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与众不同的滚雪球高手
7362300000011

第11章 巴菲特——一个超级富翁(3)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手表,啪的一下,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伙儿一块儿找来找去,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

木匠一看,也没办法。他说:“算了,算了,不找了,锁上门,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这个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哎!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在非常喧闹的环境下,我们无法听到手表指针走动的声音。平时的股市也非常喧闹,小道消息满天飞,什么股票要涨了,什么股票要跌了,让人非常兴奋,很难集中注意力。

沃伦·巴菲特牢记他老师的教诲,想尽方法,把自己与“市”隔绝,根本不看股价行情,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公司的声音,而不是市场的声音,倾听价值的声音,而不是价格的声音,因为他知道最终决定股价的不是过去的历史走势,而是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价值才是价格的最终决定者。

大部分股民天天看股票走势,只是想预测未来股价会是什么走势。

而沃伦·巴菲特天天研究公司的业务、管理、财务等基本面情况,他只想弄清楚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这正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传授给沃伦·巴菲特的第二个投资秘诀,不想价格想价值。为什么不想价格呢?

原因很简单:股价是根本无法预测的。

本杰明·格雷厄姆给沃伦·巴菲特讲过一个市场先生的故事,让原来执迷于技术分析妄想预测股价走势的沃伦·巴菲特大彻大悟。

在股票市场上,你知道你的交易对手是谁吗?谁都不知道。

其实,你的交易对手是成千上万个其他投资者。通过交易所,把无数互相之间根本不知道对方是谁的交易双方进行买卖撮合成交。

尽管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你可以想象,除你之外的所有交易者,集合在一起,成为单独的一个人,这就是你买卖股票的唯一交易对手。

这样市场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你,另一个人,本杰明·格雷厄姆称其为“市场先生”。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你电话委托的另一头,在你电脑交易的另一端,和你做交易的都是同一个对手,他看不见,摸不着,却不断报出买入卖出价格,随时准备和你做交易,这个人就是市场先生。

对于任何一只股票,你都可以这样认为,这一家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你,一个是“市场先生”。

和“市场先生”相比,你只是一个小小股东,小得无所谓,大部分股票都在“市场先生”手里,“市场先生”是唯一的主力,是唯一的庄家,“市场先生”完全决定了股价。“市场先生”有个优点:任何时候,只要你想买卖股票,他都会和你做买卖。他每天都会报出买价和卖价,但是否交易、何时交易完全都是你说了算。不管你理不理他,他从不介意。今天你不想交易,没关系,第二天“市场先生”还会准时上班,继续报出买价与卖价,随时准备跟你进行交易,但是,“市场先生”这个家伙有个永远改不掉的缺点,那就是情绪非常敏感多变,比任何一个女人的感情都要不稳定。尽管你们两个一起持股的这家上市公司非常稳定,但“市场先生”的股票买卖报价却是非常不稳定。

有些时候,他心情愉快,只看得见利好因素,他会觉得公司未来前途一片光明灿烂,他很想买走你手里的股票,不断提高买入价格,快卖给我吧,上涨5%,卖不卖?涨停板,10%,卖不卖?

在另一些时候,他心情悲观,而且只看得见利空因素,他会觉得公司和整个世界前途一片渺茫,他想赶紧把自己手里的股票抛掉。不断降低卖出价格,快来买呀,跌价5%,买不买?跌停板,10%,买不买?

可见,“市场先生”情绪非常不稳定,他报出的股价价格在短期内也非常不稳定。那么长期而言,股价是不是也这样非常不稳定呢?

本杰明·格雷厄姆说:“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市场长期是一台称重机。”

股市短期来看是一台投票机,只不过他投票投的不是选票,而是钞票。

当“市场先生”把他的票都投到一家上市公司上的时候,就代表着很多资金都在追逐这只股票,它的股价就会上涨。

当“市场先生”不投票给一家公司的时候,就意味着资金从这家公司撤离了,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

“市场先生”会把票投给哪些公司呢?这完全取决于他的情绪。因此,由于“市场先生”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所以说股价短期的波动也就相当的大。

但是股市长期来看是一台称重机。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市场各方就会逐步认识股票的真正价值,使股价最终回归于价值。长期而言,公司的价值下跌得有多重,股票的价格下跌得就有多重。公司的价值上涨得有多高,最终股票的价格上涨得就会有多高。

也许有些投资者会问:“你凭什么相信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价格最终会回归于价值呢?”

