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慈禧全传全3册
7213900000084

第84章 伟大的统治者慈禧太后(19)

虽然有些外国使臣为了避免产生不快而没有参加此次迎接,但那些没有下跪的外国人却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她拉开了帘子,向他们点头致意。当大部队行进到城墙边时,她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外国女士的面庞,她高兴地向她们挥手,甚至还叫了出来。接着慈禧太后穿过城门,进入内城,将她所有的善意友好留在了城门之外?。但光绪帝相反,他身着红色袍子,袍子上有紫色真丝绣成的意味着“万岁”的图案,在八位轿夫抬着的轿子上,他安静地坐着,看起来郁郁寡欢,对周围事物毫不关心。

对于慈禧太后以及随她西逃的人而言,就算他们平时将真实感情藏起,戴上面具生活,真正忘掉过往也无疑是一件难事。四十年前,当慈禧太后一行人从热河回到“西方野蛮人”武装把守的京城时,倍受侮辱的感觉还没有眼下这么强烈。京城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京城外围被侵略者用作营地,建立了营房,城内一些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紫禁城,如今也被严重侵犯。紫禁城中六大宫殿、藏书阁以及神圣的庙宇中珍藏的财宝被西方强盗洗劫一空。摆放在天坛中的清朝皇帝牌位被抢走了九个,法国路易十四赠送给康熙帝的天文仪器被德国凯撒帝所谓像“匈奴”一样的勇士夺去,最后被摆放在波茨坦。紫禁城中,曾经被视为注释:① 《泰晤士报》在后来发布的慈禧太后的讣告中,对慈禧太后平时的行为与对待外国女士的态度进行了比较,认为此时慈禧太后的表现是“被误解的友好。”珍品的宝物被挂在城墙上,而道路上和花园中四处散落着破碎的瓷器、翡翠、大理石、象牙、铜器、绸缎等,如此狼狈的场面似中国文明在哭泣,这些被西方列强践踏的文明产物是用金钱无法换回的。

慈禧太后回京后不久,就接见了新上任的六位外国公使。对于此次接见,朝廷上下再也没了往日的异议和傲慢的态度。第一次接见外国公使时中国人的骄傲自大如今被羞辱得荡然无存。

进入宫殿后,外国公使首先看到的是光绪帝,其次是慈禧太后。1902年1月28日,宫中又举行了一次觐见,不过这次接见的是整个外国公使团。与之前相比,此次觐见有两处不同。首先,满语彻底被弃用。其次,这是慈禧太后从政多年来,第一次在外国人面前占据着皇位,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国事活动中与外国人面对面地交流。光绪帝则坐在一张铺有貂皮的椅子上,他的座位较慈禧的座位略低一级。外国公使在交谈时虽然是直接面对光绪帝,但代为作答的却是庆亲王。此次会见大致就是各国公使依次向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问好,然后对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一事道歉,并保证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

慈禧太后向公使团的女士们发出一份邀请,邀请她们带着孩子到宫中参观。其实慈禧太后心里早就在盘算着这事了。在1月2日时慈禧太后发布的一道诏书中,她提到了想要再举行一次与之前接见公使团一样的盛宴。

公使团女士们接到邀请之后,焦急地讨论着是否接受这次邀请,一些人言辞激烈地反对礼节性地拜访本应低声下气请求她们原谅的人。但最终,她们还是决定接受邀请。在约定的时间里,她们到达了紫禁城,并在太监的引领之下走进了正殿。慈禧太后、光绪帝以及满朝文武已经在等待着她们的到来。

当她们走到慈禧太后跟前时,赫兰夫人说道她们不由自主地按规矩进行了问候。“这位坐在皇位上庄严的女子身上散发的气场,让我们不禁感到,其实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女皇。”康格夫人也是唯一一位慈禧太后见过的女士,当慈禧太后看到她时,给予其热情地微笑,在康格夫人致辞后,作为一名资格最老的女性外交家,她对慈禧太后的回京表示祝贺,并希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从此以后越来越好。接着慈禧太后将写好的回复交由庆亲王转达。然后,每一位女士和孩子依次与慈禧太后握了手。同样,对待光绪帝也是如此。

在另一宫殿里,慈禧太后对这些女士又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接见,她握着康格夫人的双手,饱含深情地说道:“对于近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到十分抱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将来中国一定友好对待外国友人。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中国将会保护好外国友人免受伤害,我也希望我们将来仍然能够成为朋友。”

慈禧太后致歉后,?嘴里仍然不断地重复着相似地话语,让公使团女士倍感亲切。慈禧向这些女士和孩子们分发了耳环、手镯以及一些小礼物,还为她们举行了午宴,甚至为公使夫人和其他宾客分发食物。在与她们道别的时候,慈禧说道:“我希望我们能常常见面,我相信经过深入沟通和了解之后,我们能成为朋友。”令人惊讶的是,慈禧太后还跟她们说了几句英语,例如:“How are you(你好),Happy New Year(新年好)等。”?

