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致富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6977600000042

第42章 创新立异,不断更新管理观念

1、管理应实现三位一体,追求共同利益

所谓“三位一体”即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一致利益而奋斗的管理思想体系。这是当今企业为三者真诚合作,立足长远利益的成长而选择的必由之路。

早期的企业管理,往往是以明显的劳资对立为特征的。错误认为管理上高度的职能分离是提高企业效率的普遍原则,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引擎。虽然让工人怍简单明确的工作,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指挥的管理思想在当时为企业建立标准化大生产方式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今天这种思想的作用已经无效,甚至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之障碍。这就是说,建立在三权分离基础上的管理原则的活力,现在已经泯灭。此弊病在于:三种力量互相制约、互相对立,引起了劳动不满,管理不彰,它以“劳工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创造”为假想前提,因此压抑了本来应该努力发掘的劳动者的才华;它使劳动者与企业关系疏远,不愿意为企业牺牲自己的利益,不能为长远利益牺牲眼前利益。这种指导思想使企业内三种力量互相抵消了、

通过实现“三位一体”的管理思想与模式,可以实现。第一,大大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第二,可使劳动方式变成以脑力劳动为主;第三,三者相互关系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2、创造“财富”是企业的宗旨

金钱代表财富,但财富并不是金钱。如:政府可以制造金钱,但并不创造财富,所以企业把金钱利润当财富,就不能体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真正社会价值”了,最终会被历史无情地抹去。企业的使命是生产优质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为消费者创造财富!树立创造“社会价值”信念,是使企业成功的第一原则。以下是几种错误管理观念所产生的结果:

①企业的目的就是赚钱,利润的获得就意味着管理成功,企业目标就是“获取最大限度利润”、“扩大投资报酬率”。其弊端是:第一,这一目标仅着眼于资本的回报与收益,不管员工切身利益;第二,导致管理人员不是努力增强企业的功能而是“在不正当的经营上钻营”。第三,它漠视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其结果是:促使员工与企业离心离德,谋求个人的私利为重,促使管理人员“在财务手段上创新”促使企业同社会对立,而不是在企业安身立命的产品和服务上创新,而不是同社会和谐共处。这种指导思想注定会使企业走向衰败。必须造成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容易掩盖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

3、是人才就要留住,正确运用招聘制度

旧时雇佣思想即企业人员频繁流动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生存的基本前提。因而对“终身雇佣制”是不予采纳的。在这种管理模式的环境下,人员流动频繁。不利因素如下:人员大量流动带来培训成本升高;促使员工追求迅速晋级提升,而忘掉企业目标:缺乏协调一致与合作,人际沟通困难,管理机构官僚化,没有人情昧;控制有余,激励和指导不足,等等。在此模式下,企业内彼此都是“陌生人”,即使每个人都很出色,但要让大家深刻领会企业宗旨,分担风险,为企业献身,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在技术革新步伐加速时代,抛弃临时雇用思想,确立稳定雇用思想是形势的要求,不做一个雇了人又解雇人的公司。也有人担心雇员稳定会不会成为公司的累赘呢?担心是多余的。其一,因为企业在衰退时期不解雇工人造成的损失,是可以通过赢得职工的忠诚得到超额弥补的。其二,稳定雇用等于公司保持了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是竞争的条件。其三,由于衰退时期员工的报酬、工作日等都可以压缩,使他们分担企业亏损,所以企业仍然有利可得。故留住人才,比招聘人才更重要。

4、对员工是关心而不是监督

在传统的管理理论来看,领导必须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是业务专家,必须是拥有处置大权的人物,像警察、裁判、纪律监督员,只有这样领导行为才能有效率。

评价现代企业领导人的优劣,必须摒弃“惟才”、“惟能”观,而应将使人信服的品格、作风放在重要位置上。领导者不必、一副盛气凌人财大气粗、居高临下、洞察秋毫的姿态对待员工,更不应该依赖权威解决一切,控制一切,挥舞权力大棒,颐指气使,令下属胆寒丽惶惶不可终日。应以教练、导师、伯乐、热心人、鼓动家、创新的培育者、促进派、建议者的形象去管理企业,而不应以“警察”、“裁判”的身份出现在企业工作过程中。

虽然,权威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它可以使桀骜不驯者折服,使众说纷纭取得一致,使邪气受到威慑,使混乱状况变得井然有序,似乎一个企业没有必要的权威领导是无法正常运转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抱着业务专家不放,因为领导权威有个发展过程,前工业时代,企业领导人的权威来自他的手艺,工业化初期,企业领导人的权威来自资本所有权,工业化时期,其权威来自职业经理的规划和组织能力,而现代企业领导的权威要来自他能否使部下进行创造性活动不断得到激励。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职能特征不同在于:

领导者不是单纯的管理者,领导者的职能在于创造一种意识,向职灌工输这种意识,借以调动职工的力量;而管理者则侧重于指挥或控制别人的力量。

领导者塑造价值观,集中全体职工的贡献,形成企业的动力。而管理者则主要靠物质、地位、安全等因素调动职积极性。

领导者支持和推动职工个人创造力,并鼓舞其勇气;管理者多数只是适应形势的要求,只允许职工做现在需要做的事。

领导者根据企业各方面的成就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看待企业效益;管理者主要依据各种局部经济技术指标评价企业。

