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永庆全传
7080000000037

第37章 事业之外的成功(5)

目前威盛集团拥有20多家关系企业,其中包括了3家上市公司,集团年营业收入超过650亿元新台币。王雪红目前担任16家公司的董事长,其个人财富在2001年台湾企业家个人财富排名中居第7位。尽管因知识产权争议纠纷导致威盛股票大跌,但2002年王雪红的个人财富仍达60亿元新台币(依股票市值计算),在当年台湾企业家个人财富排名中居第14位,超过了台湾航运巨子、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等众多企业家。

为了威盛电子集团未来更大的发展,王雪红目前制订了一个所谓的“迦南计划”,积极发展光储存晶片、绘图片、网络晶片等多媒体事业,希望将威盛公司从PC的晶片组设计公司转型为一个全方位的平台供应商。这个属于中国人(台湾)的威盛电子公司,不断迎接来自英特尔公司的挑战。1994年,英特尔意图控制个人电脑核心产品芯片组等的主导权,迫使美国许多芯片设计公司纷纷改行。威盛电子公司却不甘示弱,于1999年7月正式推出不同于英特尔规格的PC133芯片组,接着收购美国两家CPU公司,直接切入英特尔核心事业,研发整合型芯片组,再次震动国际电子信息界。2000年初,英特尔公司误判市场形势,让威盛电子公司在市场取得主动权,以举获得20亿美元的芯片组市场。

2001年6月,在台北电脑国际展鉴会上,威盛再与英特尔过招。英特尔已推出“奔腾4”微处理器,却由于专利佣金问题谈不成,迟迟不愿授权威盛电子设计芯片组。结果,威盛埋头大干,自己研发,结果在这次台北电脑展览会上推出自己的“奔腾4”P4-X266产品(采用双倍速率记忆体DDR),并与英特尔的“奔腾4”P4-845产品(采用RDRAM记忆体)来了个现场大对比,威盛胜出。

不过,威盛电子公司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争议,打了一场又一场的官司,但未能阻止威盛公司的持续发展。2002年6月,台湾的联发科技公司又在美国控告威盛CD-ROM晶片侵权,7月又在台湾控告威盛新的侵权案。2003年底,台湾友讯公司控告威盛公司侵权案,而且被检察单位以“涉嫌商业窃密”对王雪红与陈文琦提出各求刑四年,引起外界的极大关注。看来,新的知识产权争议纠纷,正在考验着威盛集团。然而,王雪红与陈文琦并不悲观,依然对威盛电子集团充满信心,坚信威盛不会因此而跨掉,必定再起。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集成电路技术和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是信息产业的两大核心技术。其中微处理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心脏”,现代通信设备、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无不构筑在微处理器上。如果说钢铁是传统工业的“粮食”,那么作为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核心的集成电路芯片,就是信息产业的“粮食”。然而,世界第6大经济体的中国大陆,微电子产业则远远落后了,目前集成电路产量只能满足国内市场7%,90%以上的芯片靠进口。王雪红看好大陆巨大的潜在市场,逐渐将目标转向大陆。王雪红还巧妙地运用中华民族的情感,在大陆打出“民族品牌”的广告:“威盛是中国人的公司,威盛的中央处理器是中国人做的电脑心脏”,从而打开了大陆市场。

为了争取大陆这块庞大的市场,王雪红亲自担任威盛电子公司“大陆特别工作组”组长,经常往来与于大陆、台湾、美国之间,特别是与大陆PC界建立了广泛而良好的关系。据说,中国最大的PC集团联想集团老总柳传志有感于王雪红的创业精神,终于决定采用威盛的CPU。据媒体报道,联想集团旗下的主板机公司七成以上的芯片组采用威盛的产品。而首次采用威盛CPU的联想品牌个人电脑,于2001年4月开始在大陆市场销售。

为了扩大在大陆芯片组及半导体领域的事业,威盛电子公司已在大陆设立了研发中心。王雪红还以个人名义于2001年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环宇半导体公司,将进一步增强威盛在大陆的事业版图,未来可能有更多的中国PC或其他众多电子产业品用上威盛设计的“中国芯”。

