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7000800000070

第70章 清朝卷(9)

【鉴赏】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是楚汉相争中项羽的都城,离刘邦的故乡沛县不远。刘邦夺取江山后,建立汉朝。他在汉12年回到故乡,设宴招待乡亲,席间唱了一支《大风歌》,内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土兮守四方?”诗人经过彭城时,想起了这一段历史,有感而作。“天子依然归故乡,《大风》歌里转苍茫。”描写刘邦平定了英布之后,回到故乡宴亲友,席间击节唱《大风歌》,感慨伤怀。“当时何不怜功狗,留取韩彭守四方?”是诗人对刘邦的伤感情绪所提出的尖锐批评。刘邦将他手下的功臣分为“功狗”和“功人”两类。他把为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拼杀的将官开国元勋韩信、彭越、英布称为“功狗”,意思是猎取猎物的狗;把张良、萧何等谋士称为“功人”,意思是他们指出猎物的所在地,叫狗去猎取,是人的功劳。刘邦在文臣武将们出谋策划历尽生死,千千万万的士兵,百姓流血牺牲之下,夺取江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由农民起义军头领变成为我独尊的最高统治者。卧榻之傍岂容他人酣眠,他把功劳最大的开国元勋韩信、彭越、英布用“莫须有”的罪名一一加以杀害。历来的统治者都是采用此法,即“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最后发出假惺惺的感伤“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洒几滴清泪以骗取乡亲们的同情。皇帝的宝座都是用将军、大臣、士兵、百姓的白骨所垒成,每个皇帝都想活一万岁,作威作福,享受最高的权力。普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奴隶,天下变成了他一个人的。他为所欲为,荒淫无耻。他的话,是金科玉律,最高原则,永远有理,永远正确,是上帝的意旨。以为民解疾苦的荒言骗取百姓的信任、拥戴。他要让百姓相信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或转世,是那张牙舞爪的龙。实际上,皇帝无非是一个会弄权术、心狠手辣的大骗子。就拿刘邦来说,他原是沛县地方的一个无赖。

【原诗】天子依然归故乡,《大风》歌罢转苍茫。当时何不怜功狗,留取韩彭守四方莫怪撩衣懒轻出,满山荆棘较花多

【出处】清·金农《感春口号》

【鉴赏】诗人是清朝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乾隆年间举博学鸿词而不去作官,他的书、画、诗都很有名。这一首诗是对春天有感而作,在诗中,诗人将惜春、伤时融为一体,感人致深。“春光门外半掠过,杏靥桃绯可奈何!”描写明媚的春光来得快,去得也快,一闪就过去了一半。嫩黄的杏花在枝头露出了笑脸,粉红的桃花在绽放,然而春天很快就要逝去,花瓣将随春风飘落枯萎,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莫怪撩衣懒轻出,满山荆棘较花多。”描写诗人撩衣正要出门去山上观赏自然风光,但是想到山上的花少刺多,又懒得去了。刺多会刺破衣衫、肌肤,也是诗人不愿为官的原因。官场上的险恶诗人是深知的,刚直不阿会遭致同僚的打击陷害,弄得家破人亡;阿谀奉承,又是高节的读书人所鄙弃的。满清统治者,一方面开放科举,让读书人出来为朝庭效力;另一方面又大兴文字狱,杀害读书人,甚至株连亲友。诗人看清了黑暗的清政府的丑恶面目,因此就懒得出门去为五斗米而折腰,要保持读书人的高尚操守,以诗画自娱,自得其乐。

【原诗】春光门外半掠过,杏靥桃绯可奈何!莫怪撩衣懒轻出,满山荆棘较花多。

梨花雪后酴醯雷,人在重帘浅梦中

【出处】清·厉鹗《春寒》

【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在钱塘(今杭州)家中,有感于春寒而作的,表现诗人幽寂落寞的情怀。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是一个很有才华和抱负的人,诗中所写百无聊赖的心境,正是他失意人生的心态。“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三月最多风。”江南三月,本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季候,然而在杭州,因为多风,就有种乍暖还寒的感觉。这两句诗是倒装写法,是说三月多风而感到寒冷,就饮酒御寒,酒落腹中,热力遍布全身,就去洗脸,在镜中看到自己脸泛酡红,便脱掉春衫。“梨花雪后酴醴雪,人在重帘浅梦中”是说诗人看到盛开的梨花和酴醴花就像雪一样,让人有一种寒冬的感觉,于是就放下重帘睡觉,以便寻一个好梦,但是事与愿为,并没有深入梦乡,只是无聊地躺着而已。所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下,读书人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其政治抱负是很艰难的。

【原诗】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三月最多风。梨花雪后酴醯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出处】清·吴敬梓《小桥旅夜》

