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防病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6952100000045

第45章 春、夏、秋、冬各不同——四时养生(6)

医学研究证实,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末梢部位;脚的脂肪层较薄,保温性差;脚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极易受凉。若夏天经常用凉水冲脚,使脚进一步受凉遇寒,然后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此外,因脚底的汗腺较为发达,突然用凉水冲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时间长后会引起排汗机能迟钝。特别是,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时,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剧烈收缩,日久会导致舒张功能失调,诱发肢端动脉痉挛、红斑性肢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十五、吹电风扇的学问

炎热的夏天,打开电扇,清风拂面,好不惬意,疲劳也渐渐消失,可因使用电风扇不当而得病的人也不少,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少人缺乏使用电风扇的卫生常识和方法。

有的人过于贪图凉快,将电扇置于离身体很近的位置,久吹不停。这样,受风吹的一面汗水蒸发很快,体表温度显著下降;未被吹的一面,汗水蒸发慢,表皮温度相对较高,表皮血管仍处于舒张状态。这时,整个人体的血液循环就会失去平衡,汗液排泄也不均衡,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诱发中风。

一些人在身体太热多汗之时,突然用电扇猛吹,易引起热伤风;如果睡着时还吹电扇,易引起感冒。那么怎样吹电扇才正确呢?

首先,吹风不宜过大。现代科学认为,室内的风速最好控制在0.2~0.5米/秒,最大不宜超过3米/秒,因此,电扇吹风不要太大,尤其是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和在有过堂风的地方。

其次,不宜对人直吹。直吹,风邪易侵人体内,尤其是在身体虚弱或大汗淋漓时,更不要只图一时痛快,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最好让电扇朝一个角落吹。

还有,不宜持续固定对身体某个部位吹风,宜吹吹停停,用摆头电扇,对于小儿、老人、身体虚弱的人,更宜少用电扇吹风,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可用电风扇调节室内气流,借以间接降温。

最后,要注意出汗较多时,不要立即在静坐或静卧情况下吹风,因为此时全身表皮血管扩张,突然遭到凉风吹拂,往往会引起血管收缩,排汗立即停止,从而造成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多余的热量反而排泄不出;另外,凉风吹袭时,局部防御功能下降,病毒细菌侵入,可产生上呼吸道感染、肌肉、关节疼痛,有的甚至腹痛、腹泄。

总之,使用电风扇一定要讲究方法,否则好事变坏事,于身体健康反而不利。

十六、夏季的“性福”生活

专家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就是按照自然界春夏之季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人体阳气也随之升发的特点,顺时充养、保护,勿耗阳气,使人体内阳气充盛。中医认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节欲保精是强身的重要环节。“因而强力,肾气乃伤”,是说过度的性生活则耗损肾之精气。

那么如何在炎热夏天控制性生活频率,使情欲的宣泄与节欲保精统一起来呢?专家建议应掌握的原则是:性生活次日,双方身心愉快,精力充沛,即说明频率是合适的。如性生活次日,双方感到疲倦乏力,头昏眼花,说明性生活频率不合适。强调要根据年龄、体质的差异适当调节。

1.夏季气候炎热潮湿,空气中湿度增加。脾胃虚弱者,湿热之邪常常乘虚而人。因此,如周身困倦、低热、胸闷、精神萎靡、大便不实、舌苔薄腻、脉细滑等症状患者,这在中医中属于“疰夏”之候,性生活不宜。病人素体虚弱,脾胃功能不佳,暑湿之邪外侵,应给与清暑化湿、益气健中调治。

2.夏季性生活需预防感冒。现代人条件好了,许多家里都装有空调,在性生活时贪图凉快,在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的环境下同房,一觉醒来常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头痛等感冒症状。因此,同房要注意空调温度和室外温度最好相差在5~10度之间。

3.性生活同样要注意防中暑。夏天最大的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如果把窗门关紧,密不透风,又没有采取防暑降温的措施,这时进行性生活,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如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胸闷、心悸、头昏、口渴、大汗等中暑先兆,应停止性生活。因此,性生活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透气,降暑降温,多食绿豆汤等解暑食品。

4.对老年夫妇来说,夏天注意性生活后是否出现出汗过多、心率加快、气喘吁吁、精疲力尽的情况,如有,应该节制。

5.性生活应当注意身体条件,若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疾病,要衡量是否能承受性交活动给身体带来的负荷,以免加重对身体的损耗。

6.人在夏天活动后常常大汗淋漓,这时是不宜立即行房的,应该等到汗完全干了、心跳平稳以后再进行性生活。

7.夏天如出现高温、雷雨交加、大风等恶劣气候不宜进行性生活,这些恶劣天气对夫妻生活有不利影响,因此应该注意。

8.对于确实肾精气虚亏者,或以滋肾养阴,或以温肾扶阳之法调养,促进性生活的和谐。

9.已有“性疲劳”者,不排除生理病患和衰老两大因素。疲劳状态下进行性生活对男女身体的摧残更为严重、更为持久,应该避免。

10.此外,心理疲劳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受挫感。只有充分的自信心才能保证生理上的性欲能顺利表现出来,受挫感带来的紧张、多疑等不良情绪是影响性欲的杀手。这时进行性生活同样不宜。

十七、夏季简易养生法

夏季养生是老年人四季养生法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夏季“养阳”、“养心”、“养神”的基本原则以及老年人的一些特点,可采用以下的简易养生法。

