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7058500000023

第23章 李三娘:《白兔记》传奇(2)

刘知远离开后,最终到晋王李克用的养子、日后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手下做了一名军卒,具体则是跟随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虽然只是一名小卒,在战场上,他往往不顾生死,冲在最前面,奋力杀敌,很快就在众位兵卒中脱颖而出。甚至有两次,当石敬瑭被敌军围困而无力招架的时候,刘知远不顾安危冲过去,与敌军拼杀,助石敬瑭脱困。石敬瑭因此而对刘知远另眼高看,以其保护自己为由,奏请李嗣源将刘知远收入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刘知远就此脱离了军队的底层而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此后,他时常为石敬瑭出谋划策,逐渐成为石敬瑭手下的得力干将。不久,石敬瑭将刘知远升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逐渐成为石敬瑭身边突出的谋士和优秀的将才。

又有一次,李嗣源率军和后梁军大战,石敬瑭在战斗中的马甲断裂,眼看后梁士兵马上就要逼到石敬瑭身旁。就在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战马让给石敬瑭,让其行在前面,自己则换乘石敬瑭的战马殿后。石敬瑭因此被救一命,更加看重刘知远舍己救主的品德。

后李嗣源即位,史称后唐明宗。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特意调刘知远到自己属下担任押衙。

刘知远果然像当初离开李三娘时承诺的那样,博得了赫赫功名,成为后晋的显贵。他就像战国时的苏秦,曾经虽然与三娘相去甚远,他却经常想起三娘,不知三娘在家里过得怎样了。即便他已经是达官显贵,可结发妻子曾在他贫困的时候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和理解。他时刻都没有忘记,如果没有三娘,也就没有现在的他。现在他已经证明了自己,他要将三娘从家里接过来,让她与自己共享现在的一切。

而这些年里,李三娘在家里也时刻盼望着丈夫的归来。物换星移几度秋,她看着一年又一年的春去秋来,看着一天又一天的日出日落,当村落里的树木都变粗了一圈时,丈夫还是没回来。她也许曾经想象他是否已经战死沙场,她也许担忧他是否已经另娶娇妻,她也许……可是,当她回想起当初他离开的时候的承诺,便升起了希望。她翘首以盼,时刻等待着,也许,也许他很快就会回来接自己了。

果然,这一天很快就来到了,因为刘知远也无时不刻地思念着她。当他拥有了足够的荣华富贵之后,他立刻派人将李三娘接了过去。李三娘跟他久别重逢,两人相拥而泣。没有言语能够代表他们的激动和兴奋,没有什么话能表达他们的开心和满足。自此后,他们再不分离,永世相随。石敬瑭也看到了此前刘知远提到多次的李三娘,他特意将李三娘封为魏国夫人。

李三娘就这样等到了苦尽甘来的一天。很快,她诞下一子,刘知远大喜,为之取名刘承祐。这一年,是后唐天成五年(930年)。自此后,她安心相夫教子,生活十分安定而幸福。

此后几年间,李嗣源逝世,后唐皇位更迭。李从珂即位后,以石敬瑭为心腹大患,出兵围攻。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面对李从珂的步步紧逼,决定借兵契丹。条件就是割让“燕云十六州”,并称呼比他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当时石敬瑭身旁的谋士都赞成这个计策,刘知远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见。史载刘知远云:“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刘知远能够如此冷静地分析割地称父之害处,令后人叹服。

可石敬瑭急于脱困,唯恐契丹拒绝,不顾割地的危害而拒绝了刘知远的建议。最终,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和称父为条件,使得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派兵支援他,将李从珂灭掉而登基。石敬瑭虽然登上了皇位,却将使得中原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即便此后大宋统一中原,可之后的四百年里依然饱受契丹攻边之苦。假使他当初能够听取刘知远的建议,历史或许将走入另一个方向。

历史没有假设。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援下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晋。刘知远因立有赫赫战功,而被封为侍卫亲军都虞候,领保义军节度使。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也十分器重刘知远。在潞州与石敬瑭作别时,特别指着刘知远说:“这个督军非常勇猛,没有特别确凿的理由不要弃之不用。”

此后,刘知远先后升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李三娘的心中也是一日比一日开心。

正史向来忽视对女性的记载,我们无从知晓李三娘在等待刘知远归来的日子里到底是如何度日如年的。在《白兔记》里有如此演绎:

刘知远到达分州后,起初在岳节度使麾下做更夫。在这里,岳帅也看出他有帝王之相,兼之对他的考验和观察,更断定他日后必定有所作为。于是,如同当年的李文奎一样,他将女儿许配给了刘知远。刘知远虽然家有李三娘,但现在只身在外,何况古代男子三妻四妾也是寻常,便欣然接受。但他将此前已有妻子的事实告诉了岳家父女。岳家父女毫不介意,反觉刘知远如此坦诚而多情,并不忘记糟糠之妻,更加倾心于他。就这样,刘知远又多了一个贤内助。此后,刘知远因为多次立下战功而屡次受到提拔,很快就当上了九州安抚。

