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扎克伯格:做天下最酷的生意
6987800000016

第16章 把创意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实现出来(2)

研究表明,40%的忧虑是永远不会发生的事,30%的忧虑是已经发生,或已经太久远而难以改变的事,22%的忧虑是琐碎细小的事,4%的忧虑是无法改变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96%的忧虑都是没有必要的,而剩下4%的同样无法改变现状,这就是说,100%的忧虑都毫无价值。还是马克·吐温这样在年老的时候回顾忧虑的愚蠢:“我很老了,这一生我曾经为很多事情忧虑,但大多数忧虑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如果你抛开忧虑,轻轻松松地生活,你就不会为了躲避无谓的担心而躲避在拖延这个避难所里。拖延,让你不明白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让你在怎样安排时间的问题上向人撒谎,让你把内心的挣扎隐藏起来。它使你远离诚信的感觉,生活在不安之中。放弃错误的自我价值感,不将失败的事与失败的人等同起来,你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你所希望或你认为的样子来接受自己。全然地接受自己,依然是健康生活的唯一基础,多少弊病都滋生于对自己的不接受。接受自己的缺陷、创痛和伤疤,接受自己的所有现实并恰当地对待它。如此你就能够摆脱拖延,生活得更加踏实。

说到拖延的第二个原因--不愿意被委派任务,拖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的独立宣言,拖延者试图通过拖延来告诉人们,“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我没有必要按照你们的规定或要求来行事。”他们利用拖延来抵制被控制,来保有独立的个体感。

在这里,自我价值感就建立在个体独立感上。不过,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这种自我价值观的弊端:如果你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不让别人左右你上面,那么每一次和人打交道都将变成一场捍卫自我的战争。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要做出妥协,如果每一次妥协都是对个体独立感的威胁,那么你的自我价值感将始终处于岌岌可危的处境中。为了确保你的自我价值感,无论遭遇谁,在什么场合,你的大脑或许一直在评估,谁更强势,谁处于控制地位,你将随时反抗权威,为每一件事情而争执,以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

你越是抗拒,就越是被排斥在世界的边缘,你越是控制,就越是难以掌控好自己的生活,因为你在抗拒的同时也错失了很多机会,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比如拖延,就作为保护你的一种间接方式。拖延相当于不合作,而合作相当于投降,配合别人的规矩、答应别人的要求,都让人感觉自己在向对方投降,你忽略了自己的需求,陷入为抗拒而抗拒的不利环境。在有些事情上,选择遵从对方原本是对你有利的,但为了取得控制权,阻碍别人成为你关注的重心超过了其他考虑,包括超过得到自己想要的,抗拒别人最终成了抗拒自己。

心理学家指出,一些拖延者全身心专注于击败其他人,以至于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不想做别人让他们做的事情。

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心理学家建议,拖延者要尽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以同情和友善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别人。无论什么事情什么处境,让你心生恐惧或愤怒,只要你能够正确对待它们,就不会陷入拖延的泥沼。下一次想要拖延的时候,要透视一下自己的心理,了解拖延背后隐藏的情绪,让自己面对这些情绪,变得富有同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发展出跟以前不一样的自我关系,你的整个自我会以更加完整而协调的方式进入良性循环,你将变得更有弹性、更容易适应环境,更加能量充沛,成为拖延者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

拖延症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注意力分散、冲动和躁动不安。它指的不是我们时不时都会经历到的那种注意力分散,而是指不能专注、融入一件事情。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的根本问题是一个人没有抑制能力,一个不能抑制自己的人会成为冲动的牺牲品。因为正是抑制,使我们能够控制即时反应,聚拢精力,跨越一个一个的难关,正是抑制,使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暴力倾向,也正是这种抑制,使我们感觉到自己不是情绪的奴隶,可以自由选择。心理学家分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人,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感知时间。他们感知的时间流逝速度比别人慢,就他们的主观感受来说,他们做成一件事情要比他们预期的花费更长时间,这使他们很快就感到挫败和不耐烦。同时,由于无法正确定位时间,他们对即将到来的事情缺乏概念,看不到事件的发展,不免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事情上,更倾向于满足眼下的需求,而忽视长期的利益,在一些令自己感觉舒服是事情中游弋,忘了回来做正事,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开小差中度过。

对时间感的错认,使这些人在一个又一个人生危机中颠簸不定,在提高受教育程度、储蓄、健康保持等事情上会碰到问题,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人,要多多提醒自己想想将来那些重要的事情,让自己明白,今天的所作所为和将来的结果紧密相关。这样,他们就能够抑制住满足当下欲望的冲动,把精力放在有建设性的事情上。

拖延的最后一个原因是,目标和酬劳遥不可及,使人们逐渐丧失追逐它的欲望。行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发现,当一个目标达到的时间设定在很远的将来,那么它就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从而使这件事情看上去没有那么重要。相反,一些时间很近的目标会让人感觉更加清晰而紧迫,所以人们会急于做即时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他们把这种情况称为“未来折扣。”

对付“未来折扣”的一个对策是,把长远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短期的目标,直至分解为与当下息息相关的目标。此外,适时的奖励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有效激励,当然,奖励的大小与实现目标的大小最好一致。

在心理学家们看来,拖延是一个避难所,是我们躲避内心压力、不适、恐惧、焦虑等情绪的避难所,与其警示自己不要拖延,不如对那些导致拖延的情绪投注以关注的目光。如此,我们就能够觉知自己的情绪,并以一种友善的态度去观察它,理解它,了解拖延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对情绪加以疏导和改善,这样我们就不用用拖延来掩饰这些情绪。

另外,无论我们在情绪上有多大的压力,无论我们有多么疲惫和繁忙,我们总能够拿出一点时间来做事。别忘了,我们所碰到的困难,那些不拖延的人也碰到过,但他们就没有在借口的大伞下睡觉。与其任凭借口把自己带进泥沼,不如不去理睬这些借口,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多走几步,常人就走向卓越

如今,Facebook在硅谷出尽风头,还被华尔街视为未来互联网的吸金器,当仁不让地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骄子。它的地位看起来如此稳固,以至于人们会暂时地忘记,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成败虽然有云泥之别,却也不过转换于一念之间。Facebook成功了,和Facebook同类的Friendster却失败了,永远地没入了历史的黑暗,没有多少人记得在遥远的社交网络国度里,Friendster一度雄踞着霸主的地位,并承载着成为Google第二的期待。

如果把成功视为不断向前的行程,Friendster只是少走了那么一步,就跌进失败的缝隙。时间回溯到2002年,Friendster的创办者乔纳森·艾布拉姆斯当时已在多家大型技术公司任职,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他见周围许多好友在使用网络约会网站,就起心动念建一个自己的社交网站。和其他网站不同,他把自己的网站定位为真实交流网站,鼓励用户以真实资料注册,创建个人主页,上传真实的头像和照片。这在当时的社交网络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巨大的创新。

这种网站确实体现了人们的内心需求,成立不到3个月,就吸引来300万的用户注册,不到半年的时间,Friendster就吸收了高达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还拒绝了来自谷歌的3千万美元的收购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