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永庆全传
7080000000008

第8章 想一步做一步,从小米店到石化王国(2)

母亲听父亲这样说就不再坚持了,目光自然落在其他的两个儿子身上,心里想虽然他们年龄还有点小,但是帮忙扛扛米、收拾收拾店铺还是可以的。永庆的目光也同时落在了二弟永成和三弟永在身上,是啊,这不是合适的人选吗?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亲兄弟一起管理米店,大家都会尽心尽力,一个心眼地挣钱,谁也不会偷懒。

事情商量到这个地步,除了资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大家不再说话,父亲也沉默下来,接下来的两天大家都没有怎么提这件事。其他人还可以,永庆却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焦躁得在哪里都坐不住。

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特殊的节日,是全家团圆开开心心的日子。然而,王永庆却食不甘味,饺子吃在嘴里,没有任何滋味。

直到有一天,父亲回来的时候兴高采烈,原来这几天他一直在亲戚中间走访,几乎把所有能借到的钱都借到了,有的10元,有的20元,算上家里积攒下的一点,好不容易凑够了200元,虽然不多,但是也可以将就了。

条件充足了,剩下的事情就要靠他自己去努力了。在王永庆16岁那年,春节刚过,他便带着两个弟弟南下嘉义,开始为米店奔波。

事情做起来的时候总会比想像的困难,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王永庆和老板辞职说要自己开一家自己的米店的时候,老板有些诧异,这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仅仅在自己的米店里做了半年工,就要开一家自己的米店,这多少有一点出乎人的意料。他耐心地告诫永庆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容易,还是要考虑好,从长计议,不要贪多而得不偿失。

但是他决心已下,不成功绝不回头,此时铺面已经租好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有往前走。老板没有再说什么,然而生意总要竞争,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输赢是自己的本事了,怨不得别人。

米店开业了,门上照例贴了大红的“喜”字,鞭炮响彻小镇,引得路人都停下来看,但是并没有进来买米的人。永在喊破了嗓子,也只卖出去几斗米,后来几天更加冷清,一斗米都没有卖出去。出师不利,开始的热情开始消退,兄弟三人开始坐不住了。这一切都被隔壁的老板看在眼里,不免暗自得意,伙计们也趁机说风凉话:“一个山里出来的小娃子,不知道天高地厚,痴心妄想,米店是人人都能开的吗?”还有一些更难听的话,都传到了永庆的耳朵里,两个兄弟虽然不说什么,但心里都憋着火。永庆深深地陷入了思考,他要找出问题的所在,想办法改变。

这就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一点,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够平心静气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想出改变的策略。王永庆经过认真地调查发现,米店一般都有固定的客户群,而顾客也很少换米店买米,这可能是长期买米的人们已经形成了的习惯。

针对这种情况,王永庆决定大家主动出击,见有人从门前经过就主动打招呼,这样如果是买米的,就会被吸引过来。永庆让爱说话的永在在店前招呼过往的顾客。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就开始有人进店买米了。

但是这样远远没有达到目的,每天卖出去的米仍旧少得可怜。永庆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紧紧地拧在了一起。

顾客为什么会到别的米店去买米?难道仅仅是因为习惯吗?

带着这些问题,永庆开始认真观察,他发现顾客总是走进离家近的那一家米店,哪怕差两步,顾客也不愿多走,而是就近买了回家,这难道仅仅是因为习惯吗?

其实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会认为人们之所以这样,就是多年的习惯养成的。

但王永庆并没有认同这种说法,这就是一个成功人士与众不同的地方,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深刻的认识。他想顾客之所以这样肯定是认为各处的米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还要跑远路呢?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每一个成功者都具备这种能力,能够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得出最具说服力的结论。

下一步就是解决问题,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米与众不同呢?如果比别人卖米的价钱低,就会吸引一大批顾客过来,然而无论什么行业都有行规,谁破坏了市场平衡,谁就可能受到大家的排挤,况且米店刚刚开张,根本就没有能力与这么多的大米店抗衡。再者,俗话说:卖米卖布,挣钱有数。这种小本生意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再压低也是不可能的了。当时每斗米进价是五毛钱,卖出去是五毛一分钱,之间只能赚一分钱,利润已经很低了,再降价就没有利润可言了。可见,降价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那只好走别的路,做过实业的人都会知道,影响交易的因素,除了价格以外还有质量和服务。既然价格这条路走不通,那只有转到别的方向上。

