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慈母家训
7014100000002

第2章 敬姜家训

【训主简介】

父母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而做母亲的由于在抚育儿女方面具有独特的本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因此人们往往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最深。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慈母的言传身教,其事例是不胜枚举的。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上70多位名人的母亲或女性的家训文章,做了严谨准确的编著,分为训主简介、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几个环节,有利于读者在了解历史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古汉语知识、历史知识的同时,在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家训中取得教育子女的真经。

敬姜,春秋时鲁国贵族季悼子的儿子公父穆伯的妻子。她要求自己的子女和亲属都很严格,留下的一些家训对后世颇有教益。

答季康子问[1]

【原文】

吾闻之先姑曰[2]:“君子能劳[3],后世有继。”

——节录自《国语·鲁语》

【注释】

[1]季康子:春秋时鲁正卿。名肥,季桓子之子。敬姜是他的叔祖母。

[2]先姑:古时媳妇尊称死去的婆婆。

[3]君子: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

【译文】

我听死去的婆婆说:“君子能做到勤劳,他的后代才会延续下去。”

【评析】

这是敬姜回答季康子请她给以教诲时所说的话。语虽简短,但却道出了君子应当做到贵而不骄,才能“后世有继”这一深奥的道理。

论劳逸

【原文】

鲁其亡乎[1]!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2]?居[3],吾语女[4]。昔圣王之处民也[5],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6]。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7],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8],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9],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10]。日中考政[11],与百官之政事,师尹[12]、惟旅[13]、牧[14]、相宣序民事[15];少采夕月[16],与大史[17]、司载纠虔天刑[18];日入监九御[19],使洁奉禘[20]、郊之粢盛 [21],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22],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23],夜儆百工,使无慆淫[24],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25],夕序其业[26],夜庀其家事[27],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28],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29],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30],明而动,晦而休[31],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32],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33]、[34],卿之内子为大带[35],命妇成祭服[36],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37]。社而赋事[38],蒸而献功[39],男女效绩[40],愆则有辟[41],古之制也。君子劳心[42],小人劳力[43],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44],朝夕处事[45],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46],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47]以是承君之官[48],余惧穆伯之绝嗣也[49]。

——节录自《国语·鲁语》

【注释】

[1]其:语气词,表示不肯定的推测语气。恐怕、大概之意。

[2]僮子:未成年的男子。备官:做官。闻:闻道。

[3]居:坐下。

[4]女:女通“汝”。你

[5]处民:治理百姓。

[6]王(w伽ng):统治。

[7]淫:放荡。

[8]材:名词用为动词,成材。

[9]大采:五彩衣服。朝日:祭日。

[10]祖:熟习。识:知。地德:大地生育万物的恩德。

[11]日中:中午。

[12]师尹:大夫官。

[13]旅:众士。

[14]牧:州牧。

[15]相:国相。宣:遍。序:按次序排列。

[16]少采:三彩衣服。夕月:祭月。

[17]大史:即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掌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18]司载:掌管天文的官。纠虔:察举罪行而惧行法令。刑:上天的法则。

[19]九御:九嫔之官,掌粢盛、祭服。

[20]禘:古代祭名。

[21]郊:祭天。粢盛(z侃ch佴ng):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22]朝(zh佟o):早晨。业命:事务和政令。

