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智囊悟人生
7331400000011

第11章 见大篇(10)

夜幕快降临了,他们还在喝,刘邦假装喝醉,大声说道:“众位弟兄,你们到了咸阳,必充苦役,不被打死也得累死,而且现在看来我们半月里难到咸阳了,这秦法规定,若误日期到达统统要被砍头。你去那也是死,回去也是死,不如我放你们跑,我给大家一条生路,你们各自去逃生吧!”

众人多想这样呀,听了刘邦这么一说,真是感激涕零,感谢不已。刘邦替他们一一解去绑绳,挥手让他们离开。大家恐怕刘邦放了他们之后而得到官吏的惩罚,便问刘邦:“公不忍我等送死,慨然释放,此恩此德,我们以后难以忘怀,可是公将如何回去交差呢?这会祸及九族的,你会受苦的!”

刘邦苦笑道:“唉!你们都去了,我也只好远离此地去逃生,难道还能回去寻死不成?”

突然,有位叫周勃的壮汉说道:“我等全是善良百姓,只因交不起朝廷苛税,才被抓来服役。既然刘公如此仗义,我们怎么放弃你而不管呢,而且我们走了以后,一旦被官兵抓住,死也是难免的,不如我等跟随刘公,听刘公指挥,我们占山为王,反了朝廷。”

众人齐声道:“对!我们愿意随刘公共同推翻朝廷。”

刘邦看到他们设计好的计谋成功了。他非常激动:“好!既然大伙如此看得起我刘邦,那咱们就反叛朝廷,从今以后,我们大家一起同甘苦,共患难!”

众壮士振臂高呼:“愿听刘大哥号令!”

刘邦率众造反被沛县令得知后,县令气得吹胡子瞪眼,立刻派人把刘邦的妻子吕雉抓进县衙,本要严刑拷打,萧何早以设计好了怎样用计,用吕雉作诱饵,引刘邦上钩,才能保吕雉平安无事。

此时,陈胜、吴广领导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破县城,据报已破沛之邻县蕲县,沛县令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便连忙派人叫萧何、曹参来询问。

萧何和曹参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萧何上前给大人说:“大人若能听在下两件事,我保证沛城无事!”

县令夫人只怕义军攻进沛城,全家大小性命丢失,于是着急地说:“哎呀!还不快讲!不要说两件,就是百件,老爷也会依你!”

萧何微微一笑:“果真如此?”

县令忙说:“本大人决不食言!”

萧何这才不慌不忙地说:“第一,快把刘邦的妻子从牢中放出,第二,赦罪召还刘邦。”

县令异常惊讶:“萧何,你这是什么用意?”

萧何笑着说:“在下听说刘邦已聚集数千人盘踞芒砀山,此人虽然也是起义,但只是占山为王,并没有攻州克县的意思,而且他非常讲义气,他的罪过不如就此罢免,他必感激图报。因此老爷派人赦罪召回刘邦帮助我们守城,这沛城就不会丢失了!”

县令夫人高兴地拍手称赞:“对!对!老爷你还犹豫什么,还不快派人放了刘邦妻儿,赦罪速召刘邦等人守城!”

县令如梦初醒,火速派人放了吕雉。这时,他发愁又不知派谁去请刘邦才能请回来,只见曹参沉思片刻说:“在下认识一人,他妻乃吕雉之妹,他和刘邦乃连襟,此人素有膂力,以屠狗为业,姓樊名哙,让他前往一定不会有什么闪失!”县令大喜,点点头答应了。萧何、曹参二人相视一笑,计谋再次成功了。

刘邦见到樊哙带去的萧何的亲笔书信,得知萧何定下了妙计,是时候了,可以攻打沛城了,他持剑率众直奔沛城。在行到中途时,忽然见萧何、曹参慌慌张张狼狈不堪地过来,刘邦惊愕地迎上前去便问:“萧何兄,你们怎么来了?”

萧何气喘吁吁地说:“贤弟,大事不好了。我等请县令召你回来,原本想依计占领沛城,没想到那狗官听了别人的点化,已经识破了我二人的计谋,于是下令闭守城门,正要诛杀我二人,幸亏夏侯贤弟告诉我们的早,我二人才逃出这城来。”

听后刘邦很是着急:“这岂能前功尽弃?”