注释:①《泰晤士报》在慈禧太后的讣告中说道:“慈禧太后还问了这些女士,如果她没有与其他外国友人一样深受义和团之苦,那么谁会站出来发布抵制义和团的命令。”赫兰夫人在另一个场合对她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对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深表遗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义和团对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甚至还将枪支放在紫禁城城墙之上”(《中国的宫廷生活》,第98页)。

② 2月28日《北华捷报》刊登了此事。

康格女士后来说到对慈禧太后的印象:“她对待宾客非常体贴周到,几乎可以做到面面俱到,让宾客对当天的舒适和愉悦记忆深刻。她的双眼明亮而有神,似乎任何事物都不能逃离她的法眼。在她的脸上,我们看不到任何残酷或者严厉之色;她的声音轻柔动听,举止也端庄大方。”

但并不是每个女士对慈禧太后都有如此良好的印象,例如:美国公使夫人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欧洲人和美国人要友善对待慈禧太后,正是这个女人的批准才使得京内所有外国人遭到屠杀。本书之前也曾经提到过,慈禧太后和公使团的接触引起了一些外国人的强烈愤慨?。虽然愤慨的情绪尚未平复,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慈禧太后对于外国女士的接见却日渐频繁起来。在这些场合,慈禧太后都是以一副和善的女主人的姿态示人,即使对于那些她喜欢的人,她也依然会这样。慈禧太后向来宾分发的礼物——从哈巴狗、亲笔书画、扇子、珠宝饰品、玉器,到鲜花、水果、蛋糕、茶叶等,种类繁多。

除了向外国友人分发礼物外,慈禧太后还跟她们自由讨论了一些问题,谈论得最多的莫过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了。慈禧太后不但表达了她向往改革的决心,而且还在她回京的前几周开始着手准备参照西方模式进行改革。

这就意味着,慈禧太后向世人宣告,她是一名改革者!

外国评论家对于慈禧太后回京后的做法异常反感,他们认为她假装热心推动改革,但苦于受到中国自身的限制而进展缓慢,实际上,她并未真心想要进行改革。慈禧太后此举其实是一次巧妙的投机,她最聪明的地方注释:① 利特尔夫人在《京华往事》第57页中对此作出了温和评价:“美国公使夫人把慈禧太后称为‘我的朋友’或者‘陛下。’但每一位外国女士初次与老佛爷慈禧太后见面,都会引起中国女基督教信徒的强烈抗议,她们担心见面之后会影响到基督教的传教。”在于通过这些手段,不仅让北京的外国人得到更多特权,还满足了在义和团运动后觉醒的大清民众对进步的需求。在内心深处,她依然是反对洋人、反对改革的保守派,1902年年初以来,人们所看到的只是慈禧太后处理问题的圆滑老练,而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东西。

这些评论家的评论是中肯的,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些评论中,他们并没有忽略中国一些重要的转变,尤其是1906年之后让人欣喜的一些进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个真正的慈禧太后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拿1902—1908间发生的事作为评判依据。

§§§第18章慈禧新政

在回京之后,总结逃亡路上的各种经验教训后,慈禧太后立马开始了一系列工作。对于1900年庚子事变,慈禧太后自然免不了遭受一些批评。人们认为,中国遭受如此重创与慈禧太后的盲目自大有必然联系。慈禧太后当时最为缺乏的就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慈禧太后一行人启程回京前的一个月,她发布了一道诏书,诏书主要内容为:清政府即将从满族旗人中选一些男孩公费留洋学习。他们要 “利用此次机会向西方学习,丰富其经验,将来回国为清政府培养人才,以更好地为清政府服务。”此前,清政府从未支持过满族人留洋学习。四年前光绪帝发布过类似诏书,但最终被慈禧太后取消而未能付诸实践。

接着,慈禧太后又颁布了一道改革诏书(之前光绪帝也曾经颁布过,但最后受慈禧太后阻挠,未能实施),在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取而代之的是适应时代需求的科目。

