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7191900000034

第34章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默默地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激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有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轻如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简评】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散文家、诗人。1948年6月,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8月病逝于北京。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辩》、《论雅俗共赏》、《新诗杂话》等。《匆匆》与《背影》是朱氏最广为传诵的两个名篇。《匆匆》一文,通篇以诗人的优美文字,细腻、多情的感触打动读者。在作者笔下,时光成了匆匆而行,可视、可触、可感的东西,读来有如少女的清柔、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