他不知道,在遥远的家里,三娘却遭受了非同寻常的痛苦。兄嫂本想借瓜精之手将刘知远除去,孰料他反将瓜精杀死,之后更是奔走他乡。如果他将三娘带走也就罢了,可三娘这个拖油瓶却留在家里,吃喝用度都要他们供应。想到这里,三娘的兄嫂就一肚子火气。他们不断折磨三娘,白天让她到井边汲水,晚上就让她到磨坊磨磨。三娘丝毫没有休息的时间。想她曾也是父亲的心肝宝贝,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可三娘忍受了,毕竟那是她的哥哥嫂子,她唯有不断地劳作。

实际上,在刘知远离开后不久,李三娘就发现她已经怀有身孕。这个孩子就是她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她的兄嫂却担心孩子出生之后,又是一个讨要饭食的,便加倍折磨她。三娘在即将临盆的时候,兄嫂依然不肯放过她,让她日夜劳作。最后,她就在磨坊里产下一子。当时周围既无人照料,又没有剪刀,李三娘只好用嘴将脐带咬断。她抱着儿子,悲喜交加。喜的是,她生下了儿子,自此后,生活有了盼头;悲的是,孩子的父亲现在却不知身在何处,不知是否平安……丈夫不在,她只好自己给儿子取名。因为他的脐带都是母亲咬断的,因此就取名咬脐郎。

李三娘的兄嫂本就是想通过折磨让李三娘生不下孩子,孰料现在不但生下来了,而且孩子十分健康。这对恶毒的夫妇便又心生一计。他们故意让三娘去干活,趁机将咬脐郎扔到了荷塘里,想要让其淹死。荷叶青青荷花红,伴随着夏日的风,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一个无辜的小生命就要这样消逝,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他还没有见到他的父亲呢,日后还有荣华富贵在等待着他呢。

也许是命不该绝,一个姓窦的老人机缘巧合来到了荷塘边,发现了咬脐郎。窦公急忙将孩子救了起来。这边厢,李三娘很快就发现了兄嫂的诡计,急忙四处寻找孩子的下落。最终在窦公这里找到了。

看着安然无恙的儿子,三娘忍不住哭了起来。孩子刚刚出生,就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是多么可怜!她多么希望此刻丈夫就在身边,保护他们母子,可是这只是奢望。想到家中兄嫂步步紧逼,如若咬脐郎继续跟随自己生活,势必会再次为兄嫂所害。她到底该怎么办?

李三娘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谎称孩子没有找到,断了兄嫂的念想。另一边,她求窦公将孩子送到孩子的父亲刘知远处,让刘知远抚养这个孩子长大。窦公从中看到了李三娘的为难,更看到了她兄嫂的恶毒,遂决定帮这个忙,救这对母子两条人命。三娘再三拜谢,看着窦公带着孩子离去。她是多么不舍啊!孩子是她十月怀胎掉下的肉,刚刚生下就要离开她,自此身旁没有母亲……可是如果孩子继续跟着自己,可能连命都会丢掉啊。李三娘就这样狠下心,忍下痛,独自回到家中,瞒过了兄嫂。

兄嫂听说孩子没有找到,表面上装作安慰的样子,内心里却非常高兴。他们继续折磨着李三娘,李三娘却没了担忧,自己苦点累点没有什么关系,只盼望孩子在丈夫那里能够健康成长。

石敬瑭一共做了七年皇帝,他在位期间,刘知远逐渐成为后晋最重要的权臣。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因病驾崩。其养子兼侄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刘知远不但没有受到冷落,反被进升为检校太师、中书令。石重贵一变石敬瑭对契丹屈辱之态,不对契丹称臣,惹来耶律德光震怒。契丹因此对后者三次用兵。开运元年(944年),耶律德光亲自率军南下。其时,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职责所在,他英勇率军抗击契丹,终在忻口大破契丹军。石重贵因此大悦,累迁刘知远为太原王、北平王。此后,在与契丹的战斗中,刘知远表现更加突出,又于朔州阳武谷再次大破敌军。

刘知远当年能劝阻石敬瑭割地,足见他有远见、有胆识。此时,他虽身为后晋大将,始终为石重贵抵御契丹,但他很清楚,后晋终会亡于石重贵之手。在这种历史关头,他该怎么做?