萧何说:“城里的百姓对县令也非常憎恨,我们可以投书函先给众多百姓,让他们先把县令给杀了,避免受秦毒。只是不知如何投书?”

刘邦说:“这有何难?请君马上写一书函,我自有办法投入。”

萧何听后,急忙提笔写了一书,上写:“天下苦秦久矣,今沛县父老,虽为沛令守城,然诸侯并起,势必屠沛。为诸父老计,不若共诛沛令,改择子弟可立者以应诸侯,则家室可以保全!要不然,父子俱屠也是没有活路的。”

刘邦看完后,连忙声说好,便将书加封,自带弓箭,向城下喊守卒道:“尔等不要徒劳无功,请速看我书,便可保住全城生命。”说罢,用箭将书信射入城上。城上守卒,见箭上有书信,取过一阅,却是语语有理,便下城同诸父老计划。众父老一齐赞同,竟然率子弟们攻入县署,把县令给杀了,然后大开城门,欢迎刘邦、萧何及众义军进入城内。

刘邦召集人们开会,讨论今后将如何发展才能让我们老百兴过上好生活。萧何对众人说:“狗官已被杀,这沛城不能一日无主,刘公有才有德,可为沛令,不知众人是怎么想的。”

众人齐声称赞,称刘邦为沛公。

随后,刘邦让萧何做了丞相,曹参做了中涓,樊吟做了舍人。从上述刘邦起兵的过程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萧何是主要的策划者,也是这次起义的主要组织者。所以刘邦沛县起义,萧何实为首谋。“沛中之变”及多次险情,都是由于萧何的果断决策才转危为安的,如果没有萧何的大力相助,刘邦起兵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沛县起义成功之后,在萧何、张良等人的辅佐下,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时威名震慑的一支强大的反秦队伍。

很快,刘邦就率军进攻秦都咸阳。当初刘邦和项羽约定了,谁先入咸阳即为王,这样刘邦按理应称王。然而自恃兵多将广的项羽把先前的约定根本不当回事,他屡次以武力威胁刘邦退出咸阳,由他称王,并设鸿门宴欲除去刘邦这一心头之患。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张良、萧何认真地分析了当时两军的实力,认为现在不可与项羽发生正面冲突,以免发生不幸。当务之急是先保存实力,日后等时机成熟了我们再与项羽决高低。

范增没有办法说服项羽杀掉刘邦,只好说:“既然如此,不如加封他为蜀王,蜀地甚险,易入难出。再封秦之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王关中,阻住蜀道,以阻刘邦。”

项羽非常满意,于是便封刘邦为蜀王。

他们的意见刘邦得知后非常愤怒:“项羽无礼,竟敢背约,我愿与他决一死战。”樊哙、周勃等人也都摩拳擦掌,想去厮杀。唯独萧何进谏道:“此计万万不可,蜀地虽然很危险,但总有生存的余地,不至于那么快就死去吧。”

刘邦说:“难道去攻项羽,便至速死吗?”

萧何说:“敌众我寡,百战百败,不死是不可能的,汤武臣服于纣,只是因时机还没有到,不得不委曲求全。今诚能先据蜀地,爱民礼贤,养精蓄锐,然后还定三秦,进图天下,也未为迟。”

刘邦听这人的意见有理,怒气稍微减少了,转而问张良,张良也同意萧何的说法,只是提议贿赂项羽,要使他转达项羽,求其分封汉中地,因为汉中离关中较近,日后好作打算。

项羽十分爽快就改封刘邦为汉王,令其火速离开关中,赴汉中为王。

正在这时,张良却因家中有事要暂时离开他们。临别前,刘邦、萧何、张良等人眼含热泪,依依不舍。

张良走后,萧何便成了出谋划策的惟一一人,他再次向刘邦分析形势,劝刘邦快速奔赴汉中:“臣已查明,汉中乃是块盆地,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抵襄邓,西控秦陇,此地正好屯兵养马,积草囤粮,养精蓄锐,日后好重返关中,以便以后在这成立自己的大业。”

刘邦听从了萧何的计策,觉得不错,就立即率兵从褒斜道进入汉中,并烧了栈道。这样既可防备诸侯出其不意的袭击,又可表示绝无东归之意,项羽对刘邦也不那么提防了。

刘邦兵抵南郑,休兵养士,操练部队。萧何向刘邦建议可以一边操练人马,一边开仓放粮,赈救饥民。于是偏远的南郑城顿时热闹起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之势。同时,萧何又派人在城墙周围贴上《招贤榜》,于招天下有才之异士。

这一天,只见在南郑大街上狂奔乱撞的一匹战马,这时只见一壮汉飞身跃上,奋不顾身截住烈马,烈马昂头一声长嘶,停蹄而止。这才得知是大将夏侯婴的战马突然间受了惊而跑了。夏侯婴赶来连忙施礼:“多谢壮士,末将这里有礼了。”

只见那壮汉回礼道:“不必多礼!”

