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
在我的面前,是一张陈旧的美联社新闻照片。照片上是美国黑人短跑运动员汤米·斯密斯,他曾经打破200米世界纪录,曾经代表美国获得奥运会金牌。可是这张照片记录下的,却不是一个短跑冠军冲向终点的辉煌瞬间。那样的瞬间,辉煌却并不罕见。照片记录的是汤米·斯密斯另一个瞬间,一个凝固、沉重、却依然辉煌至今的瞬间。
故事必须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汤米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荷塞分校的学生,校田径队的运动员。汤米出生在加州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穷,父亲从小就把孩子们赶到棉花地里干活,干够了活才能上学,才能玩耍。摘棉花、卖棉花,汤米从小就有被一些恶意的白人称为“小黑鬼”的经历,从小就感受过黑人遭遇的不平等。
汤米内心非常敏感。他告诉他的黑伙伴们,我们必须上完所有的课,通过所有的考试,我们必须名副其实地从大学毕业。尽管他们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些出身贫穷的黑孩子,摆脱贫穷和出人头地的最佳机会,就是跑出好成绩来,拿到奖牌。
就这样,他们迎来了1968年,那一年,奥运会将在墨西哥举行。
1968年是全世界各种思潮大震荡的一年。美国还深陷在越战的热带丛林里,国内的民权运动却此起彼伏。在美国,表面上的混乱掩盖不了一个不可逆转不可回避的深刻变化的主流:变革传统制度和习惯中腐朽的虚伪的不人道的东西,走向一个更符合人性、更尊重别人、更自由、更平等的社会。
美国的黑人运动员自然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把眼光集中在黑人社会地位这一问题上。
将要参加10月奥运会的黑人运动员们在酝酿集体抵制奥运会,以抗议当时美国社会依然存在的种族歧视。美国奥委会的官员当然不希望这样的抵制发生。他们请出了大名鼎鼎的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他曾经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获得4块金牌,从而用事实粉碎了纳粹关于种族优劣的阴险理论。他来给后辈黑人现身说法,劝说黑人运动员们不要轻率行动,自毁前程。严格地说,欧文斯是有道理的。
最后,黑人运动员们放弃了集体抵制奥运会的念头。除了欧文斯的启迪,还有非常简单的原因:这些黑人青年,作为个人,他们付不起放弃奥运的代价,这是能够使他们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改观的惟一机会。但是,他们还是发起了一个叫做“寻求人权奥林匹克”的活动,呼吁每个人用他们个人认为合适的方式,各自表达他们对美国黑人人权状况的观点。
终于,他们开赴墨西哥了。汤米的200米跑开始了。他疾风一样率先冲向终点,黑色的肌肤闪着亮光,活像一头黑豹。全世界都在屏息中注视。19.8秒,又一个世界纪录。获银牌的是一位澳大利亚运动员。他的同伴,来自纽约的黑人队友约翰·卡罗斯获得铜牌。
作为一个短跑运动员,人生再也没有比这更辉煌的瞬间了。
就要走上领奖台了。他一身运动衣,穿戴整齐,脖子上系一条黑色的丝巾,胸口是一枚“寻求人权奥林匹克”的徽章。他向观战的妻子伸出手去,默默地接过一副黑色的皮手套。他把左手的那只手套递给卡罗斯,对这位一向信任他的兄弟说:“看着我,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吧。”
当美国的国歌在运动场上响起,当星条旗冉冉升起,当全美国全世界都注视着这儿的时候,汤米缓缓地、坚定地举起了他戴着黑色皮手套、紧握拳头的右臂!他把黑色的拳头举得高高,直指云霄,却把头深深地低下,目光低垂,俯视着脚下的土地。卡罗斯看着汤米,也毫不迟疑地举起了他戴着黑手套的左拳。
在美国的国歌声中,在国旗庄严升起的时候,他们两人像两尊黑色的雕像。他们是沉默的,就像他们祖先的家乡非洲大地,就像美国黑人400年的屈辱和苦难。他们就用这个沉默的姿态,提醒全世界注意美国黑人的处境,向全世界表达他们作为一个人,要求尊严、自由和人权的强烈愿望,他们要告诉全世界。
全场观众愣住了!美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的官员惊呆了!美国和全世界的人们,不管是什么肤色,不管是什么观点,看到这个镜头,都被深深地触动了。这一镜头马上就出现在全美国和全世界几乎所有大报的头版头条。有些人吃惊,有些人感动,有些人震怒。
为了这样瞬间的表达,汤米和卡罗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时的国际奥委会认为:汤米和卡罗斯的举动,是把政治带进了体育,是一种破坏行为。而美国奥委会的官员,像美国的很多保守民众一样,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公开地羞辱美国,是一种不爱国的行为。国际奥委会当天开会责令美国奥委会处罚这两个运动员。美国奥委会命令汤米和卡罗斯立即离开墨西哥回国,并且终生不得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只有他们自己明白,这个代价是什么分量。从此以后,他们必须和其他底层黑人民众一样地谋生了。
很多年后,曾经有一度,汤米在洗车站给人洗车为生。有一次,他洗的一辆高级汽车玻璃上贴着他的照片,原来这人是他的崇拜者。汤米看了,想起当年,不禁感慨万千。
岁月如水,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奥运会还在四年一次地如期进行。美国黑人早已不再像昔日那样受人公开歧视了。
1996年,奥运会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举行。美国奥委会找到了51岁的汤米,邀请他担任传递奥运火炬的荣誉接力运动员。汤米说:“我只是做了千百万人应该一直做的事情,为争取人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