三太太李宝珠虽受王永庆宠爱,但上天对她的安排也并非了无遗憾。李宝珠为王永庆生了四位千金,加上自己与前夫带来的一个女儿,共有五朵金花,个个长得像她们的母亲,浓眉大眼,光彩照人。

四个女儿分别是:王瑞华、王瑞瑜、王瑞慧和王瑞容。王永庆的思想一向重男轻女,虽然对三太太的几个女儿青睐有加,不时委以重任,但终究不及二太太的两个儿子。

李宝珠与前夫所生女儿叫王瑞纪。王永庆对她像对亲生女儿一样关怀备至,并委以重任。除了安排她到旗下企业工作外,还让她担当台塑集团在美国的最大经销商——POECHER贸易公司的负责人,专门销售台塑公司产品。其夫婿是汪隆,他们婚后,就一起到美国定居了。

王永庆与李宝珠两人的大女儿是王瑞华。她是董事长父亲的特别助理。

她的先生杨定一也是留美生。

杨定一可以说是一个天才少年,他13岁便进入医学院,21岁就获得洛克菲勒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杨定一的父亲杨正民是位生物电子工程专家,曾在巴西利亚大学任教,而且还是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洛克菲勒大学的客座教授。

杨定一与王瑞华结婚后,便进入台塑集团任职,目前担任长庚生技董事长。

王永庆的养生之道很多得益于杨定一,因此老人家很喜欢这个女婿。杨定一以预防医学见长,经常研发、调配各种养生食品。每当研制出一款新产品,一定会拿去孝敬王永庆。早期王永庆靠绿茶素养生,绿茶素极苦无比,难以下咽,但为了能健康长寿,王永庆咬着牙每天苦吞绿茶素。

后来,活力水矿因其内含70多种矿物质而受到消费者青睐,王永庆每天清晨3点起床,固定服用1小杯。还真管用,王永庆很少生病,就连感冒也很少有。王永庆身边的人都发现,他气色红润,精神奇佳。

二女儿王瑞瑜,年轻漂亮,聪明贤慧,被公认为是王永庆最疼爱的千金,视为掌上明珠,也是让台塑少年郎最羡慕的姑娘。

王瑞瑜从小就到美国读书,直到美国纽约大学会计系毕业,才回到台湾的父母身边。留学回来后,王永庆派她担任长庚医院基金会秘书长,目前已是台塑集团总管理处总经理室的副主任。

她的先生却是—位无名的小书生,名叫李宗昌,可能是王家驸马中最不起眼的一位。这位曾在《工商时报》专跑台塑集团消息的小记者,因工作关系,得以认识王家这位小美人。

李宗昌可以说是王家女婿中学历最逊色的一位,毕业于台湾世界新专。婚后,李宗昌赴美进修,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企管硕士学位,学成后返回台塑工作,任总管理处总经理室高级专员。

三女儿王瑞慧,目前是长庚医院管理处的特别助理。她的夫婿刘培森为英国建筑博士,是前台视公司总经理刘侃如之子。他自行开设刘培森建筑师事务所,专做台塑集团的建筑设计业务。

在王永庆的女婿中,刘培森的求学背景与成长过程是最具国际化的一个。他小学毕业即来到香港,在培振中学就读,中学毕业后,转往日本上智大学念建筑系;在日本的学业完成后,他又来到巴黎,在著名的巴黎建筑学院一直读到博士,在法国一待就是十年。

法国所受的教育让刘培森受益匪浅,他说:“法国的建筑教育不是教你盖房子,而是教你美学,要你成为有品位的艺术家。”但相对的,法国建筑教育对于工程结构要求较弱,因而刘培森一毕业,就来到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又读了一年建筑硕士。

刘培森1986年学成回到台湾,他是全台少数同时受过欧美教育的建筑师。回国后,在一次饭局中认识了王瑞慧,两人于1989年喜结良缘。

刘培森起先在几家建筑师事务所打工,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靠着台塑这层关系,刘培森这些年发展很快。但也许只有刘培森自己知道,他的成功并不是单纯靠这种关系。外界常常传言,王永庆在帮刘培森,刘培森只是付之一笑:“唉,也难怪,一般人难免会产生联想,谁让我是王永庆的女婿呢。但他们实在太不了解他老人家了,他绝对不会出面帮女婿的,为子女出面?在他那儿肯定不行!”

