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6989700000021

第21章 秦文(3)

颜斶说齐王《战国策》

【导读】

本篇选自《战国策·齐策》,表现了颜斶(chù)不畏权势,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颜硒也成为传统之人的典范。

文章以对话展开波澜起伏的情节,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风貌。一揭幕便以”斶前“、”王前“两句简短对话,把剧烈的矛盾冲突显示在读者眼前。紧接着是颜斶寸步不让地与齐王论辩,针锋相对地舌战齐国群臣。齐王终于为颜斶所折服,欲以丰厚爵禄笼络,而被颜谢绝。尾声”归真反璞“,余韵回荡。颜斶自重、自尊而超逸不俗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晚食当肉、安步当车、清静贞正以自虞等,常为安贫乐道的后世文人所效法。

齐宣王见颜斶[1],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周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2]。“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3],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4]。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5],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6]。“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7]。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8],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9]。“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10],则终身不辱。“

【注释】

[1]齐宣王,齐威王之子,约公元前319至前301年在位。颜斶(chú):齐国隐士。[2]趋:接近,重视。[3]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谥惠,柳下为其食邑。春秋著名贤士,鲁国大臣。垄:坟墓。[4]病:辱。[5]太牢:牢,祭祀用的牺牲。这里指馔肴丰盛美味。[6]丽都:华美。[7]大璞:玉的本质。璞,未雕琢的玉。[8]遂:遂愿,称心。[9]虞:同”娱“。[10]反:同”返“,回归。璞:一作”朴“。

【译文】

齐宣王会见颜斶,说:”颜斶过来!“颜斶也说道:”大王过来!“齐王很不高兴。侍奉齐王的大臣们说:”大王,是一国君主。你颜斶,只是臣民。大王说’颜斶过来‘,你说’大王过来‘,难道可以这样吗?“颜斶答道:”我上前是趋附权势,大王过来是礼贤下士。与其使我趋炎附势,倒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

齐王气得脸上变色,责问道:”是我做国君的尊贵呢,还是你这样的士人高贵?“颜斶答道:”士贵重,做国君的并不贵重。“齐王问道:”有什么道理吗?“颜躅道:”有。从前秦国攻打齐国时,下令说:’有谁胆敢在柳下季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的,定杀不饶。‘同时还有一道命令道:’有谁能斩得齐王头颅的,封万户侯,赏赐黄金千镒。‘由此看来,活着的国君脑袋,还比不上已死贤士的坟墓啊!“

齐宣王说:”啊,君子怎么可以欺侮呀!我是在自讨没趣罢了。真心希望颜先生收我作学生。今后先生与我同游共处,吃的一定是美馔佳肴,外出一定是以车代步,并让先生的妻儿个个穿着华丽。“颜斶谢绝告辞道:”玉产于山中,一经雕琢也就受到损伤,这并不是说经过雕琢就不宝贵,而是玉的天然本质被破坏了。士生活在边远田野,一旦被推荐做了官,他的地位并不是不尊贵,而是他原本作为士的精神面貌没法保持了。我情愿回归山林,肚饥而食,无论什么都像吃肉一样有滋味;安闲散步,就像乘车一样舒适;不做官便不会获罪,也可算是富贵;内心纯洁行为正直,正可自得其乐。“于是向齐王拜了两拜,辞别而去。

君子评论道:”颜斶懂得知足常乐的真谛了!他保持本来的精神品质而归隐,犹如璞玉还藏山中,也就终身不会遭受侮辱了。“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导读】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时代,养士之风大盛。齐国的孟尝君门下就有食客三千,既有鸡鸣狗盗之辈,也有像冯谖这样的奇士。冯谖三弹剑铗,长歌牢骚,孟尝君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为报知遇之恩,冯谖为孟尝君设计经营”三窟“:一是焚券市义,在孟尝君封邑薛地当众烧毁债券,赢得人心;二是利用魏王抬高孟尝君身价,巩固其地位;三是请齐王立宗庙于薛,使薛地有重兵把守,孟尝君也就无后顾之忧。有此”三窟“,孟尝君可以高枕无忧了。

