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7058600000022

第22章 梁红玉:淤泥里的莲花,红颜间的须眉(1)

◆在浊世慧眼能识金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堧。

上面的这首荡气回肠的楹联高悬于现在江苏淮安的一个祠庙里,不过很少有人能把楹联的内容跟地处江南的淮安联系在一起。南国的城市多少都没有北方的粗犷和爽健,金戈铁马和金柝铁衣似乎从来不属于这里,仿佛只有吴侬软语和轻歌曼舞才与这里的水乡轻舟相得益彰,就连宋高宗逃亡南渡后,背着即将亡国灭种的危险,仍沉迷于醇酒美人,歌声舞影。更不用说南唐的李煜和后蜀的孟昶,更是将家国天下都付于这南国的烟花巷陌之中。这里就像是上天为了安置多情的诗人和柔情的女子创造的一个温柔的所在,日夜不停息的流水让多少百炼钢都顷刻间化为了绕指柔。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温柔乡里,居然出现了一个铮铮铁骨的女子,她虽然出生在南国,但是身上没有半点江南女子的柔弱和娇脆,她的一生充满了雄健豪迈的英雄气概和叱咤风云的传奇经历。正如这幅楹联中所写的一样,她的一生,不但能够青眼识英雄,更能够红颜摧大敌,在大厦将倾之时,力挽狂澜,双肩力抗着风雨飘摇中的大宋朝。她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巾帼英雄梁红玉。

梁红玉的本名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杨国夫人传》中只以“梁氏”称之,这大约是因为性别的原因,梁红玉的本名不能入正史,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红玉”之名最早来自于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这个名字经《双烈记》一类的小说记载后,便被后人广为传播。梁红玉的出身虽然称不上是显赫,但她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军官出身,梁红玉自小便生长在军营之中,因为这个缘故,梁红玉从小耳濡目染,对舞枪弄棒、行军打仗颇有心得,对军务用兵也有些独到的见地。她的祖父、父亲都是带兵之人,行军打仗之事不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梁红玉,使得她具有很高的军事梁红玉:淤泥里的莲花,红颜间的须眉素养,梁红玉很小的时候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老成和见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梁红玉天赋异禀,史书上记载,梁红玉天生神力,能张开二十石的弓,距离靶心二百步都能一击而中,箭无虚发。这样的本事即使是一个壮硕的军汉都不一定具备,但梁红玉身为女儿身,居然能纵横沙场,持剑张弓,实在是令人惊叹。

不但如此,梁红玉虽然出身军人家庭,但是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吟诗作词根本不在话下,抚琴弄箫更是轻车熟路,再加上梁红玉天生一副如花似玉的相貌,在当时不知道有多少青年才俊被她所吸引。在宋代,女子的地位一直是备受压制,这一时期程朱理学正占主导地位,女子们被束缚在闺房阁楼之中,社会给了她们超过俗子凡夫的才情,但却不允许她们像男子一般行走社会,像李清照这样才情光照当世的词人,在耄耋之年仍避免不了十岁的女童“才藻非女子事”的嗤鼻之声,更不要说朱淑真至死难遇知己,死后诗稿俱焚的悲惨命运了。这样说来,梁红玉无疑是极其幸运的,至少在她年少的时候有机会跟随祖父和父亲见识戎马刀兵,让她的天赋能够有实现的可能,这对她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然而,世事总是无常,按照正常的轨迹,梁红玉虽然并非是金枝玉叶,但是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满腹的诗书礼仪,再加上天生的一副如花的美貌,找一个如意郎君似乎并不是多大的难事。但人生往往事与愿违,就在梁红玉沉浸在家人为她创造的美好青春中时,一件飞来的横祸破坏了梁红玉的生活,使得她半生的命运都要为之改写,而这一切的起因都要从方腊叛乱说起,宋徽宗年间,大宋朝在赵佶的统治之下岌岌可危,这位醉心于艺术的皇帝只关心自己的金石字画、花鸟美人,把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置于不顾,反而重用了童贯等一大批奸臣来主持朝政。他们排除异己,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饱个人之欲,大宋已经处在了风雨飘摇,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百姓百无生计,大规模的起义和暴乱开始在全国各地席卷而起。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的方腊举起了起义大旗,公开反对荒淫无道的朝廷。方腊的起义很快得到了人们的积极响应,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迅速发展到数十万人之众,攻州克县,如履平地,朝廷甚为震动,连忙派官兵前去剿灭。然而,醉心享乐的朝廷早已军队废弛,根本无法动摇方腊义军的势力,反而丢盔卸甲,连失郡县。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身为军官,也参与了征伐方腊,但是由于战事不利,她的祖父和父亲因战败被降罪,被认为是在征伐之中贻误战机,均被斩首,梁家也皆因他们二人的罪名而受到牵连,家道顿时败落下来。

