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致富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6977600000056

第56章 采取适应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定价策略

企业决定采取何种定价策略,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企业定价目标,商业的需求弹性,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对手的状况等。企业在选择定价策略时,要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察。同时,企业还要不断地根据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策略变化,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等来调整自己的定价策略。

1、差别定价策略:即指依据不同顾客,地区、用途、报价等,对同一商品定出若干不同价格的策略。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①顾客差价策略。是指根据顾客的不同情况(如消费者购买与经销商购买)同一商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

②地区差价策略。是指根据不同地区对某种商品的不同需求弹性,确定该商品在各个地区的不同销售价格。如对收入较低需求弹性较大的地区实行低价策略;而对收入较高且需求弹性较小的地区实行高价策略。

③季节差价策略。是指对一些季节性或流行性较强的商品,在其上市初期(流行期)实行高价策略;而在其上市的后期则实行低价策略。

④日期差价策略。是指在销售某一商品期间,采用每天价格都不同的定价,即商品价格的高低,贵廉都是随机的。且在商品销售中,每天都标出当目的商品库存量,由此引起人们从速购买的心理。

⑤数量差价策略。是指根据购买量的多少确定销售价格的策略。对一次购买超过一定标准的实行低价策略,而对一次购买量较少的零售交易实行高价策略。

⑥产品差价策略。是指依据同一商品不同规格、型号的不同需求弹性,确定其不同的销售价格的策略。如对需求不太旺盛但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实行低价策略,对需求比较旺盛况需求弹性小的产品实行高价策略。这样,既可以获得因高价所取得的高额利润,又可以取得因低价扩大销售量而增加的利润。

⑦重复差价策略。是指为了及时处理掉或推销某种商品,当将这种商品以低于原来价格出售时,将改变后的价格标在原价格牌上,用红笔划去原价(一般以横杠划去)。这样能使顾客明显看到价格的差别。零售商店常常使用这种重复差价策略。

⑧国际地域性差价策略。国际地域性差价策略是指出口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时向几个国家市场销售同一产品时采取不同价格的差价策略。

企业实行“差别价格策略”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要有:第一,市场必须能够细分,而且各个市场部分须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强度;第二,以较低价格购买某种产品的顾客没有以较高的价格倒卖给别人的可能性;第三,竞争者不可能在企业以较高价格销售产品的市场上以低价竞销;第四,细分市场和控铡市场的成本费用不得超过因实行价格差别策略所得的额外收入;第五,这种做法不致使顾客产生不满和恶意,放弃购买,影响销售;第六,各种差别价格策略不违法。

2、心理定价策略

消费者的价格心理主要包括:以价格分商品档次的心理,追求名牌心理,求廉价心理;“买涨不买落”心理;追求时尚心理;对价格数字的喜好心理;非整数价格的信任心理;对价格尾数的错觉心理,等等。企业在定价过程中,应根据消费者不同的价格心理采取不同的策略。①优质高价策略。这是根据消费者以价格分商品档次的心理而采取的定价策略。一般来说,企业可以耐用消费品,以青年人和中等文化程度以上或拥有一定社会地位为主要顾客的商品制定适当的高价。这样更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②声誉价格策略。根据一部分消费者具有声誉价格的心理,企业定价时应对这部分商品制定一种足够排除一般消费者购买的高价,这样能给这部分消费者带一种经济富有、社会地位高的自豪感,使其自尊需要得到满足。

③低价策略。

④习惯价格策略。根据人们对基本生活用品所形成的习惯价格心理,企业定价时应采用习惯价格策略,即对基本生活用品按一个固定价格出售。一般讲,习惯价格一旦形成很难再改变。其他企业如果制造或出售同样产品,也应按习惯价格定价,否则就很难打开销路。

⑤逆反定价策略。这是根据消费者“买涨不买落”价格心理而采取的定价策略,即在某类商品价格普通上涨时,企业应对这类商品采取高价政策,而当这类商品普遍降价时,应制定低于同类产品的价格。

⑥价格数字偏好定价策略。针对消费者对价格数字的偏好的心理,企业定价时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对欧美的消费者来说,商品价格应避免出现“13”;对我国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的消费者来说,商品价格应避免出现“4”;而有些价格数字如“8”则大可利用。