文章善于蓄势储能,迭造悬念,以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手法,使全文波澜层出,姿态横生。成语”狡兔三窟“、”高枕无忧“即出于此文。

齐人有冯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1],愿寄食门下[2]。孟尝君曰:”客何好[3]?“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4]。“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5]。居有顷[6],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7]归来乎[8]!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9],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10],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B11]?“冯煖署曰[B12]:”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B13],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B14]?“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赴,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B15],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B16]。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B17],因而贾利之[B18]。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B19],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B20]:”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B21]。孟尝君顾谓冯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B22],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B23],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B24]。“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B25],文车二驷[B26],服剑一[B27],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B28],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B29]。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B30],冯煖之计也。

【注释】

[1]属;同“嘱”,托告,致意。孟尝君:田文,齐威王之孙,时任齐相。他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均礼贤下士,有门客三千,人称“战国四公子”。[2]寄食:依附他人吃饭。[3]好(hào):爱好。[4]诺:答应声。[5]食(sì);通“饲”,拿食物给人吃。草具:粗劣的饭食。[6]有顷:形容时间短。[7]铗(jiá):剑把,这里指剑。[8]来、乎:皆为句末语助词,无义,连用以加强语气。[9]记:账册之类簿籍。[10]计会(kuài):即会计。[B11]责:同“债”。[B12]署:签名。[B13]愦:昏乱。[B14]市:买。反:同“返”。[B15]疾:迅速。[B16]下陈:指堂下陈放礼品、站立婢妾的地方。[B17]拊:同“抚”。子其民:把人民当作自己子女来对待。子,用作动词。[B18]贾(gǔ):商贾。[B19]说:同“悦”。[B20]齐王:指齐滑王,约公元前300-前284年在位。[B21]终曰:一作“正日”,一整天。[B22]梁:即魏国。[B23]上位:最高官职,指宰相。[B24]其:语助词,表推测。[B25]太傅:高级职官名。赍(jī):携带。[B26]文:通“纹”,花纹。[B27]服剑:这里指齐王自佩的剑。服,佩。[B28]不祥:不幸,不吉。[B29]立宗庙于薛:盂尝君与齐王同宗,在薛建宗庙设祭器,目的是使齐王重视并保护薛邑,盂尝君的政治地位也就更加巩固。[B30]纤介:细丝与草芥,形容细微。

【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就让人告诉孟尝君,想在他门下做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答道:“他没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什么本领?”答道:“他没什么本领。”孟尝君笑了笑,答应收留他,说:“好吧。”那些子下人以为孟尝君轻视冯煖,就给他吃粗劣的食物。过不多久,冯煖身靠庭柱敲敲佩剑,唱道:“长剑呵,咱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呀。”底下人把这事报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吃鱼,比照一般门客的膳食标准。”过不多久,冯煖又敲弹他的剑,唱道:“长剑呵,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子乘呀。”那些底下人都笑话他,把这情况报告上去。盂尝君说:“给他备车,比照车客的待遇。”于是冯煖坐上他的车子,举着他的剑,到他的朋友家里拜访,说:“孟尝君把我当上客看待。”此后没多久,冯煖就又敲弹他的佩剑,唱道:“长剑呵,咱们回去吧!没什么可以拿来养家呀。”底下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知道了,就问道:“冯公有亲人吗?”回答说:“有个老母亲。”孟尝君派人供给冯母吃的用的,不让短缺。从这时起,冯煖就不再唱了。

