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嘴:“但是我不明白的是,您为什么有时会给人一种‘隐士’的感觉呢?我想,是因为您的淡雅和无为吧?平时不太计较得失,显得比较宽宏大度,这给人一种无欲无求的感觉。但是,您对那些‘情报’的掌握是令人吃惊的——有些甚至连平儿都不知道的事儿,您却一清二楚,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要搜集这么多‘情报’呢,难道只是为了娱乐么?对荣府的情况了解得门儿清又是为什么呢?作者对您的评价是‘山中高士’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高’字自是不必说,是公认的。但‘高士’隐居在‘山中’,又是为了什么呢?是在等待时机吗?‘钗于奁内待时飞’是不是表明了您的这种状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不是说明了您是一个不甘寂寞,希望有所作为的人?”
蘅芜君:“唉,希望有作为怎样,无作为又怎样?还不是一样的过庸俗的日子。但那时我虽表现得无为,心中却是想有为的,人在年轻时,谁不想找点事情来做呢?那些真正的山中隐士,其实不也是想着要建功立业,做点事情青史留名么?看那姜子牙垂钓渭水、诸葛亮耕种南阳,胸怀济世之才,岂愿空老于林泉之下?”
论管理之道
快嘴:“嗯,您也是有抱负的山中高士,但您含而不露,却少有看到您意气风发的时候。”
蘅芜君:“协理宁国府时我其实时很用心的,当时凤姐生病,我被王夫人以亲戚的身份请来辅助探春整理这个大家庭。当然,我只不过是辅助探春,但我对治家之道确有着自己的高见。因为我平时对此是颇为留心的,并且早就思考过。不过,我毕竟只是荣府的亲戚,碍于身份,也不好多管闲事。那一次也只不过露了三分的能力,而探春则发挥得比较充分,因此,我之表现虽不像探春那样出彩,却也是颇见实力的,我们两人的才干,也可谓各有千秋。这时的我已很清楚凤姐理家时的弊端,再加上与探春的交流,应该可以说是胸有成竹了。”
快嘴:“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聊一聊你对管理之道的认识。现代有很多人研究你时,都说您是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也都想从您身上汲取管理之道呢。”
蘅芜君:“真的吗?我觉得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我只是胸襟比较大度,处事比较明智,眼光比较长远,为人比较低调,待人很有爱心而已啊!”
快嘴:“哈,这些还不够啊,谁要能具备您刚才说的这几点,那我敢说他绝对是个优秀的领导者。”
蘅芜君:“呵,我也觉得这几点是一个领导者之必备的。做为一个领导者,就一定要胸襟宽阔,头脑睿智,眼光长远,而为人低调,则可以躲开不必要的麻烦,待人有爱心,则可以获得大家的拥戴。”
快嘴:“嗯,您说的这些管理素质和办法特别适合中国式管理。首先说您的大度胸襟,做为富家娇女,您能如此的大方和大度,实在是难能可贵,这是一种天生的平和心性,也是良好教养的结果。您‘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亲,便不以写字为事,只留针衲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体现了您温柔、体贴、懂事、善解人意的一面。而这正是女性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蘅芜君:“呵呵,是的,我是一个早熟又理智,心理也健全的女子。但有些人大约出于偏爱黛玉的原因,把我说成是窃取别人爱情的奸恶之人,其实我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如果把我看得心机太深,仿佛一言一行是都运筹帷幄的大阴谋家,就有点不切实际了。我自己认为我只是一个善于适应环境,并有能力把一些事情处理得完美的小姑娘罢了。”
快嘴:“是的,我觉得您管理有方,处事圆满,还得自于您的博学多识。关于您的才华就不用多说了,在贾府中,文采上能与林黛玉分庭抗礼的,也只有您,但您的知识面之广却是黛玉所不及的。便是惜春画画,您也能说出一大篇见解来。于是在各个方面,您的处事能力都比别人强出一截儿。最重要的是治理家务上的本领,这在大观园的改革中已充分表现出来,您纵观全局,洞察幽微,在细节上修补探春的不足,又能顾全大局,施播恩惠,终落得人人满意。实在不易啊!”
