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6计交际
6910300000039

第39章 能伸能屈(2)

从名人的传记和自传中,你也可以发现,每个人都可能被挫折击倒而一蹶不振。或者你可以这么做:设法去了解你公司的老板、同学中的佼佼者或任何你认为有成就的人,当你深究他们的背景,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由挫败中走过来的。

在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不可能不遭敌对、艰难与挫折,但你可以将这些挫败作为驱策你向上的动力。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一受挫折,便四平八稳地栽在那,再也爬不起来,或赶紧爬到另外一个地方,再也不愿抛头露面。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被击倒后再爬起来,永远不服输,这便是所谓的意志钢强,心理素质良好。

世界超级富豪亚柯卡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他曾被自己的老板亨利·福特猫戏老鼠般地玩弄过,但他挺过来了。他说:“个人的痛苦我可以忍受。但是蓄意把我的人格羞辱是太过分。当时我满腔怒火,我可能作出愚蠢的抉择,我可以把怒火引向自己,其后果不堪设想。我也可以将怒火化为力量,设法有所建树。”

人生有无数的小岔路口,也有几个真的很大的岔路口,那是生死攸关、是非立断的关键时候,只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你就赢了,一个人的奇迹往往就是在最后的五分钟内产生的。只要你能顶住,你就是个真的汉子。

有些人本打算一旦遇到某人,便立即把心事向对方诉说一番。不料,见了面将对方的脸色、表情、社会地位和职业作了粗略的判断后,便缄口不语了。你如果一直保持沉默,别人是无从替你理出解决困难的头绪的。因此说,我们不论遇到任何事情,不要一开始就抱着灰心的态度,纵使为对方取笑,也无伤大雅,何不道出心中的秘密,说不定可找到摆脱困境的方法。

你是不是对任何事情一开始即抱定灰心的态度呢?和朋友一起聊聊天,不必把心事积压在心中,不妨说出来让大伙儿听听,也许解决你烦恼的范围将会扩大。中国人相信“风水轮流转”,即使你真的目前境况不如人,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认定你日后不胜过千千万万人呢?不要被人“我是贵族的后裔”的架子所吓倒,要有“我是贵族的祖先”的气概,这样,你在求人时才能不卑不亢,有理有利;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将自己的才能正常地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要说这是不可能的。这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皇帝轮流做的不可逆循环链。风水转过来了,想不发达都不行,这就叫运气来了门板也挡不住。所以,一定要对自己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这样以信心激励行动,行动又反过来加强信心,如此良性循环,就一定能达到最终目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离不开柴米油盐,即使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还要“出家人以宽大为怀,善哉!善哉!”不离口,也有是非曲直,能分青红皂白。所以,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宏愿,成就大事,创建大业。中国历史上刘邦和项羽在称雄争霸,建功立业时,其实就是在“忍小取大,舍近求远”上见出高下,决出雌雄的。这是一种“忍”的功较量。谁能够“忍小取大,舍近求远”,谁就得天下,称雄于世;谁若刚愎自用,小肚鸡肠,谁就失去天下,一败涂地。宋代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所以能胜,楚霸王项羽所以失败,关键在于能忍不能忍。项羽能伸不能屈,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刘项之争,从多方面说明了这一点。刘邦所以成大业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个人享乐,忍一时失败,忍个人意气;而项羽气大,什么都难忍难容,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大业未成身先亡,可悲可叹!

下面几件事足以说明刘邦与项羽的不同,楚汉战争之前,高阳人郦食其拜见刘邦,献计献策,一进门看见刘邦坐在床边洗脚,便不高兴地说:“假如您要消灭无道暴君,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听了斥责后,不但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赶忙起身,整装致歉,请郦食其坐上座,虚心求教,并按郦食其的意见去攻打陈留,将秦积聚的粮食弄到手。刘邦围困宛城时,被困在城里的陈恢溜出来见刘邦,告诉他围城与攻城都不如对城内的官吏劝降封官,这样化敌为友,就可以放心西进,先入咸阳为王。刘邦采纳了他的意见,使宛城不攻自破。