⑦零头定价策略。根据消费者对非整数价格的信任心理和对价格尾数的错觉心理。企业在对基本生活用品定价时,应掌握零头定价技巧。当价格处于略高整数分界线时;最好将价格降为该整数以下的零数。一般来说,当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偏重于价格低廉时,宜采用零头定价策略。如7元或7.05元的价格,其销量效果往往不如6.90元的价格。

3、薄利多销定价策略

该策略是指商品定价时,有意识地压低单位利润水平,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刺激需求,增大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长时期的总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对于社会需求量大,资源有保证,生产有潜力,价格与成本弹性又较大的商品。适宜采用这种定价策略。

采用这种定价策略有3个约束性条件:

①从企业内部看,生产条件或库存条件允许产量或销量的扩大,能满足降低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反之,将蒙受“薄利”的损失。

②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即一定的价格下降幅度能引起更次的需求上升幅度,否则,会得不偿失。

③销售客增加量扣除上交税金的增量后尚大于成本的增量。即如果企业原有价格下的生产与销售是有利润的话,能增加利润额,如果原来是亏损的,则能减少损失。

以下两种情况属于薄剥多销:

①在既定需求状况下,要扩大原有产量和销量,必须降低原有成交价格。

②若产品尤受顾客欢迎,需求曲线上升;企业一般有涨价动力,但不一定采取涨价策略。只要具备上述3个条件,企业通过相对降价而扩大销量,也是薄利多销。

4、折扣定价策略

折扣定价策略是企业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以目标价格为标准根据买者的具体情况和购买条件,以某种优惠为手段,刺激销售业者更多地销售本企业产品的一种价格策略。通常为企业采用的折扣策略有以下几种:

①付现折扣。是对及时付清账款的购买者的一种价格折扣。

②数量折扣。是对购买商品数量达到一定数额的买主给予的折扣。购买数量越大,折扣也就越多。有两种形式:累积数量折扣和一次性数量折扣。

③推销折扣和经纪折扣。推销折扣是制造商提供给批发商和零售商的人员销售、广告以及推销活动的经费。经纪折扣是制造商付给分配系统中作为经纪人或代理人的个人或公司的一种特殊商品折扣。经纪人具有把买卖双方联系起来的作用,因此应该从销售额中得到作为这种工作的酬劳。

④功能折扣。又称贸易折扣,是制造厂商向履行了某种功能,如推销、贮存或财务记载的贸易渠道成员所提供的一种折扣。

⑤季节折扣。是卖主向那些购买非当前商品或服务的买者提供的一种折扣。它可使卖主在一年内得以维持稳定的生产和经营,在淡季获得更高的销售额。

⑥心理性折扣。是利用消费者喜欢折价、优惠价和处理价的心理丽采用的降价求销手段。当一种商品的牌子、性能、寿命等不为广大消费者所了解,商品市场接受到程度很低的时候,或者商品库存增加,销路又不太好的时候,采取心理折扣策略时,一般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采用心理性折扣策略时,折扣率必须合理,只有这样,才能过到销售的目的。

5、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企业通常都开发产品系列,在定价时必须考虑产品系列中各个相关产品间的成本差额,顾客对这些产品的不同外观的评价以及竞争者的价格,等等。

①产品线定价策略。产品线是指由不同等级的同种产品构成的产品组合。企业在对产品线定价时,可根据产品间的成本差异,顾客对各等级产品评价及竞争者的产品价格,来决定各个相关产品之间的“价格阶梯”。如果它们之间“价格差额”小,购买者就会购买更先进的产品,从而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反之,如果“价格差额”大,顾客当然只好购买较差的产品。

②连带产品定价策略。连带产品又叫互补产品。对这类产品要有意识地降低互补产品中购买次数少、消费对降价反映又较敏感的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提高消耗最大,需要多次重复购买,消费者对其价格提高反映又不太敏感的产品价格。

③副产品定价策略。企业如果副产品没处理好,就会影响主要产品的定价,因此,制造商必须为此寻找市场,用来抵偿储运等费用。就可以降低主要产品的价格,提高竞争力。

④系列产品定价策略。对于既可单个购买,又可配套购买的系列产品,可实行成套购买价格优惠的做法。这样就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又可扩大销售、加快流通和资金周转,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⑤分级定价策略。

