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阿里巴巴正传
7219800000030

第30章 马云的独门绝招:超越互联网的思维模式(1)

网络空间的服务体系

阿里巴巴做的百分百是电子商务,但是阿里从来不卖一件商品;马云 做的百分百是互联网,但是他说他不懂互联网;阿里是典型的技术公司,但是马云说他不懂技术,阿里也从来不追逐任何技术热点。当美国的高科技巨头在憋着劲研究更新的产品和技术,比如当苹果谋划智能手表期望再次颠覆世界,谷歌为谷歌眼镜埋头苦干,国人为特斯拉而神魂颠倒,创客和奇客成为顶礼膜拜的新潮流之际,阿里对这些好像无动于衷。

而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伴随着雷军、周鸿祎等新一拨互联网大佬的成功,而开始在大众层面流行和神话之际,阿里和马云独特的网络空间思维模式,却依然被人们忽视和低估。

马云真正的秘诀就是独特的思维模式。马云诚恳而谦虚地说,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只是与别人不同角度看问题。这个角度之差,正是奥妙所在。因为,最具威力的东西,总是最简单的。马云的思维模式,我们把它概括总结为网络空间思维模式。网络空间思维不但超越传统,也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思维。

要理清楚马云的思维模式,我们必须首先回到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厘定,通过概念的对比以及英文术语,可以更加直观,便于区分。包括网络空间和互联网Cyberspace(Internet);网络空间时代和互联网时代CyberspaceAge(InternetAge);网络空间思维和互联网思维CyberspaceThinkingWay(InternetThinkingWay);网络空间领导力和互联网领导力CyberspaceLeadership(InternetLeadership)。

我们所说的网络时代(InternetAge),更确切的应该是网络空间时代(CyberspaceAge)。通过英文术语可以更直观区分网络时代和网络空间时代的不同。以网络空间时代去对应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才能避免走入传统互联网的狭隘之中。

也就是说新的网络时代,必须树立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双重空间的思维模式。新的空间,代表着新的规律,更代表着新的时代和新的文明。当今现实的复杂性在于人类生存空间不是简单从现实空间迁移到网络空间,而是要适应一个并行的双重空间。两个空间如同两个变量,在不同领域各自的影响程度很不一样,而且时间轴上也时刻都会变化。

但是,不管如何复杂,一个最根本的结论是:在信息和个人获得空前解放的网络空间,只有汇聚、提升和强化非权力性影响力,才能真正提升网络空间领导力。目前大量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迷恋在传统现实空间的权力性影响力,而错失了非权力影响力的打造。

目前个人、企业和政府等面临的主要挑战,就在于网络空间领导力的缺失。不认识网络空间的独特性,不具备网络空间思维,就无法真正有效地建立网络空间领导力,无法有效驾驭新的形势和新的趋势。

2013年—未来5?10年

15年来,深入阿里的发展轨迹,就可以发现,阿里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经过了三个阶段战略的不断提升和不断变革。从早期为企业和商家建设网站和发布信息的原始B2B阶段,到随后进入C2C领域,阿里并没有超人一等的模式,依然属于信息化阶段的传统电子商务公司。而随着诚信通和支付宝的建立,阿里开始超越信息化的思维,以把握电子商务领域最重要的信用和支付,开始了互联网思维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阿里的一次提升。而在阿里启动“双十一”,初步尝到了网络空间领导力的甜处之后,开始了脱胎换骨式的战略大提升。支付宝的剥离,B2B的退市,以及雅虎股份的回购,使阿里真正具备了全球网络空间的大格局。

网络空间的特性

网络空间一词来自英语Cyber或者CyberSpace,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翻译,如赛博空间、信息空间、网电空间、网络空间等。赛博空间、信息空间更多用在哲学与计算机专业领域,网电空间多用于军事安全研究领域,学术界最为常用的还是网络空间。而对网络空间涵盖的领域则有不同认识。比如有人认为网络空间是无政府主义的“自由空间”,还有人认为网络空间是主权国家可支配控制的除领海、领土、领空以及太空之外的“第五类空间”,还有人认为网络空间是人类相对于现实空间的“第二类生存空间”。而我们认为网络空间源于现实空间,影响和制约现实空间。互联网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超越现实空间,并且主导现实空间的全新的生存空间。

