支股票的投资取舍。在《有价证券分析》出版之前,尚无任何计量选股模式,格雷厄姆可以称得上是运用数量分析法来选股的第一人。

美国华尔街股市在1929年之前,上市公司主要是铁路行业的公司,而工业和公用事业公司在全部上市股票中所占份额极小,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投机者所喜欢的行业尚未挂牌上市。在格雷厄姆看来,由于铁路行业的上市公司有实际资产价值作为支撑,且大多以接近面值的价格交易,因而具有投资价值。

早在19世纪20年代中后期,华尔街股市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进入牛市状态,无论是上市公司的种类,还是股票发行量均大幅度增加。投资者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大多数投资投在房地产方面。尽管房地产公司曾显盛一时,但接踵而来的是一系列房地产公司的破产,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对此却未引起足够的警觉,去关注风险,反而继续推荐房地产公司的股票。房地产投资刺激了金融和企业投资活动,进而继续煽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正像格雷厄姆所指出的那样,失控的乐观会导致疯狂,而疯狂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不能吸取历史的教训。

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一书中,他指出造成股市暴跌的原因有三种:(—)交易经纪行和投资机构对股票的操纵。为了控制某种股票的涨跌,每天经纪人都会放出一些消息,告诉客户购买或抛售某种股票将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使客户盲目地走进其所设定的圈套。(二)借款给股票购买者的金融政策。到20世纪的20年代,股市上的投机者可以从银行取得贷款购买股票,从1921年到1929年,其用于购买股票的贷款由10亿美元上升到85亿美元。由于贷款是以股票市价来支撑的,一旦股市发生暴跌,所有的一切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部倒下。直至1932年美国颁布了《证券法》之后,有效地保护了个人投资者免于被经纪人欺诈,靠保证金购买证券的情形才开始逐渐减少。(三)过度的乐观。这一种原因是三种原因中最根本的,也是无法通过立法所能控制的。

1929年发生的股市大崩溃并非投机试图伪装成投资,而是投资变成了投机。本杰明·格雷厄姆指出,历史性的乐观是难以抑制的,投资者往往容易受股市持续的牛市行情所鼓舞,继而开始期望一个持久繁荣的投资时代,从而逐渐失去了对股票价值的理性判断,一味追风。在这种过度乐观的市场上,股票可以值任何价格,人们根本不考虑什么数学期望,也正是由于这种极度的不理智,使投资与投机的界限变模糊了。

当人们遭受到股市暴跌带来的巨大冲击时,购买股票再一次被认为是投机,人们憎恨甚至诅咒股票投资。只是随着经济的复苏,人们的投资哲学才又因其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重拾对股票投资的信心。本杰明·格雷厄姆在1949年至1951年撰写《有价证券分析》第三版时,认识到股票已经成为投资者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票投资方法

在1929年股市暴跌后的二十几年里,许多学者和投资分析家对股票投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根据自己的多年研究分析,提出了股票投资的三种方法:横断法、预期法和安全边际法。

横断法相当于现代的指数投资法。

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应以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替代个股投资。即投资者平均买下道·琼斯工业指数所包括的30家公司的等额股份,则获利将和这30家公司保持一致。

预期法又分为短期投资法和成长股投资法两种。

所谓短期投资法是指投资者在6个月到1年之内选择最有获利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从中赚取利润。华尔街花费很多精力预测公司的经营业绩,包括销售额、成本、利润等,但格雷厄姆认为,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公司的销售和收入是经常变化的,而且短期经营业绩预期很容易立即反映到股票价格上,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而一项投资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这个月或下个月能挣多少,也不在于下个季度的销售额会发生怎样的增长,而是在于它长期内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样的回报。很显然,基于短期资料的决策经常是肤浅和短暂的。但由于华尔街强调业绩变动情况与交易量,所以短期投资法成为华尔街比较占优势的投资策略。所谓成长股投资法是指投资者以长期的眼光选择销售额与利润增长率均高于一般企业平均水平的公司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以期获得长期收益。每一个公司都有所谓的利润生命周期。在早期发展阶段,公司的销售额加速增长并开始实现利润;在快速扩张阶段,销售额持续增长,利润急剧增加;在稳定增长阶段,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到了最后一个阶段——衰退下降阶段,销售额大幅下滑,利润持续明显地下降。格雷厄姆认为,运用成长股投资法的投资者会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如何判别一家公司处在其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因为公司利润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时间段,但这些时间段并没有一个极为明显的长短界限,这就使投资者很难准确无误地进行判别。如果投资者选择一家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公司,他可能会发现该公司的成功只是短暂的,因为该公司经受考验的时间不长,利润无法长久维持;如果投资者选择一家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公司,也许他会发现该公司已处于稳定增长阶段的后期,很快就会进入衰退下降阶段,等等。二是如何确定股价是否反映出了公司成长的潜能。投资者选定一家成长型公司的股票准备进行投资,那么他该以什么样的价格购进最为合理?如果在他投资之前,该公司的股票已在大家的推崇下上升到很高的价位,那么该公司股票是否还具有投资的价值?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看来,答案是很难精确确定的。针对这种情况下格雷厄姆进一步指出,如果分析家对于某公司未来的成长持乐观态度,并考虑将该公司的股票加入投资组合中去,那么,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整个市场低迷时买入该公司股票;另一种是当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选择这两种方式购买股票主要是考虑股票的安全边际。

