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7177100000012

第12章 体育常识(2)

那些举重的运动员在抓杠铃之前擦的也是碳酸镁粉,也是为了防止手滑落杠铃。

有人为何可以赤脚踩火而不被烫伤

我们都知道在亚洲、非洲、澳洲等地的某些原始部落中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习俗:在重大的节日或某些宗教仪式上,那些舞蹈者在跳舞的过程中,要赤脚踏过火红的火炭。你一定会感觉到:哎呀!那不会烫伤吗?是啊,按照我们的想法,把手和脚放到火里或者滚烫的开水里、油里,毫无疑问地会造成灼伤、烫伤。可是舞蹈者跳跃着踩过火炭,脸上根本没有痛苦的表情,抬起脚来检查一下,你会发现他脚上根本一点灼伤的痕迹都没有。难道真像原始人认为的那样,有神灵冥冥之中保佑他吗?明显,在这个世界上是根本没有神灵的,可是原始人不被灼伤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个现象和水有关系。

在我们的身体里大约65%是水分:血液里含有水,肌肉里也有水,水还是汗水、唾液、眼泪的主要组成成分。

原始人在跳舞的时候,身体有大量的汗水,在脚上也聚了不少汗,当走过火炭时,汗水和木炭接触后,靠近木炭的部分立刻汽化了,汽化了的那些蒸汽来不及蒸发便形成了一个蒸汽层,这个蒸汽层托住了其余的在脚底下的汗水。因为水蒸汽是热的不良导体,汗水暂时也吸收不到更多的热,汗水汽化的速度就慢一些了。所以,在火炭与脚之间产生了一个水汽保护层,只要是汗水暂时不被完全蒸发,脚所受到的温度就不可能高于100℃。由于脚接触火炭的时间非常短暂,因此也就使脚免于烫伤了。

当然,那些舞蹈者一定要心情放松,要保持脚上潮湿,否则的话,心情紧张,就会造成皮肤中的水分不能正常的分泌,脚底干燥,又或者在火炭上停留时间过长,使水分完全的蒸发,就会造成脚底灼伤。

在许多的原始部落中,都发生过神灵判案的情况,比如用舌尖接触烧红的刀面,从油锅里捞斧子……用是否被烫伤来断定是否有罪。这与在上面赤脚踩火道理一样,当然,这样审案也是不可靠的。

攀登高山时为何禁止大声讲话

高山上有常年不化的积雪。当积雪不断变厚时,下层的雪就会受到压力,从而变成密度大的硬雪及冰块,表面上依然是相当疏松的新雪。积雪底层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因此内部温度要比表层高。底层冰块易化成水或者水汽。从表面看是十分稳定的、紧密的积雪,但下面却有了一层润滑剂,所以高山积雪层随时会顺着山坡滑下。

一些有经验的登山运动员把大声说话当做一项禁令。由于声波会通过空气的振动,从而传给下面的积雪层,也许就会引起一场雪崩。尤其是在迎风的山坡,气温几乎接近于零度时,积雪常常受到大风的扰动,冰块最易溶化成水,因此春天更容易引起雪崩。

剧烈运动前要做哪些准备活动

我们观看许多的体育比赛都会注意到:排球运动员上场前都要在场地里跑几圈,或者振振臂,垫垫球;百米比赛的赛者在鸣枪前也经常在跑道上做做短距离的快速预备,有的人还经常在起跑线前跳几次……无论什么样的比赛,比赛者总会专门准备一定的时间目的是进行一点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如此说呢?原来,人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比较懒散,为了让它们在剧烈的活动中更快地发挥出他们的本领,第一得让它们高兴起来,准备项目的第一个益处便是让控制运动器官的器官兴奋起来。

只是神经兴奋还不行,肌肉要在剧烈地活动中实现迅速地收缩与舒张,还要摆脱内部之间互相磨擦,安静时磨擦产生的力量太强,它使得肌肉之间如被粘在一起,联系得特别紧。假设剧烈运动前,你能做一些预备活动,体温就会慢慢升高,肌肉在这种热的条件下,粘连就会下降。肌肉里的小血管也能扩张,敞开管道让更多的血液流进。结果,氧气和养料供应充足,废气和废物能及时排除。这时,参加强烈的运动,肌肉不但能够快速地收缩,并且得到了充足的氧气,活动时拉伤、扭伤的现象也能够避免。让体温上升,这便是预备活动的第二个功效。

最后,准备活动还能够帮助你的活动器官在强烈的运动状态下协调上班,这就好比你在上台表演时,一定要在台下反复准备一样。

正是由于剧烈运动时你的活动器官有如此多的要求,但是只有通过准备活动这个重要的阶段,这些要求才能很快地实现,因此当你进行强烈的运动时,别忘了做预备活动!

