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扎克伯格:做天下最酷的生意
6987800000008

第8章 成功没有捷径,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3)

我们在前一节讲到一万个小时天才理论。一万个小时,这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字,别忘了这是成就世界级别顶尖高手所需要的时间。事实上,即便我们在某一项主题上只花两年时间,只要我们把这时间积极利用起来,我们所得到的改变就可能是改头换面式的。

如果说,主题事件能够吸附零零碎碎的时间,那么专注的态度将使大块的时间不被稀释,这是高效学习的两个重要习惯。这两种习惯是真正的天梯,将我们一点一点地运往高及云天的目的地。

进入领域中心,将自己置于一个正确的环境

2004年的夏天,扎克伯格搬到了加州的帕洛阿尔托市。他租下了一套有4间卧室的平房,还说动莫斯科维茨和他一起走。莫斯科维茨是扎克伯格在哈佛的室友,也是他的合作伙伴,参与部分管理Facebook每天的运行,扎克向他承诺,莫斯科维茨去加州,可以获得更高的酬劳。其他人也被扎克用类似方法“哄”到了加州。

扎克伯格选定帕洛阿尔托,有许多理由,比如他高中时的朋友亚当·德安杰罗在加州理工大学,但最重要的理由是,那里是科研技术的希望之乡,扎克说,“帕洛阿尔托有点像个圣地,所有的应用科技都发源于那里,所以我喜欢那里,我想去探个究竟。”

在帕洛阿尔托的那栋带游泳池的屋子里,扎克伯格和他的4个哈佛同学开始了Facebook最初的试航之旅。那里实在不像是办公室,更像一个大学宿舍。男生们每天起得很晚,一般到中午才走进餐厅,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扎克伯格起得更晚,他几乎都是下午才进入餐厅。餐桌上高高地堆着电脑、线缆、调制解调器,还见缝插针地挤满了罐头、水杯和一些垃圾,在拥挤成一团糟的餐厅里,安坐着5个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不过,一旦进入工作,他们的安静和专注却和屋子里的紊乱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孩们各自忙碌着,整个房间鸦雀无声。

有时候,会有好奇的访客前来探看Facebook的成员,他们会为这些邋遢王子们的自信感到震惊。即使暑假时期,大学生离校,Facebook流量下降的时候,Facebook成员的自信也没有受到稍稍打击,一位访客惊异地说,“即使还在夏季,当时他们讲话的口气就像已经知道秋季会发生什么,他们觉得自己的网站是世上最棒的,而且它会压倒一切。”这位访客强调,Facebook成员始终在使用“压倒这个词”,他们相信Facebook会压倒所有对手。

访客们开始将这种自信当成哈佛大学学子固有的傲气,随着返校期网站流量的激增,他们不得不相信,Facebook成员的自信是有底气的。这种底气源于扎克伯格的明智抉择,肖恩·帕克这样形容过扎克伯格的决策能力,“一家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在脑海中有一棵决策树--如果它在这里生长,我们就向这个方向走,而如果它在这里绝迹,我们就往另一条路去。马克凭本能做到了这一点。”

凭着这颗决策树,扎克伯格把试航的Facebook引到了适宜的水域。在帕洛阿尔托,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科技之乡的学术氛围,还为Facebook建立了一个快速反馈圈。离住处1.5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斯坦福大学。Facebook有一项服务,就是只针对一个学校的用户发布广告,扎克伯格就利用这个服务,向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宣布他们的聚会。学生们看到“Facebook在办派对”的广告,就闻风而去。在房屋的池塘边,Facebook的男生和斯坦福学校的学生经常一边烤牛排,一边谈天说地。极大地享受青春聚会的快乐的同时,Facebook成员也及时听到产品反馈,保证这只航船在初试水的时候,准确了解行情风向,免于沉船之险。将自己置于一个正确的环境,到底有多重要?米开朗琪罗是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但他年轻时却和美奇第家族的头面人物有过长时期的接触,美奇第家族对他的才能和激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使后来的雇佣关系成为可能。伊萨克·牛顿是一个性情孤僻的人,动不动就与人起争执,但他却博得了剑桥大学导师的认可,获得了该校的终身教授职位,这使他后来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投身于科研工作。

