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清代文学大家曹雪芹用十载血泪筑成的文学丰碑,可以说是对中国文学界影响最大的一部书籍。二百多年来,国人爱它近乎痴迷,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红学”文化高潮。但《红楼梦》却不仅仅属于文学,它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人物也形象丰满、才情独具、个性突出,书中的各类内容也一直为后世人热评。
近几年来,这部激荡着滚滚红尘、演绎着恨海情天的奇书又一次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坛课题。它使众多的专家学者如痴如醉的说红解梦,众多“拥林派”、“崇薜派”、“评秦派”也争议得不可开交,还有一部分“凤姐迷”、“惜湘云”、“赞探春”者更是对自己的偶像极为推崇,生怕别人破坏了其在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但是,我们大家到底谁说的准、解得透,以我们的眼光与心理去猜测与探索“红楼”的性灵与背景,是否就能揣摩透作者的本意与匠心?因而,一部“红学”使芸芸众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了人们洗刷性情、陶冶心志的精神宝鉴。
且不论是非对错,不如让我们平心静气地走进“红楼”,走进大观园,用心去感应、去品味它的魅力与内涵。
本书以一名记者在荣、宁国府和大观园中采访的口吻,借着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如宝玉、十二钗、众丫环等的访谈对话,让他们自己说出关于其自身的一些争议和未解之谜,如有关宝玉之真爱和博爱的原因,宝玉之意淫,宝玉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认识,黛玉之吟诗才华得自哪里,宝钗对宝玉之爱的真假,宝钗之冷的缘由,湘云与宝玉的隐晦感情,妙玉与宝玉的未知之缘,妙玉的身份来历,秦可卿的种种谜象等等。
在交谈中,还使他们道出对红楼梦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世事人情的感悟等。其中也有有关为人处世、经营管理、官场斗争、道学伦理、爱情真谛、生活艺术、饮食文化等新颖独特的理念思想亦可为读者所用。
本书的文字和语气也非常适合红楼人物自己的口吻,文风也轻松幽默,写作手法独特,可谓匠心独运,给人们以全新的阅读享受。在清代以来所有品评《红楼梦》的书籍中,本书可谓是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于聊侃品评之间,尽现红楼中之做人、处世、经营、管理、官场、道学、爱情、文化等各式内容,既有文化深度,亦有艺术广度;既有古典风韵,也有现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