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7128100000067

第67章 编后语

邓鹏等

《无声的群落》从启动到今天,六年时间匆匆过去了。在即将告别这一段难忘经历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既感到快慰,因为“文革”前老知青这个弱势群体终于通过这本书,在中华民族存亡继绝的史册上留下了一鳞半爪,他们的诚实的回忆给子孙留下了一份独特的历史证词;同时,我又感到一丝悲凉,因为这本书很可能就是这个群体的“天鹅绝唱”了。

我本想对这本书的年轻读者再说几句话,但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现自己要说的话在这部书的三篇前言和一篇后记里都已说得差不多了。不如邀请参与这本书的写作和编辑的朋友,也对您说几句心里话:

少年情怀、青春磨难、身世之感、家国之恨,都已随岁月飘逝,这段历史却需要我们认真清理并使之成为民族的记忆。还中华民族一个清晰明朗的历史天空应该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谢几何

因为有人企望时间的流逝会使人们遗忘历史,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所以我们有必要真实地再现历史,使后人能对前一代历史做出正确的评价。

——章孟杰

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注定会走向衰亡。愿这“无声的群落”终于发出的声音,在龙的传人心中长鸣!

——卢晓蓉

百万替父母赎罪的青春书写出一页带血的历史;几篇“无悔”的神话推动着一个民族的集体遗忘。老知青的经历和感悟折射出当代中国沉重的步履,《无声的群落》为历史存照,为后人留训。

——何隆华

《无声的群落》以老知青的泪和痛还原再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作者的思考。

——周国威

一种无边的麻木与冷漠穿越世纪相随我们到了今天。环顾四周,我们看到一个权金之世、娱乐之邦、无忧之国,人们淹没在盛世的灯红酒绿之中。麻木与冷漠又在覆盖着另一个世纪!

作为上个世纪那场浩劫的经历者,在沉重的时代横断面上,我们有权力拒绝遗忘。

拒绝遗忘就是选择真相。拒绝犬儒就是选择尊严。拒绝权势就是选择人性。

透过来自于民间的拒绝与选择,您也许能够洞悉民族的未来。

——郑文斗

精神家园不是生活家园。不知从什么时候算起,我们坍塌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要重建精神家园,就首先要敢于面对废墟和坟茔。

——韩子渝

是否因为我们都太早地消耗了青春、梦幻,因而失去了未来?是否因为我们都太快地抛却了过去,因而又失去了历史?

——施明

我深信,历史虽然往往会犯一些令人遗憾的过失,但它最后必将回归于公正;我也深信,“上帝无处不在”,那些偶尔被他忽略了的事情,到时候他终会睁眼一见。

——廖品涛

雨后的蓝天是最美丽的,蓝天下的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寻求真理、探索知识、追求梦想……。不断地追求与探索,能带给民族兴旺,带给追求者快乐。

——苏谦

虽然我们失去的太多,毕竟我们在有生之年等来了历史的公正,看到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明天。

——赵永智

规律无情。回流和逆流,都改变不了人类的命运。但是,历史潮流中的那种回流和逆流,却常常左右着某个时期人们的个人命运,使他们的理想化为泡影,使他们的成长道路与生活道路充满困苦与艰辛……今天,“伟人”、强人创造历史的时代在我们这里已经成为过去。历史重新由人民创造,而全国人民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不过,一个健康、有活力的社会不能没有记忆,也不能不从过去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而这,正是我们这批老知青要追忆并写下自己坎坷的过去的原因。

——谭世通

当历史呼啸而来的时候,我们被裹挟在混浊的激流中尚且难以自救,哪里还能感受到作为人的痛楚?无言的时代,你只能无言,无言的时代规定着你生存的状况。所幸这种日子己经远去,所幸那种远去的历史能够给未来的中国社会一种警示。

——张健夫

当历史嘲弄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嘲弄历史;当社会唾弃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唾弃社会。

——董大南

现在提笔写当年上山,方知道大山有太多让人忘不了的东西。人年少时,其心易发,其情易感,大山以其之厚、之大、之博、之淳,使其心生,使其情种;大山之刚、之高、之野、之容也便融入其一生。一个人如此,一批人如此,一代人如此,于是,自然之山便立于社会人群了。我想,这便是“仁者乐山”了。

——张诗亚

人的一生恰似大海行船,偶有风平浪静时,更有浊浪滔天日,你要做的就是始终把好自己的舵!

