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无论儿女大小,是否独立,父母永远都在为儿女着想,为女儿的前途打算。为儿女,父母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但是,当我们到了老年,当我们为儿女力不从心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安安心心地休息一下,规划一下自己的晚年生活呢?
前方买房后方支援
很多老年人刚刚退休,就被儿女买房子的事给忙上了。人到老年,却还要为儿女的房子劳累,老年人要放下这个担子,儿女已经成年,可以让他们独立的自己解决。
面对昂贵且不断攀升的房价,在买房时,年轻一代工薪族仅靠其微薄的工薪甚至无力承担首期房款。于是,不少年轻一代工薪族无奈地向父母伸手寻求帮助。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买房时向父母借钱付首期,剩余房款由自己通过银行按揭慢慢付清。
贷款买房不仅反映了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当下不少青年人再熟悉不过的做法了,他们已然接受了超前消费的观念。但是,一些收入并不高的年轻人,却常常将获取这笔数额颇大费用的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
肖影与父母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张,因为几乎每次打电话回家,话题都要涉及房子,父母总是犹犹豫豫地把话题岔开。肖影也知道,作为工薪阶层的父母经济上并不宽裕,但是,房子是她和男友决定合买的,即使男友出一大部分,自己也要出一小部分钱进行装修。肖影不忍看着男友到处借钱,希望父母能资助一些。
博士毕业的肖影已经28岁,打算明年结婚,所以置房成了她和男友最紧迫而又最犯难的事。男友那边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现在重点落在她这边。而让她为难的是,父母总是支支吾吾,不说有,也不说没有,说让他们看好了房要交钱时再说。肖影和男友早就看中了一套,首付还差4万元,如果肖影这边能借到4万元,他们将拥有这套房子。如果没有这么多,只能凑合着选套位置和户型都差点儿的。
一次打电话回家,母亲接到后马上就说“找你爸有事吧”,转而就把电话转给父亲。肖影有点儿心酸:以前总是和母亲聊得很开心,如今,自己的电话可能已经成了家里的“定时炸弹”,谁都不愿接。
终于谈好了,父亲答应明天把钱汇过来。肖影办的是工商银行的异地卡,存折在父亲那边,银行卡在肖影这边。读书的时候,父亲总是在折子上存,肖影从卡上花。
打完电话后,肖影一方面松了一口气,另一方面开始坐卧不安:是不是为难了父母?究竟能寄多少呢?能不能如愿买那套看中的房子?
恍惚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下午5点多跑到银行,想着这个时候该到账了。看着ATM机器上显示的一连串零,肖影突然有点儿眩晕。赶忙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妈妈告诉她爸爸借钱还没有回来,这时肖影的眼睛湿润了,原来是自己一直在误会父母,原来爸爸妈妈一直在为自己的事情奔波。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窝。”这句俗语道出了许多人想有一套自己的住房的心声。说实话,虽说子女买房,做父母的支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应该量力而行。如果自己经济收入和储蓄窘迫,仍不顾一切地为儿女买房,那么就会使自己的生活出现困难。一旦自己有个病痛什么的急需用钱时,就只有干瞪眼了。
的确,现在房价甚高。年轻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积蓄不多,如果没有父母的资助、支持,要想独自买房,几乎不可能。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父母求援。在此关键时刻,很多做父母的也只好咬紧牙关,解囊相助。
不过,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这不,老邓最近就遇上了烦心事。
老邓有一儿一女。前几年,女儿结婚后要买房,找老邓诉苦。老邓不仅掏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还借了两万元,共“借”给女儿十万元。可最近,老邓的儿子也准备要买房结婚,又希望老邓能支援一下。老邓哪里还有钱支援,只好找女儿还钱,可女儿也拿不出那么多钱还老邓。一来二去,女儿怨父亲小气,儿子怨父亲一碗水端不平,现在老邓真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人到老年的时候,理应安度晚年,高高兴兴过日子,快快乐乐享清福,总不能忙忙碌碌一辈子,辛辛苦苦给子女当牛做马。
如果子女购买宽敞舒适的高级商品房,价值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子女又没有那个能耐,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完全依靠父母来承担,可想而知,不知猴年马月能还清买房债务,当父母的累死累活最终没有好的结果,这样又何苦呢?