花同样的钱,人们都想买到更好的产品,这是所有消费者的共同心理。这条原则是不随时间和条件改变的,这就是消费心理。

王永庆看到,每家店里卖的米都有许多的砂砾和稻皮。因为那时候人们的科技手段落后,农村里收割完稻子后,就放在马路上晾晒,让过往的车辆把米碾出来,这样的米很难收拾干净,米就这样被大米商收走,批发到店里的时候,米堆里还有很多的米糠、砂砾和小石头等杂物。每家米店都是这样的,顾客来买米每次都是这样,就慢慢习惯了。尽管做饭的时候淘米很麻烦,但是大家都这样,谁也没什么好说的。

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他决定把米的成分提纯,这样米的质量就提高了,直接受益的是顾客,做饭的时候再也不用那么费时费力地淘米了。他开始发动兄弟两个人在闲下来的时候把米堆里的杂物拣出去,然后再卖给顾客。

大家说干就干,永庆给两个弟弟分了工,三弟永在善于交际,这样他看店照应过往的顾客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二弟永成有些内向,但是他能坐下来,这样由他来拣米里的杂物最合适了;他自己则去走街串巷地推销,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一年,有些熟识的人,推销的时候好说话。

他善于用人的能力也许就从这个时候起初露端倪的。每一个成功者都善于因材而用,能够把每个人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这样他们就会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这是成功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三兄弟在卖米的时候总不忘提醒顾客,这里的米是最好的,当然顾客也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他们的米确实要比别家的质量好,而且价钱一样。

有个笑话说:世界上传递信息最快的三种途径是电报、电话和告诉女人。也许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证明,来买米的人多数是家庭主妇,她们会把米好而价钱一样的消息传遍整个嘉义,事实确实如此。

不久他们挑拣过的米就开始走俏,三兄弟不得不晚上加班才能供上白天卖,挑米里的杂质确实是一项很枯燥很乏味的工作,但是三兄弟见到日益增加的营业额,高兴还来不及呢,累点也就无所谓了。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而沾沾自喜,他又一次陷入了深思,因为把杂质拣出来,米的质量提高了,但是同时米的分量减少了,一斗米拣出的杂质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天卖出几十斗米,这样杂质拢在一起就不能忽视了,这部分损失要怎样弥补回来呢?

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销售量,如果每天的销售量再增加一倍,利润就会增加,相当于弥补了那一部分杂质的损失。改进没有止境。王永庆总结出“点”的改进永无止境,应该是受此启发的。

米的品质上去了,大家都知道王永庆的米店里米的质量最好,再要增加销售量只有从别的方面入手了。当然如果在今天那促销手段会很多,比如请个美女明星做形象代言人了,注册“王永庆牌稻米”的品牌了,搞买稻米中大奖了,办买米积分卡了,年终抽奖中自行车之类,但是当时的商业手段并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所以还要从别的方面入手。王永庆毕竟是王永庆,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经营思路。有一天,一个主妇慕名而来,要买米,她本来要三斗米,就要离开的时候,她拎了一下放米的篮子,又反悔了。她说:“这么多米,我恐怕拎不到家,还是只要一斗吧。”

顾客要退,王永庆不能不退,他灵机一动问道:“阿嫂,你家在什么地方?我给你送过去吧。”

“我们家离这里可远了,若不是听说你这里的米好,我肯定不会走这么远的路过来买米的。你能给我送过去最好了。”这样,主妇在前面带路,永庆背着大米在后面跟着,果然走了很远的路才到她家。路上经过三家米店,有认识永庆的人禁不住问:“阿庆仔,怎么送米上门了吗?”就这一句话,王永庆突然顿悟,是啊,为什么不能送米上门呢?这样岂不是皆大欢喜?

米送到了,主妇一定要谢谢他,他说不用了,还问这三斗米大概能吃多长时间,下次他直接给送过来就可以了,就不用主妇到店里跑一次了。任何一次改革都是从偶然开始的。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偶然,才有了变革,才有了延续和发展。这件事之后,王永庆把送米上门彻底提到了米店经营的日程上来,这样工作量就更大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开始置备一些运输工具,这样就可以同时给许多家送米,减少了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同时,他还做了一些细心的统计,比如这家几口人,大概每天的用米量是多少,要多长时间送一次米,要送多少,他一一开列在本子上,此时他开始庆幸自己读过几年书了,对知识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他会细心地为顾客擦洗米缸,记下米缸的容量,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在上面,同时了解这家人做什么工作,一般什么时候会有钱还米债。

他了解到这里住的大部分都是打工的人,只有开了工资才有钱还米债,然后他就细心地把他们发工资的日期一一记录下来,在他们发了工资后的一两天之内去讨米债。

他还特别注意有些老人和残疾人不方便买米,他会准时给人家送过去。这样就方便了所有的人,他也得到了一个好名声,同时交到了好多的朋友。这样关系就很融洽,同时是顾客与店家的关系,还是互相帮助的朋友关系。米店在这样的氛围中经营,销量也上了一个大台阶,最多的一次一天卖出了100多斗米,三兄弟看到取得的如此辉煌的业绩开心地笑了。

在经营米店的时候,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讲诚信,说到做到。

王永庆领略到它的重要性是通过一件小事。一个深秋的夜晚,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刚刚挑完杂质上床睡觉的兄弟三个,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此时已经过了深夜两点钟,谁会这么晚了来敲门呢?