在美国国会一次听证会上,国会议员问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什么力量使价格最终回归于价值呢?”

本杰明·格雷厄姆回答道:“这正是我们行业的一个神秘之处。对我和对其他任何人而言,也一样神奇。但我们从经验上知道,最终市场会使股价回归于价值。”

本杰明·格雷厄姆对股市波动的看法可以这样概括:就是股市短期内是一台投票机,但是长期内是一台称重机。可见,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一样,同样遵循价值规律,股价短期波动很剧烈,股价经常偏离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是长期内股价最终会回归于价值。

沃伦·巴菲特三大绝招之三:不做投机做投资。

弄清楚了市场波动的规律,你就知道如何利用这个规律来打败“市场先生”了。就像在赌场上一样,你的对手也就是庄家越愚蠢,你赚钱的可能性就越大,要在股市上赚钱,唯一的方法就是利用“市场先生”的愚蠢。

当“市场先生”过于高估一只股票的时候,你可以把你手里的股票高价卖出给“市场先生”。

当“市场先生”过于低估一只股票的时候,你可以从“市场先生”的手里低价买入,然后等待价格向价值回归,获得不错的盈利。

沃伦·巴菲特所说:“关键是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

战胜市场的前提是,你比“市场先生”更了解一家公司,能够比“市场先生”更加准确地评估出公司的真正价值。否则的话,你就不要和“市场先生”玩股票投资游戏了。

就像在玩牌一样:如果你玩了30分钟后还不知道谁是笨蛋,那么你就是那个笨蛋。

沃伦·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向导。”

跟着市场走,预测股价走势,来来回回做差价,期望在低位买入,在高位卖出,追寻的是买价与卖价之间的差价,这种根据价格涨跌判断来进行股票买卖的行为根本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本杰明·格雷厄姆告诉沃伦·巴菲特,既然根本无法预测股价的短期波动,那么做差价的投机行为是根本不可能长期赚钱的。

本杰明·格雷厄姆首次统一和明确了“投资”的定义,区分了投资与投机:“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指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

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价值投资的根本定义。

本杰明·格雷厄姆告诉沃伦·巴菲特:“不要关心股价涨跌的价差,而要专注于评估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寻找那些价值明显低于价格的股票,低价买入,长期持有,直到价格回归于价值,这种根据价值进行决策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投资,这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投资。”

这正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教给沃伦·巴菲特的第三个投资秘诀:不做投机做投资。

沃伦·巴菲特如此总结归纳价值投资的本质:寻找股票价格与公司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当市场先生过于低估一只股票的价值时,就给了价值投资者低价买入的获得机会。

股价波动性非常大,股价偏离价值的程度和偏离的时间都可能远远超出投资者的估计,那么,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到底应该在股价低于价值什么程度的时候买入,才能保证投资者的投资不会发生亏损并有相当盈利呢?

这正是价值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沃伦·巴菲特:保住成本是第一原则

1956年,26岁的沃伦·巴菲特靠从亲朋凑来的10万美元白手起家,48年后,福布斯最新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沃伦·巴菲特的身家已达到了429亿美元。沃伦·巴菲特的故事无异于神话。但仔细分析沃伦·巴菲特的成长历程,沃伦·巴菲特并非那种擅于制造轰动效应的人,他就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平凡人。

虽然沃伦·巴菲特是全球最受钦佩的投资家,但是机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不理会他的投资方法,很少有投资咨询公司或养老金信托公司会委任他管理资金,沃伦·巴菲特所掌控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包括基金经理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去买,也从没有分析师推荐他的股票。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沃伦·巴菲特更像是一个老古董,他的投资理念与市场格格不入,总之沃伦·巴菲特与其他人总有那么一点点区别与距离。或许正是这一点点区别决定了沃伦·巴菲特只有一个,而我们都不是。

沃伦·巴菲特理财攻略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

在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中,最著名的无疑是这一条:“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巴菲特总是在市场最亢奋、投资人最贪婪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激流勇退。

1968年5月,当美国股市一片狂热的时候,沃伦·巴菲特却认为已再也找不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了,他由此卖出了几乎所有的股票并解散了公司。