运动后不宜马上喝水

我们有时在剧烈运动后,经常会感到口渴,因此有些人习惯运动后立刻就喝白开水。说句实话,这是一个很不正确的习惯。

对人体来说水是最有助于人体的养料,人体内含有许多水,可能占人体重的7/10,但这些水分就在细胞与细胞之间,他们之间的液体称为组织液。我们血液里的营养东西能够从血管中,透过血管壁而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流入细胞。这样细胞就获得了它需要的物质,那么为什么营养能够透过血管壁流入组织液,营养又是怎样进入组织液的呢?这些要归功于盐的功效。盐可深解在我们身体各处的水里,因此盐也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在身体各处的盐分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血液中盐的浓度一定比组织液里盐的浓度高许多。这样,就如水自高处向低处流,我们身体营养物质会从血液被运到组织液。同样,营养物质被送进细胞,因此盐的浓度的不同影响着营养的运输。

人在很多条件下都要出汗,假如在特别热的天气里运动,匆忙赶路时,在非常紧张时,假设出了许多的汗人体里可能会十分缺水。因此在剧烈运动之后人们会口渴,但人类在运动后立刻饮水,会冲淡人体盐的浓度,并且还能加快出汗,汗液能够带走不少盐。因此血液里盐的浓度会降低,就如我们把高地变低了一些,不能很快地流到低处,营养不可以很快地流入到组织液,如此细胞得不到丰富的营养,会出现脸色苍白,心跳加速,呼吸变快的情况。

为了禁止这些不好的作用,我们运动后喝水时,应在水里放些盐,这样盐的浓度才不会降低,使流失的盐分得到填补。

剧烈运动后不宜吃冷饮、冷食

有些人在参加剧烈的运动后,全身大汗淋漓,会马上喝冷饮(如冰冻酸梅汤、桔子水、汽水、啤酒等)或马上吃冷食(冰糕、冰棒、冰淇淋、西瓜等),这种贪图一时舒服的做法对自身身体是极其有害的。因为在剧烈运动后接着喝冷饮吃冷食,会使胃肠道里的血管突然受冷的刺激而马上收缩。如果在平时,这种改变状态并不明显,因为身体处在正常的状态下。而在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突然遇冷会使胃道里血管迅速收缩,这样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使食物不能很快地消化和吸收,这样会引起腹痛、腹泻。长此下去危害很大。

另外,运动后由于血液循环的加快,咽喉部充血,如果突然受到冰冷的刺激,就会造成局部的紊乱,会引起喉痛、声音嘶哑等症状。所以应记住:在剧烈的运动后不能马上喝冷饮和吃冷食。一般在运动后可到凉爽通风处休息一会,过半小时以后,再慢慢地饮用冷饮冷食。

心理学常识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心理学的诞生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的心理现象。人们对心理现象的反省和探讨,目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欧洲古代思想家,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对人类的心理现象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唯心主义学者,他认为灵魂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神把理性放到灵魂中去,把灵魂放到身体中去,所以他说学习就是把灵魂深处已有的理念回忆起来的过程。亚里士多德曾写过一本《灵魂论》,阐示了肉体和灵魂的关系,这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门著作。亚里士多德认为不但人有灵魂,就连动植物也有灵魂,人的灵魂是植物和动物的灵魂发展的结果。他们的思想对欧洲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心理学思想逐渐摆脱了唯心主义从而转向科学。法国的笛卡儿,英国的洛克和德国的赫尔巴特等人对人类的心理现象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取得了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的成果。他们为心理学在欧洲的诞生起到了奠基和推动的作用。

不管是在外国还是在我国,从古代起就有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那时人们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和论述,常常局限于哲学和其他学科的母体之内,只具有形象的类比和抽象思辨的性质,缺少实验的论证,并未独立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历史,到目前只有一百多年。

