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6计方圆人生
6910400000004

第4章 修身篇(3)

周恩来一开始就摆明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老问题了。我必须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条立场是不变的。”

基辛格也提高嗓门,亮明观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不能在开始我们之间的新关系时背弃我们的老朋友。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台湾的义务,我们决不会与台湾断交。”

“什么样的复杂原因?什么样的义务?这真是天方夜谭。”周恩来也略为提高了声调。

室内的谈判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基辛格申辩说:“如果我们背弃老朋友,不但别的朋友不信任我们,你们中国人也不会尊重我们。”

周恩来停顿了片刻调节情绪,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这是你们历届政府都承认的。而现在,是哪国的军队占领着台湾?是你们美利坚合众国。中国人有句俗话,‘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说有什么复杂原因,那也是你们美国政府一手造成的。你们不但对这一现实没有任何改变,而且还继续从各方面封锁、孤立我们。”

基辛格又申辩说:“我今天坐在这里不就是说明我们在改变么!”

周恩来越说越冷峻:“现在我要重申:台湾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在这一点上,不容置疑。”

谈判陷入僵局。双方都严肃地对视着。

周恩来稍作停顿来加强语气:“博士先生,如果贵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坚持过去的立场,那么,我们不得不对你们总统访华的诚意表示怀疑。”

提起将要影响尼克松总统访华,基辛格有点着急:“总理先生,我希望你们能了解我国的国情,因为这将牵扯到我们两院以及两党的问题。我们将失去盟友。我们的总统希望在他第二任时彻底决定这个问题。”

周恩来语气缓和下来:“我理解尼克松总统为此作出的努力。但请问,你们怕失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是一些腐朽的,即将垮台的‘老朋友’。你们为了照顾这些老朋友,势必使自己陷入被动而脱不了身。这一点,你们总统不是在堪萨斯城的演说中已经提到了吗?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总不能让中国人民再受损害了吧?”

基辛格无言以对,只好转动着手中的铅笔。

周恩来这时又豁达地说:“毛主席说台湾问题可以拖一百年,是表明我们有耐心;毛主席的意思同时也包含了不能让台湾问题防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些不能表明了我们的诚意么?而你们的诚意又何在?”

基辛格终于说:“总理先生,会谈的公报是必须有助于打开一条新的道路。总统也是这个意思。”

周恩来顺手拿起美方修改的稿子文本晃了晃,说:“博士先生,你们在台湾问题的观点,甚至措词,都是二十几年来常用的。这就不如你所说,有助于打开一条新的道路。”

基辛格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好词来回答了,他手里不停地转动着铅笔,用眼睛打量着周恩来,还是强调:“美国不能抛弃老朋友。”

周恩来反驳说:“什么老朋友?台湾问题不是朋友之间的问题,是美国军队进驻台湾而分裂我们国家的问题。朋友之间的道义问题不能代替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问题。”

基辛格意识到周恩来已经不会再作退让,也意识到明天离开北京的时候,这个关键问题没有一个大致的结果,将使他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飞回华盛顿。他侧头看了一眼洛德,使了一个眼色,将洛德扯离座位,两人到会议厅另一侧的角落去商议。

基辛格与洛德在厅角落里嘀咕了好一会儿,才回到谈判桌上来。基辛格坐回沙发,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原来绷紧的脸已经放松了。他说:“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表达美国的观点。”

基辛格稍作停顿,说:“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怎么样?”

周恩来将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脸上也绽开了笑容,称赞地说:“博士到底是博士,这可是一项奥妙地发明。”周恩来又接着说:“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我方可以接受,只是个别词句还需要推敲。比如,应该用‘省’,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更准确。不用部分。”

基辛格说:“‘部分’比‘省’通用,‘部分’是对整体而言。”

周恩来说:“‘省’比‘部分’准确,‘省’是行政上对政府的归属。”

“英语没有多大的差别。”基辛格说。

“汉语却有质的差异。”周恩来雍容大度地说,“我看僵局有望打破,至于尚未解决的句子及措词,等总统访华时还可以继续讨论,会找到一个解决办法的。”

正当周恩来与基辛格在谈判桌上就台湾问题进行激烈争论时,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所属机构中驱逐出去。

于是,历史又在周恩来和基辛格之间开了一个大玩笑。

10月26日上午9时,周恩来把即将离京返美的基辛格送至钓鱼台的楼门口,然后由乔冠华送基辛格前往机场。

在大红旗轿车里,乔冠华笑问基辛格:“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大我国能恢复席位么?”乔冠华又说:“我得到消息,现在这个时候,联大正在对恢复我国席位进行表决。”

基辛格不假思索地一笑,说:“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大。”

乔冠华狡黠地眨了眨眼:“你估计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去?”

