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3
7128900000145

第145章 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尔于小学训诂颇识古人源流,而文章又窥见汉魏六朝之门径,欣慰无已。余尝怪国朝大儒如戴东原、钱辛楣、段懋堂、王怀祖诸老,其小学训诂实能超越近古,直逼汉唐,而文章不能追寻古人深处,达于本而阂于末,知其一而味其二,颇所不解。私窃有志,欲以戴、钱、段、王之训诂,发为班、张、左、郭之文章(晋人左思、郭璞小学最深,文章亦逼两汉,潘、陆不及也)。久事戎行,斯愿莫遂,若尔曹能成我未竟之志,则至乐莫大乎是,即日当批改付归。

尔既得此津筏,以后便当专心致志,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由班、张、左、郭上而扬、马而《庄》、《骚》而《六经》,靡不息息相通,下而潘、陆而任、沈,而江、鲍、徐、庾,则词愈杂,气愈薄,而训诂之道衰矣。至韩昌黎出,乃由班、张、扬、马而上跻《六经》,其训诂亦甚精当。尔试观《南海神庙碑》、《送郑尚书序》诸篇,则知韩文实与汉赋相近。又观《祭张署文》、《平淮西碑》诸篇,则知韩文实与《诗经》相近。近世学韩文者,皆不知其与扬、马、班、张一鼻孔出气。尔能参透此中消息,则几矣。

尔阅看书籍颇多,然成诵者太少,亦是一短。嗣后宜将《文选》最惬意者熟读,以能背诵为断。

【译文】

你在小学(语言文字学)训诂方面很了解古人的源流,而在文章方面又明白了汉魏六朝的门道,我感到非常欣慰。我曾经感到奇怪,本朝大儒如戴东原、钱辛楣、段懋堂、王怀祖各位老先生,他们在小学训诂方面实际上能超越近古,非常接近汉唐,但在文章方面却不能追寻古人的深意,认识了基本的东西却也忽视了某些细节,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对此我有些不理解。我暗暗立下志向,想要以戴东原、钱辛楣、段懋堂、王怀祖的训诂,引发而为班固、张华、左思、郭璞那样的文章(晋朝人左思、郭璞对语言文字学的造诣最深,文章也非常接近两汉,潘岳、陆机都比不上)。但长期从军,这个愿望没能实现。要是你们能完成我没有完成的志向,那么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你寄来的文章,我立刻就会批改寄回来。

你既然得到了这个门道,以后就应当专心致志,以精确的训诂,写出功底深厚的文章。从班固、张华、左思、郭璞开始,上至扬雄、司马迁,至《庄子》、《离骚》以及《六经》,无不息息相通;下至潘岳、陆机,至任坊、沈约以及江淹、鲍照、徐陵、庾信,词越杂,气势也就越薄弱,因此训诂的学问衰竭了。到了韩愈出来,才继承班固、张华、扬雄、司马迁的文风,并往上继承了《六经》,他的训诂学问因此也很精当。你试着阅读《南海神庙碑》、《送郑尚书序》各篇,就明白韩愈的文章事实上与汉赋接近;又看看《祭张署文》、《平淮西碑》各篇,就知道韩愈的文章事实上又与《诗经》接近,近代学韩愈文章的人,都不明白他与扬雄、司马迁、班固、张华是一脉相承的。你能领会此中一消一长、互为更替的情况,就差不多了。

你阅读的书籍比较多,但是能够背诵的却太少,这也是一大短处,以后应该将《文选》中最惬意的文章熟读,以致能背诵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