【鉴赏】作者是安徽全椒人,江左文坛主将。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他13岁时母亲去世,23岁时,父亲又死了,从此独自一人。族人欺他是嗣子,又是两代单传,公然抢走了他家的大量祖传遗产,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妻子陶氏病逝,乡试落榜。家破人亡,财产已被他挥霍殆尽,当地人把他作为败家子的榜样,引以为戒。他在家乡已无立锥之地,决计离开故土,到外地去。但是他学术无成,功名无望,谋生无术,心情茫然。“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作者早年随父亲出游,不论到多么遥远的地方去。都要回到家里来。这一次出去就不再回来了,所以说叫“客路今宵始”。第二句“茅檐梦不成”,是说作者住宿在小桥边的一间茅店里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第三四句“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是说作者思绪万端,不能入睡,透过窗户看到明月从云天之外慢慢地落下去,暗夜里只有萤火虫的光在河边闪现,凄清孤寂与落寞在作者的胸中萦绕。“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是说作者想到家中早年的一连串家破人亡的惨变,自身一事无成,无立足之地,凄惨地、无目的地在外飘泊流浪,伤心之泪如泉水般涌现出来。“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是说作者在遭到家中巨变后,不得不离开父母和养育自己的故乡,到天涯海角去流浪,是多么令人辛酸悲苦的事呵

【原诗】客路今宵始,茅檐梦不成。蟾光云外落,萤火水边明。早岁艰危集,穷途涕泪横。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

两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

【出处】清·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鉴赏】富春江。是钱塘江从桐庐县至萧山县闻堰一段的称呼。严陵,即富春山。“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描写江南的山青水秀,风光绮丽。诗人长期生活在北方,北方的风光多为风雪,少有南方的青山绿水。诗人看到这无数的美景,好像南方好客的主人,在欢迎他。才走出杭州,看到碧绿的田野,绿竹环绕的农舍,明丽的阳光,顿觉心明眼亮。“两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描写诗人在船上,观看两岸的景色,苍松翠柏生在崖壁上,翠竹绿树丛杂于山里,飞泉瀑布,鸟鸣蝉唱,云影飘荡,两岸空潆青翠的景致连成了一片。富春江水清澈见底,明洁透剔,船行江山,犹如在半透明的琉璃上滑行一般。这一首诗清丽自然,细致俊逸,饱含热情地歌颂了江南的绮丽风光。

【原诗】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两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

风外谁惊清梦断,数声渔唱夕阳天

【出处】清·王昶《过昭阳湖》

【鉴赏】作者王昶,号兰泉,善诗词、古文,为“吴中七子”之一。昭阳湖,即微山湖,在今江苏徐州市以北,山东济南市以南。作者经昭阳湖回家乡青浦(现上海市),写了三首七言绝句,这是其二。“湖山重叠淡于烟,斜掩篷窗自在眠。”描写远处的青山隐隐与昭阳湖水重叠在一起,朦朦胧胧淡如轻烟。掩上一些船上的篷窗舒适地睡一觉吧。“风外谁惊清梦断,数声渔唱夕阳天”描写春风吹拂,不知什么声音打断了自己的清梦,往窗外一看,捕鱼的唱着歌回渔村,已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了。这一首诗语言浅近平易,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晓畅,读起来给人心情爽朗愉快的感觉。

【原诗】湖山重叠淡于烟,斜掩篷窗自在眠。风外谁惊清梦断,数声渔唱夕阳天。

云归山自在,江静水安流

【出处】清·卞梦珏《秋眺》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在楼上远观秋天景色的诗。“吟息启层楼,秋光放眼收”描写诗人在闺楼中吟涌诗书后,推开楼窗,放目远望,一派秋天的景致尽收眼底。“云归山自在,江静水安流。”描写秋高气爽,白云散去,蓝天下的远山历历可见。明丽的阳光下,江水悠闲地流向远方。“远树平于草,孤村小若舟”描写远处的树丛就像茂密的草一样,远处的农家犹如这秋色的海洋中的小船似的。“寸心犹漫拟,聊许似闲鸥。”描写闺中的诗人,向往美丽的大自然,厌烦终年在闺楼中吟诵诗书,但又身不由己,不能到美好的自然界去,只有在心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只悠闲的海鸥,聊以自慰而已。这首诗文字对仗工稳,语意凝练含蓄,景中寓情,直抒胸臆,有唐诗风格。

【原诗】吟息启层楼,秋光放眼收。云归山自在,江静水安流。远树平于草,孤村小若舟。寸心犹漫拟,聊许似闲鸥。

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出处】清·赵翼《后园居诗九首》(其一)