基辛格用手扶了一下眼睛:“估计明年还差不多,待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以后,你们就能进去了。”

乔冠华仰头哈哈大笑,笑得十分豪爽:“我看不见得吧?”其实,就在刚才基辛格快要离开钓鱼台的时候,周恩来瞅空低声告诉乔冠华,联大表决结果已经结束,赞成接纳中国、驱逐台湾的阿尔巴尼亚提案已经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表决结果是七十六票赞成,三十五票反对,十七票弃权。周恩来为了不使基辛格难堪,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为了打开中美关系,体谅到美国的具体处境,在谈判中,周恩来已经作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但让步不是无节制的,无原则的,在台湾问题上周恩来就坚持了原则。这种“善于让步,退而有节”的策略,表明了周恩来外交策略上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第三计处变不惊

逢乱不慌真豪杰

明人洪应明说过,为人“操存要有真宰”。真宰即宇宙万物的主宰,但其直意是指一个人的操守要正直,志向要坚定。在为人方面,洪应明提出了“应用要有圆机”之说,是指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应该随机应变。

在《晋书·前秦载记》中记载,王猛身处平民时,与东晋大司马桓温纵谈世事时,“扪虱而言,旁若无人”,边捉身上的虱子边谈话,可以说是相当放纵不拘泥于小节的人。后来,王猛成了前秦苻坚手下的大将军。有一次出征燕国,王猛派将军徐成去探察燕军的虚实。结果由于徐成延误了回军的时间,王猛大怒,准备对其处斩。徐成的上司邓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赶忙跑来求情,王猛却没有应允。邓羌一气之下,回营后准备率兵攻打王猛,王猛立即派人告诉他,已经赦免了徐成。于是,邓羌又来向他谢罪。王猛这才告诉他,此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考验邓羌,使部下更加尊从邓羌。王猛虽然作此说,并不一定是他的真意,但他开始执意要杀徐成,是为了按军令行事,树立军威,可谓“操存有真宰”,后来又赦免了徐成,可谓“应用有圆机”。正因为他处事随机应变,才以使他在苻坚手下“一岁五迁,权倾内外,军国内外万机之务,莫不归之。”

从人的心理上讲,遇到突然事件,或意外打击变化,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一种惊慌的情绪。问题是怎样想办法控制。

在变乱面前,是从容自若,随机应变,还是惊慌失措,鲁莽决策,它反映出人们不同的修养和品格。

遇变不惊讲的就是控制情绪,控制局势,要反败为胜,就要善于随机应变。变化、机会、挑战、竞争八个字是我们随时都应牢记的企业经营窍门。

美国吉列公司的剃须刀片,在60年代初就占据了海内外统治地位。但后来,威尔金逊公司的“不锈钢刀片”则以美观耐用,迅速占领英国市场,并扑向美国市场。“吉列刀片”的市场占有率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五,使吉列公司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此时,吉列公司总经理靳克勒积极采取随机应变的策略,宣布开始“反席卷战”!

首先,进行“市场追踪”活动,推出新的“超级不锈钢刀片”,形成新的市场特色和优势。

其次,推出自动安全刮须刀,成为吉列的新名牌,深受市场欢迎。再次,靳克勒采取“转进策略”,推出“喷射式罐装刮须霜”,开发“男性化妆品”系列产品。使当年营业额高达三千万美元。

随机应变的战略使吉列公司转败为胜。如若当时一步三摇,循规蹈矩,不思变通就不会成为优秀的竞争者。

楚汉相争时,一次刘邦和项羽在两军阵前对话,由于刘邦历数项羽罪过,激怒了项羽,命令潜伏的几千名弓弩手一齐向刘邦射箭,一支箭正好射中刘邦胸口,伤势沉重,痛得他伏下身来。主将受伤,群龙无首,倘若楚军乘机进攻,汉军必败无疑。猛然间,刘邦镇静自若,巧施妙计;在马上用手扪住自己的脚,喊道:“碰巧被他们射中了脚趾,没有受重伤。”军士听后,军心顿时稳定下来,终于抵住了楚军的进攻。

总之控制情绪的根本办法,是养成稳如泰山,临危不乱的行为风范,杜绝一遇风吹草动,马上举止失度的毛病。但这种遇变不惊从容自若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必须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不懈。

独处有助于调整心态

古人常说的修身,实际上就是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除了最基本的品德修养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出应该特别加强锻炼和注意方面,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要牢牢记住并努力实行。例如,像粗心的人应该注意细致,懒惰的人应注意勤俭,脾气暴躁的应注意发怒,可以像林则徐一样把“制怒”立为自己的座右铭。还有其他许多方面,都要根据各人的弱点,对症下药提出来就行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警省有力。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是常事,最积极的办法就是自我心理调节,而独处是我们一种特殊的为人处世的方法。

独处它能够满足人们脱掉面具的渴望,同时也是人生航程中的小小避风港。当你感到疲乏、痛苦、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就在这里缓一缓,稍微喘一口气,平复一下自己的心里,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轻重缓急,之后做出一个客观的判断,制定一个明智的对策,再以新的姿态重新投入。它会使你感到更有信心,更加充实。