后来有一天孟尝君出示簿籍,询问家中众位门客:“哪位熟悉会计,能为我田文到薛邑收债?”冯煖写了个“能”字,并署了名。孟尝君对此感到很奇怪,问道:“这是哪一位啊?”下面人回答说:“就是唱’长剑回去‘的那位。”盂尝君笑道:“这位客人果然是有才干的,我怠慢他了,还未与他见过面呢。”相请之下见了面,孟尝君向他致歉道:“我被琐碎事务弄得疲惫不堪,被烦恼搞得心昏意乱,而我生性懦弱笨拙,整日处理国家事务,对先生多有得罪。先生不计较,愿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债吗?”冯煖道:“愿意。”于是套好马车,整理好行装,带上债券契约准备启程,临行告别时问道:“债收完后,买些什么带回来?”孟尝君道:“看我家缺少的东西买吧。”冯煖赶车来到薛邑,让地方官吏召集所有应该还债的百姓,都来合验债券。债券全部合验完毕,冯煖站起身,假托盂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众百姓,于是当众烧毁所有的债券。民众欢呼万岁。冯煖驱车马不停蹄赶回齐都,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冯煖这么快回来深感惊讶,就穿戴整齐出来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来得这幺快?”冯煖答道:“收完了。”“用这些钱买了什么回来?”冯煖答道:“您说’看我家缺少的买。‘我暗想,您宫中积满奇珍异宝,畜栏里养满猎犬骏马,后宫内住满佳丽美人,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下已为您买了’义‘。”盂尝君说:“买义是怎么回事呢?”冯煖说:“现在您拥有的封邑是小小的薛,您不把那里百姓当自己子女一般爱抚,所以才会像商人那样向他们放债渔利。我擅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赏给众百姓,就地烧毁那些债券,百姓因此欢呼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啊。”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说:“是嘛,先生算了吧!”过了一年,齐涽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把先王的大臣用作自己的臣下。”孟尝君只好到封邑薛去,在距离薛邑百里开外的地方,百姓扶老携幼,早已在路上恭候了一整天,迎接他到来。孟尝君回头看着冯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终于见到了。”冯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洞穴,仅能免于一死罢了。如今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为您再开凿两个’洞穴‘。”孟尝君就给了冯煖五十驾车马,五百斤黄金,让他西行访问梁国,对梁惠王说:“齐国放逐了他的大臣孟尝君到诸侯国去,诸侯中谁先迎接起用他的,就能国富兵强。”于是梁惠王就空出相位,把原来的宰相调任为上将军,派遣使臣,带着千斤黄金,百驾车马,前去聘请孟尝君。冯煖驱车抢先回来告诫孟尝君说:“千斤黄金,是极贵重的礼物;百驾车马,是垣赫的使者。齐王该听到这一消息,知道梁王对您的重视了。”梁国的使者往返多次,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往。齐王得知了这些情况,君臣上下惊恐不安。于是齐王派太傅带了千斤黄金、两辆四匹马拉的彩饰车驾、一柄齐王自佩的宝剑,并以专函向孟尝君致歉道:“我没福气,受到忤逆祖宗神灵的祸祟惩罚,被逢迎拍马的小人蒙蔽,因此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为我效力的,希望您看在先王宗庙的份上,暂且回国来治理万民好吗?”冯煖告诫孟尝君道:“希望您向齐王请求取得先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庙。”宗庙建成了,冯煖回来报告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经筑成,您不妨高枕安卧,放心享乐吧。”孟尝君做了几十年宰相,没有遭受丝毫灾祸,这全靠冯煖的谋划。

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

【导读】

本篇选自《战国策·齐策》。赵威后是战国后期赵惠文王后。惠文王卒,其子孝成王新立,赵威后以太后身份执政。本文所写之事即发生于此时。

赵威后对齐使的七次连珠式发问,贯通了全文中心脉络。前三问着眼于社会经济基础,后四问婉转批评齐国政治现状,自始至终体现出赵威后所持君轻民贵、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维护封建伦理和统治秩序的立场。在《战国策》写及的女政治家中,赵威后堪称最有光彩的一位。

全文章法句式寓变化于严整。七次发问,一气呵成。每问既扣主旨,又各有侧重。或正面设问,或反诘责难,或有问有答,或自问自答,无不辞婉意庄,转接自然,言出理随,气势充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1]。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2],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3]?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4],恤孤独,振困穷[5],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6],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7]?撤其环填,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8]?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注释】

[1]齐王:名建,齐襄王之子。问:聘问,当时诸侯间一种礼节性交往。[2]处士:指有才能而隐居不仕者。[3]不业:不使他成就功业。[4]鳏(guān):年老无妻者。[5]振:同“赈”,救济。[6]息:滋生养育。[7]北宫:复姓。婴儿子:人名。[8]於(yū)陵:齐邑名,位今山东长山县西南。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