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黄兴自述(全集)
7017200000010

第10章 南北议和之前后(1)

复汪精卫电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精卫兄鉴:来电敬悉。此时民军已肃清十余行省,所未下者才二三耳。北京不早日戡定,恐招外人干涉。项城雄才英略,素负全国重望,能顾全大局,与民军为一致之行动,迅速推倒满清政府,令全国大势早定,外人早日承认,此全国人人所仰望。中华民国大统领一位,断推举项城无疑。但现在事机迫切,中外皆注意民军举动,不早成立临时政府,恐难维持现状,策画进行。现已有各省代表拟举兴为大统领,组织汪精卫(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原名汪兆铭,字季新,号精卫,以号为笔名,人称“汪精卫”,历史多沿用之。是中国的政治人物,出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县)。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最终以失败收场。

临时政府,兴正力辞,尚未允许。万一辞不获已,兴只得从各省代表之请,暂充临时大元帅,专任北伐,以待项城举事后即行辞职,便请项城充中华民国大统领,组织完全政府。此非兴一人之言,全国人心皆有此意。惟项城举事宜速,且须令中国为完全民国,不得令孤儿寡妇尚拥虚位。万一迁延不决,恐全国人皆有恨项城之心。彼时民国临时政府如已经巩固,便非他人所得摇动。总之,东南人民希望项城之心,无非欲早日恢复完全土地,免生外人意外之干涉。项城若肯从人民之请,英断独行,中华民国大统领,兴知全国人民决无有怀挟私意欲与之争者。此事盼速成功,民国幸甚。请以弟尝与兄谈心之“难可自我发,功不必自我成”一语以为证明。朔风冰肌,伏维珍重。即盼速复。兴。效。

(据《革命文牍类编》、《缔造共和英雄尺牍》)

复南狩书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敬复者:别教久矣。每忆豪情,良深驰念。弟此次归国,戎马匆匆,无暇修柬奉候,中心歉歉。顷奉惠书,如聆面教,感佩奚如!敝国处专制之下,人民咸愤,故一发而全局皆动。弟躬其事所持之主旨,仍确守维持人道、保全东亚和平主张。兹蒙阁下不弃,远道心印,奖饬有加,在弟感故人之交情,在全国国民实谢同种伟人之盛德。过此以往,惟有仰体厚爱,益加奋勉,以付挚望。民国政府行将成立,各省渐有统系;惟能力尚薄,时用兢兢。尚望友邦国民推爱相助,阁下出广长舌加之鼓吹,俾我国家成立完全,国民得蒙幸福,何庆如之。谨布微忱,兼谢盛贶。端请侠安,诸希爱照不宣,南狩仁兄大人阁下。弟黄兴顿首。十月廿五。

(据张居瀛玖夫人所藏墨迹)

对议和之关注

--致伍廷芳等电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日)

此电未署时日,据观渡庐所记收电日期为“元月二日到”,当为一九一二年一月二日发电。

伍外交总长暨钮、王、汪[1]各参议鉴:连日议和情形如何?念念。汉口、汉阳及各处之清兵尚未退出,且闻有增兵借债之议,其不守信约已显。日内连接我各处民军急电,均愤激欲战。清兵如此不保其名誉,恐终不免冲突。乞严词诘责唐代表,要求即行退兵前条为幸。火速祈复。黄兴叩。

(据观渡庐:《共和关键录》)

伍廷芳(1842~1922),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后改名廷芳。祖籍广东新会。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议和之愈出愈奇

--致伍廷芳电

(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八日)

密。伍秩庸先生鉴:议和愈出愈奇,殊为可笑!第一条仍保存大清皇帝之名称及“世世相称”字样,可谓无耻之极。第二条“仍居宫禁”,是与未退位无异。第一、第二,为我军人之绝对的反对。第五条实属无理,不可轻诺。馀我民国政府可优容之。至将条件列于枢弈印文,照会海牙万国平和会之案,此层仍须详细参究,万无可使污秽君主名词,永远留臭于我民国。是为至幸。陆军部长黄兴。巧。印。

(据观渡庐:《共和关键录》)

叶军围攻黄县

--致伍廷芳电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二日)