【鉴赏】诗人原住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汪由敦的澄怀园,汪去世后,他另租房屋居住。乾隆三十年,他曾作过一组《园居诗》,那是在澄怀园,所以称这组诗为《后园居诗》。此时的诗人,因官小俸薄,住房简陋,来访的人很少。此诗的大意是:平常很少有人来造访的作者,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给作者一阵惊喜。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人带着银钱来要作者写墓志铭的。来人的要求是要美化他,说他的政绩要像汉宣帝时的贤臣龚遂和黄霸;他的学问可与宋朝的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相比。作者就像作戏似地,按照来人的要求,胡乱地拼凑成篇,居然使墓主人变成了一个君子,这只不过作戏而已,真正查考那人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是符合的。这篇墓志铭如果后世人看了,谁还能辨别其人的贤愚呢?有的人还以墓志铭为依据,把这个人的事迹载入史册,谬种流传,岂不害人非浅。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意思是说史书上的记载,多半都是不真实的,是写书的人美化或丑化了的,不能全信。

【原诗】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须。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乃知青史上,大半亦属诬。

鼠兮鼠兮何足道?有虎有虎当道立

【出处】清·郭庭翕《警捕人之虐》

【鉴赏】这是一首歌行体讽喻诗。揭示了统治者官贪吏虐,逼民为盗的社会黑暗现实,并揭穿了苛政猛于虎的“康乾盛世”的伪善面目。这一首诗的大意是:因灾荒或苛捐杂税的搜刮,百姓无以为生,去偷盗,是不得已的事;官府的捕快,见到百姓就抢掠,敲榨勒索,无所不为,又是为什么呢?世上偷儿,不是很多,而官府的捕快却到处都是,官府的捕快,作贼作盗一点不会受到罚处,过得逍遥快活,而被迫为盗的人,捉到官府却要坐牢、杀头,受尽百般的罪。历来都是官匪勾结,欺压百姓,捕快纵容盗贼的行经却是小患。犹如老鼠的为害而官府纵容捕快为盗,犹如豢养吃人的猛虎一般。老虎吃人,当官的不但不管,反而为虎作伥就像老虎添了翅膀,危害更烈。像老鼠似的小毛贼并不可怕,到处都是猛虎当道横行,百姓如何能生存?豺狼横行的社会必然要倒台的。全诗用浅显明白如话的语言,用鼠和虎比喻民间的盗贼与官府纵容的盗贼,反映清政府标榜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官逼民反,豺狼当道,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当政者坐寇也,失败者,流寇也。历来的官即是盗,比明火执杖的强盗更凶狠,他有上司的明令或他们手中掌握的专政机器,不把百姓当人,肆意地搜刮、抢掠,如有违逆,便捉去坐牢或杀头。这首诗明确地指出了国家的弊政以及官吏的贪污腐化,残害百姓的罪行,这样的政府迟早会倒台的。

【原诗】流民便作贼,迫于不得已;捕人亦作贼,何说以处此?世上流民尚可数,捕人林遍遍官府,捕人安乐流民苦。捕人养贼如养鼠,县官养捕如养虎。虎掠食人官不识,知而故纵虎而翼。鼠兮鼠兮何足道?有虎有虎当道立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酶白眼斜

【出处】清·敦敏《赠曹雪芹》

【鉴赏】作者是曹雪芹的朋友,满州人,曾在锦州做过税务官,又做过右翼宗学总管等职。著作有《懋斋诗钞》。诗中的第一二句:“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港足烟霞。”乾隆二十六年秋天,作者与弟敦诚去北京西郊访曹雪芹。看到西郊青山隐隐,蔚兰深秀,溪水碧绿,清澈见底,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直通到曹雪芹的住处。薜荔和女萝覆盖着简陋的门巷小院。门巷尽管简陋,但在青山绿水、万里烟霞的掩映下,却富有诗情画意。“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描写曹雪芹为了寻诗,常远游,山间的庙里就是他歇足之处。他生活清苦,酷爱饮酒,常常用卖画的钱来偿还酒债。敦敏的《赠雪芹》一诗中曾说“举家食粥酒常赊”。说明晚年的曹雪芹的生活困顿,但也不减他的儒雅风度。“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是描写曹雪芹失意不偶,流落荒僻,他的悲愤狂放,其意味有同于战国时的侠士荆轲和击筑者高渐离在燕市饮酒放歌。曹家原来锦衣玉食的生活,富贵大家的气象,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出现了。“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眼斜。”曹家的衰落给曹雪芹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创痛,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借酒来消愁,在朦朦大醉之后,对庸俗之辈报之以白眼。描写了曹雪芹愤世疾俗的高尚情操。

【原诗】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燕市狂歌悲遏合,豢淮残梦忆繁华。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出处】清·敦诚《寄怀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