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唐僧凭啥领导孙悟空
7362200000028

第28章 量才使用(2)

在沙僧还没加入取经团队前,担子是由八戒挑的,他加入后,懒惰奸滑的八戒马上就把这活移交给了沙僧,沙僧即没有悟空高强的武功,又没有八戒如簧的巧舌,除了唐僧这一枝能收留自己栖息外,别无高枝可觅,更没有本事另起炉灶,如不接受就只能回到冰冷的流沙河里度日如年了,这可是他最最不乐意的事儿了,虽然沙僧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也只能挑起担子跟着唐僧踏上取经之途。更何况他也知道,跟着唐僧还有曙光透射出来,虽然路途艰险,却并非。不可及,总会有一份收获等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他。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僧实际上是借八戒之手,挖掘出了沙僧最有用的潜能为己所用,这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白龙马按说也是唐僧的弟子,虽是坐骑,却也功不可没。没有它,唐僧不知要经历多少个猴年马月才能到达西天呢。对于白龙马,唐僧不曾忘记他的存在,对他关照有加,让他吃饱喝足,精力充沛地驮着他走到西天。他的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正是企业底层员工状态的真实写照嘛!也正是有了一众白龙马这样的员工,才会把技术变为商品,把劳动转化为利润,企业才得以发展壮大。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企业要走的“取经”路上,也会有明妖暗怪,也会有风霜雨雪,要从荆棘丛生中走到利益的圣地,没有唐僧不行,只靠唐僧也不行,少了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们更不行,企业的“唐僧”能发现人才、善用人才,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之所在。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量才使用,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那才是真正科学的用人之道。

如何让每个员工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唐三藏的取经小组中,成员的分工合作就十分合理,可谓人尽其才:唐僧佛性最强,取经目标最明确,意志最坚定,而且又是一表人才,知书达理,所以担当引领团队的领导职务,并负责外交事宜;悟空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理所当然担当降妖除魔的重任;八戒本事了得,为人机灵,而且水性不错,可以弥补悟空水性不好的不足,因此做悟空的助手再合适不过;沙僧为人诚恳,任劳任怨,主管后勤工作;而白龙马则是天赋神力,行千里而不倦,主司交通运输事宜。可见,唐僧取经团队中人虽不多,但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各成员分工合理,合作紧密,客观上保证了团队的执行力,从而能顺利渡过一道又一道的难关。最重要的是量才使用,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作用。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得自己的下属都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呢?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在《西游记》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唐僧这个领导完美地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至始至终就没有谁见过他怀疑他的徒弟,反而是逢人就说“我那三个徒弟,本领甚高,能腾得云,架得雾,降妖除魔不在话下。”。

每次被妖怪抓住要上锅蒸了的时候,他也从未曾怀疑过孙悟空的能力:“我那大徒弟曾是那500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言下之意就是,我那徒弟一定能把我救出去。

如果我们感觉这个员工还不足以去完成一个任务,那么我们就不要去让他做这个工作,如果把任务分配给某个员工,我们就应该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处理问题时的一些自由。被信任,在信任中努力的完成一件事情,能让人干起活来感觉很痛快。反过来讲,你干活的时候,老板不信任你,一直持怀疑甚至留一手的态度,那么,本来能干好的工作,也干不好了。

当然了,这样讲,并不是说,一件事情分派给一个人了,别人就不能插手不能问。比如分配给新员工一个任务,当然可以排个老员工去指导,但是留给新员工的工作,我们是要充分地信任的。

1.放权之后不再干涉

上司只决定个大概,细节部分交给具体负责人处理,这是一个让下属发挥能力的机会,而且,他们对工作细节的了解也比上司多。

当然,负责人必须要做工作进度报告,并且要避免判断错误的发生,绝不可以为所欲为。相对的,为避免负责人在工作中有所疏忽,领导者也要做调查工作。

但常看到的则是,一些上司连工作细节也要干涉。

在这种上司手下做事的人,真的是很为难,对客户也不好交代。客户会认为:“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开始不先说清楚呢?”虽然有些客户会对负责人寄予同情,但大多数客户还是会认为:“今后什么事就直接跟他们上司谈,免得中途又变卦。”

在外人面前,上司和下属的意见分歧是有失礼节的。在生意场合,更容易被对方看出弱点。所以,作为上级事先要和具体负责人做好意见沟通,不能只一句“都交给你”就撒手不管了。一旦说出这句话,就要有绝不干涉的度量和勇气,否则就可能会让下属失去工作热情。如果是具体涉及到客户之间的生意往来,又会牵涉到公司的信用,就要特别小心。

如果“委托”之后又想干涉的话,那么最好整件事从头到尾都由自己决定。

“委托”并不是件坏事,当自己决定将任务交给别人时,即使真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不能再随便改变决定。

2.只须下达目标,不必布置细节

如果一位领导者,每次分派工作,从开始到结束,事无巨细都要求得非常具体详细。比如布置会议室,放多少把椅子,买多少茶《、水果,会标写多大的字、找谁写、用什么纸等等都要一一过问,开始时员工可能尚能接受,时间一长,大家就不太情愿了,感到他管得太细太严了。

其实,有很多事,只要向员工下达工作目标就可以了,不必布置细节。如让员工推销一批商品,领导者只要告诉他销售定额和经济合同法的知识就可以了,没必要告诉他到哪家商店去,进门怎么说,出门怎么道别。叫下属编制一套管理软件,只提要求就可以了,没必要告诉他使用哪种语言、怎么编。管理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过度的管理反而会弄巧成拙。

首先,过度管理妨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本来解决问题的途径有10种,领导者的方法不见得是最好的,员工可能有一套好主意、好办法,但领导者早安排好了一切,员工也只有照办。员工失去了参与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势必挫伤积极性。时间一长,就会养成不动脑子、一切依赖领导者的“阿斗”作风。只有没有进取心的员工才欢迎这种领导者。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对创造者来说,唯一最好的刺激是自由要要有权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领导者越俎代庖无异于一把心锁,锁住了员工的想像力、创造力,锁住了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过度管理不利于培养锻炼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许多领导者不信任员工的能力,怕员工把事办糟了,左叮咛,右嘱咐,是不利于员工的成长锻炼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人不在大风大浪中摔打一番,是不会成熟提高的。一般来说,领导者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工作能力要比员工高。你的原意虽然是希望使员工少走弯路,可员工没有付出代价,就感受不到通向成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而没有这些感受,员工就可能成为没见过世面的“阿斗”弱智。

3.妨碍下属就是妨碍自己

一个无能的领导者,不仅不能对下属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而且会妨碍下属的工作。不用说,在一个组织里,这样的领导者越多,效率肯定越低。这类领导者有时以妨碍别人的工作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没有想到这样做正是在减少自己的工作业绩。

这种领导者做事独断专行,他们往往习惯一味否决下属提出的意见。

为了避免如此糟的局面,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有意识地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否经常妨碍下属的工作,是否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支持和帮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应立即改变立场,切莫再固执己见。只有如此才能赢得下属的好评和信赖。

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要全力支持下属的工作,妨碍你的下属,就是妨碍你自己。

不同人才,分别对待,人尽其职

能知道每个员工的长处和短处,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因为这样的领导才会把不同种类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有很多人,在这个公司里干的不怎么样,但是到了另一个公司里,就成了很优秀的人,这个显然和公司的用人方式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