蘅芜君:“嗯,我这人虽然有些方面比别人强,但我其实不爱出头,不喜欢显得自己比别人强,落人话柄。因此我为人力求低调,生活也不尚奢华,以堵众人诽谤之口。”
快嘴:“您生于豪门望族,处于人人都爱挥金如土的环境中,却能具有朴实的生活作风,正彰显了你优雅淡定的个性。一个领导者能做到优雅淡定,其素质自然也相当高了。”
蘅芜君:“优雅淡定是自我的修为,而让别人衷心拥护你,还得用你的诚心和爱心去感化别人,这样你的管理基础才最坚固。”
快嘴:“嗯,所以您生活中能怜贫惜弱,对下人们也‘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也不敢与邢夫人知道,亦恐多心闲话之故耳’。这还并不光表现在对别人财物方面的接济上。从您说话时不使对方难堪的善意上,对别人言语冒犯的宽容和忍耐,都能略窥到一斑。宝玉出家后,您还设身处地为袭人着想,为她谋得一个好的丈夫,从而亦能看出您的美德。”
蘅芜君:“治家要‘和’,而要做到‘和’,就要能和气待人,并为别人着想,解决他们的一些难题,有些事可能是他们很难迈过的槛儿,而对你则可能是举手之劳,那么帮帮他们又有何妨呢?对于让袭人嫁人,唉,自己不幸,又何必让他人也跟着不幸呢,苦痛就让我一人来承受吧。”
快嘴:“贤于宝钗者,世所少见矣!曹公也赞您能‘齐眉举案’,唉,可悲的是他给您安排的命运啊,可叹您一身杰出的才华,高尚的德操,竟过得如此苦悲。可是您也是个坚强的人,不然哪里能挺得过去啊。”
蘅芜君:“嗯,坚强其实也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当时我若不坚强挺下去,贾家岂不要垮下去?我仓促与宝玉成婚后受到冷遇,只好把委屈埋在心中,自己应酬周旋,想办法修复宝玉破碎的心。宝玉出走后,虽‘暗中垂泪,自叹命苦’,却仍能打起精神来过日子,并没有像黛玉一样,动不动萌发死的念头。这都是我心系大家,只身强撑贾家复兴的重担啊。毕竟我们不能只为自己活,也在为他人活,因此,我的坚强,当时也体现了做为贾家领导者的一种责任和意志。”
现实派的管理者
快嘴:“按您的所说,您还是个现实派管理者,您从不做不切实际的梦,只为有可能实现的理想而做着脚踏实地的努力。”
蘅芜君:“可以这么说,与黛玉的超凡脱俗比起来,我是入世的;与黛玉的薄福早夭之相对比,我又是宜夫宜子,宜室宜家的。因为坚强,我有着坚韧的生命力。无论怎样的挫折都不能让我轻言绝望放弃。”
快嘴:“因此曹公在书中用牡丹来暗喻您。您的雍容娴雅,聪明大气,也只有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牡丹才可比拟,您的魅力是可以管理百花,领导群芳的。但个性的完美,也强不过造化这只翻云覆雨的手的拨弄。您嫁给贾宝玉,正应了红颜薄命之说。一个让人分外怜惜的女子,嫁与东风枉自嗟。”
蘅芜君:“这就是命运吧,但我并没有屈服于命运,我没有像宝玉那样逃避,也不像黛玉那样厌世,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我应该做的事都做了,也都做得很好,因此我也无怨无悔。”
快嘴:“您以一颗度己之心度人,爱人之心待人,并且处事明智,眼光敏锐,可爱情、婚姻、命运之多舛,真让人为您叹息啊。”
蘅芜君:“在管理和待人接物上,我的‘一贯正确’给人很深的印象,你看我劝林黛玉不要看《西厢记》都劝得人心服口服,还感激涕零的。在我身边的人也都不知不觉地被我教化了,有一点小毛病就诚惶诚恐的。可气的是宝玉就是不爱我,爱情离我实在太远了。”
快嘴:“但您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其生命质量也相当高,您和现代大企业中的高层女性管理者很相似,爱情不易得,但工作非常棒。若是到了今天,您去大公司上班,恐怕至少弄个金领做做。但在《红楼梦》的环境里,也只好如此了。”