夏侯婴拱手施礼对那壮士说:“今日烈马受惊,多亏壮士阻拦,要不然可要闯下大祸了,不知壮士尊姓大名?”

“在下姓韩名信,前来效力于汉王。”

“原来是韩壮士,我早就听过你的大名。快随我先到营中,待我上报汉王及萧丞相,再按壮士才能封职。”于是夏侯婴带上韩信回到营中。

这位韩信,本来淮阴人氏,年少丧父,家庭穷困,别人很是瞧不起他。但他从小热爱兵法,且练就了一身武功,是一位胸怀奇略的大将之才。后来参与了项梁领导的义军,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但项梁、项羽叔侄不重视他,因此他就背叛楚军投奔刘邦来了。

韩信投奔汉之后,因为他没有什么功劳,刘邦只封他为很小的连敖之职,管理军中粮草。韩信虽然觉得委屈,但也知道自己未建功绩,只得先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在管理粮草中坚持原则,一视同仁,连樊哙等大将想随便去领些粮食水酒,他都会推辞因其手续不全而坚决拒绝了他们。

韩信秉公办事被夏侯婴获知后觉得他很有才华,连忙去向丞相萧何报告,说韩信虽然官职卑小,但办事井井有条,不畏权贵,是位难得的人才。萧何听后乐得哈哈大笑,知道韩信确有胆识。夏侯婴又说:“我与韩信相处月余,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他对兵法也很熟,好像曾经受过高人教导。”

萧何听后,对他非常感兴趣,立刻让夏侯婴带他去找韩信。

正在这时,韩信在草坪上带着几十名士卒在操练,这是他管辖的。随后又给他们讲了用兵作战的兵法。

萧何、夏侯婴互相望了望,满意地笑了。

萧何激动地说:“今日一见,韩信果真有才!看来,此人正是老夫要觅之人,真乃天助我也!老夫定要在大王驾前保举此人。”

就在韩信正要被萧何向刘邦举荐之时,一件料想不到的事情却突然发生了。樊哙带人将韩信等人拿下,向刘邦报告说韩信结党营私,藐视大王,密谋叛变。刘邦问也不问一声,毫不思虑将手一摆,下令要杀了韩信,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在这关键时刻,萧何与夏侯婴赶来,萧何汗流浃背、两腿发颤地跪拜施礼:“参见大王!韩信等人不知身犯何罪,让你如此大怒?”

“图谋不轨,聚众反叛!”

“大王,据为臣所知,并非韩信等人谋反,实是有人借机报复。”

“哦?”这时刘邦吃了一惊。

萧何见刘邦态度有了转变,趁机说:“汉室刚立,不可乱杀无辜,天下人耳闻大王礼贤下士,求贤若渴,韩信才千里迢迢弃楚投汉,今日杀了韩信等人,岂不叫天下有志投汉之士寒心吗!大王日后靠谁完成统一大业?”

刘邦想了一会儿,就决定韩信等人死刑赦免了,韩信还复连敖之职。

萧何不赞同,又摇摇头说:“大王,据臣所察,韩信有勇有谋,熟习兵法,连敖之职实在屈才。臣认为此人日后必定有大用,应委以重任。”

刘邦背手踱步沉思片刻说:“他既然管粮草有功,那就加封他个治粟都尉吧!”

萧何还想争取,刘邦阻止了他,萧何只好离去。

虽然韩信赦免了一死,却又升为都尉,可他还是终日情绪低落,认为自己大有怀才不遇。萧何请韩信到自己的府中,和他谈论天下大事,想亲自领教韩信的才能。韩信高谈阔论,从十七路诸侯各据一方讲到楚汉战争,从汉王烧栈道乃掩人耳目讲到楚汉两军的优势和劣势,从如何偷袭关中讲到统一全国大业,直听得萧何连连说好,不住点头,于是两人双手紧握在一起,互相为得遇各自的知音而感到高兴。

从那以后,萧何再次将韩信向刘邦推荐,并恳切建议封韩信为三军主帅。刘邦说:“韩信少年时受辱胯下,如此懦夫如何能充当大将?”

