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7124400000036

第36章 八股的起原

我常指出“律赋”是八股的娘家。八股文最重“破题”,“破题”之名亦起于“律赋”。律赋的起句必须扣住题目,故名曰“破题”。试举律赋中最有名的“破题”为例:

王安石:

《首善自京师赋》:

王化下究,人文内崇。繄京师首善之教,自太学亲民之功……

苏颂:

《历者天地之大纪赋》:

昔圣王建官司地,图象知天,推历用明于大纪,考星咸自于初躔。

郑獬:

《圆丘象天赋》:

礼大必简,丘圆自然,盖推尊于上帝,遂拟象于高天。

苏轼:

《浊醪有妙理赋》:

酒勿嫌浊,人当取醇,失忧心于昨梦,信妙理之凝神。

林希:

《佚道使民赋》:

古者善政,陶乎庶民,上安行于佚道,下无惮于劳身。

以上各例,均见《宋文鉴》卷十一。唐人集中“律赋”甚多,如白居易、元稹,都有律赋,亦各有“破题”的警句。

不但“破题”是律赋与八股同有的。承题以下分股开讲,其形式都与赋体最相近。

以上是我的旧说。

今天看明刻丛书“百陵学山”,其中有《黎子杂释》一卷,是“未斋黎久之大”著作的。其中有“黎近授徒都市”一条,述黎近教弟子的话:

经义(八股)之破题,即律诗之起句也。承题即其第二句也。小大讲,即中二联也。结题即末二句也。

此论与我的见解大致相同。“律诗”与“律赋”大致同出于一个时代。他们的结构很相同。但普通的律诗比较更自由一点。只有“试帖诗”,完全与律赋的格律相同。试举白居易《宣州试“窗中列远岫”诗》为例:

天静秋心好,窗开晓翠通。

遥怜峰窈窕,不隔竹蒙笼。

万点窗虚室,千重叠远空。

列檐攒秀气,缘隟助清空。

碧爱新晴后,明宜返照中。

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又举元稹的《赋得“雨后花”》作例。

红芳怜静色,深与雨相宜。

余滴下纤蕊,残珠堕细枝。

浣花江上思,啼粉镜中窥。

念此徘徊久,风光幸一吹。

这些律诗的第一二句即是“破题”。黎说,律诗起句是破题,第二句是承题。我嫌他说的太拘太窄。如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可说是破题,“初闻涕泪满衣裳”可说是承题。但在绝大多数的律诗里,破题实不限于第一句。即此两句杜诗,第二句写个“喜”字,仍可说是“破题”的一部分。

总之,律诗(严格的试帖的律诗)与律赋是八股文的来源,绝无可疑。律诗的局面太窄,不够发挥经义;而律赋的体裁原来就有“破题”一类的“术语”,其分段转韵的篇幅格局尽够作敷演经义之用。故八股的形式最近于律赋。故我们可以说律赋是八股的生母。

世传王安石是八股的老祖宗,这是因为荆公始改科举制度,用经义替代辞赋。当时的文人都是受过律赋的训练的,他们若试作经义当然不知不觉的采用或套取“律赋”的法门。经义时文出于律诗律陚,是历史上自然的趋势。

(收入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1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