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致富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6977600000082

第82章 霍华·休士的广泛创业(2)

这个经验使他大为振奋。在他看来,如果运气好并有好的管理,在好莱坞能同在得克萨斯一样赚钱。他一步步地开始向好莱坞的各种公司投资,包括一个制片厂、一个实验彩色影片的实验室,以及一个有声电影的实验室(在那个时代,观众只能看无声电影)。在所有这些投机背后的公司组织发展得越来越复杂。休士机具公司变成每一个在电影世界的新冒险中的大股东与债主,但机具公司的出现,是在幕后,好莱坞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新来的年轻人到底是什么人,或是他从哪里弄来这些像是不见底的资金供应。

休士在他初次失败后的三部电影都大赚其钱。影评家们认为,那些电影都空然无物、肤浅而过分商业化,但休士似乎并不在意--这一情况使得那些批评家们在日后的年月里更为气恼。这个曾经一度十分孤独的年轻人,在其青年时代似乎对人性懂得很少,已经发展了一种几乎是百试不爽的公众口味感,能够对幽默、性、暴力、血腥以及电影“菜单”里的其他销路好的东西,一尝便知。他的电影是为抓牢人们的品味而设计的,不是为开发人们的智慧。“这是商业”,据说在一次好莱坞宴会里,他对一位冲他大挖苦、文质彬彬的年轻女士说:“商业的目的在于赚钱。如果它碰巧能够表现艺术,这也是它的目的之一,但那是次要的,偶然的。”

休士的第五部电影是一部花费很大的英雄故事,取名为《地狱里的天使》(Angels),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最初是花了100多万美元拍摄的无声电影,在其刚刚要发行时,有声电影突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让他的财政顾问们,包括戴德利在内都大为吃惊的是,休士把整个胶片都毁掉,开始从头再摄制成有声电影。原来所用的女郎名叫珍·哈露(Jean·Harlow)。有人说珍·哈露不会表演,但她会说英语,而她的每个动作都道出了“性”的普天之下皆能懂得的含义。

休士自己亲自指挥这部电影的拍摄,需要时常换帽子,因为一会儿指导写脚本,一会儿他又去指导剪接。他经常24小时地工作,不眠不休。珍·哈露说:“我从未看到过一个人那样专心致志的辛苦工作,而且工作那么久。”

珍·哈露似乎情意深长的关心着休士,但却从未得到一点回报。休士本身是个富有的、相当英俊的青年人,在那些“准星群”中享受着一种有趣而多方面的性生活,但他不大和他自己电影中的女明星搅在一起。这就是他能全神贯注的能力之所在,他把那些特有的女士们看做生意上的财产。珍·哈露的金光闪闪的秀发和那含情脉脉水汪汪的眼睛,使他想的是钱,而不是性。

《地狱里的天使》在1930年推出,批评家们仍然是喋喋不休地对它进行指责。但休士智虑的温度计再一次表明了对大众感情气候量度的准确性。这部影片变成一部赚大钱的电影,珍·哈露也成了世界知名的大明星,单是她的名字便成了性的源泉。休士对这部电影投下了300多万元,它上演的总收人在800万元左右。

同时,休士机具公司也扩展得非常顺利。现在他不仅制造油田用的钻井机,也生产不断增加种类的工业机具与设备。它的股票价值无法准确地量度,因为它从未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过,但在戴德利的经营和这位年轻老板不时的监督下,其价值必然大大地上涨了。好莱坞的产业,在休士尝试寻求越来越大的利益,进行越来越大的冒险的情况下,必定同样地大升其值。

1930年底,休士到了二十五岁生日。他在十八岁时继承了50万元。他现在的净值,保守的估计也在2000万元左右。

而他的注意力又转移到商业中的另一个领域。

是什么新的生意又触动了他的好奇心?飞机。

在他拍摄《地狱里的天使》时,他显然又被飞机所打动。他向驾驶员与机械师提出数不清的问题,以小孩子的好奇心注意着人家把飞机拆下来修理,他甚至上飞行的课,并且获得了一个飞机驾驶执照。

《地狱里的天使》杀青不久,休士开始长时期地离开好莱坞。他会离开几个月,会回来几天看看他在好莱坞的事业是否仍有效而准确地运行,而后便又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如果有人问他,他仅仅会说:“噢,我去旅行来着。”