梁红玉的生活在祖父和父亲获罪被杀之后急转直下,为了生计,她四处辗转。她不再是名门之后,也没有了万千宠爱,此时的梁红玉不过是偌大个世界中最羸弱的一个孤身女子,在那个时代,没有父亲和丈夫的女人,想要生存下去常常有着常人不能理解的艰辛。家道衰败的梁红玉此时只能辗转到了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沦为官妓,以梁红玉:淤泥里的莲花,红颜间的须眉此勉强度日。宋代的官场的应酬会宴多需要官妓在侧侍候,所谓官妓,在宋代是指朝廷特别设定的主要用来供奉官员的妓女。可怜她天赋异禀又深有见识,也只能混迹于这淤泥之中,饱受着遭人侮辱与白眼的生活。

梁红玉虽然是女儿身,但是有着很高的抱负。有一次侍酒归来,她看着自己挂在墙上的强弓已经灰尘斑斑,想起从前父亲带着她纵马奔驰,引弓射箭,何其的快意,又想到现在终日忍受酒肉之臭和胭粉之腻,不禁悲从中来,轻声叹道:

“可怜我红玉,空有一身神力,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光宗耀祖,只是因为我是一介女流,并非男儿之身,若有一日能驰骋沙场,即便是马革裹尸,又有什么遗憾的呢?”想到这里,梁红玉百感交集,自己纵有持剑卫国之心,但也不过是妄想,念及自己怕是要终生委身于这污淖之中,不禁潸然泪下,令人叹惋。

然而,即使是生活在这污淖之中,梁红玉依然因为自己的才能赢得了人们的瞩目,良好的家教使得她从小就十分精通诗书,琴棋书画也都不在话下,更何况她天生神力,在众多官妓之间,常常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因而来往官军对梁红玉从来都是另眼相看,很多贵族公子都慕名而来,只为一睹佳人风采。但梁红玉自幼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见惯了锦衣玉食,对这些来来往往的殷勤奉承并不十分在意,因而她虽然处于淤泥之中,却反而能够洁身自好,一点儿没有沾染娼妓的习气。

如果生活一直按照这样的轨迹继续发展,那么梁红玉不过只是一个芸芸众生中被命运戏弄的普通女子,她也许有不世的才华和清高的心性,但是,无论怎样挣扎,她也只能委身在这淤泥之间,空唱着悲歌郁郁终老。但是命运总是出乎人们的预想,就在梁红玉每日与来往的官军敷衍应酬的时候,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人出现了。

朝廷征伐方腊不利,起义军队不断蔓延。随着事态的发展,方腊之祸已经绵延五十二个州县,近两百余万百姓受到牵连,朝野为之恐慌,不得不加派兵力,也就是在此时,童贯、谭稹等人开始率领重师镇压方腊。战事的发展十分顺利,征伐队伍取得巨大胜利,时间不长,方腊便被生擒。方腊的生活十分的荒淫残忍,据说他败亡之后,从他的巢穴里逃出来的被掠夺的妇女赤身裸体,因为不甘受辱,全都上吊自缢而死,人数之多,竟然能绵延百里,惨状令人唏嘘。

捉住方腊的人是一个名叫韩世忠的小校。我们不要小看这个小校,就是这个人对宋代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后的半生戎马中,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克州攻郡,依靠军功,由一个小校一步步上升,最终封王列相,留下一世清名。然而此时他还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下层军官,在征伐方腊的战争中,韩世忠屡立奇功,不但斩获无数,还生擒了贼首方腊。生擒贼首理应受到重赏,但是因为韩世忠官阶低微,他的这一项军功被他的上司辛兴宗所夺,韩世忠人微言轻,只能眼睁睁看着军功被上司所占而毫无办法。

童贯所率领的将士得胜回京,走到京口时,召官妓侍酒,其中就有梁红玉:淤泥里的莲花,红颜间的须眉梁红玉。此时的梁红玉还不知道,这一次侍酒将让她遇见自己一生的至为重要的人韩世忠。梁红玉极富才情,声名远播,凯旋官军在宴席之上饮酒作乐,大醉乃罢,这时只听一人道:“久闻梁氏才情过人,舞姿曼妙,能否为我等轻舞一曲,以娱官军。”梁红玉身为官妓,哪有不从之理,道:“大人吩咐,安敢不从,若有差错,但求大人勿怪。”于是乐声四起,梁红玉飞入舞池,和乐起舞。只见她长袖翩然,众人看得两眼放光,都惊为天人。韩世忠见梁红玉舞姿高妙,不像一般的教坊出身,心中一边为梁红玉赞叹不已,一边又颇感疑惑。但此时韩世忠怎会将心思花费在一个官妓的舞姿上?方腊之祸虽灭,但大宋朝所面临的窘境又何止一个区区的方腊。他眼看着官兵上下一片歌声酒影,心中不免陡升悲慨,虽然自己仅仅是位卑小校,但国若破家便亡,大丈夫存于世,若不忧心家国,与死何异?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双眉紧锁,竟对眼前的轻歌曼舞、玉盘珍羞提不起一点兴致。

梁红玉久居污淖,眼见这宴会上的众人只是饮酒取乐,观舞听乐,所谈论的也无非是美人醇酒,当世家国离乱,将士不思保家卫国,救黎民于水火,反而沉溺于享乐中不能自拔。她知道这各色人等无非是贪恋自己的美貌姿色,因此虽然虚与应酬,到底心里甚是不平。当此风雨飘摇之时,果真没有人在这浮华之中仍思家国山河?念及于此,梁红玉私下环视诸人,只见在众多将士的叫嚷之中,有一人始终目视远方,双眉紧锁,似有难言之苦。她心头一动,便记下了这个人。

