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6951800000022

第22章 懂忍让,一忍可以支百静,退步原来是向前(1)

忍让,人生中的一种智慧

在现代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迥然不同。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要同其他个体发生千差万别、千丝万缕的关系。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制约的,一个人在社会中同样也不能够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忍让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一种涵养。忍有极大的好处,我们认为,忍是修身养性的前提,忍是安身立命的最好法宝,忍是众生和谐的祥瑞,忍是成就大业的利器,忍是生财致富的妙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长远的考虑,不必计较一时、一事之长短,没有什么不能忍的。

忍,即是忍让,是人生当中的一种智慧。在家庭、工作、公共场合甚至出行中,我们都应该好好地学习这门学问,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不无裨益,能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否则,烦恼就会不寻自来。

某镇一豪强之妇在晚饭后带小狗外出散步,小狗奔向打工仔某人,而这人非常怕狗,所以心情愤怒之下,踢了小狗一脚。妇人生气,即叫人来把打工仔打伤致残。这样就很过分了。虽然有钱有势,可医药费、赔偿费也还得出,对于进入法院更是自寻烦恼啊,况且也应该为儿女修修福吧。

也常见到一些司机朋友因为一些小摩擦而拳脚相向,以致头破血流。在这当中,互不忍让者有之,财大气粗者有之,恃强凌弱者有之。在这些冲突当中,有些事情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双方忍一忍,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样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曾经有一个人在澳大利亚开车,违章把一个白人的车撞坏了。那个白人下车,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问他:身体没受伤吧?在得知对方身体没有任何事情之后,那白人才耸了耸肩膀,幽默地说:剩下的是保险公司的事情了。这真是大智慧呀!不想发生的事情既然现已发生,吵一架又于事无补,还不如早点儿把事情了结,回家喝杯茶,晚上睡个好觉。

人都是凡夫,凡夫的心千变万化,凡夫的念头随境界转,相处当然困难,唯一的原则就是忍让。古人常说:“处事难,处人更难。”要放宽自己的心量,学着能够容忍、忍让,避免一切的冲突和摩擦,护持这个道场的戒律精神——六和敬。六和敬的意思就是忍让,不能忍、不能让,和敬就被破坏掉了,这就是戒律讲的“破和合僧”。五逆罪里也有破和合僧,这是堕阿鼻地狱的业因。在五逆罪里面,另外的四条就很难犯到,这一条就十分容易犯,而且让你不知不觉就犯了,只有自己做到一心向道、能忍能让的人才可以避免。

这就如同惠能大师所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只为生死事大,所以才会有这样高的警觉心。一心一意要了生、死、出三界,世间一切与他没有关系。顺境、逆境一切都随顺,他以了却了生死为重任。我们念佛人以往生为第一要务,除了重视往生以外,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放在心上。就真正慈悲之人来说,在遇到违规、破戒、作恶同参道友的时候,不仅能够做到容忍,同时不需要用智慧、善巧去感化他,这样就是做到了大慈大悲。

有禅宗大德说:“百丈清规,君子健行。自强不息,天降大任,劳其体力。”忍是人生智慧中必不可少的,忍是一种心法、一种涵养、一种美德。忍并不是怯懦的借口,而是强者的胸襟。

忍人所不能忍,小不忍则乱大谋

古代有个老翁,他开了个典当铺。有一年年底,他忽然听到门外一片喧闹声。他出门一看,原来门外有位穷邻居正在吵嚷。站柜台的伙计就对老翁说:“他将衣服当了钱,空手来取,不给他,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吗?”门外那个穷邻居仍然是气势汹汹,不仅不肯离开,反而坐在当铺门口。

老翁见此情景,从容地对那个穷邻居说:“我明白你的意图,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他命店员找出那个典当之物,共有衣服蚊帐四五件。

老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着外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的东西不急用,那就留在这里吧。”

那位穷邻居拿到两件衣服,不好意思再闹下去,于是立刻离开了。当天夜里,这个穷汉竟然死在别人的家里。

原来,穷汉同人家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为负债过多,不想活了,于是就先服了毒药。他知道老翁家富有,想敲诈一笔,结果老翁没吃他那一套,没有傻乎乎地当他的发泄对象,于是他就转移到了另外一家。

事后有人问老翁,为什么能够事先知情而容忍他。老翁回答说:“凡无理挑衅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灾祸就会立刻到来了。”

孔子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他的高徒子夏也说了:“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至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对此,可以理解为,人都要学会忍耐,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容忍而发脾气,就只会坏事。只有下定决心耐住性子,才能做成事,否则就会有麻烦缠上身。可见要做大事,要成大事,关键在于一个“忍”字。

刘邦定天下之后,准备封赏官员。由于人多,必须得考虑各种因素,因此弄得他一筹莫展。

有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边散心,放眼望去,只见一群人在宫内不远的水池边,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一个个看上去都是武将打扮,在交头接耳,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在议论着什么。刘邦心生疑惑,便把张良找了过来,问道:“那群人在干什么?”张良答道:“他们准备聚众谋反呢!”刘邦一惊,问:“为什么呢?”张良回答:“皇上从一个市井百姓开始,与各位将士一道夺取了天下。但现在所封的都是您以前的老朋友及自家的家族,杀的都是您最恨的人,这怎么不使大家害怕呢?今天没有所封,以后肯定难逃一死。这么一想,他们当然头脑发热,要聚众闹事了。”刘邦赶忙征求张良意见。“怎么才能平息呢?”张良问刘邦:“皇上平时对将士中的谁最厌恶,憎恨呢?”刘邦说:“我最恨的是雍齿。在我起事时,他无缘无故投降了魏,后来又从魏投降赵,再从赵投降张耳。当张耳投降我时,我才收容了他。现在因为刚灭楚不久,我不方便无缘无故杀他。想起他来我就恨得牙齿‘咯咯’作响。”