——黄欧平

曾经的苦难铸就了一种只有知青才有的特质,这就是可贵的“知青精神”。

这种精神贯穿和影响到他们整个的人生。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我们民族辉煌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希望“知青精神”的精髓得到继承、彰显和发扬。

——赵明和

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苦难构成了人类文明这一辉煌大厦的基础。假如命运安排我成为一块基石,我无言。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推进,必有智者视我为英雄。

——邱放

“知识青年”不应该仅仅是“苦难记忆”的代名词,还应该是反思历史、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孟企平

彻底铲除迫使女性“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社会制度,让祖国的女儿们自由平等地生活。

——王时燕

虚假的历史只会湮没过去,真实的历史可以导引未来。历史不是权贵耳边的谄语,小人物背后亦有大故事。

——邹克纯

撒谎和欺骗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劣行,对于国家来说则是一场瘟疫。用生命呼唤真诚,以事实颠覆谎言。

——李忠公

一群知青的自画像,一部直笔的平民史。潮起潮落人间沧桑,花谢花开笔底波澜。

——徐建成

提笔填补近半个世纪前的空白历史,不给政治谎言以可乘之机,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乃是今天每一个良知尚存的人对人类文明义不容辞的责任。

——夏先争

历史往矣,记忆犹存。前无古者,后盼来人——助邓鹏先生编撰《无声的群落》有感。

——刘定强

这里记载着的是我们这一群人的奋斗和追求、彷徨和颓丧、觉醒和思索。

故事里有我们当年的美丽,也有我们的过失甚至丑陋。我们呕心沥血,本想给您展现一个时代,结果只拼凑出一幅残缺的画面。见仁见智,一任后人评说。

历史的进程不是一条直线,它似乎总是进两步,退一步。既然有歌舞升平的盛世,也难免出现民不聊生的乱世。如果您碰巧躬逢前者,那么希望您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如果您不巧遇到后者,那么希望您处变不惊,自强不息。

——邓鹏

为了这本书的问世,许多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付出了心血。他们是:杨健、潘婧、岳建一、老鬼、丁东、定宜庄、徐友渔、李焱、邱新睦、李琳芝、许长安、左文河、谭国庆、郭光锴、彭行健、姜魏年、聂浩、刘敏、罗少年、彭剑文、肖先太、彭凯琪、蔡益平、陈石、杨东、丁宁、喻国政、赵守诚、刘锦绣、刘桂云、李庆禄、于众、吴佐忻、赵令如、金光耀、洪汝诠、郭显德、蒲显夫、颜令仪、胡义迁、陈博文、曾碧光、宋良虎、吴希、刘正生、朱登树、周英玉、刘俐、吴学林、徐锦昆、杨义瑶、时建国、罗丰、罗平、向豪、钟钢、刘德忠、王迪、钱英东、刘伯林、胡先慧、黄芳言、吉家定、李飞、岳学柏、张俊贤、蔡渔光、汪佐芬、文崇彦、张瑢、赵灿、姚明、汪学雯、李德和、柳玉兰、任正蓉、阎妮娜、马芳群、熊大容、周倩、向继红、马可、吴柏淳、林木、傅琳、曾力为、汤国镛、徐人助、赵怀东、舒莉、范小娟、刘倩、袁丰厚、袁东旭、陈世钰、苏谦、王康、杨新元、邓鲲、许璞、郭定、黎小龙、张益庭、胡嘉、董纪玉、杜玉玲、何致毅、刘名新、龙学益、夏永全、徐安肃、于寿泉、王位琴、周美乐、廖良蓉、牛伯雄、蒋万渝、罗治杰、杨永碧、杨通贵、蒋春林、赵时荣、刘启碧、徐泽和、陈尚愉、刘志强、刘德华、马登科、陈春林、王思明、崔启健、彭圣平、任宗景、肖亨利、王扶、周邦宪、李力、文旭、朱晓峰。

借此书稿即将付印之机,向这些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重庆出版社的朋友罗小卫、刘嘉、陈慧、朱子文、戴前锋及娄春先生。没有他们和他们的同仁的理解、支持和提携,就没有《无声的群落》。我们的感激之情,实在无以言表。古人云:人之相与,贵在知心。六年间跟重庆出版社一帮朋友的交往,足证此言不虚。

插图作者甘铭

甘铭,重庆人。1965年重庆第四十二中初中毕业。同年9月到四川省达县专区万源县草坝公社星火茶场务农。1972年回城,到中国第十八冶金建筑公司当工人。以后离任工长、工程技术负责人,获助理工程师职称。1993年离职,成为自由职业者,从事建筑设计、施工和室内装潢工作。

四川阿坝州昭觉县南坪

公社的成都知青在水稻田里扯除稗草。

1966年1月,四川达县地区南江县关坝林场的重庆知青在大巴山上的第一个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