与刘邦容忍的态度相反,项羽则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个有识之士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以成霸业,项羽不听。那人出来发牢骚:“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结果项羽知道了,大怒,立即将那人杀掉。楚军进攻咸阳时到了新安,只因投降的秦军有些议论,项羽就起杀心,一夜间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埋,从此残暴名闻天下。他怨恨田荣,因此不封他,而立齐相田都为王,致使田荣反叛。他甚至连身边最忠实的范增也怀疑不用,结果错过了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后气走范增,成了孤家寡人。

刘邦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据《史记》记载,刘邦在沛县乡里做亭长时,好酒好色。当刘邦军进了咸阳,将士们纷纷争着抢着去找皇宫仓库,往自己的腰包里揣金银财宝时,刘邦自己也曾被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和美貌如天仙的宫女弄得眼花缭乱,有些迈不动步了。但在部下樊哙“沛公要打天下还要当富翁”的提醒下,立时醒悟,忍住了贪图享乐的念头,吩咐将士封了仓库和宫殿,带着将士仍旧回到灞上的军营里。并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这就使他赢得了民心,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而项羽一进咸阳,就杀了秦王子婴,烧了阿房宫,收取了秦宫的金银财宝,虏取宫娥美女,据为己有,并带回关东,相比之下,他怎能不失人心呢?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入关,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当时项羽四十万兵马驻扎在鸿门,刘邦十万兵马驻扎在灞上,双方只相隔四十里,兵力悬殊,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能做到“得时则行,失时则蟠”。先是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然后,第二天一清早,又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声地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怒气,缓和了项羽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甚至是当自己胸部受了重伤时,刘邦也能忍着伤痛,在楚军阵前故意弓着腰,摸着脚,骂道:“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以麻痹敌人,回到自己大营后又忍着伤痛巡视军营,来稳定军心。他对不利的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败的坚忍,反映了他对敌斗争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力,这是成就大业者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相比之下,项羽则能伸不能屈,赢得起而输不起,所以连连中计,听到’四面楚歌”,就怀疑楚被汉灭,结果一败涂地,自己先大放悲歌;被刘邦追到乌江时,一亭长要用船送他过河,他却认为“天要亡我,我渡过去有什么用?”自动放弃了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的唯一机会,拔剑自刎而死。这个勇武过人、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最终被自己打败。可怜的是,他至死也没明白,他首先是输在自己能伸不能屈的性格手里。

刘邦之所能战胜项羽还在于刘邦能从大局出发,能忍一时之气,而项羽不能。有时政治上的得失,军事上的胜负,就在于一念之间,能不能忍住。刘邦被楚围困在荥阳时,韩信的使者到了。刘邦以为一定是韩信发兵救援的消息,没想到打开信一看,是韩信要求刘邦给封一个假齐王的封号,这下刘邦可气坏了,大骂“我被困在这里,日夜盼你发兵援救,你不来救,竟要自立为王……”骂到这里,站在旁边的张良、陈平赶紧踩了他一脚,接着对他耳语:“如今你正处在困境中,怎能禁止韩信称王呢?既然禁止不住,何不就势封他为齐王,好好侍他,让他好好地守住齐地,不生二心,不这样,恐怕韩信就要反叛。”刘邦听了,立即将怒气忍了回去,改口说:“大丈夫兴兵平定诸侯各国,要做就做真王,为什么要做假王呢?”于是派张良持诏书前往,立韩信为齐王,并调韩信的兵来打楚军,结果扭转了形势,使自己由处于不利地位变为有利地位。终于借韩信兵力夺得了天下。如果刘邦不忍这一时之气,恐怕这段历史就要重写了。有人说刘邦是能伸能屈得天下,并不是没有道理,成就大业就得心里能搁事,就得能制怒,忍一时之气换来全盘胜利,这正是成大业者的气魄。

楚汉相争,刘邦以弱得天下,留给后人可供思考的问题相当深刻。我们高度评价刘邦的“忍功”,把它看作是成就大业的必备素质,并不是想让大家都去争皇帝。在三百六十行中,行行都有大事业可干;在芸芸众生中,人人都想出人头地。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的士兵。”只是,对于人们来说,如果你要想当将军,最好多学一学刘邦。不然,即使你当上了将军,也难免走项羽的老路。