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和幸福捉迷藏
7188100000021

第21章 心系一处

董保纲

在我的书房里,悬挂着一个条幅,上面是我自书的四个字“心系一处”。

最初知道这句话,是在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里:

“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

我之所以单取“心系一处”为座右铭,是因为我觉得,对我自己而言,“守口如瓶”并不重要,能做到“心系一处”才难能可贵。

“心系一处”是人生的一种定力,没有坚强的韧性、持续的耐力,很难达到。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仅用5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76年在他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丁先生说:

“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

事实的确如此,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咨询委员会成员,但几十年来他仅参加过两三次咨询会议,他的精神集中在科学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

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天才,但丁肇中说“绝对不是,我最大的特点是比较专心”。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接连四五天不睡觉,他的专心致志使得他的实验获得成功。

在这个越来越喧哗的世界,我们的目光常常被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景色所吸引,能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的确不易。

作家苏童自《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

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

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能够做到“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

试想,一个人的一生即使活到80岁,才仅仅有29000天,除去睡觉、吃饭等等闲杂时间,所剩无几。

倘若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再左顾右盼,走走停停,又会留下多少清晰的脚印呢?只有那些真正心无旁骛的人,才能够站在人生的高处。

诚如法国当代思想家薇依所说:

“注意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且可以说是惟一的意义所在。”

倘若一个小孩子在小小的年龄,就懂得了专心致志、全神贯注,那么,可以说他已经找到了通向成功的大门。

愚公荷锸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静坐参禅,石壁为之感化。

在这里,“心系一处”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何艰难或者困苦,在它的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是的,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会让你学会坚持,带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位于辉煌的峰巅,“心系一处”能带给你一份清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幸福和快乐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