1.指压两眼间,预防心脏病

用手指触摸鼻根(双眼之间鼻梁凹陷部分),用拇指、中指并拢压揉该处,要随着心跳节律按摩,每次1分钟即可。此时,该处皮肤温度会上升,是夏季宁心安神、保养心脏的好方法。

2.轻敲脑部,预防夏季头痛

一般来说,预防夏季头痛,只须用5个指尖轻敲头部即可。先敲整个头部,如果在敲打时,发现有特别舒服之处,就可以把该处作为重点轻敲,至少3分钟。

3.按摩“天柱”。防治中暑

将大拇指贴住天柱穴(在颈肌外侧缘入发际处),把小指和中指贴在眼尾附近,然后头部慢慢歪斜,利用头部的重量,压迫拇指来按摩天柱穴。按摩该穴位能很好地预防中暑,还能改善头晕、耳鸣等中暑症状。

4.“呵”字功

面向东方静坐,叩齿36次,用舌搅至唾液满时,漱口数遍,分3次咽下。咽唾液时必须猛然有声,用意念送到丹田,然后吐气发“呵”(he/喝)音,发音不要大声,自己能听到即可。此功法可以稳定心神,治疗心病。

5.夏曰昼寝法

人的睡眠可分为正相和异相两期,前者表现为睡得“很死”,深沉安静;后者则睡得“很浅”,常有梦境出现。人过70岁,机体为了自身的需要,能自发性地增加异相睡眠时间,而异相睡眠时间的延长,能使寿命延长。夏日昼寝可诱导异相睡眠的延长。“昼寝”的具体方法可自由掌握,既可午后卧室安枕,也可坐而假寐,每次的时间一般以一小时为宜。

秋日私语

一、三秋养生各不同

1.初秋养生重点

俗语说:“热在三伏”,而制冷食冷饮,不吃不洁瓜果,以免湿热、寒湿内蕴,毒滞肠中,诱发肠炎、痢疾等。

2.中秋养生重点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仁、银耳、萝卜、西红柿、藕、梨、香蕉、蜂蜜、乳品、百合、沙参、粥类(如八宝粥、百合银耳粥等)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3.晚秋养生重点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深秋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悬殊,天气乍寒还暖,冷暖变化极不规则,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与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参加冷水浴等耐寒锻炼,注意增加衣服,但不宜一次增加太多,以有利于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正如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百病。”但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危险疾病的突然发作。

秋雨绵绵,秋风瑟瑟,气压较低,气候变化剧烈,这个时候人们最容易感到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特别是老人和在外的游子,在阴雨天更显得格外沮丧萎靡(因阴雨天松果体活跃,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分泌受到抑制所致)。所以秋天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对老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止自杀等意外。如果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外出旅游登高赏景,最有益于身心健康。常言道“御寒锻炼自秋始”,秋季里,为了抵御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来,适应严寒气候的侵袭,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身体的抗寒能力,注意耐寒锻炼。

二、秋季养生重养肺

中医学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秋燥之气以中秋为界,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如秋初久晴无雨,秋阳暴烈,属温燥性质。深秋初凉,西风肃杀,属凉燥性质。但无论温燥、凉燥,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五行之中,肺脏属金,旺于秋季。因肺喜清肃濡润,主呼吸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故燥邪最易伤肺,引起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因此,秋季养生应遵循中医养生中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注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

沐浴益肺: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金秋季节经常沐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肺与皮毛气血相通。一般秋季沐浴的水温最好在25℃左右,洗浴时不宜过分揉搓,以浸浴为主,同时也不要使用碱性过大的肥皂或沐浴露。

食疗补肺: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古代著名的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所以秋季要多食芝麻以润肺燥。此外,秋季的膳食还应“少辛增酸”,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酸性食品以及新鲜蔬菜等。

粥膏润肺:对秋燥症状明显的人,可以通过进补药粥、药膏来达到润肺的目的。如麦门冬粥(取麦门冬15~30克,粳米100~200克,冰糖适量煮食)。此粥具有养阴润肺的功效。梨粥:适宜于口鼻干燥、干咳无痰人多食。贝梨膏(取川贝母粉10克、雪梨汁1000克、阿胶500克,共蒸食)。可滋阴润肺,治久咳不愈、痰中带血、鼻中出血等秋燥症。

三、秋季护胃重“五养”

祖国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那么,秋季如何护胃呢?这就要重“五养”。

1.保暖

护养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另外,胃病患者“秋冻”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

2.饮食调养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3.忌嘴

保养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4.平心静养

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5.运动健养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四、秋天适宜的健身运动

强健的体魄、良好的体质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先天发育、饮食结构、医疗保健、生活环境、体育锻炼等。从某些角度来讲,健身锻炼可以弥补先天不足。而运动保健也是取得健康最为简便易行、最为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人秋以来,几场秋雨,气温有所下降,在经历了炎夏的酷暑和湿闷后,人们倍感秋季的凉爽和舒适。宜人的秋季,也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这里列出几种比较适宜秋天的健身运动。

1.登高

登高,一般就是指民间的爬山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登高的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

登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秋日登高,温度变化最为频繁,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医上的“秋冻”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当然,对年老体弱者,不可一味强调这种保健效果,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2.慢跑

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健美。对于老年人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机会比较少。

当然,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经历“空气浴”。如果人们经常处在污浊的空气中,就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患者,都应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3.冷水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