梁红玉寻了个空当,急急步入内庭,隔帘细看,见此人一身戎装,身材壮硕,虎背熊腰,似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免私下里向人打听。这韩世忠本是陕西延安之人,天生一副英雄的骨架,在行军打仗之中,常常是千夫莫敌,屡建奇功,在军中颇有名望。再加上他为人仗义,喜欢打抱不平,最爱周济穷苦,因此虽然委身下吏,但依然颇受人推崇。梁红玉听到关于韩世忠的这些传言,心中不免陡升爱慕之情。她不同于一般闺阁女子那样忸怩作态,梁红玉见韩世忠有此诸般优点,乃是当世英雄,便有心结交,于是见韩世忠独自一人酾酒而坐,双目炯炯,若有所思,便趁着酒宴,上前道:“韩将军自饮自酌,似有心事,不如说与我这闲人听来,或可聊以忘忧。”韩世忠本就对这个别样的女子颇有印象,此时听她谈吐得体,不似寻常烟花女子,心中更多了几分好感,忙道:“在下区区小校,安敢称将军,你切莫如此,恐被怪罪。”梁红玉道:“将军虽然身处下吏,就我看来,以将军的才干不久定能封王称相。”韩世忠神色未动,道:“并非是在下自负,以我的能力他日跻身凌霄阁也并非难事。但当世朝局动荡,北有戎狄,南有蛮夷,更何况天下群贼并起,内忧外患,处此存亡危机之秋,当正是男儿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之时,但朝廷兵戎未整,军备不齐,方腊之祸虽被平息,安知不会叛乱再生?”韩世忠说完这一段话,“大丈夫处世,长叹一声又道:未能扫除天下,当真是平生憾事!”

梁红玉听韩世忠句句良言正中自己的心窝,不禁对韩世忠更是敬重梁红玉:淤泥里的莲花,红颜间的须眉有加,道:“阁下所言甚是,红玉虽为一介女流,不敢随意评论家国大事,但国破家亡这些道理还是懂的。不瞒将军,先祖先父也都是从军之人,因方腊之祸而受牵连,将军方才之所说竟如先祖先父生前之言,红玉深为膺服。”韩世忠本就觉得梁红玉非一般女子,听她说起自己的身世,在好感之中更平添了几分怜惜和同情。两人心灵相惜,短短一席话,两人却都觉得似乎已是相识多年,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凯旋大军在京口盘旋的这几日,韩世忠与梁红玉日日相见,互相引为知己。

然而不久,大军还要继续北上回京,韩世忠对梁红玉道:“我虽身为小校,但久有凌云之志,你若不嫌弃我位阶低微,我便将你赎了身,随我四处奔走,虽不能晋升诰命,但好过这烟花柳巷。”梁红玉久有此意,道:

“我虽无十分姿色,但自问许一个千金公子并非难事,今日你我既然是两情相悦,我对你身处何位,并不十分关心,但求你勿忘当日慷慨报国的誓言。至于赎身之资,我这些年混迹于污淖之中,颇有些资财,也够我赎身之用,你且不必挂念。”韩世忠听梁红玉此言,不卑不亢又满含情谊,不禁深受触动,于是毫不犹豫将梁红玉娶为妾室。韩世忠本与梁红玉情义相合,不久韩世忠原配夫人白氏因病辞世,韩世忠便扶梁红玉为正室。在世纪离乱的两宋之交,两人为报效国家,半生辗转,但始终相濡以沫,相敬如宾。

南北相交的大宋朝正处在内忧外患的绝境,在积贫疾苦的社会环境之中,北宋的帷幕终于匆匆卸下。北宋灭亡之后,宋高宗在金军的胁迫之下,不得不都城南移,将新都建立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而将原来的东京汴梁改名为开封,由闻名后世的名将宗泽任开封留守。临安本是烟花翠柳之地,宋高宗偏安于此,朝野上下一边莺歌燕舞。宋代名臣良将众多,主战之声并不鲜见,即使像宗泽这样的夙夜奔忙于山河国家的重臣临死前仍在高呼“过河”,然而,此时的南宋朝廷耽于南国的歌舞美人,早已没有收复失地、重回汴梁的雄心。南宋军队不修军备,金军又步步紧逼,朝廷只得步步退让,一次又一次地仓皇出逃。皇室狼狈至此,赵匡胤若泉下有知,想起自己当年叱咤风云、北拒南征的豪情伟业,不知又会做何感想。

◆为社稷千里走单骑

建炎三年,完颜宗翰终于率军从彭城进入到泗州,宋高宗无奈,只得再一次选择仓皇出逃,前往浙江一带暂避锋芒,朝廷上下一片混乱。这时候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见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举国不稳,便趁机密谋作乱,令高宗甚为恐慌。他们诛杀了掌管枢密的王渊,又将内廷宦官诛杀殆尽,朝野尽被二人掌控。他们胁迫高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