驾驭各类复杂关系和事件

网络空间的新特性表现基于互联网从工具属性到空间属性的提升。真正的网络空间正式形成以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为重要标志。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都表现为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渗透与融合。网络空间以社会化和即时化为基本特征,由迅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的带动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时同步的各种互联网应用逐渐超越异步应用成为主导。同时,网络空间的信息与数据的全球化流动特征更为明显。

网络空间对应的是现实物理空间,但网络空间超越于现实空间,又主导现实空间。两种完全不同特性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内在规律,也代表着工业时代和网络时代两种不同模式。这两种范式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范式可以形象地称为大教堂范式,而网络空间范式,可以形象地称为大集市范式。这两种思维模式开始代表着两种世界观: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集中式与自组织,控制式与动员式。传统范式更适合于现实空间,新范式更适合于网络空间,对一个国家而言,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两种范式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需要协同和融合。

网络空间从科幻走向真实,从理论到活生生的现实,并且开始超越现实空间,并主导现实空间,主要因为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人均上网时间大幅度增加,出现了大规模同时在线的网民群体,而同时在线的网民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内容。

典型的案例就是2014年4月11日晚间9时,腾讯QQ同时在线账户突破2亿,成为1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在线账户突破1亿是在2010年3月5日,用了11年的时间,而第二个1亿仅用了4年,移动端贡献超过七成。腾讯第四季度财报显示,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8亿。另一个案例就是微信,微信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3.55亿,而且微信基本上消灭了上线和下线的区分,将实时在线作为一个网民网络生活的基本状况。

网络空间最大的特点是信息的自由传播获得空前的解放。斯图尔特·布兰德的名句说:信息渴望自由。人又何尝不渴望自由。借助信息的自由,人类在网络空间也获得了多维度的解放,所以说,网络空间的形成是人和信息走向双重自由的内在推动力驱动的结果,代表了人类新文明的全新阶段。

与现实空间相比,网络空间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性,包括虚拟性、自由性、即时性、全球性、复杂性等,这些特性来自网络空间的技术特性、物理特性、文化特性和政治特性。首先从技术特性上讲,网络空间是基于开放式技术协议和基础架构,去中心化的运行模式,同时脱离政府组织的管理机制。从物理特性讲,网络空间的最大特性是虚拟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物理开放性,网络空间以信息为载体,以每秒30万公里的传播速度运行。网络空间的发展历史,也塑造了独特的文化特性,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也就是自由、开放、平等、创新的互联网精神,这是网络空间50多年历史形成的文化基因。同时,网络空间的政治特性也依然突出,与主权国家主导和领导下的现实空间不同,掌控网络空间绝对主导权的美国认为网络空间是全球公域(与海洋、太空类似),是海、陆、空、天外的第五空间。

从社会传播层面看,大规模同时在线网民之间信息的自由、不受控制、实时传播(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即时传播)基础已经初步奠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两大层面的社会传播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而社会传播模式彻底变革是人类信息、营销、商业、生活、社会、政治等各领域、各层面变革的根源。趋势不能阻挡,更不可能逆转,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和新趋势。

正是由于马云没有将阿里巴巴局限为一个互联网公司,固守在互联网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服务上,也正是由于马云超越传统狭义的互联网概念,将阿里定位为一家网络空间时代的新商业服务商,才能一次次完成漂亮的转型和提升,才没有一次次被技术变革的新浪潮打翻。

15年来,阿里超越了三大门户,超越了电子商务,超越了腾讯、百度等传统互联网模式。阿里远离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思维,早已经将视野放得更高更远。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里的成功,其独特的思维模式是内在自觉、不自觉的决定性因素。

超越互联网思维的网络空间思维模式

与十多年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那时候懂互联网的人很少,而今天认为自己不懂互联网的人已经很少。每个人都可以面对互联网讲得头头是道,而只有马云依然可以坚持说自己还是不懂互联网。而在马云的不懂背后,却是他的思维最早超越了互联网本身,迎合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内在规律和大趋势。

不同的特性决定了不同的范式,不同的范式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当下的混乱和迷惘,主要在于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和思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片面和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