任何人都无法离开环境而生存,环境就像看不见的刀锋,大砍大削地将一个人雕琢成型,它不是促进一个人,就是拖累一个人,少有中庸的情况。在改变自我的路上,有很多问题看起来是属于人的,却经常都是有关外界环境的。正确的环境就像上行电梯,即便你不挪步,也会带你步步向上,相反,错误的环境就是下行电梯,你竭力向上累到气喘如牛,却总难如意。

要将自我的积极改变巩固下来,我们就需要将自己置于正确的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是广义的环境,既指文化环境,也指行业环境。

社会学家皮埃尔·包迪尔认为,“文化资本”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拥有这种资源的人,就具备了环境的优势。你也许含着金钥匙出生,生在富有的家庭,从小就可以接近好学校、好导师、好教练,这固然是一种巨大的优势。但是,假若你生来不具备这种优势也不必气馁,因为你可以为自己创造这种优势,而强大的自主能力却是那些命运的宠儿所不具备的。文化环境的内涵是广泛的,它包括有意义的图书、充满激励的交流、可供学习的典范、来自他人的交流、有用的社会关系等。

若要分辨哪些环境是具备了以上要素的环境,可以观测人潮的流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涌向意大利,公元9世纪时期的人们来唐朝留学。文化中心城市,之所以具有强劲的吸引力,皆因它们具备上述文化环境的优势。即便不能去往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我们依然可以去相对较小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即便这种城市也无法前往,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网络进入这种文化环境。书讯、志同道合的网友、主题明确的论坛,都是我们可以经由网络获得的。

如果说文化环境是自我成就的大环境,那么行业环境则是与我们更加息息相关的环境。任何环境总是围绕着某一个目的而展开的,当你漫无目标的时候,你所面对的环境也是散漫的,任何方向的一点动向都会吸引你的注意力,在网上不知不觉地浏览了半天,真正得到的收获可能为零,好多高智商的人就在漫无目的的游荡之中,耗光了生命力。因此,要想进入一个行业,你必须先为自己设定目标--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目标确定之后,你关注的范围、关注的内容,就会有明显的不同。首先,你会系统了解这个行业的历史,对这个行业获取整体了解,你会查阅所有需要的信息,你会向行业内人士了解行业情况,你会跟踪关键数字,了解行业趋势,而后,你将找出本行业的领头羊,找出自己与他之间的差距,并以弥补差距为目的,构建你的学习计划。

人的思维容易走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你要不时地抬起头来,了解行业趋势,了解最新动向,检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问一问自己,它是否与当前形势脱轨?它是否正在帮你向目标接近?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

在进入领域的过程中,接触业内人士是最有效的途径,这就是为什么个性孤僻如米开朗琪罗和牛顿,也需要业内人士的承认。有些人固然非常博学,但他们无法与行业中的重要人物接触,他们在事业形成期就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忽视和回避,缺少上升所急需的推动力。

扎克伯格是一个对自身处境极为敏感的人,他也很善于调整自己与环境相契,如果我们没有在这里讲述他是如何进入领域中心的,那是因为他原本就处于领域中心,从小对计算机的热爱,使他从一开始就浸淫在日后使他绽放光彩的那个领域。即便如此,敏于和环境相谐,也是他的天性之一,把雏形期的公司搬到帕诺阿尔泰,为的就是寻找最适宜的环境,孵化最受欢迎的产品。

有时候,我们需要调整自己与环境相适应,有时候,我们又需要创造环境促进自己向前,如何辨识二者,是一件永远都需要学习的事情,但至少有一点我们需要意识到,永远都不要把自己的处境认为理所当然,不要任由惰性粘滞住改变的步伐,永远地让生命处于主动的状态,做一个引领生活而非跟随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