蘅芜君:“是啊,但要是在现代,我相信我会事业爱情双丰收的。而在当时,在王熙凤之后,贾府迫切需要有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治理,而我是最适合的人选。我这人做事是利义兼顾的,所以在当时薛家败落的情景下,虽然我对宝玉不太满意,但我也选择了嫁给宝玉,管理贾府。这样我只选择了事业,放弃了爱情。”
常使英雄泪满襟
快嘴:“您既有理家之才,又有停机之德,这大概是那个时代挑媳妇最重要的两条标准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荣府挑您做媳妇是理所当然,不足为怪的。当年的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随后即出山辅佐刘备,但到最后还是六出岐山出师而未果,终于病死在五丈原上;再说像岳飞,精忠报国,希望能雪‘靖康之耻’,后来却屈死在风波亭上;我想您的情况大概也是这样,在嫁入荣府之前,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在治家方面,定会吸取凤姐和探春的经验教训,荣府应该会有一些起色。可实际上,您纵然是‘高士’,怎奈荣府已至‘末世’,虽倾尽心机‘运筹谋划’,却仍然无法使颓废的败势起死回生,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啊!”
不料,蘅芜君听了我这一番话竟然一动不动,仁立在那一株桂花树下呆呆地出神,那神情真是无比的伤感,显然我这番话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累累伤痕。这位历来被男同胞们视为贤妻的最佳人选,容貌出众、品格端方、性情随和,既有相夫教子的淑慧,又有理财治家的魄力,可谓千古难觅的奇女,是男人最想要的“梦中老婆”,做女人做到这份上,也真是登峰造极了!
蘅芜君安分随和的个性让一向刻薄的黛玉都挑不出毛病。但是朋友之道,贵在相知。与这位端庄稳重的宝姐姐在一起,做什么事都要用冠冕堂皇的东西包装起来真让人累心,也会让人经常迷茫地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人都是因为帮助朋友而感到自己存在的可贵,而和宝钗在一起很可能会让人患自卑症,因为恐怕我们只能接受她的帮助。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观点就给予她这样的评价,从现代社会的眼光来说,很多的职场更需要宝姐姐这样圆通融洽的人来主持大局。
此刻,聪慧的蘅芜君却显得深沉起来、性情蔼然,没人知道她到底在想些什么。而别人怎么说她,她也浑不在意,一如海纳百川,无丝毫的波澜。人们对《红楼梦》有千种评论,而这位宝姐姐却让人有万种猜测,她心田里所涌动的暗流,我想就是神仙也难点得通。
这时天色已近黄昏,而蘅芜君犹如一尊天然的美人雕像一般在桂花树下端庄的纹丝不动,而我却又不知道这时该张嘴跟她说些什么。于是,我想我今天的采访工作是该到此结束了,若回去的太晚了,我恐怕“内人”也会像林妹妹那样酸溜溜地说:哼,见到你“宝姐姐”就忘了家里还有个妹妹了?于是,我打算不惊动她,想一个人悄没声息的溜走。
“唉,快嘴你怎么像做贼似的,招呼不打就逃走呢?”蘅芜君却转过身来对我说。
“这……我见您神思宁静,没敢惊动您……”我结结巴巴地说,唉,真不该不打招呼就走,宝姐姐又何曾对别人失过礼数呢?
“哦呵?是吗?回去吧,回去吧,别回去的晚了你夫人也如林妹妹那样说什么‘见了宝姐姐就忘……’”蘅芜君开着玩笑,挥着手对我说。
“啊哈?内人才不这般小器呢!那我告辞了哈……”我边回答边走,只觉汗颜无地,思忖这宝姐姐真的能察人心思,女中英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