与其那样,应让子女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自我积累,根据财力,量体裁衣,愿买什么房就买什么房,多宽多大,什么标准,什么规格,让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去定,做父母的出谋划策,也算尽了父母之责。
都说“父母想儿女,是路一样长”,为人父母总是在为孩子操劳着,担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担心孩子功课如何,担心孩子是否学坏,儿女长大了还要担心他们的婚姻嫁娶。老年人买房,除了炒房投资,或是换大居室外,大多还是为了儿女打算。有的老年人想起自己当初单位宿舍里的就简婚房,或是公公婆婆小叔小姑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往昔岁月,给儿女买房结婚,成了大多数父母的心愿。家底殷实的父母,会给孩子买大套的新房;条件一般的父母,也会省吃俭用地存下一笔钱,作为儿女买房的后备储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谁都想有个家,哪怕只是一个不大的地方。但要想有个家,必须有房,而且是属于自己的房子。因此,成为“有房一族”,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一个重要而沉甸甸的向往,也是结婚的前提条件。
儿女安家置业,购买市场商品房,好赖一套三居室住房少说也要几十万元。子女刚成家立业,积累不多,父母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伸出援助之手,也是人之常情。
张女士的儿子去年大学刚毕业,说到结婚其实也还早。不过作为母亲,张女士老早就为儿子买婚房的事操起心来了。
房价一年年地往上涨,张女士心里琢磨着早点把房子买好,可以省了这份心。就怕过几年儿子处好对象了,要买房结婚时,房价高得无处着手,所以尽早打算也好。张女士早几年的时候,她和丈夫就有这个打算了。“当初买现在住的××花园时,就打算买两套的,一套自己住,一套给儿子。不过那个时候还吃不准房价走势,再加上一时间买两套房子,在经济上也是挺紧的,就只买了一套。现在想想就有点后悔了。”
后来,看着房价一个劲地往上涨,张女士心里急了,开始到处看房子,看到户型和小区环境有特别喜欢的,就赶紧叫儿子去看,最后买了一套136平方米的房子,算下来也要70几万元,着实也不便宜。“幸好还有公积金,按揭买房,首付30%,然后分15年还清。”
“有余钱放在银行里,其实还不如给孩子买房子,而且房子增值的空间大,买好了我心里也踏实。现在他还没成家,那房子我打算租出去,加上他自己也工作了,一家三口一起还贷,压力也不是特别大。”房子买了,张女士心里也踏实多了。
“现在的物价多贵啊!我们当父母的不支持一下孩子,他们怎么有能力买房子哦,孩子买房子我们当然要支持,尽到我们的最大努力吧!”陈女士是一名公务员,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两年,月工资1200元左右。
儿子和女朋友准备结婚,买房子就是第一件大事,靠他们那点工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买得起新房子。所以,陈女士和丈夫决定给儿子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他们拿出20万元付首付和装修,余下的20万元办了20年按揭,由孩子们每个月从工资里扣。“我们凑的这20万是我们老两口存了半辈子的积蓄,有一部分还是借的,但是为了孩子嘛,值得!”陈女士支出这笔钱似乎特乐意。
“我们并不是不想支持孩子买房子,可这些年为了支持孩子读书、找工作,家里已是‘财政赤字’,倒欠了1万多元钱,所以孩子要买房子我们是无能为力,支持不了。”刘阿姨的丈夫是一家钢铁企业的工人,她则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菜,去年大儿子结婚买房时她们就没有支持,儿子自己贷款买了一套二手房。
如果有钱当然愿意给孩子多些支持,但是就很多工薪阶层的人来说,不仅要养孩子还要赡养老人,等孩子们成年了踏入社会了,自己的身体和金钱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来给儿女们买房子呢?所以,儿女们结婚买房可以适当地支援,但是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要为难自己。
子女买房,作为父母给他们作参考提意见是应该的,但是对经济上的支援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一心只想着儿女,而不考虑自己的处境。父母把孩子养大成人,供他们念书直到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义务和责任已经尽到了,踏入社会后一切都要靠他们自己的能力。
老大无奈成房奴
有一处自己的房子是多少人的目标与理想,在房价日益升高的今天,买房子成了很多人的头等大事,既然是头等大事了,那可马虎不得,于是乎,想房、看房、选房、买房、卖房、抢房等等众生故事便上演了,特别是好多退休的老人也加入这个行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大多不是为自己买房,而是为了儿女奔波的。
随着房价的疯涨,“房奴”也成了时下的流行词。但“房奴”一词一般是用来形容年轻人的,而现在也流行到了一些老年人的身上。
自打老张的儿子买了房子以后,老张就没了自己的时间,几个棋友常唠叨:老张啊,什么时候不当房奴了,和我们几个老哥下一盘。
老张的儿子大学毕业两年,自己还没有多少积蓄,但考虑到房价的上涨,将来到了结婚的时候也得买房,于是就跟老张商量着买房。老张爱子心切,拿出了自己一辈子积攒下来的养老钱,还向亲友借了好几万才凑齐首付给儿子买了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
房子装修的时候老张每天都要监督装修进度,时不时还要当跑腿儿买这买那。在这当中,老张不幸擦伤了胳膊,边养伤还要边做“监工”,那道伤现在还很显眼。房子装修完毕,出于健康考虑,儿子决定过段时间再入住。
老张只好继续天天去照看,偶尔还会在“恶劣”的环境里过夜。自打被儿子的房子“捆”住后,老张就没了自己的时间。
为分担儿子的压力,老张去人才市场找工作,目标职位是工厂门卫、仓库保管。好不容易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现在为了房子老张又开始上班了。年过半百的老张也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奴”一族。
时下,买房动辄就是数十万元的支出,对普通家庭来说都难以承受。老人掏出毕生储蓄来为子女买房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也要让子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能让子女们成为“啃老”一族,也不要让自己成为“老年房奴”。
老年人要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人到老年难免会面临着身体、疾病等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很多老年人的支出或者潜在开销都非常庞大,倘若再加上给子女买房这样的大事情,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子女当自强,老人应该正确地看待这一点!