王永庆爬下床透过门缝往外看,原来是火车站对面旅馆的厨师,他打开门,厨师已经淋湿了。原来刚刚有个客人来住店,要吃米饭,恰巧米都用完了,不得已才来这里叫门。厨师还要忙着去做饭,嘱咐了一句让他马上送过去。

换成了别家米店,这么晚了敲门是很难叫应的,更不要说送米了,谁会为了一分钱受这种罪呢?王永庆就会。他二话没说,装了一斗米,背上就出门了。

经过这件事,厨师对王永庆刮目相看,两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王永庆的米店有求必应,只要用米,无论多晚都会准时送到,他不能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他的米店经营得越来越红火,和他的诚信和客户服务意识也是分不开的。

王永庆的米店的良好口碑在嘉义广为流传,大家开始争相效仿,王永庆在米店行业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挫而不馁,天降无妄政治经

时刻想着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这是每个成功者必要的素质。米店为王永庆积累了第一笔资金,为他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保障。很自然,王永庆不会放弃米店的生意,而要扩大经营规模,那最好是建一家碾米厂。通过一些关系,他买到了碾米的设备,就在嘉义建了一家碾米厂。

然而就在隔壁50公尺左右还有一家碾米厂,是一位名叫福岛正夫的日本人经营的,规模要比王永庆的大三倍。除此之外,在日本政府的统治下,日本人和中国人经营碾米厂有悬殊的差别待遇,福岛正夫有很多条件都比王永庆的优厚。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气馁,能够在这种明显处于劣势的状态下,镇定自若,却非一般人物所能做到。

王永庆总是有办法,他能够在一天之内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会拖拖拉拉耽搁很长时间。

客观条件比别人差,但是人的素质并不比日本人差,他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这些差距。

福岛正夫的碾米厂做到下午六点就停工休息了,而王永庆则做到十点半。这样王永庆每天比日本人多做四个半小时。俗话说:勤能补拙。勤劳还能弥补其他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条件。

碾米要用到石灰粉,工作一天之后,往往全身都沾满了这种石灰粉,不洗澡身体会很难受。福岛正夫每天花三分钱去外面的浴池洗热水澡,王永庆也知道洗热水澡舒服,但是他觉得自己还在创业阶段,不应该以舒服来娇惯自己,于是他每天只在屋外的水龙头下洗冷水澡,即使冬天也不例外。每天省下三分钱,就相当于多卖出三斗米的利润啊。这样,王永庆的碾米厂才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

能够按照不同时期对自己有不同的要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成功人士所具备的素质。

到1941年时,王永庆已经25岁了,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袭击美国的珍珠港为导火线全面爆发,日本经济的一切资源都以战争为中心,日本太平洋战争的对手是强大的美国,日军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备战,才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为此,一切资源匮乏,台湾稻谷也因为缺乏肥料而收成大减;同时因为战争的关系,导致许多生活资源极端匮乏,日本开始实施配给制度。

实施配给制度之后,米的供应采取“共进共贩”的方式。也就是说,把稻米集中在一两家碾米厂碾成米。嘉义市原有12家规模不一的碾米厂,新制度要求仅留下两家,其余的一律关门,大家再按过去营业额的比率(用各自的缴税金额与用电量为基数去估算)分配销售。

日本人实施“共进共贩”,王永庆的碾米厂被迫关门。这就是垄断,连一个竞争的机会都不给。王永庆愤愤不平,因为他不害怕竞争,他有能力超过别人。

贫寒的家境,以及在恶劣条件下创业的经验,使年轻的王永庆深刻体会到,先天环境的好坏不足喜亦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的努力。这个信念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深深影响并支配着他的处事态度。在创办台塑企业的过程中,曾经遭遇过种种的困难,他都是以这一信念勉励自己以及台塑企业的同仁。因此,他们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度过难关,持续踏出稳健的步伐,追求成就和不断的自我超越。

与此同时,王永庆还认识到:土地是生活的保障。

就在米店和碾米厂相继关门的时候,王永庆用自己辛苦经营10年的积蓄,在家乡附近的新店广兴,购买了20亩的山林地。此外,还在云林大埤和嘉义大溪厝共买了5亩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