[23]省(x佾ng):检查。典刑:常法。

[24]慆淫:怠惰纵乐。

[25]讲:谋划。庶政:各种政事。

[26]序:整理。

[27]庀(p佾):治理。

[28]讲贯:讲习。

[29]憾:恨。

[30]庶人:平民百姓。

[31]晦:日暮;夜。

[32]玄:黑色。 (d伲n):古代冠冕上用以系瑱的带子。

[33]纮(h佼ng):古代冠冕上的纽带,由颔下挽上而系在笄的两端。

[34](y佗n):古代冕上的装饰。

[35]内子:古代称卿大夫的嫡妻。

[36]命妇:古代妇女有封号者之称。这里指大夫之妻。

[37]衣:做衣。

[38]社:祭土地神。赋事:祷告农事。

[39]蒸:祭祀名。时间在冬天。

[40]效绩:效力。

[41]愆:过失。辟:法;刑。

[42]君子:统治者。

[43]小人:被统治者。

[44]下位:大夫。

[45]处事:处理事务。

[46]冀:希望。而:你。

[47]胡:此处作疑问词用,为什么;何故。

[48]承:担承。

[49]嗣:继承。

【译文】

鲁国恐怕要灭亡了吧!为什么让你这种未成年的男子做官却没让你学习过道义呢?坐下来,我告诉你。古时圣贤君王治理百姓,选择那些贫瘠的土地,要他们住在那里,使用他们并让他们感到劳苦,所以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人民劳累,就会去思考,经常思考就会产生善心;无所事事就会放荡,放荡就会忘掉善心,忘掉善心,恶念也就随之而生。居住在肥沃土地上的人大多不成材,就是因为无所事事;贫瘠地区的人没有谁不向往道义的,就是由于太劳苦。因此天子在春分这一天早晨要穿着五彩衣服去祭日,并和三公、九卿一起熟悉认知大地生育万物的恩德。中午要考察政治和百官的政事,大夫官、众士、州牧、国相,都要把所有的民事按次序排列好。到了秋分这一天,天子就要穿上三彩衣服去祭月,并与太史和掌管天文的司载察举罪行,慎行上天的法则。到了晚上,要监督九御把大祭和祭天的祭品弄洁净,然后才可以安息。诸侯早上要研究天子的命令和应办事务,白天要坚守他所担负的国家职位,傍晚要检查国家的常法,夜里儆戒百官,使他们不怠惰纵乐,然后才可以安歇。卿大夫早上要研究他的职责,白天要谋划各种政事,傍晚整理一天来所做的工作,夜里料理他的家事,然后才可以休息。士子早晨从师学习,白天讲习,傍晚复习,夜里反思有无过失,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悔恨了,然后才去休息。平民百姓们,天亮就起来劳作,直到夜里才能休息,没有一天敢懈怠。

王后要亲自编织用来系瑱的黑丝带,公侯夫人要加做系帽的纽带和帽上的装饰,卿的妻子要做大带,大夫的妻子要做祭服,列士的妻子要加做朝服。庶士以下的妻子,都要给丈夫做衣服。春天祭土地神的时候,向神灵祷告农事开始,冬天祭祀时向神灵禀告农事成功。男女效力,有了过失就要受到责罚,这是古代的制度。统治者从事脑力劳动,被统治者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先王的遗训。从上到下,谁敢心思放荡而不劳动?如今我是个寡妇,你又处在大夫的职位,就是早晚勤奋做事,还怕忘了先人的事业,更何况有了怠惰之心,又凭什么逃避责罚呢?我希望你早晚都要勉励自己说:“一定不要废弃了先人的事业。”你现在却说:“为什么不能自求安逸?”你用这种想法来担任国君的官职,我深怕穆伯将要无后了。

【评析】

这是《国语》上一篇有名的家训。家训的作者敬姜是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一天,公父文伯退朝回家,看见母亲正在织麻,就对她说:“我们这样的家庭,主母还要织麻,恐怕引起季孙生气,以为我不能侍奉母亲。”季孙即季康子,他和公父文伯是叔侄,敬姜是他的叔祖母。季孙当时担任鲁国的正卿,所以文伯怕他斥责。敬姜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儿子不懂得治国的道理,就对儿子讲了一番“论劳逸”的话,敬姜也因这篇家训而成了有名的贤母。当然,篇中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观点,是敬姜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作出的错误认识,应当给以批判。但是,她作为一位贵族妇女,能够懂得劳动的重要,亲自对儿子进行反对好逸恶劳的教育,确属难能可贵。好逸恶劳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它将会导致一个家族的没落,甚至会导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衰败,决不可掉以轻心,这对我们教育子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