张良一听,说:“好!您立即把他封为侯,这样就可化解眼下的人心浮动。”刘邦对张良很信任,他相信张良的话很有道理。过了不久,刘邦在南宫设酒招待群臣。在宴席快要结束时,他宣布:“封雍齿任什邡侯。”将士们见刘邦能宽容对待他最讨厌的人,知道不用再担心自己的性命,便都衷心拥护刘邦。

宋代著名大文学家苏轼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楚霸王项羽之所以失败,关键在于能忍不能忍。项羽不能忍,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刘邦能忍,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刘项之争,从多方面说明了这一点。刘邦可以成大业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一时失败,忍个人意气;而项羽气大,什么都难忍难容,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大业未成身先死,可悲可叹!

以柔克刚,忍一时风平浪静

唐代的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的啼哭声音,他循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孩子的衣服虽然不整齐,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孩子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两个人的交情最好,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当饭吃。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用弥勒菩萨偈语回答: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世秘诀。

传说中寒山、拾得乃是文殊、普贤二大士的化身。一次台州牧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丰干禅师把寒山与拾得的名字告诉了他,丘胤来到二人处深深礼拜,二人大笑着说:“丰干这个饶舌的家伙,弥陀都不认识。”意思指丰干就是弥勒陀的化身,可惜世人不认识罢了。说后,二人隐身岩中,从此没有人再看到他们。丘胤派人把这二人散题在石壁间的诗偈记录下来,直到今天还流传于世。

寒山、拾得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忍让是一种力量,在冲突与不愉快发生时,忍让是“以柔克刚”,进而达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境。

避免磕碰,有理也应让三分

我们平时与人打交道时,要学会以理服人,没理时不能蛮不讲理,有理时不要得理不饶人。没理时还蛮不讲理的人,似乎很少见,许多人或许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无理”,才会趾高气扬。

“服务员,你过来一下!”一位顾客高声喊道,指着面前的杯子生气地说,“你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这杯红茶糟蹋了。”

“哎呀,真对不起。”女服务员赔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泡的一杯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子上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跟之前的一模一样。女服务员走到顾客面前,轻声地说:“先生,喝红茶时如果同时放入柠檬和牛奶,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说着,女服务员亲自示范了一下,果然牛奶结块了。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不自然地喝了一口红茶,尴尬地对服务小姐说:“明明是我错了,你为什么不明说呢?”

“毕竟您是客人嘛。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努力让客人满意,更何况这件小事也用不着大声嚷嚷,这样让您多不好意思呀!”服务小姐微笑着说。

在往后的日子,这位客人经常会来店里喝红茶,并且和颜悦色地与服务小姐寒暄聊天。

不急不躁的解释,远比反唇相讥的效果更好。许多人在没理的时候会低下头,但在有理的时候却不依不饶。其实,“理直”的情况下,更要用“和气”来化解矛盾和误会。“理直气和”更见涵养,更显风度。

故事中的服务小姐轻声提醒顾客,点明了“牛奶变质”的真实原因。顾客本来是在气头上,经过这一点拨,马上觉得自己理亏,气便很快就消了。试想,如果当时服务小姐理直气壮地跟顾客说理,顾客还会愿意听她的解释吗?结果必然是顾客不仅会偏执不信,还会更加气愤,这样一来餐厅会从此失掉一位顾客,也间接影响餐厅的口碑和生意。

所以说,遇事时无论对方有没有道理,我们都要摆出先礼后兵、不气不恼的态度,争取最佳的沟通效果。

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忍让。国与国之间没有忍让,就会兵戎相见;人与人之间没有忍让,就会拳脚相加;夫妻之间没有忍让,总是为小事计较不已,再深厚的感情也会渐渐消失,又岂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

一位老妇人在自己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的时候,我都愿意容忍和原谅他,即使他真的做错了。”

有人问老妇人,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老妇人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非常生气的时候,我就会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无论是在婚姻的旅程中还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生活中的一些磕磕绊绊,如果能像那位老妇人一样,学会有理也能让三分,学会真心宽容和包容,幸福就会一直陪你到老。

非原则性的问题能忍则忍

忍让不是麻木不仁,不是懦弱窝囊,相反,它更需要自信和坚韧的品格。能以牺牲自己的小利而保全大局,善于从容退让,这不是窝囊,而是大公无私;对他人的小过失不理会、不计较,这不是窝囊,而是宽宏大量;失败后,能忍受暂时的屈辱,在暗地里默默积蓄力量,这更不是窝囊,而是忍辱负重。能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古往今来,那些最终成就大事的帝王将相,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忍让的经历。

唐朝的娄师德为人深沉,气度宏阔,有极强的忍耐力。他的弟弟做州守被罢官免职后非常恼火,娄师德劝他弟弟说:“你要学会忍让,不要因自己被罢官,就大发雷霆。”他弟弟说:“别人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自己擦干总算行了吧?”娄师德说:“不可以,你自己把别人吐到你脸上的唾沫擦干了,会更加引起吐你人的气愤,你要让他自己干了。”娄师德靠这种忍让,得到了武则天的欣赏,官居宰相之位。

能包容一切、忍耐一切,必能改变一切、克服一切。当环境所迫或者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有理智的人总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有克制,忍让忍让再忍让,一直忍到苦尽甘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