这道诏书是在慈禧太后回京后的八月份公布的。不久之后,慈禧太后颁布另一项改革措施,即:完全引进西方的教育体制,包括学堂管理、考试方法等,这将彻底颠覆了自汉朝以来中国人一直沿用的科举制度。

自从1906年以来,北京每年都会为学成归国的学子举行考试,并授予名衔。第一批出国留洋的只有14人,第二批则有42人。第二批留洋学生中被送往日本的有23人、美国16人、英格兰2人、德国1人,其中有8人获博士学位。在被授予学位之前,这些留学生被允许用自己国家的语言进行答辩,答辩中问到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哲学的定义以及哲学与科学、伦理的区别。解释下列哲学思想体系:二元论、有神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泛神论、不可知论。根据西方原理,对下列中国哲学家进行分类:庄子、陈蔡、钜子、苏子以及王阳明。

(2)请详细说出米尔的四种研究方法,并举例一些与其有直接联系的科学发现与发明。

给予这些留学生的论文题目是:“中国是否应推行义务教育?”

在一位格格的带领之下,几位满族女士在自己的宫殿中开设了女子学堂。慈禧太后决定从皇室专用金中抽取十万两用于女子学堂的建设,并规定女子学堂开设的科目为养蚕和刺绣。

比教育改革更令人惊异的是慈禧太后的政治改革。慈禧太后决定修一本宪法,为此还成立了一个以载泽和端方为首的特别使团。这个特别使团的任务是出使西方考察宪政,并探索出适合中国的最佳宪政模式。1906年6月,考察团回国,向慈禧太后呈交了一份奏折。奏折中列出了一百二十条改革措施,并指出日本的宪政体制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9月,慈禧太后发布了一道诏书,宣布提前开始宪政。

此时,全国上下满心期待着此次新政而慈禧太后也全力推动政治改革的进行,此次新政将会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人建议慈禧太后放慢改革的脚步,结合实际,再逐项推进。慈禧太后接受了这些建议。

在载泽和端方带领的考察团回国的同一年,慈禧太后又组成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专门对政治体制的改革成果进行考量,总结朝廷各部应该在哪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为天朝服务。但是这些官员却发现,他们的调查受到很多满族高官的阻碍。在特别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整理完毕后,军机处的六位大臣中有四位对此进行打压,他们分别是:满族重臣铁良、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 慈禧太后对此早有耳闻,因此,在11月初的时候,慈禧太后召集军机处众大臣到她跟前,并询问他们对推行新政的看法。只有庆亲王和其中一位军机大臣两人表示同意推行新政,而其他四人则保持沉默。对于当时的情形,《北华捷报》?做出了如下描述:

“慈禧太后向众臣表示,她与光绪帝推行新政的心意已决,容不得有半点反对。因此,在面对这些仍然拒不服从的军机处大臣时,慈禧太后眼露凶光。之后,有人提议,这些蓄意阻挠者,将来历史中定会记下他们的恶名,这有损天子尊严,理应逐出军机处。慈禧太后答道:‘就这样吧!从今日起,你们(指反对新政的四位军机大臣)被免去军机大臣职务,将来不得再阻碍新政推行,而我相信,新政一定能够在大清取得成效。’”

第二天慈禧太后发布了两道诏书,其中一道是免去四位保守派军机大臣职务,另一道是宣布采纳特别调查委员会关于各部改革的建议。

注释:① 1906年11月6日《国内时事》版。

关于慈禧太后是否会推行军事改革还尚不明确。清军将领中如今慈禧太后最信赖的皇室之外的人是袁世凯?,他是当今中国最成功的军事将领,在他所管辖领域内取得了别人难以超越的成就。

对于军事改革,虽然大家都怀着饱满的热情,但是对于改革的真正意义和深远影响,甚至袁世凯也不甚了解。更糟糕的是,改革资金匮乏。英国贝思福爵士在1898—1899到访中国期间曾指出,财税改革应走在军事改革之前,但在贪污腐败相当严重的清朝进行财税改革,对于慈禧太后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慈禧自己也贪污腐败。因此,军事改革想要在此时的中国取得成效相当困难。

慈禧太后采取的关于推进军队“现代化”的措施看起来十分荒谬。例如:1906年初,慈禧太后宣布,在满族旗人的比武大赛当中,将气枪改为弓箭,因为担心打扰宫中的清静,更担心比武过程中发生不测。为此,在皇宫圣地内禁止使用火器(比武大赛在皇帝面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