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致富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6977600000083

第83章 以变应变

市场状况往往瞬息万变,要“知彼”,就必须象曹操说的那样:“料敌在心,察机在目”,时时掌握市场动态的变化,做到以变应变。天下没有久销不滞的产品,没有久红不衰的名牌。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在多变的形势下,采取正确的策略。世界闻名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的第三大汽车公司。在1979年9月中,却亏损了7亿美元。这个灾难之所以降临,可以说该公司不是失之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薄弱,而是败于没有研究当时竞争的变化趋势,仍然抱残守缺。竞争中的高低之分,往往不单凭实力而且还需信息的掌握和运用。1973年,世界出现了全球性的“石油危机”,严重冲击了依赖能源的汽车工业。当时,美国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使一向用油大手大脚的美国人也改变了那种阔少的派头,精打细算起来,开始逐步使用低油耗的小型汽车。通用和福特两家汽车公司吸取教训,随变应变,瞄准美国入胃口的变化,从生产大型的小汽车转到省油的小汽车上。而克莱斯勒公司却一味认为,使用大汽车是美国人的“本色”。结果,在1978年,当世界“石油危机”再度出现的时候,大型小汽车的销售量大大下降,该公司存货堆积如山,每天损失200万美元,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董事长不得不引咎辞职。后来聘请了福特汽车公司前总经理李·艾科卡来主持工作,并向美国政府申请15亿美元的贷款,才勉强度过了难关。

所以,要想知己知彼、掌握信息,就不能不注意事态的变化;切忌以老眼光看新事物,满足于一时一役的胜利,看不见危机的端倪,这样的指挥者,没有一个不碰钉子的。制定企业竞争战略计划,固然可以“运筹帷幄”之中,但“决胜千里之外”还要靠第一线指挥员能动性的发挥。这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敢于断机行事,无论“途有所不由,地有所不争”,还是“军有所不击”,诸如此类的一切应变之策,都与“君命有所不受”有关,没有这一条就谈不上临机应变。那种不顾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机械执行上级指示的做法,无异于对抗上级的命令。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都是强调指挥员应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灵活准确地转达进攻目标。企业滞销产品对市场的占领同样是这个道理。

产品销售与市场,是企业间竞争的直接目标。但目前条件不成熟,就坚决不争。争还是不争,要从总体战略出发,不要为眼前的困难或小利所惑。

用兵讲求地利,经济竞争亦然。这是因为世界任何地方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是永远不会平衡的,所以,各地的生产条件、生产力水平、消费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从而导致产品在各地的供求关系都是不一样的。同时,由于各地交通条件和信息沟通条件都有很大不同。信息、技术、消费倾向等,由先进地区流向落后地区,就有一个“时间差”和“空间差”。从经济竞争的角度来看,上述各地的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我们进行经济竞争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和生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大做文章。如果某一产品在某地竞争已十分激烈,就可以考虑转移目标或“阵地”另谋发展。

我们讲以变应变,既要做到快速应变,又应做到适时应变。

河北石家庄造纸厂,三年未向国家上缴一分钱利润并连年亏损。马胜利自荐当了厂长后,当年便上缴利润148万元,职工收入比上年提高71%;以后几年上缴利润均超过200万元。马胜利的治厂诀窍,主要是“以变应变”。他自己将其总结为“七十二变”。例如:

①变粗为精。将过去生产的大路纸,经技术改造后,变为生产纸桌布、纸餐巾、纸鞋垫、纸窗帘等消费精品。

②变废为宝。过去在生产过程中,从水沟里流失掉大量的纸浆。现在将这些废弃的纸浆加以回收,并生产出市场畅销的“报春花”牌卫生纸。仅此一项,年增利润50多万元。

③变少为多。不断开发新产品,将过去只生产文化消费领域中的六七种产品,拓展到生产生活消费领域、卫生保健领域等共几十种产品。

此外,还有变旧为新、变大为小、变坐商为行商等等。

马胜利的成功告诉我们:“以变应变”是竞争中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诀窍。经营者应当知道:经营是动态的经营。就是说,经营环境的最大特点是多变。经营的成功,就在于快速应变和适时求变。

所谓快速应变,是经营者面对竞争挑战,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快速做出相应变化,以夺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竞争对手的策略、产品、消费需求偏好的变化等等,有很多是受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因素制约的。经营过程中的应变,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应变,看起来有一定的被动性,但如何应变?是否能快速应变?经营者则是有所作为的;不同的经营者交出的答卷是不一样的。

另外一个实例是说上海衬衫五厂的故事。在一次流行服装大型博览会的第二天,他们得知流行黄颜色衬衫的信息,立即组织精兵强将,分兵两路:一路奔赴市场,全力采购黄色面料,把原料批发部仓库内的20包12000米面料全部购进,连夜组织生产,第五天就开始向博览会推出这种流行色衬衫;另一路人员又到印染厂求援,争取到立即专门开印5万米黄色面料的合同。由于该厂有效地实施快速应变策略,整个博览会上这种最流行的黄衬衫的生意几乎全为他们所包揽,令同行们感叹不已!快速应变,使这个只有300多人、人均厂房面积仅4平方米的小厂,1985年在出口产值、创汇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销售利润率、人均创利等方面,都居同行业的首位,即使在1986年内销服装一度出现滞销时,该厂的内销服装仍然“一枝独秀”,供不应求。

所谓适时求变,包括竞争对手、消费需求等方面的变化,有很多因素是有规律的、可预测的。经营者若能科学预测、把握市场变化规律,迎合市场变化趋势,适时推陈出新,就能求得竞争中的主动权。这里,求变时则不能“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求稳时则不能“墨守成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求变的可行性、变化的时机、变化的程度等,是对经营者的强弱、优劣水平的检验。

上海凯乐无线电厂十分注意市场环境变化,适时求变,因而始终掌握着竞争中的主动权。他们总是准确地把握住各个时期的政策的开放度,正确地决策。比如,1982年他们意识到原材料的争夺将更趋激烈,便立即采取横向联合的措施,解决了原材料问题;1984年时,人才交流刚有松动,他们马上行动,一下子招聘了30多名工程师、技术员和高级技工,增强了厂里的技术力量,在产品换代上很快取得一系列成果;1986年,他们又注意到资金市场的开放,马上大胆发行企业债券,筹资130万元,解决了扩大经营规模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大大增强了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