有位刚退休的妇女,一场意外事故夺去了她丈夫的生命,真是不幸。这突然的打击对她来说太沉重了,她与丈夫的感情很好,丈夫就是她的支柱,对丈夫的依赖已成为她的习惯,她无法面对这残酷的现实,首先她选择了与丈夫同去的道路,幸亏发现得早,使她又获得了一次生的机会。当她清醒过来,望着床前多日未修整胡须和长发、面容憔悴的独生子,哭红了双眼且双手还不停地揉着她那条因输液而酸麻胳膊的儿媳,听到儿子乞求般地说:“我们刚失去爸爸,不能再失去妈呀!”她的心被强烈地震动了,泪水顺着眼角的皱纹流淌下来。她感激这几天前来看她、劝她、安慰她的亲朋好友,但总希望早点结束探视时间,好让她自己独处一段时间,去追忆过去的往事,想自己的痛苦,考虑今后的生活……她体会到有些事情谁也帮不了忙,只能自己分析自己,调整自己,自己给自己出主意。结婚三十年来的生活,好像这时才真正认识了自己,才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清楚自己的位置。当小俩口一个多星期以后同她告别时,已能从她的眼神中感觉到那自信、刚毅的目光。

通常人在受到较大刺激之后,如果能独自一人认真反思自己,就会蓦然发现真正的我,就能重新评价、认识、接纳自己,平衡自己的心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理空间,然后再面对新的生活。

人都有合群的需要,同时也有独立支配自己、不受团体约束的需要。独处并不意味着软弱和消极地在人群中退缩,它是一种自我修复的机制,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机制。

因时顺变,化险为夷

兵法上说:因天时,因地利,因人和,因道法,再因机会,因形势,因虚实,因强弱,因困难,因不和,无所不备。总之,都因随敌人的变化,制以为胜,这是谋略学中的一大原理,也是万用不穷的方法。

1936年3月,中共地下党联络员老成,来到渭水北岸的一家水酒店,他带给酒店掌柜、镇地下党支部书记一个重要任务……

原来,中央派刘少奇同志到天津去担任北方局书记,领导华北的抗日救亡运动,要从这个镇上路过,镇工委张书记(公开身份是工程师)亲自指挥,负责把少奇同志安全地护送过去,需要镇上的地下党密切配合。

少奇同志下午就要到。老成和女掌柜一合计,为了稳妥起见,觉得还是到同情共产党的龙镇长家里落脚为好。

从这镇上的反动武装头目叫霍虎,早就听说龙镇长与共产党有瓜葛,只是没有抓到什么证据,于是派出密探,四处侦察,企图用私通共产党的罪名置龙镇长于死地。

这天中午,霍虎的那帮爪牙获得“共产党要员将经过渭北”的重要情报。霍虎立刻亲自率领一帮人马,来到边卡要地,企图半路谁知等了半天,才等到一辆小轿车,里面坐的是张工程师(工委张书记)。张工程师对他说:“霍先生,南京派来了水利考察团,要视察咱这儿的工作。省里杨主任要我跟你说一声,请你接待文博士一行。”

因为所有的关卡路口,都被他安排的人守住了。少奇决定让霍虎客客气气地把自己护送走。“文博士”一行终于来了。霍虎把“文博士”迎进客厅,他全家上下便都忙碌起来。“此地水利资源丰富,渠道四通八达。听说霍先生为治理地方水利尽过不少力!”一位随员故意奉承道。这时,“文博士”才接上说:“这龙口的大渠道,历史上便有记载。汉朝时,有位白公,很有壮志,分治径水,取名‘三白渠’。10年前,省水利厅长李仪趾先生将它改名为‘径惠渠’。”少奇侃侃而谈,言语得体,又有独特的见解,霍虎不由得暗暗佩服。少奇同志义与霍虎寒暄了几句,便和工委书记交换了一下眼色,意思是:这出戏该收场了,不能再拖延时间。因为真正的“文博士”,是今天上午到达,已安排龙镇长去接。

“听说这里还有位龙镇长,听杨主任说你们似乎有点小意见,是吗?”刘少奇故意把话题引向龙镇长。“此人巴结共产党,前几天我跟他差一点干起来!”“哟,看来你这是个是非之地呀!幸亏我们已经把这里的水利工程视察完了,还是早些离开这儿吧。”刘少奇故作惊奇地说,一边站起来准备告辞。

“请放心,我会保护博士和考察团的安全。”

“可不知这沿途会不会碰上他的人?”“放心吧,今天我带人护送。”霍虎说完,立即叫人去集合他的手枪连,把“文博士”送到火车站。回来的路上,霍虎心里美滋滋的。他想,看来“文博士”和杨主任对他挺不错的,这可是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回到家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家里又来了一位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