在刘知远的心中,契丹是胡虏之族。他们贪婪而无道,虽然暂时进军中原风头正劲,后晋似乎处于下风,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契丹不会收获人心,定不能久居中原。而他,就是要将契丹赶出中原,而执掌天下之人。但后晋高祖石敬瑭曾是他的主人,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怎能忘恩负义,取后晋而代之?况且他还亲自表示过“予未忍忘晋”,若与晋反目,将陷入不仁不义为人不齿的境地。所以,他只能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等待合适的时候,一飞冲天,实现曾经的鸿鹄之志。

开运三年(946年),耶律德光第三次率大军进攻后晋。由于后晋大将杜重威的叛变,契丹大军一路攻打到开封,将皇宫重重围困。无奈之中,石重贵带着后宫妃子及诸位皇子、内官、宫人等人投降。耶律德光将其发配到辽地黄龙府。很快,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国号为大辽,自封为中原皇帝。自此,后晋彻底灭亡。

这时,刘知远很清楚地意识到,机会已经送到眼前,如果他再不抓住,将无法原谅自己。契丹为中原人所恨,石重贵已经远去,历史的舞台现在就等待他这个主角登场。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在太原举兵。

当时,契丹官兵一味欺压百姓,引起民愤,后晋将士也都不堪其辱。刘知远的举兵深得人心。刘知远不惜财力,大力犒赏英勇战斗的军士,以致所有财产很快就全部支出。刘知远便想加压在百姓身上,敛财于民。

当他跟李三娘商讨这件事时,三娘却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远见,她说:“我们今天起事,以义兵为号,意欲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现在百姓尚且不知我们能够给予什么实惠,你就想要剥夺他们的钱财,这不是新天子救百姓于危难的明智之举。妾身这里有一些所藏,现下愿全部捐给军用。即使离所需尚远,想来将士得知后也会体谅的。”刘知远听后不禁大感惭愧,当即放弃敛财于民的想法,并起身拜谢三娘。

刘知远将李三娘所藏全部拿来赏赐给将士。果然,将士们得知后不但没有因为所得赏赐很少而发怒,反觉刘知远夫妇与将士倾其所有,同甘共苦,士气更增。刘知远不禁更加佩服起李三娘,此后事事都与三娘共同商讨。

早春二月,刘知远在太原称帝。令人诧异又佩服的是,他没有改国号,可也没有接着使用石重贵的年号,反而延用了石敬瑭的年号,称本年为天福十二年。他这个举措用意颇深,既表明与契丹势不两立,又表明自己对后晋忠心耿耿。一时间,让不满契丹入侵而又倍感耻辱的中原人,找到了情感寄托的所在,进而赢得了部下与当地百姓的一致拥护。

李三娘看着刘知远终于登基而成为一国之主,心中的喜悦甚至超过了刘知远。这并不是因为她有了尊贵的地位,她不像刘玉娘那样贪婪而想要自己享受,她是真心为刘知远感到开心。他本就是人中龙凤,本就是那长啸震山的猛虎,本就是那搏击长空的雄鹰,现在终于释放出了自己的能量,登基仪式上,她看着他雄姿勃发,威风凛凛,不禁想起了初次见面的时候。他哪里是什么无赖,分明是个聪明人。

两个月后,刘知远册立李三娘为皇后。他对她是一见钟情,为了得到她,不惜强抢,施之以暴力。在他最卑贱的时候,她与他走到了一起。婚后,她不曾抱怨于他,不曾敷衍于他,反而理解他、明晓他。他离家一去多年,她没有怨言;他生死不定,害她日夜担忧。曾经的漫漫长夜,她是如何看着寂寞的影子长了又短,短了又长?曾经的艰难劳作,她是如何看着那四时冷了又暖,暖了又冷?这就是他的结发妻子——他如果不立他为皇后的话,还有谁有资格做他的皇后呢?

就这样,李三娘被册立为皇后。现在她母仪天下了,她帮助夫君在全国确立威信,帮助夫君统一中原,扩大疆土。她尽心尽力地运用自己的智慧给刘知远治国提出建议,为他分担忧愁,而刘知远虽然已贵为皇帝,并没有大肆纳妃,史书记载其后妃只有李三娘,可见他与李三娘的夫妻情深。

对于这艰难的等待与成功,在《白兔记》中更是十分离奇跌宕:

咬脐郎被安全送到刘知远处,刘知远为刘家有后而开心不已。另一边,他也十分担忧在家中苦守的李三娘,但他现在功名未成,不是一家团聚的时候。看着不断成长的咬脐郎,想到远处孤苦的李三娘,刘知远更加卖力奋斗。十多年后,他终于富贵在身。

转眼间,咬脐郎十五岁了。他长得英姿勃勃,颇有父亲之风。一次,咬脐郎带着军士外出打猎。途中,他看到一只可爱的白兔,他对这只白兔志在必得,不料这只白兔竟奔跑十分迅速,咬脐郎几射不中。咬脐郎穷追不舍,最终来到沙陀村外的一口水井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