萧何说:“自古寒门出英豪,从来纨绔少伟男。据臣所知,韩信熟读兵书,满腹经纶,明察时局,又足智多谋,武勇冠三军,确实有安邦定国的才能。故为明君者,招纳贤才乃第一要事,大王万不可凭一时一事观人,误汉大业。秦二世不明治国大策,不用贤才,而用小人,方成为孤家寡人,乃至众叛亲离,家破人亡。大王如果胸无大志,置招贤纳士于不顾,苟安一隅,只恐怕汉要像秦王那样而亡了。”

刘邦还是连连摇头不赞同地说:“丰沛将士跟我多年,身经百战,立下汗马功劳,一个受胯下之辱的懦夫,怎能封他为帅,众功臣宿将岂能服从,三军将士岂不说我赏罚不明吗?”

萧何激昂地说道:“三军将士,功臣宿将,虽有战功,但无一人能比韩信之才能,韩信乃人中之雄,臣知遇韩信才屡劝大王重用。大王如您长居汉中称王,那就不用韩信也行,如果你向东统一天下,不能不用韩信,希望大王三思而行!”

刘邦这时不但不听,而且还听不进去了,反而有点生气地说:“我今晚身体欠佳,心情烦闷,丞相就不必多言了,此事日后再说吧。”话说完之后就回宫了。

萧何闷闷不乐地回到府中,茶饭不思,他深感自己身为汉室丞相,不能辅佐大王统一天下为民造福,心中觉得非常惭愧。心中便想如果明日早朝我再尽力推荐韩信,大王如果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管自己的想法,而不去为国而想,我就交出相印,不做也罢。

夫人见他连日来为韩信之事焦急万分,便相劝道:“你多次犯颜直谏,如有小人进谗,恐怕你会引起祸端!”

萧何微微一笑:“为人臣者,当为君主尽忠,不能心怀私意,误国误民。”

夫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再未多说。

深夜之时,萧何刚入睡,忽然听家僮慌慌张张跑来在窗外喊道:“相爷,守城军校来报二更时分韩都尉骑马跑出了北门,到现在还没有归来呢。”

“啊!”萧何惊讶地急忙更衣起床连声问道:“为何此时才报?”

“军校所言,二更时分韩都尉要出北门,说去城外粮仓巡哨,但至今不见回城,恐怕他也离营逃走了。”

萧何慌忙起身令家僮备马,家僮这时犹豫不决地问:“相爷,如此深夜要上哪去?”

“去追韩信,追韩信!”萧何心急如焚地说着。随后和家僮扬鞭打马向北门飞奔而去。萧何与家僮骑马在月光下的褒斜道上紧追韩信。

一轮明月悬挂在天中,月光给整个山麓镀上一层银辉。韩信骑马来到褒河畔,见河水猛涨,水深浪急,他只好下马,坐在一块大石上休息片刻。正在休息之时,忽然听见远处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只听见马上之人高声喊道:“前面之人请留步!”韩信惊讶地回头一望,只见两匹快马飞奔而来,来人渐渐清楚,最前面的竟然是萧何!

萧何在马上看见韩信,此时喜出望外,放声喊道,“韩都尉留步!”

看见一身风尘仆仆的丞相,韩信一阵心酸,他禁不住热泪盈眶:“丞相,让您受累了!”

萧何爱抚地说:“你我一见如故。要走,也得告诉我一声嘛!”

韩信扑通跪下失声道:“丞相,请恕罪!”

萧何含笑道:“都尉请起!男儿有泪不轻弹嘛!横枪跃马洒热血,方才是英雄本色。”

韩信擦干眼泪起身说道:“我本想在汉军中干一番事业,辅佐汉王统一天下是我的愿望。可是大王偏信谗言,视我韩信如草芥,虽丞相几次犯颜推荐,但大王充耳不闻。我堂堂七尺男儿,空读圣书,又习武艺,徒有雄心壮志,报国却无门。恐怕以后再连累丞相,就决心离开汉王,从此不再想这些事了,做一个平凡的人,安顿人生。不再为战场上的事而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