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慈母家训
7014100000003

第3章 子发母家训

【训主简介】

子发母,战国时楚人。

训子语

【原文】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1]?客有献醇酒一器者[2],王使人注江之上流[3],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4]。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5],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6],而战自十也[7]。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8],子独朝夕刍豢黍梁[9],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10],良士休休[11]。”言不失和也。夫何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

——节录自《列女传》

【注释】

[1]子:古代对男子的通称。勾践:春秋末年越国君。曾被吴打败,屈服求和。他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理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

[2]醇:指酒质醇厚。

[3]注:灌入。这里意为“倒”。江:长江。

[4]五:五倍。

[5]囊(n佗ng):口袋。糗糒(qi俪b侉i):干粮。

[6]嗌(y佻):咽喉。

[7]十:十倍。

[8]菽:豆。

[9]刍豢:家畜。黍:黄米。古人视黍为细粮,常用以待客。《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10]荒:迷乱;行为放纵没有节制。

[11]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制。

【译文】

你没有听说过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情吗?一次,有人献了一坛酒质醇厚的美酒给他,他命人把酒倒在长江的上游,让士卒饮下游的水,江水的味道并没有变好,但是士卒的战斗力却提高了五倍。另一次,有人献了一袋干粮,他又把干粮赏赐给士兵,让他们分着吃,虽然食物香甜的味道不过只润润咽喉,但是战斗力却提高了十倍。如今你身为将领,让士兵分着吃豆粒,你却一个人顿顿吃肉和细粮,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吗:“喜欢作乐,但不要放纵,应该有节制,良士才能安逸闲静。”这里说的是不要失去祥和之气。为什么你让兵士去到随时都有性命危险的战场,自己却远离他们享受安乐生活呢?这样即使侥幸打了胜仗,也不是有什么正确的战略战术。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家门。

【评析】

楚国令尹子发率兵攻打秦国,粮食吃完了,就派人回国向楚王要粮,并顺便派使者到家问候母亲。子发的母亲向使者打听士兵和子发的情况,使者告诉她,士兵们顿顿吃豆子,将军却吃肉和细粮。子发的母亲听了以后,非常生气。后来子发打了胜仗回家,她不许子发进家门,命人训了他一顿,说了上面这番话。直到子发认识了错误,才准许他回家。时人都称赞子发的母亲是一位贤母。

此段家训讲的虽然是将军带兵作战,要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才能克敌制胜的道理,但却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对于领导者来说,应以此篇文字作为借鉴,经常检查自己在工作中是否起到了表率作用,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父母教育子女,也可以从这篇家训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