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阿里巴巴正传
7219800000021

第21章 香港上市,一天200亿美元(1)

【时代背景】

2007年,以完美、巨人和金山为代表的网络游戏及软件公司集体上市,引发第三波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热潮。阿里巴巴、巨人网络和金山的上市,一方面让企业领军人物在富豪榜上的名次大幅跃进,一方面催生了一大批员工富翁。伴随着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上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市值先后超过10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被推升至近700亿美元。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以PPG为代表的“轻公司”商业模式开启了B2C市场的大门。这一年,也上演了数场“大鱼吃小鱼”的并购大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发布,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综合处理平台正式开通。

2008年年底,中国网民总人数逼近3亿人,奥运后遭遇了金融风暴后,电子商务巨头喊出互联网“冬天论”,视频网站面临融资困境,搜索引擎陷入信任危机。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在7月跃居全球ccTLD第一。凭借在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当中的突出表现,互联网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网络媒体已经渐渐跻身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媒体。年初“艳照门”事件引发的热议,将互联网上的隐私保护和黄色图片传播问题摆在了公众的面前。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意见》,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设立,北京市工商局正式下发《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意见》等,各界开始在打造规范网络环境方面付出实际行动。

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数量为3.84亿人,腾讯超过eBay、雅虎成为市值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谷歌、亚马逊,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影响力凸显。SNS网站逐渐兴起。“全民偷菜”以空前的火爆叙写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开始步入正轨,政府开始介入到互联网监管中来。中央编办对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多个文件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为互联网产业的后续发展壮大扫除障碍,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0年,上演了从年初视频网站的版权纠纷,接踵而来的千团大战,到年中360与金山安全掐得面红耳赤,再到下半年战火更加猛烈的“3Q大战”。4月,谷歌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互联网管理法规相继出台,互联网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明确提出加快三网融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马云,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2007年1月8日,阿里巴巴(中国)软件公司,亦称阿里软件,在上海正式注册成立,马云为其注入第一笔资金1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阿里软件的目标是要让天下没有难管的生意,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是‘达摩五指’,包括诚信体系、市场、搜索、软件和支付五个发展方向,软件是重要一环。”

2007年7月,阿里巴巴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阿里巴巴上市的消息一释放,业界一片哗然,马云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遽然不同。对于一个互联网创业者而言,阿里巴巴上市的信息实在是一个值得喝彩和期待的好消息。为什么?很简单,阿里巴巴上市,不仅仅是马云们大发其财的时刻,而更重要的是,这肯定将会使中国互联网掀起又一波热潮,每一个互联网创业者都将因此受惠,中国互联网整体因此受惠。没有成功者的明星效应,风险投资会和我们大家一样,一时找不到方向和感觉。

阿里巴巴的时间选择了北京奥运的大势正起之际,地点选择了香港(纳斯达克对于B2B实在是缺乏理解力,当年美国的B2B们上市后几乎全军覆没),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策划的艺术有点高超。

在很多人眼中,马云这个互联网界多少年来不可替代的“大忽悠”,总是时不时在我们耳边说些出乎意外的豪言壮语和奇谈怪论,搞得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这一点,马云也承认:“说我善忽悠,我自己承认,12年前我忽悠了18个人,我记得还忽悠了王中军,华谊兄弟,他先忽悠我,要我投资他;我把他忽悠成有理想成为中国最大电影公司的人。我觉得看到这些忽悠的结果和成果,今生已经很满足了,所以我还会一直忽悠下去。”

实际上,我们只是在马云上市的喧嚣中,才第一次严肃认真地将注意力聚焦到马云身上,而这一看之下,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大吃一惊:马云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超越当下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包括那些风光了十年的老牌公司们,绝尘而去。

马云突然崛起在我们面前,让每一个人诧异,让业内业外每一个人都忍不住发出询问:马云成功究竟有什么独特的独门秘诀?

当马云的力量大白天下,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即刻评头论足,拿出自己的见解。但是,至少看遍全球范围的所有报道,好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解码,而更多只是表面的一些歌功颂德或者浅尝辄止的通用性分析和评论。马云对于阿里巴巴设定的目标始终在飘忽不定,变化无常。这些目标的共同点就是,初听起来,它们都如雷贯耳,起码是一般互联网大腕们不敢轻易想象的,这也是马云一直落得“大忽悠”名声的根源。但是,比他的忽悠水平更高的,还是马云对于完成忽悠目标的超强执行力。马云可以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八年来,我问过所有的投资者,哪个季度让他们失望过?哪个季度我没说到做到?我们每年做的比说的好。”

11月6日,阿里巴巴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31港元,市场价值突破200亿美元,超越腾讯和百度,刷新了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纪录,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局。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开始了。收盘更是报收39.5港元,涨192%,将近200%。市场价值突破250亿美元,逼近2000亿港元,一夜之间,阿里巴巴傲视群雄,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领军。“外界看我们,是阿里巴巴网站,是淘宝,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未来5年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而阿里巴巴要在3年内成为市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10年内成为互联网三强。这是我的梦想,更是阿里巴巴的梦想。”

挂牌上市当天,马云发表感言:“我们希望通过阿里巴巴今天的上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国、亚洲和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也跟阿里巴巴一样,能够得到香港股民和世界股民的关注。”“买了股票以后,希望股票涨,但是让股票涨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起参与这家公司的建设,因为我相信很多股民会给我们很多的建议,也会有很多的批评。但是我觉得我们最需要的还是大家的支持。如果你让身边的人知道阿里巴巴,知道阿里巴巴好的服务,用阿里巴巴的服务,我觉得我会更加高兴。”

2007年11月29日,马云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第一个入选《财富》杂志封面人物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极少数登上《财富》封面的中国企业家之一。

后来吴鹰回忆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马云给我打电话,他很高兴,“哎呀,吴鹰哪,24.8个billion哪。”听着浙江人的普通话和英文就弄在一起了,我真为这个朋友高兴。真的,248亿美金。UT斯达康是第一个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马云早就说,“要做就往多做,因为100亿美元你已经做了”。所以马云在这个过程中,在几个关键的节点集合好了很好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这对上市是非常重要的。

不到7年之后,马云又将纪录一下子提升到了2300亿美元,整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互联网的第二次冬天来了

纳斯达克是中国概念股的大本营,百度是绝对的领头羊,当年的三大门户已经今非昔比。领头羊的表现格外受关注。但是,2008年新年开始,百度股价持续下跌,跌幅深度达到80美元每股左右,实在让人疼痛。而香港是中国互联网的新港湾,中国互联网的新老大——阿里巴巴和另一牛股腾讯落户香港,俨然形成了与纳斯达克抗衡的中国概念阵营。但是,2008年伊始,阿里巴巴股价也扛不住了,一路下探。

进入者的惨状可想而知。股市的苦与甜,只有深入者可以体会。深入者“冷暖自知”,旁观者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