火急。上海伍秩庸先生鉴:山东登、黄独立,秩序井然。前已电请尊处电袁以民军相待,彼此不得进攻。兹据烟台都督电称:“顷得刘艺舟丑电称,登州府及所属各县,本在烟台、登莱、青胶道所属范围以内,且登州知府孙熙泽早已归顺民军,至今尚驻烟台军政分府,龙口税款已归军政分府收纳。二十七、八两日,民军入登黄境,是民军在民国地内组织军政府,不得谓为占领清政府土地”,等情。今叶军围攻黄县,实系有背和议条约,应请急电阻止,无多流血,是所切祷。陆军部总长黄兴叩。养。

(据观渡庐:《共和关键录》)

孙熙泽(1896~1935),字焕庭,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人,知名政治家、教育家,抗日名将孙立人的父亲,曾任青岛警察学堂总监、山东全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国会议员、总统府谘议、北京中华大学校长等职。

议和期间之战事

--致伍廷芳电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

伍代表鉴:北军违约,进逼潼关多日。陕军乞援之电,急如星火。元月十三日北军以锐师三千、开花炮十二尊向我猛击。彼等倘有意北伐,必须立刻退兵,仍请严重交涉,俾北军早日退出为要。黄兴叩。廿九。

(据观渡庐:《共和关键录》)

双方之互动干戈

--致段祺瑞电

(一九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急。上海伍代表转段芝泉君鉴:足下不忍大局之危,一旦翻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共和底定,指日可待,豪俊举动,自非寻常可及,敬佩无量。惟潼关、山东、山西、淮颍等处,犹有北军误会宗旨,互动干戈。现在南北既已一致,此等举动,无异同室操戈,徒贻讥笑。足下德望,海内仰重。意者,近日宗旨各军尚未周知耶?在民军,誓志革新,等生命于鸿毛,就令北军如何抗阻,亦当达其固有目的而后已。惟是战斗延长,生民涂炭,殃及无辜,于心何忍?足下于各军多有师友之谊,务请即日传告,撤回抵抗民军之兵力,各率所部,直捣北京,同逼满酋退位,俾父老早日安枕。钟鼎旗常,自袁公外,宁有第三人耶?叨附同志,敢布腹心。黄兴叩。卅。

(据观渡庐:《共和关键录》)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

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中国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人。

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

皖系军阀首领。

张勋之异动

--致伍廷芳书

(一九一二年一月)

此书无时日。按:辛亥年十月十八(公元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八日)袁世凯以唐绍仪为全权代表与民军议和,次日续议停战十五日。及至是年十一月十二日(公元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协议展缓停战期十五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成立,黄兴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此电为黄兴任陆军部总长时在停战期内所发,当为一九一二年一月。

秩庸先生赐鉴:迭接各处电,张勋兵尚逐日前进,与停战条约不合。特将各电呈阅,希即询问唐使,电其停战,以符原议。再,此电唯供先生察考,先生阅后,即请掷还为叩。专请勋安。黄兴。计呈电五封。

(据观渡庐:《共和关键录》)

张勋(1854年9月16日~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军事家。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辛亥革命以后曾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1917年发动政变,企图恢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

清军之违约

--致伍廷芳电

(一九一二年二月一日)

伍廷芳先生鉴:固镇一战,实系张寇先我挑衅。徐、颍两州,原在民军势力范围之内。倪嗣冲诱败我师,近复进攻颍上。此等举动,殊不足为希望和平之证据。民军潼关之失,因由清军违约,乃托词谓潼关以西本为己有。民军得而复失者,乃令弃置不顾。山东本经光复,清军威逼取消。以此例彼,又将何如?段军统联名电请共和,倨张本未承认。南北既然合一,民军前进,与挑战者自有区别。且民军意在共和,有反对者,在所必讨。倪、张倘与同意,必须速将各方面军队一律退往北方,要求退位。淮北父老子弟痛心疾首于倪、张残暴者已非一日,倘仍执迷不悟,此间断不能与段军统一律看待,置两处生灵于不顾也。希即转电袁内阁饬张、倪退兵。至要至要。黄兴叩。东。

(据观渡庐:《共和关键录》)

对张勋之警惕

--致伍廷芳电

(一九一二年二月四日)

伍代表鉴:张勋既列名赞成共和,自应与民军联师北伐。对于清廷,一方面尤应速将提督及两江诸伪职辞却不受,以表心迹。烦由贵处嘱唐代表转电前途,令其速办见复为要。黄兴叩。支。

(据观渡庐:《共和关键录》)

致黎元洪等电

(一九一二年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