但本杰明·格雷厄姆也同时指出,采用第一种方式进行投资,投资者将会陷于某些困境。首先,在市场低迷时购买股票容易诱导投资者仅以模型或公式去预测股票价格的高低,而忽视了影响股票价格的其他重要因素,最终难以准确预测股票价格走势。其次,当股市处于平稳价格时期,投资者只能等待市场低迷时期的来临,而很可能错过许多投资良机。因此,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最好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投资。投资者应抛开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注重对个别股票内在价值的分析,寻找那些价格被市场低估的股票进行投资。而要使这个投资策略有效,投资者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或技术来判别股票的价值是否被低估了。这就引入一个“安全边际”的概念,而用来评估某些股票是否值得购买的方法就是安全边际法。

所谓安全边际法是指投资者通过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估算,比较其内在价值与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当两者之间的差价达到某一程度时(即安全边际)就可选择该公司股票进行投资。很明显,为了应用安全边际法进行投资,投资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对公司内在价值进行估算的技术。

公司内在价值

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的资产、收入、利润以及任何未来预期收益等因素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未来的获利能力。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因此,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可用一个模型加以计量,即用公司的未来预期收益乘以一个适当的资本化因子来估算。这个资本化因子受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资产、股利政策以及财务状况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由于内在价值受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精确计算所限制,其结果很容易被一些潜在的未来因素所否定。而销售额、定价和费用预测的困难也使内在价值的计算更趋复杂。不过这些均不能完全否定安全边际法,经实证研究发现,安全边际法可以成功地运用于以下三个区域:一是安全边际法运用于稳定的证券,如债券和优先股等,效果良好;二是安全边际法可用来作比较分析;三是安全边际法可用来选择股票,特别是公司的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

本杰明·格雷厄姆同时指出,内在价值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是公司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即公司的净资产。因为公司的内在价值除了包括它的净资产,还包括这些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收益。实际上,投资者也无需计算公司内在价值的精确值,只需估算一个大概值,对比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判断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能否作为投资对象。

本杰明·格雷厄姆虽然比较强调数量分析,但他并不否定质量分析的重要性。他认为,财务分析并非一门精确的学科。虽摊对一些数量因素,包括资产、负债、利润、股利等进行的量化分析签估算公司内在价值所必须的,但有些不易分析的质量因素,如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公司的性质也是估算公司内在价值所必不可少的。缺少了对这些质量因素的分析,往往会造成估算结果的巨大偏差,以致影响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本杰明·格雷厄姆也对过分强资调量因素分析表示担忧。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当投资者过分强调那些难以捉摸的质量因素时,潜在的失望便会增加。对质量因素的过度乐观也使投资者在估算公司内在价值时采用一个更高的资本化因子,这会促使投资者去购买潜在风险很高的证券。

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看来,公司的内在价值大部分来源于可量化的因素而非质量因素。质量因素在公司的内在价值中只占一小部分。如果公司的内在价值大部分来源于经营能力、企业性质和乐观的成长率,那么就几乎没有安全边际可言,只有公司的内在价值大部分来源于可量化的因素,投资人的风险才可被限定。

两个投资原则

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原则。根据这两个投资原则,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两种安全的选股方法。第一种选股方法是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第二种方法是购买市盈率低的公司股票。当然,这两种选股方法的前提是这些公司股票必须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格雷厄姆进一步解释说,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是以股票投资组合而非单一股票为考虑基础,这类股票在股市低迷时比较常见,而在行情上涨时很少见。由于第一种方法受到很大的条件限制,本杰明·格雷厄姆将其研究重点放在了第二种选股方法上。不过,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的价格买入股票和买入市盈率低的股票这两种方法所挑选出的股票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重叠的。

安全边际学说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学说是建立在一些特定的假设基础上的。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股票之所以出现不合理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的惧怕和贪婪情绪。极度乐观时,贪婪使股票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从而形成一个高估的市场;极度悲观时,惧怕又使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进而形成一个低估的市场。投资者正是在缺乏效率市场的修正中获利。投资者在面对股票市场时必须具有理性。本杰明·格雷厄姆提请投资者们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票背后的企业身上,因为市场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搀杂物,它的表现时常是错误的,而投资的秘诀就在于当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等待市场对其错误的纠正。市场纠正错误之时,便是投资者获利之时。

批驳错误认识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有价证券分析》一书中还批驳了一些投资者在股利分配政策上的错误认识。一些投资者认为发放股利只不过是将股票的现有价值进行稀释后所得到的一种幻象,但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若公司拒绝发放股利而一味保留盈余,则这些盈余一旦被乱用,投资者将毫无利益可言。公司应在保留供其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后,将其盈余以现金股利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的方式发放出去,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如果投资者收到现金股利,他既可以自由运用这笔盈余,又可在他认为公司经营良好时买入该公司股票;如果投资者收到股票股利,他既可以保留股票等着赚取股利,也可选择售出股票立即兑现。无论哪一种股利政策,都将使投资者拥有更大的灵活度,也更能保证自己所得利益的安全。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

寻找价格低于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股票

由于下列原因,需要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1.通货膨胀和使一项资产当前的市场价值并不等于其历史成本减去折旧。

2.技术进步使某项资产在其折旧期满或报废之前就过时贬值了。

3.由于公司的组织能力对各项资产有效的合理组合,公司总体价值会出现1+1不等于2的结构,可能小或大。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

1.内在价值:是价值投资的前提。

2.市场波动:要利用市场短期经常无效,长期总是有效的弱点,来实现利润。

3.安全边际:以四毛的价格买值一元的股票,保留有相当大的折扣,从而类减低风险。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

寻找廉价股,定量分析为主。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选股标准

(如果一家公司符合以下10条中的7条,可以考虑购买)

1.该公司每股盈利与股价之比(市盈率的倒数)是一般AAA公司债券收益率的2倍。

2.这家公司目前的市盈率应该是过去5年中最高市盈率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