结果在1969年6月,股市大跌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比上年初下降了50%甚至更多。

沃伦·巴菲特的稳健投资,绝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的策略使他逃避过一次次股灾,也使得机会来临时资本迅速增值。但很多投资者却在不清楚风险或自已没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下贸然投资,又或者由于过于贪婪的缘故而失去了风险控制意识。在做任何投资之前,我们都应把风险因素放在第一位,并考虑一旦出现风险时我们的承受能力有多强,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沃伦·巴菲特理财攻略二:作一个长期投资者,而不是短期投资者或投机者

沃伦·巴菲特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他是一个长期投资者,而不是短期投资者或投机者。沃伦·巴菲特从不追逐市场的短期利益,不因为一个企业的股票在短期内会大涨就去跟进,他会竭力避免被市场高估价值的企业。一旦决定投资,他基本上会长期持有。所以,即使他错过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网络热潮,但他也避免了网络泡沫破裂给无数投资者带来的巨额损失。

沃伦·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资者必须在设想他一生中的决策卡片仅能打20个孔的前提下行动。每当他做出一个新的投资决策时,他一生中能做的决策就少了一个。”在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内,沃伦·巴菲特也许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没有谁能像沃伦·巴菲特一样长期比市场平均表现好。在沃伦·巴菲特的赢利记录中可发现,他的资产总是呈现平稳增长而甚少出现暴涨的情况。1968年,沃伦·巴菲特创下了58.9%年收益率的最高纪录,也是在这一年,沃伦·巴菲特感到极为不安而解散公司隐退了。

从1959年的40万美元到2004年的429亿美元的45年中,可以算出沃伦·巴菲特的年均收益率为26%。从某一单个年度来看,很多投资者对此也许会不以为然。但没有谁可以在这么长的时期内保持这样的收益率。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为贪婪、浮躁或恐惧等人性弱点所左右,成了一个投机客或短期投资者,而并非像巴菲特一样是一个真正的长期投资者。

沃伦·巴菲特理财攻略三: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

究竞是应该把鸡蛋集中放在一个篮子内还是分散放在多个篮子内,这种争论从来就没停止过也不会停止。这不过是两种不同的投资策略。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集中看管一个篮子总比看管多个篮子要容易,成本更低。但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看管住唯一的一个篮子。沃伦·巴菲特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在作出投资决策前,他总是花上数个月、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去考虑投资的合理性,他会长时间地翻看和跟踪投资对象的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对于一些复杂的难以弄明白的公司他总是避而远之。只有在透彻了解所有细节后,沃伦·巴菲特才做出投资决定。

由此可见,成功的因素关键在于在投资前必须有详细周密的分析。对比之下,很多投资者喜欢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或只是凭感觉进行投资,完全没有进行独立的分析,没有赢利的可靠依据,这样投资难免不会招致失败。

你能成为沃伦·巴菲特吗?

要真正做到像沃伦·巴菲特那样选股如选妻,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股票,必须做到:心狠手辣。

选股之前要心狠,选股之后则要手辣。心狠是做出正确选择之前,对不符合标准的股票要心狠,坚决拒绝。手辣是做出错误选择之后,对不符合标准的股票要手辣,坚决砍掉。沃伦·巴菲特选股如同选妻子,你选妻的目的是为了结婚,为了长相厮守,所以最好是事先非常慎重、非常仔细地选好,这样就不用以后付出很大痛苦的代价离婚了。但是万一我们真的选错了,那就要尽快离开错误选择的对象,否则只会越拖越痛苦。

但很多投资者会担心,尽管知道自己现在手里拿的股票不符合自己的标准,但这些股票还在涨呢,如果放弃了,可能就错过赚钱的机会了。

同时,也有很多投资者会担心,自己原来选的股票是错误的,但还赔着钱呢,如果斩仓抛出了,以后又找不到更好的股将钱赚回来,还不如留着这些股票等着翻本呢。

在我们犹犹豫豫时,就需要手辣。手辣意味着一种决心,一种快刀斩乱麻的勇气:宁肯错杀三千,不可错选一个。手辣意味着一种勇气,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选择好的股票之前,首先必须舍弃坏的股票。

你明明知道自己的选股是错误的,为什么不立即改错并放弃错误的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