事实上,这个令人吃惊的渴求知识的,在忙于学习对飞机懂得更多一点。他曾秘密地去了得克萨斯州,在一个航空公司里找了一份副驾驶的工作。

航空公司的薪水在那时是很低微的,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所需要的当然并不是钱。因为他那日益庞大的企业那时每天所赚的钱,必然比他做副驾驶一年所赚的钱都多。虽然他不曾对任何人解释过他的动机,但是很明显的只有一个原因使他接受了这个秘密的工作:他需要求知。

当他觉得已学得够多了时,他离开了。在随后的几年里,他曾为自己买了好几架私人飞机。他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丫一个小型的修理厂,以使他的飞机能保持良好的飞行状态。但基本的修理工作对休士来说并不够有趣,他是一个不断向前走的人,他必须改良他的飞机,在其引擎中增加更多的动力,试验其空气动力学。修理厂很快的进步为飞机制造厂,驾驶着自己制造的飞机,体士开始在空中比赛中获胜。一架改造的洛克希德飞机,休士会在控制室,作环球飞行,于1938年成为新闻的大标题。他的那个从修理厂变成的制造厂,现在更发展为休士飞机公司。

当这些演变发生时,正是三十年代末期,休士又环顾航空工业,想找一个可能的新投资点。这个工业仍很年轻也尚不十分健全。大不景气已经使这个工业的成长缓慢下来,事实上已近于停滞。多数航空公司严重缺少顾客与现金的周转。如果有哪一个人,傻到想买一个航空公司,他可能在交易台上随便去选。

休士深信总有一天会从州际航空服务中赚大钱。他认为那很可能是他。因此,用了1000万到1500万美元,他买下了一个叫做“越州与西方航空公司”(TranscontinentalandwesternAinIine)的公司的大约3/4的普通股。

这个名称可能吸引了他。后来更名为“环球航空公司”(TransWold),以反映这个小公司未来扩充的新境界。但仍保有这个公司原有名称的缩写TWA,而成为世界最有名的商标之一。(当他在1966年将其TWA的股票出售时,这家股票共给他带来5亿多美元,扣除长期资本所得税后,他在这件交易中所得的利益接近4亿元)。

比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霍华·休士已在不断地穿梭于他的很多商业冒险之间,如此的奔波在旁人必觉不堪其苦。

在这个时刻,他的事业可能已过于分散了。美国联邦政府中已有很多人抱怨他的这种分散情形。休士飞机公司接受了很多各类型飞机的设计与发展合同。花费数以千百万计的政府美元,结果没有制出一种有利作战的飞机。大为沮丧的军事官员咆哮着说,主要原因即在于休士那种飘忽不定的鬼魅般的习惯。

每当飞机公司的经理与工程人员需要休士批准某一重要决定,或是在一文件上签字时,没有人能找到他身在何方。十万火急的电话打到他好莱坞总部或是在得克萨斯的休士机具公司,对方那位愉悦的年轻女士会告诉你,她会把你的口信传给他。几天或是几个星期以后,休士可能从纽约、多伦多、或者从某个没有听说过的遥远市镇打回电话来。这时飞机制造的工作可能已经完全停顿下来。而军事采购官员可能正在大发雷霆急得团团转。

好莱坞的生意做得很好。在三十年代早期接着《地狱里的天使》获得惊人成功后,休士又拍摄了一部同样成功的歹徒影片《疤脸》(Scarface)。这部影片是休士开始参加收音机制造业时制成的。在其后的几年里,休士在好莱坞的生意呈现了一段时期的静止。然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紧锣密鼓的进行时,当每个人都认为他必忙于他的飞机问题和他的机具公司的国际合约时,他却突然又投身于他在好莱坞的制片工作。

环球航空公司像世界大多数航空公司一样,在战后曾经历艰苦时期。休士希望他能成为一家主要的洲际航空公司,另一家成长中的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也抱有同样的野心。两家公司非常激烈的争夺航线。他们把票价压低至荒谬的程度,向很多国家政府与市政府赠送各种财务上的让与。环球航空公司在1946年的金钱损失太大,以致它的股票从战时最高的50多美元,降到了不及4美元。

这时休士因为一次驾试飞机撞毁而受伤,正在医院疗养。有人劝他在底牌完全揭开以前,(他是以不到两美元的价钱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把环球航空公司卖掉,他拒绝了。他可以享受分散经营的“安慰”,虽然这一项冒险使他受苦。他也非常清楚环球航空公司当时所处的非常有趣的地位。因为他拥有78%的股票,够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者也就所余无多了。只要环球航空公司能够从其财政病态中复苏,只要能够开始显示有点利益(休士深信终会如此),则这少黼的股票必有很多人急着要买,价格便可扶摇直上了。

