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德鲁克的管理秘诀
7210400000017

第17章 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人才管理(4)

1939年,在美国加州PaloAlto市,两位年轻的发明家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怀着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美好憧憬和激情,开始了在硅谷的奋斗历程,创建了惠普。在经过了长达60余年的发展后,惠普在全球IT产业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其资金、技术、信息、服务和解决方案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它的产品涵盖了计算机及成像设备的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持,客户遍及电信、金融、政府、交通、运输、能源、航天、电子、制造和教育等部门。1985年,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是中国第一家高科技技术合资企业,现已成立了8家分公司、27家支持服务办事处、9家独资和合资企业以及30个支持服务中心……

比尔·休利特曾经说过:“我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参与、创建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以高科技、高质量和好的管理闻名于世,然后又成为很多公司模仿的对象。同时我也希望在我百年之后,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能继续延续,这家公司的生命能继续延续,它还是很多人讨论的一个对象。”

现在,休利特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惠普用独到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做法取得了巨大成功。

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视人”的宗旨。惠普重视人的宗旨源远流长,目前还在不断自我更新完善。他们的企业目标是:一个团体的成功是该团体中每个成员朝着共同目标集体奋斗的结果。正是在这种核心目标的引导下,惠普形成了独特的人才观念。他们认为公司是围绕个人、个人尊严以及对个人贡献的肯定建立起来的。所以,他们为公司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对待同事、工作与公司的态度而骄傲。

惠普具有信任并尊重个人的管理理念。他们吸纳那些能力超卓、个性迥异及富于创新的人加入惠普,承认他们对公司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并确立了只要积极奉献就能分享成功的价值观。由于惠普一直注重依靠内因前进,所以要求各级管理者必须关心员工的正确发展,要求管理者应该不断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富有挑战性的机会以及长期发展机会,提供培训和教育项目以提高他们的能力,为今后更重要的工作做准备。惠普的成功经验不也正说明人才的重要性吗?

电影《天下无贼》中黎叔有一句经典对白“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成功的保障,所以领导者要善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让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长久健康的良性循环。

郭广昌是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的董事长,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使用比自己更强的人。郭广昌自称毕业于“什么都没学”的哲学专业,他说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专。但正是“身无长技”反倒成了他最大的特长,这逼得他成为了一个善于用比自己更强的人——有问题出现他就要去请教专家。

郭广昌认为:“管理者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你的老师——每个比我强的人都是我的老师;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就是专家。企业家经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找老师的过程;而复星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师找得多、找得准。”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找到最优秀的人的眼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最大的投资失误,不是某个项目的得失,而是没有找对合适的人选。

管理者必须具有敢于和善于使用强者的胆量和能力。在企业内部激励、重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更为企业带来活力,让企业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有些管理者之所以不愿意用比自己强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发现优秀的人才,而是因为妒贤嫉能的心理难以克服,这样的管理者总以为自己是管理者因此在各方面都应该比别人高上一筹,一旦遇上比自己强的人才就萌生妒意,采取种种办法打压他们。

对于管理者来说,妒贤嫉能无异于自掘坟墓,古人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同样适用于管理者和员工,对那些强于自己的员工,管理者更要予以重用,使其各尽其才,各尽其能,让他们能安心为企业奋斗,用他们的才华铸就企业事业的辉煌。

8.允许员工犯错误

【德鲁克箴言】

越优秀的人越容易犯错误,因为他经常尝试新的事物。

德鲁克说:“越优秀的人越容易犯错误,因为他经常尝试新的事物。”

犯错往往是创新的开始,企业的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失败中来,从创新中来的。

公司里,一个从来不犯错的人,尤其是不犯大错的人,一定不会是一个卓越的人。“最糟糕的是,由于他从来不犯错,他就没有学会要如何早期发现错误以及该如何改正错误。”

3M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多元化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公司的宣传口号有很大的关系。

“只有容忍错误,才能进行创新。过于苛求,只会扼杀人们的创造性。”这是3M公司的座右铭。

失败是一本大书,研究透了为什么会失败,也就找到了怎样才能成功的窍门。只有那些经得起失败,又能从失败中奋起的员工才是最优秀的人,也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大多美国企业的管理者都知道要想让员工敢于创新,就要先让创新者打消害怕失败遭受惩罚的念头。这些管理者深明这样的道理:要想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就得进行不同形式的尝试,并在尝试中保留正确的东西,摒弃那些无效的东西。所以,要进行创新,首先必须建立起“失败后还有明天”的思维,创造更加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让“接受失败,容忍失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文化。

奥蒂斯电梯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典型的美国企业,它的总裁苏米特拉·杜塔就对员工宣扬这样的观点:“放手去做你认为对的事,即使你犯了错误,也可以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一来,企业的所有员工便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实验、发挥创意,为企业做出一番贡献。

苏米特拉·杜塔经常鼓励下属,他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执行上司认为对的事情,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会加速进步。”他要求公司的每一个主管必须鼓励和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和毅力。“年轻人总是有些创意的,主管不应该只懂得向他们填塞那些现成的观念,这样可能会扼杀不少本来很好的创意。”苏米特拉·杜塔还认为,企业不宜将员工的职责范围定得太细、太清楚,这样既不聪明,也没有必要。只有管理者把所有员工视为一家人,员工才会安心自觉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否则,只会限制员工的创意和灵感的发挥,损伤创造力。在奥蒂斯电梯公司,是不允许责罚犯了错误的员工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犯错的原因,而不是惩罚犯错误的人。

有一位公司的总裁曾经对苏米特拉·杜塔抱怨说,公司里有时会出点差错,但又找不出该负责任的员工,真不知为什么。苏米特拉·杜塔赶紧回答,找不出是好事,如果真找出那位员工,可能就会影响其他员工。他说:“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我也犯过错误。例如,我们奥蒂斯系统是一种领先于时代的产品,虽然这是一种革命性的电梯系统,但是公司进入市场的时机却不恰当。本来我们奥蒂斯系统最适合于超高层建筑,但正好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几个月推入了市场,几周后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最有生机的新摩天大楼市场就崩溃了。我的决策出现了失误。”他继续说,“谁也免不了犯错误,尤其是在创新过程中更是如此,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错误也不至于动摇整个公司。错误也许不可原谅,但是犯错的人却是可以原谅的,如果一个员工因犯错误而被剥夺升迁机会,也许就此一蹶不振,谁还愿意为公司作更大贡献呢?假使犯错误的原因找出来了,公之于众,无论是犯错误还是没犯错误的人,都会牢记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