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单纯靠自己工作5~7年的收入,很难支付买房的首付。因此,很多退休后的父母为了儿女们买房而成为了房奴一族。
老人替子女买房付首付,积蓄毕竟有限,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扔”进房子里去,老人也应该自己有些“活钱”防老,虽然有病有灾子女不会不管,但靠自己还是最管用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是第一步的。所以子女在买房的时候,父母可以在精神上给予鼓励与关心,在经济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具体处理。
作为父母完全没必要因为儿女们买房而四处奔波。不要只是一味地设身处地地为儿女考虑,而要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不要一味地依靠父母。父母们含辛茹苦地养育了儿女,不要再为了儿女们往后的安逸却把自己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全部抛开。
老年人因为年龄的特殊性,替儿女购房时一定要考虑手头的现状,不能看现在的收入不错,就可以大力投入,为儿女购置一套面积大一点,地方好一点的房子。要知道,老年人现在的收入,不能代表5年、10年后还有这么多收入。另外,按照老人一贯“水往下流”的做法,有钱就补贴儿女、甚至孙辈,所以,老年人为儿女购房,需考虑的是先预留一部分资金,以补贴自己往后的生活,作为生活基金,确保以后生活无忧。
儿女离婚房归谁
老年人给儿女买房结婚,由于房子是婚前购买,这些一旦在儿女离婚时,就碰到了财产分割的问题,这样由父母在子女婚前购买的房产,属于子女个人还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着实让很多人费了一番脑筋,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时下父母资助子女买房的情况十分普遍。年轻人购房遇到困难,父母尽其所能施以援手,本是殷殷亲情,但一定要注意不要为此赔上自己的老窝、老本。老李的前车之鉴值得大家思考。
儿子小李结婚后一时冲动付了新房的订金,静下心来一盘算才发现,仅靠自己的能力连首付都无法支付,于是找到父亲求援。爱子心切的老李和妻子拿出全部积蓄帮儿子付了首期。接着装潢又是个难题,小李本想向朋友借钱装修,但直到第二年资金也没到位,小李夫妻只好再次求助父母,希望老人能和小夫妻一同生活,把老房变卖的钱用作新房装修。眼睁睁看着儿子、儿媳束手无策,好好的房子空在那里,老两口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卖了老房,抛了股票,提了存款,把老窝、老本都贴到了儿子的新房上。
一同迁入新居,婆媳关系融洽,确实安稳了一段日子。只要婆媳之间没矛盾,一家人住在一起也挺好,老李夫妇这么想。哪料小李突然有了外遇,直接导致了夫妻感情破裂。协议离婚时小李把房子的产权全部转让给妻子小吴。后小吴起诉要求明确产权,老人应迁出该房屋。这下老夫妻俩呆住了,一起出资买房、出钱装修,最后房子没有自己的份,老房也卖了,难道要流落街头?还好,老李保留了儿子出具的借条及部分装潢付款凭证。
经审理,法院认为,虽然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子女结婚购房的出资可以视为对子女及其配偶的赠与,但从房屋出资来源及占有使用情况分析,单纯赠与并不是老李夫妇的真实意思,房屋应由小吴和老李夫妇共有,最后依据可证明的出资情况判决小吴拥有60%的产权份额,老李夫妇拥有40%的产权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