事实上,情形确实这样发生了。到1966年中期,当体士将环球公司的股票卖掉时,是以每股大约100美元成交的。

人们会以为休士在70年代末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正忙于整顿环球航空公司,试验新的飞机,为他的机具公司谈判新合约,制作更多的电影,计划作诸如收买RKO制片厂与电影院的更多的投资。但这些显然不足以使他感到满足,因为他突然又踏进另一个新领域:电子。

休士飞机制造公司及休士机具公司都已开始走进电子工业的边缘。休士猜想这一工业在未来几十年间必然大有发展,他现在创立一家电子公司作为休士飞机制造公司的附属公司。他再一次证明自己有识人的惊人才能。在他为这家公司所挑选的高级经理人员中,有索恩敦(chriesB.Thorn-ton)这位精明的管理人才,能后被称为“李东企业”(Lin-tonIndustris)的那个广大工业组合的主要创始者。

这家初出道的电子公司,在其年轻有为的经理人员经营之下,立刻受到外界的注意。陆军、空军及以后的航空暨太空总署都购置其产品,以发展武器瞄准装置、雷达、飞弹导航系统、各类的太空精巧设计。到五十年代中期,这家公司的销售量达到每年5亿美元的惊人效益。

同时,霍华·休士又看上了另一冒险,他对拉斯维加斯发生兴趣。他对这个城市着迷的原因,即使事后看来仍不十分清楚,而休上对他的各项作为也向来是讳莫如深。或许他对这个赌博之都人口的流动性发生了兴趣。拉斯维加斯人有一个很小数量的永久居民,所有其他的人都是从其他地方来,向旁的地方去的人。休士是个居无定所的人,或许他在这个漂泊者聚合的社会特别感到舒适。不管怎样,他开始买旅馆、赌场,以及市内与市郊的大片房地产。

这可能是使其出乱子的最后一点因素--一个使其“分散”经营终于走上混乱的步骤。因突然之间,休士那广大的、五花八门的王国开始崩溃。他的经理们,他的雇员们,他那些公司的重要主顾们,都开始抱怨,说他变得比以前更为行踪飘忽。没有人知道在哪里找到他。他和人定下了约会而不能守约,他不回家人的电话,战时发生于休士飞机制造公司的情形,现在开始在休士的整个公司内发生:因为老板不在不能签约,或不能授权购买,或者不能有所决定,计划遂一个接一个的陷入停顿。

环球航空公司所引起的抗议是如此之大,使得休士不得不终于将其股票卖出:RKO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休士新建立的电子公司也始众叛亲离,其高级经理人员皆纷纷离去--先是索恩敦,接着是拉莫与伍德利奇,两个极其出色的博士工程师。

休士现已消失在一种如人迹罕至的荒野的退隐状态。他仍拥有其休士机具公司与休士飞机制造公司(现已几乎只是一个电子公司)的庞大的股权,也还在其他的一些公事有一些较小的股权,但他已不再试图以那些股权去控制那些公司。他仍拥有其在拉斯维加斯的土地旅馆,他仍有如山的金钱。

对休士已知的财产价值的估计不一,从9亿元至15亿元,让我们将其定为10亿元。我们这种估计猜对的机会和任何人所作的估计(猜对的机会)一样多。

这当然只是一种猜度。人们对这个幽灵似的人所能说的每一件事,必然都是猜度,因为休士很少证明或否认关于他的任何报道,结果是每每增加了他周围的神秘性。

1972年,纽约两出版商提议出版一本他们自称是关于休士的自传--据说是一本大部分由这位10亿富翁本人口述的书。休士,或者是一位自称是体士的人,安排了一次电话记者会,在这个记者会里,他否认曾经授权出版这种自传的书,并指斥这本书是伪造的。

这本书是真是假?电话上的声音是不是休士本人的声音?除了休士本人,或者是他的亲信助理外,没有人知道。

我们对霍华·休士所能找到的一句最能传神的形容语,也许正是“无人得知”。

纵观霍华·休士的奋斗与发展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之所以能成为10亿巨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广泛创业,并且又不是盲目投资,而是看准了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