6、厚利限销定价策略。是指企业对某些商品有意识地实行高价以获取厚利的策略。目的是获取厚利而非限销,限销只是结果。该策略的适用范围:使用稀缺资源生产的非生产必需品;外贸商品中的非生活必需品;有较大心理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声望性商品;消费者急需,但受经济或技术条件限制不能短期内迅速增长的商品。“厚利”与“限销”之间应相互适应,适当把握。厚利并非利越大越好,限销并非销量越少越好。采用厚利限销定价策略有三个约束条件:

①在市场上尚无相近盼竞争者,以至于能维持厚利价格局面。

②需求弹性缺乏,如果要增加一定幅度的销售量以更大幅度降低为代价,或减少一定幅度销量须更大幅度提价。

③降低价格所损失的利润大于扩大销售量所能得到的利润,以下两种情况属于厚利限销:

a在既定需求状况下,减少销量,须提高市场成交价格。

b如果有一个更高的需求状况出现,扩大销量没有直接提价有利,企业自然会采取厚利限销定价策略。

7、阶梯性定价策略即企业根据商品所处市场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价格的策略。

①试销期定价策略:新产品很难定价,试销价格交易是合常理的。

②快速成长期定价策略:降价以缓和竞争提供多种价位选择。

③成长缓慢期定价策略:降价以广招顾客购买,以破坏性价格抵挡竞争。

④成熟期定价策略:避免削价,目标为维持价格稳定,有弹性的定价。

⑤衰退期定价策略:削价以求售存货,再撤销产品、削减成本并维持价格稳定。

8、合理地制定服务价格

顾客购买服务时买的是一种承诺。不能让顾客对自己支付的服务价格心存疑虑,不相信物有所值。因此,要按价值定价,服务业营销人员应首先明白目标市场的价值构成。他们的营销目的应是通过定价明确无误、令人信服地揭示并传达这一价值观念。

服务定价有三种方法:满意度定价法、关系定价法和效益定价法。它们各不相同,但密切相关,都揭示并传达了服务的价值。

①满意度定价法。任何购买行为都会有一定的疑虑,而该定价法旨在降低顾客的疑虑。企业可采用多种方式来做到这一点,如服务保证和着重利益的定价。

服务保证是企业给顾客的强力定心丸。即使他们最终对服务不满,这种保证也会对他们所受的负累给予补偿:降价或全额退款。

然而,企业不应轻率采用这种策略,因为服务保证是一项大胆举措,实施前必须彻底分析实施的缘由及由此带来的风险。

着重利益的定价就是对服务中顾客能直接受益的方面做明确定价。此结果是,顾客通常比服务的价格与其利益毫无关联时,更满意、更安心。

②关系定价法:服务业营销人员可以发展创造性定价战略,给顾客某种激励,促使他们加强与自己企业的购销关系,抵御竞争对手的拉拢。营销人员不可运用长期合同加强与现有顾客的关系或发展新顾客。这种方式把独立的交易行为变成一系列持续的互动行为。这种稳定的收入流使提供服务者能够集中更多资源在自己提供的价值上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组合定价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捆”在一起销售。这种价格激励方式使顾客相信,一起购买这些服务比分别购买便宜。

组合定价法能降低成本。提供一种附加服务通常比单独提供另一种服务成本低,而且还能增加服务企业跟顾客的联系。与顾客之间的联系越多,就能更多地掌握顾客的信息,发掘顾客的需求。

③效益定价法。明晰成本、管理成本和降低成本是效益定价法的基石。由此节省的成本,部分或全部以低价格形式转给了顾客。要使这种方法更有效,这种更精练的成本结构必须让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模仿。而且,这种转给顾客的成本必须真正能增强顾客的价值观念。

效益定价者几乎总是行业中的标新立异者。在寻求持续的成本优势过程中,他们摒弃传统的操作方式。

成功的业务营销人员将越来越多地采用满意、关系、效益定价法,并利用竞争对手来暴露定价策略中的缺陷。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竞争者会将三种策略结合起来。经理人可通过这几方面的问题评估自己企业的定价缺陷:

①你所有的价格是否便于理解?

②这些价格是否体现了你的顾客看重的真正价值?

③你的定价是否鼓励顾客与自己多做生意并忠于自己?

④你的定价是否增强了顾客对自己企业的信任?

⑤你的定价是否减轻了顾客在作购买决策时的疑虑?

只要是否定回答,都必须细致地重新评估企业的定价策略并制定更为广泛的营销战略。卓有见识的定价策略都是为了揭示并传达服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