所以,如果把领导者等同于管理者混淆起来,就使企业失去了领导。

关怀员工是领导者和管理者注重人性的体现,表现在这样能创造让人开心,自尊自信,积极参与的环境,结果是老板投之以桃,员工报之以李,公司职工都养成了高度的奉献精神,整个公司因而受益。

聪明的老板把员工称“同事”,从生活、卫生、居住环境,适应状况等方面人手关怀员工,与员工聊天,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表扬和鼓励他们以公司为荣、企业为家的主人翁意识,施行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使员工有成就感,自豪感。自信自律,再接再厉,积极参政,群策群力,为公司利益荣誉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

5、充分授权给下属,比物质刺激更有效

实践证明,在管理中物质刺激这一魔杖作用是有限的,金钱万能到一定阶段它就失去了往日的功能和动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优秀的管理技术就算肯花大价钱也不是都能买到的。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因此,现代管理者要注重物质需求以外的精神需求,尽早放弃“人是会说话的工具”这一原始陈旧观念。由于物质激励是外在的,而不是发自职工内心的需求;并且物质需求容易满足,一旦满足就失去了作用力。因此物质激励并不总是可靠,由于物质激励的局限性,所以必须寻求精神激励的途径。对此,当前西方管理界众说纷纭,如有的主张管理要回到基础中去,即改变工人成为机器附庸的状况,让人变成人。有的主张改革管理方式,提倡管理当局和职工建立“亲密感”。有的提出应把权力下放,倡议建立自治小团体等。有的企业,由于权力下放,所以发展相当迅速。一位知名人士在这方面的体会是:权力要下放才行。实际上我过去一点权力都没有,因此周围的人丝毫不关心公司。“一把抓”的控制方式是一种错误,最好的控制来自人们的自治。

让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搞预算,搞自行设计生产线,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添置设备,对现金流量进行客观正确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证实其可行性。公司可试着撤掉人事部门,成立“终身学习人才开发部”或“人才培训基地”。支持每一位员工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每年向每位员工发放学习津贴,对学有所成的公司应发奖学金。这些手段不失为比金钱刺激更有效的管理经营方针和模式。

B、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正确选择管理模式

①不断选择新的增长之路。下列五条全球动作之路中你可任选一条:参与竞争(在不断增长的市场满足现有需求)、专业经营(专注于缝隙市场)、临场发挥(从变革中获利)、制定规则(控制市场标准)、打破规则(打破行业平衡)

②打破常规。有两种战略逻辑可供选择:一是常规的战略逻辑,另一种是价值创新逻辑,思维方式立应足于顾客所寻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不管这样做是否超出企业的传统业务。

③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日趋重要,能保竞争优势的惟一源泉就是知识。当今世界的竞争游戏总是快者胜,因此企业的老总们必须比对手更快捷地掌握新技巧,学习新技术、取得新能力……企业不仅要获取市场份额,更要获取知识份额,把握尖端产品和流程的知识,重视创企业新文化,企业才生机勃勃。

④瞄准局限。要提高利润,关键并非降低成本。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至少有一种局限。不然,企业的利润将无穷无尽。因此,关键是瞄准局限,提高产品(企业通过销售获取资金的速度)和利润。

⑤网罗全球化探险家。在招聘问题上,许多行业的领先企业都得出了同一结论:“素质比知识更重要。招聘并非是找有合适经验的人,而是要找有合适思维方式的人。这些企业招聘看态度,技术靠培养”。全球化探险家的角色分4种:船长(有远见卓识的领袖)、制图员(向导)、大副(日常管理者)和资助者(忠告、经验、资金的提供者)。如果你无法网罗到全部4种人,至少找两位领头人。在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需要不同类型的领导,很少有哪个行政总监能胜任所有职能。

⑥重新创造优势。丰田公司总裁在该方面很成功,摒弃日本式管理的传统(终生就业、基于共识的管理),建立了新的典范(因才提拔、加快决策速度)。这种东、西结合的成功模式令对手胆战心惊。

⑦抓住黄金机遇。现在最赚钱的,是为中小型网上企业外包,目前只有大企业享有自动交易处理能力,贸易服务提供商这种全新行业在电子贸易中的作用就像国际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入网和主机服务中的作用一样。小型企业是国际互联网商业领域发展最快的部门。向这些企业提供价格适宜的电子贸易能力,其收益相当可观。

⑧拓宽视野。你在商业动作中不能一叶障目,鼠目寸光,只重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谨防阻碍人们视野的3种障碍是:无动于衷(对出现的变化没反应),目光迟钝(看不出变化),套用老办法(根据以往经验做反应)。

⑨适时反应。如何面对永不知足的顾客呢?顾客在速度方面已被宠坏了。在21世纪做了最充足准备的企业认为,在适时反应系统方面进行投资,对留住顾客至关重要。他们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回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⑩采取行动。在瞬息万变的行业,你可能会在战略上浪费时间,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行动”。只要确保自己的行动完全符合业务目标,就要拼命干,一步步向目标推进,依靠卓越的远见去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