就因为这样,每次接到台塑的活,他都要格外用功,因此这些年,他打造了不少建筑精品。台塑的宿舍、幼稚园、林口长庚医院的美容外科中心与林口护理之家,都是刘培森一手设计完成,尤其第一期能够入住706户的林口台塑养生村,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银发聚集地,更是他最新的代表力作。

不仅是台塑的活要做,刘培森还竞标外面的活。

1999年,他竞得了台北巨蛋(台北文化体育园区)这个台湾耗资最大的运动场地标案,虽然后来被取消,但第二年,他还是联合其他团队,最终赢得该标案。这个有14万座席的标准巨蛋棒球场,由台北市政府编列248亿元购置松山菸厂土地,另由远雄集团BOT团队投资180亿元兴建巨蛋及周边相关设施,不久以后,位于光复南路与忠孝东路交叉口的松山菸厂,将矗立一座台北新地标。

从这一点上可以反映出,刘培森还是具有相当实力的。

三娘最小的千金王瑞蓉,是长庚医院的特别助理,并主掌台塑美国公司的财务大权。

可见,王永庆对女婿身世、财富甚至学历并不是很看重,最重要的是他能否融入台塑的企业文化,成为王氏家族的一员。只要务实,谨守企业内部规则就可以了。

有一次,王永庆和一些有钱的企业家聊天,说起教育孩子的问题。王永庆说:“其实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子女,但这种爱往往是单纯片面的,我劝大家通过爱自己的子女推及到爱所有的孩子,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爱。”

这似乎是孟子所谓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很好阐释,至于王永庆有没有做到,从他子女的成长历程中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王永庆认为,下一代都强壮了,自然就不会怕风雨。因此,爱孩子要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而不是一味地溺爱。

王永庆说:“子女不是我教的,而是有个道理在引导,这道理是神创造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耕耘才有力量,才有结果。多一分精神苦干,就多一分力量。”

在谈到教育子女有没有什么窍门的时候,王永庆笑着说:“我哪里有什么窍门,无非是让他们自己先立起来,当他们立得稳当了,我再帮他们立得更加稳当一点。如果让我开始就帮助他们,那是不可能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天下事,什么都可以做得出来,唯独子女教育没有办法做。上帝创造人,有好就有坏,有兴就有衰。一切就好像是一个圆,在上面,有钱了,会下来的。下到这里来,穷人太多了,又往上跑,跑到上面又掉下来……跑到顶端的人很有限,一百个、一千个人里也没有一个。”

谈到美国的许多企业家教育子女的问题时,王永庆说,“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就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他们知道子女不吃苦不行,就叫儿子去送报纸。但是,我说了,教育子女是很难的,这难并非是教育本身的难,而是有人从中‘作祟’,比如我认识一个美国朋友,他也有自己的企业,做得很大。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去给人家送报纸来磨炼自己。但孩子的妈妈却偷偷摸摸地把脚踏车放在汽车后面送他到报馆,到了以后送几份就坐汽车回来了。我的朋友不知道这样,还很高兴,可只有他的妻子知道自己的儿子到底有没有得到磨炼。这样送报纸就没有意义了。”

在王永庆看来,教育子女应该严格,但严格未必就真能教育出好子女来。所以,许多时候,外部环境是塑造他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有钱人家的子女一切都有依靠,不需要太多的努力,也不必在竞争中求生存;可是贫苦家庭的子女便不同了,为了求生存,即使再苦也非做不可,得到一点辛苦的代价也必定克勤克俭,他的知识多半是由辛苦工作得来的,因此能培养出坚强的力量,而这一切就被王永庆称作“成功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