心理学诞生时,曾出现过学派林立,各执一端的局面。虽然每一个学派都在某一个方面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任何一派的理论都不足以解释复杂的心理现象,便终未能形成为人们所接受的统一理论派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各派已不像当初那样对立了。人们明白了,只有真理才是科学研究的终极。在向真理趋近的同时,人们吸收了对方的合理而抛却了对方的不当。目前,有的心理学派消亡了,有的失去了发展活力,有的则方兴未艾。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的代表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创立的,它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还原论,还反对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它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自称为“第三思潮”或“第三势力”的原因。其主要创始人有马斯洛和罗杰斯,马斯洛是一位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罗杰斯,则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另外,发起人还有弗洛姆、戈尔德斯坦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本性和人的尊严。人本主义心理学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作用的结果,并且教育是使人完善的途径。有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维持和促进机体发展的潜能,而且愿意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许多潜能,还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多种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是自我实现论。

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新兴的、幼小的,它还有忽略社会因素和社会实践的倾向等多种缺陷,若这个运动的领导者们开始认识到它的缺陷,而且使这种矫枉过正的新理论得到健康的发展,就会有利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先进科学技术,那么创立已超过一百年的心理学就会在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上迈出长足的进步。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新创立的心理学流派,它在60年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信息加工的理论而言。它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表现人类认知的过程。它将人视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是相同的,能够用计算机的工作原则去模拟人脑的活动。认知心理学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对其行为和认识活动起着决定作用,它还通过研究人获取知识的内在机制来展示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它强调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重视理性和认识的作用,及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联系。二十多年来,认知心理学获得了许多成果,大大丰富了心理学的内容。

但认识心理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它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太过于强调已有知识的作用,相对忽视了客观环境的作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还局限在认知过程中,而对其他心理过程的研究较少。

可是认知心理学毕竟仍处在发展之中,对其发展壮大,人们要学会拭目以待。

心理学在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和运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美国,心理学被视为科学的七大类(理化、数学、环境、技术、生命、社会经济和心理学)之一,在国家预算中单列一项进行拨款;在前苏联的一些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中,心理学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在中学中开设。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学在其后的一百年中必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心理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的发展已然证实,人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人的心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是怎样产生心理的呢?

人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最上面的是大脑,在大脑后面的是小脑,而在大脑下面的是脑干。

大脑是人脑的最高级部位,它是由左右两半球组成,两半球用胼胝体联系起来。

大脑皮层各个部位不仅有机能上的分工,而且又是相互协作的。

近几年来,对于大脑两半球机能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半球是言语活动优势的半球,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与复杂的运算活动;大脑右半球具有比较强的空间和知觉能力,能够感知各种形象并进行各种形象思维,是具有非言语性的优势的半球。大脑两半球虽然具有自己的机能优势,但是由于有胼胝体把它们联系了起来,因此在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当中,它们都是作为一个统一体发挥着作用。

组成人脑的最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人脑的每一个中枢大都是由众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的活动过程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细胞活动时,处于兴奋的状态;而不活动时就处之于抑制的状态。兴奋是工作,抑制是休息。某一器官活动,那么主管这一器官的神经细胞就会产生兴奋。比如,在专心思考时,则额外的神经细胞兴奋,而躯体运动时,则运动区的细胞就兴奋。兴奋和抑制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脑某一个区域的神经细胞兴奋,那么周围的一些区域就处于抑制的状态;没有周围区域的抑制也就没有特定区域的兴奋。所以,我们在读书与写字时就不能够打球,主管读书与写字的细胞发生兴奋,就会要求主管打球的细胞抑制起来。兴奋和抑制是可能扩散的,某一个区域的兴奋扩散了,就会致使周围区域的细胞也会兴奋起来。此时,人就会转移注意,不能专心做原来的工作;而当某一个区域的抑制扩散时,周围的区域的细胞也就进入抑制状态。此时,人就会显得懒洋洋地。而当抑制扩散到整个大脑时,人就会进入睡眠状态。兴奋与抑制还可以集中,而某一个区域的兴奋集中时,周围区域的抑制会加强,这就叫负诱导,假如注意多听课,就不能够想游玩的事,凝视黑板,写字就会停止。某一个区域的抑制集中,也会使周围区域的兴奋增加,这就叫正诱导。在我们紧张地工作或看书学习时,假如身体某些部位不太舒服,我们会需要暂时地动力去忘记它,不去想它,这样才能够使工作和学习顺利地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