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西点执行力的20堂课
7359700000013

第13章 自觉自愿(2)

没想到的是在新人受训期间,上司竟然安排他洗马桶!从那以后,他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在这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他的面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亲自洗马桶示范给他看。等到洗干净了,她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当着他的面一饮而尽!她用实际行动告诉他:经她洗过的马桶,不仅外表光洁如新,里面的水也是一干二净的。从此,他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人,从此他的工作质量达到了无可挑剔的高水准。终于有一天,他也可以当着别人的面,从自己洗过的马桶里盛一杯水,眉头不皱地喝下去。

后来,他成了世界旅馆业大王,他的事业遍布全球,他的一切成就都得益于他永不停顿、永不满足的创造与卓越的行动。他就是康拉德·N·希尔顿。

这个故事在美国妇孺皆知,成为诠释自驱力精神的最佳典范。如果你只是为老板工作、只为老板的薪水工作,那么你能做到的只是去洗马桶;如果你不仅为薪水工作,还为自己工作,把老板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即使你去洗马桶,也是一个最优秀的洗马桶者!在这种力量驱动下的人,他们永远保持最旺盛的工作热情、最忘我的工作态度,他们就成为每个组织和机构最欢迎的雇员、每一个老板最欣赏和重用的人才。

美国之所以成为经济强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主要归功于美国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个角落处处充满像希尔顿那样具备超乎寻常的“精神力”的人:他们在别人都放弃时仍努力不懈;在所有人都认定事不可为时仍殚精竭虑;他们不仅仅维持工作或恪尽职守;他们更深入内在,寻求更多的东西。他们工作是为了内心的满足,他们因为满足而愿意全力以赴,他们愿意为了工作与企业一同成长;他们在没有其它外力的刺激下从内心照样迸发出激情,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做得更好。

而上帝总是这样奖励他们:他们不为工作而工作,但最后他们总是能从工作中得到最大的回报。我们称他们为“优秀”,也可以称他们为“自动自发”、“自觉自愿”。他们把最简单的事坚持每天都能做好,所以做到了“不简单”;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超越岗位的业绩,所以做了“不平凡”。这样的人,就是有着强大的内心精神动力的人,就是有“自驱力”的人。

他们之所以这样自动自发、自觉自愿地工作并不是为了获得更多一点的薪水、更高一点的职位。他们对工作有一种非做不可的使命感,并为之愿意奉献一切,不计任何报酬。像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们满堂喝彩,应该为他们拍案叫绝!我们应该为他们塑造铜像,应该倡导所有的职场中人学习他身上具备的超乎寻常的职业素养: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得最好!如果上帝要你洗马桶,就要做一个洗马桶最优秀的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虽然不是每一个士兵都可以成为将军,但是你起码可以确保自己做一个最优秀的士兵。

我们在为企业工作,我们在为自己工作,这两者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作为员工,我们肩负企业发发展的重任,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每个员工的付出。每位员工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那么整个企业也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步。作为员工,负有对自己的责任,从最基本的生存到个人的发展,理想的实现,这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为公司努力也是在对自己努力。

工作态度决定工作高度

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态度,即使能力好也没有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关键是你的态度问题,事情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你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它当然也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认真,那么事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没错,一切归结为态度,你对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对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最后的工作成绩。

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说:“我们在盖一幢楼房。”

第三个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在建一座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态度决定高度,仅仅十年的时间,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是态度!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和目标。具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其人生目标必然高远;有了高远的目标,必然会为之努力。有努力必有回报。第一个工人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心情是郁闷的,想的都是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回答别人的问题时都是满肚子怨气。第二个工人要比第一个工人心态好,尽管也是在砌墙,但他却把这堵墙当作一栋楼房来建,心里想的是如何将楼房建设得更好。第三个工人心态最好,工作那么辛苦,他还那么自信那么专注。

人最可贵的就是“认真”二字,第三个工人把砌墙这样的小事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看待,十年后成为老板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对待工作的时候,总是浮躁,抱怨,这山望着那山高,导致一些人一辈子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而那些在本行业、本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自觉自愿,乐观向上的。

心态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比如两个口渴的人面对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真不幸,只有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会说:“真好,还有半杯水呢!”引发快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水量的多少,而是因为看待问题的态度。

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长高度,干任何工作,干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能否把这件工作、这件事情做得更完善、更完美。同时,也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走上更高的职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古语早就教导我们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下定决心,不怕吃苦,不怕劳累。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待工作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必定会带我们走上更高的职位。

即使遇到挫折也决不放弃

西点人相信这样一句格言: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在西点,学员面对长官的问话可以回答“不知道”,但是对于命令只有绝对的服从与执行。学员执行任务只能回答“我一定做到”、“我能行”,最差的回答也就是“我执行”、“是”,绝对没有一个学员敢说“我不行”或“我办不到”,因为在西点人眼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人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经过100年之后,通常会变成“可能”,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如同科幻片一样,以现有的科技水平是根本不可能实现,但谁又敢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在生活中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其中往往蕴藏着大量的“可能”。

职场上,我们接到的任务和战场上接到的任务一样,只是战士失败后失去的是生命,我们失败后失去的是职位、金钱和时机。思考结果引导执行,是执行过程中的逆向思维,但是也同时又介绍了新的思考问题的模式。这个模式更加安全、有效,因为我们事先预知了结果。

经理因为第二天需要出差,就让小王去火车站买车票。小王接到任务后马上就出去了。一个小时以后,小王回到公司,跑到经理面前说:“经理,火车票卖完了!”经理问:“结果呢?”他的回答依然是卖完了。于是,经理把小李叫到办公室,还是让他去买火车票。同样,一个小时以后,小李回来了。小王急忙问小李:“小李,火车票买到没有?”小李说:“没有,确实卖完了。”小王一听心里非常得意,暗想:经理,小李不也没买到吗?小李同样到办公室报告经理。

五分钟后,经理让小王进去。小王一进去,经理便批评小王说:“你要学学人家小李是怎么办事的。”小王非常纳闷:“哪里不一样呢?不也是没买到火车票吗?”这个时候,经理说:“小李总共列了四种方案:第一种,从票贩子手里可以买到五张票,不过每张要多一百元。第二种,托朋友关系,可以让列车员同志送上车,但是可能没有座位。第三种,坐豪华大巴每人需要一百元。第四种,可以坐飞机,机票1200元/张。同时,小李建议坐豪华大巴,既经济又实惠。”

经理购车票的目的是为实现明天顺利出差,所以当没有结果时也要想办法创造结果。很多人在工作时,常常没有真正思考过做这项工作真正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每当遇到困难时,就没有结果了。或许再多花一点时间,再努力一点,就可以跨过这个困难的,很多人往往就失败在没有坚持下去。

西点军校每年都要对新学员重复这句忠告:“接受困难,勇于冒险。”“冒险”就是西点军人克服困难时的品质。

世界的改变、生意的成功,常常属于那些遇到困难,勇往直前,决不放弃的人。

和西点军人一样,优秀的员工总会在遇到的困难的时候绝不放弃,一点挫折并不会影响其前进的脚步。

在西点学员眼中,从来就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事情,任何困难在他们面前都不是问题。没有经历过严酷训练的人,永远都无法体会训练的艰难。学员们在训练中不断战胜自己,他们总能敢于挑战原来不敢做的事情,也许,这也是他们能够在日后有所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